第 182章 连风都偏爱她-《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她浑身上下,仿佛都写满了风的偏爱和自由的爽利。

  与京城那些被繁文缛节包裹、如同精致瓷娃娃般的贵女截然不同,这是一种鲜活、生动、充满力量的美。

  沈砚不自觉地放缓了一丝马速,保持着一段恰到好处的距离,静静地跟在后方,目光带着欣赏,久久不曾移开。

  前方,谢秋芝似乎感受到了身后的注视,微微侧头,回眸一瞥。

  夕阳下,她的眼眸亮得惊人,嘴角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畅快淋漓的笑意。

  四目相对,虽只一瞬,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风中炸出一小片花火。

  谢秋芝不懂这是什么感觉,此刻,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救命!别再用我男神的脸看着我了,你这张脸也太犯规了吧!再看下去,我就要给你递签名本了!”

  这片牧场果然极其广阔,三人策马慢跑,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大致绕行一圈。

  沈砚自家便有规模不小的牧场,一圈下来,他已对这片牧场的潜力、水源、草质以及大致的承载量有了清晰的估算,心中几个初步的利用方案也已悄然成型。

  正午时分,阳光变得炙热,三人沿着来时的路返回村子。

  还未走近窝棚区,便已闻到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异常诱人的食物香气,混合着柴火灶特有的烟火气,勾得人食欲大动。

  只见谢家窝棚前的空地上,一派热闹景象。

  李月兰显然是拿出了看家本领,发挥了前世美食主播的功底,奈何她只能让谢文悄摸地从空间里取出了一些配料而已,其他的食材是万万不敢拿出来招待的,不是她小气,实在是现在他们家的条件“不配”吃点其他更好的菜色了,菜园子里除了早前就移植的野菜,其他菜野菜刚抽芽,连打个汤都艰难。

  谢广福只好去山涧里现捞的小鱼小虾,幸运的捞了老大一锅,用油煎得酥脆,再与地里种的野菜混炒,加入现代的调味料,鲜香扑鼻。

  主食则是糙米和粟米混合蒸熟的米饭,颗粒分明,散发着朴实的香气。

  李月兰显然考虑周全,连沈砚带来的亲卫们的饭食都备下了。

  她特意去谢铁匠家借了好一口大锅焖饭,如今谢铁匠痴迷打铁研究,家里囤了不少试验品或略有瑕疵但完全不影响使用的铁锅,正好派上用场。

  这顿低调却美味的乡野菜色,虽然只有野菜鱼虾拌饭这一道,但香味直接把谢里正都吸引来了,乐呵呵地在一旁帮忙指挥,安排谢大虎搬来许多平整的大石块,在谢家窝棚前迅速搭起了几套临时的石头桌椅,虽然简陋,却别有一番野趣。

  因为不好意思带着全家蹭饭,谢里正拿出沈砚带来的粮食,取了半袋交给李月兰,让她多做些杂粮窝窝头好招待贵客。

  沈砚一行人回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副热火朝天、即将开饭的景象。

  他带来的几名亲卫也被谢里正家的小孙子谢吉利乖巧地引了过来,有些局促地站在一旁,直到展风示意,才找位置坐下。

  谢秋芝见状,赶紧溜回小窝棚,换下那身骑术服,穿了一身干净的浅蓝色棉麻衣裙出来,头发也重新梳理整齐,挽了个简单的发髻,少了几分驰骋时的飒爽,多了几分少女的清新婉约。

  众人谦让着落座,沈砚被让到了主位,与谢广福、谢里正、谢锋一桌,谢秋芝、李月兰、谢文和孩子们另坐一桌,亲卫们和村里帮忙的汉子们则围坐另外两桌。

  气氛热闹而融洽,竟隐隐有了一丝野外露营、大家庭聚餐的轻松愉悦感。

  菜肴一入口,便赢得了满堂彩!

  “唔!谢家嫂子,这鱼虾野菜也太香了!咱们在城里酒楼都没吃过这么入味的!”一个亲卫吃得赞不绝口。

  “这小鱼小虾炒得真酥!够味!下饭!太下饭了!”

  “这窝窝头咋这么松软呢?”

  众人纷纷赞叹,李月兰听得心花怒放,脸上笑开了花,不停地招呼大家:

  “喜欢就多吃点!饭管够!窝窝头还有,野菜汤也还有,别客气!”她最喜欢别人夸她厨艺好,这比夸她漂亮还让她高兴。

  沈砚也细细品尝着手里的饭菜,眼中闪过讶异。

  这些菜肴看似都是农家土菜,但火候、调味、搭配都恰到好处,远超寻常乡野村妇的手艺,甚至比京中许多酒楼做得更显功底,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极致美味,让不喜口腹之欲的他也忍不住多吃了些。

  他带来的好茶被泡了好几壶倒给了亲卫们,那壶梨花白也被谢广福和谢里正等人分饮殆尽。

  饭后,人群逐渐散去,亲卫们被展风安排去帮忙收拾洗刷,谢里正也心满意足地带着家人告辞。

  他今天实在是开心,开心极了,村里不仅获赠几头牛,还有三辆牛车,十几个麻袋的粮食,这段时间他都不用发愁了。

  窝棚前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沈砚、展风以及谢家五口。

  石桌上已经换上了清茶,话题,终于被引向了正题。

  沈砚神情变得郑重起来,他将那部《浮世录》书稿再次取出,这一次,是直接推到了谢秋芝的面前。

  “秋芝姑娘,”他语气诚挚:“这便是沈某欲请姑娘为之作画的书稿。”

  谢秋芝接过了书稿,翻开第一页,认真地阅读起来。

  浮世如何?

  问庙堂,庙堂有册。问江湖,江湖无字。

  余代天巡灾,持一寸狼毫,走千里裂土,将红印裂缝、米尺缺口、户口空格,一并拓印于此。

  不歌功德,不避血脓,令公文与口述并列,使墨痕与炭影同生。

  浮世者,影也。

  影之背,乃真相。

  余执笔,非为丹青之妍,为留不可改之黑。

  沈砚《浮世录》序

  谢秋芝看着这些苍劲有力的文字,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文字在她眼中仿佛活了过来。

  每一段描述,无论是朝廷政令的冰冷无情,还是灾民惨状的触目惊心,亦或是市井百态的生动鲜活,都在她脑海里自动生成了一幅幅极其鲜明、充满张力的画面!

  这种感觉非常神奇,就像是看一部精彩的小说时,大脑自动为最精彩的段落配上了最契合的插画,甚至比AI生成更具情感和冲击力。(说的就是你们,喜欢给我的段落配AI图的宝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