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姚二没有跟着去县城采买,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两兄弟带着人手,又成功烧出了第二窑“黑金”木炭!
开窑那天,看着乌黑发亮、敲击有声的优质木炭,所有参与的人都兴奋不已,这是他们独立开的碳窑,成就感爆棚。
姚大姚二更是干劲十足,立刻安排人手将其余三口老窑也彻底清理、加固,并用小火慢慢烘干,为接下来烧制青砖做万全的准备!
旁边的谢铁匠也不落于人后,自那日成功仿制出第一把让众人惊叹的砍刀后,谢铁匠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彻底沉迷在了融铁打铁的世界里。
他直接将跟着他帮忙、手脚勤快又有把子力气的两个汉子收作了正式徒弟。
师徒三人整日围在那改造好的蟹壳炉前,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
炉火熊熊,映照着他们淌满汗水的脸庞和专注的眼神,他们近期的目标是将剩下的那些铁疙瘩全部熔炼,打造成村里急需的农具。
但是目前,谢铁匠能稳定仿制成功的还只有砍刀和镰刀这两款农具,对于谢广福刻意借给他做样品的其他农具,他打出来总是差点意思。
谢铁匠打制的农具,硬度或许比空间里出来的农具稍逊一筹,但经过他独特的淬火和开刃技巧,实用性远超市面上普通的铁具,价格却实惠得多。
一把崭新的、锋利的谢氏砍刀,几乎是每个桃源村汉子的新梦想。
跟在窑洞干活的汉子们,无疑成了这些新式农具最直接、最热切的受益者和竞争者。
每次有新农具出炉,开了刃,寒光闪闪地放在那里,总能引来一阵围观和赞叹。
“这刀口!真利索!比我以前见过的那些好多了!”
“这镰刀弧度顺手,割起草来肯定快!”
“铁头,下一把砍刀啥时候好?我可排着队呢!”
这些仿现代农具谢铁匠都会优先供给里正、几位族老以及被视为恩师的谢广福家,确认他们不需要之后,才会轮到其他人购买。
这些农具几乎每次一出炉就被眼疾手快的汉子们抢购一空,谁也不想等到开荒时还用着那破旧卷刃的旧家伙。
好在这些日子他们在村里干活都领了工钱,买一把砍刀或镰刀的铜板还是拿得出来的。
但正是这样,可忙坏了谢铁匠师徒,他一边要研究新农具,一边要加快打造速度,简直是脚不沾地。
但他累并快乐着,因为谢里正发了话,这些用村里铁疙瘩打造的农具,卖得的银钱全部归入村公账,而每成功打出一把合格的农具,就单独给谢铁匠五十文的工钱!
谢铁匠也因此成了桃源村第一个“计件”长工,收入肉眼可见地丰厚起来。
村里不少人都眼热得很,私下里琢磨着能不能把自家半大小子也送到谢铁匠那儿当学徒,哪怕只管饭不给工钱都行,就为学这门如今看来能安身立命的手艺。
窑区这边整日烟雾缭绕,热闹非凡。
谢秋芝这些日子则专注于她的骑马训练,网购的骑马装备到了之后,她像是给自己上了一层防护罩!别的不说,那副专业的马术手套和带厚实护垫的骑马裤一穿上,效果立竿见影。
手套防滑耐磨,让她能更好地掌控缰绳,骑马裤则极大地缓冲了马鞍的摩擦和颠簸,虽然依旧辛苦,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样煎熬了。
在谢锋耐心的指导下,她已经能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如今可以骑着“追风”较为平稳地小跑几圈了。
初秋的牧场上,常常能看到她骑着骏马奔跑的身影,发丝飞扬,眼神里已有了驾驭的兴奋。
当然,代价也是有的,每天下马后,她的大腿内侧和屁股依旧酸疼无比,走路的姿势都显得有些怪异,常常惹得李月兰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地数落她:
“你说你,好好的非学这个,自找罪受!”
谢秋芝却只是龇牙咧嘴地揉着腿,眼神亮晶晶地说:
“娘,你不懂,这感觉太好了!等我会骑了,以后去县城就方便多了!就像家里有车,你有驾照和没驾照,那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李月兰摇摇头,由她去了。
她自己则忙着经营那片菜园子,菜园子门上还被谢秋芝调皮的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谢氏野菜大观园,这是他们在逃荒路上收集野菜植株的时候随口提起的名字,如今真的实现了。
李月兰已经将空间里那些长势良好的野菜植株,连同根部的土壤一起,移植到了菜地里。不仅如此,她还把许多适合秋冬种植的菜种,诸如小白菜、萝卜等菜种,仔细地撒到了精心翻整过的土地上。
每天清晨和傍晚,她都要去菜地转上一圈,看看土是不是该浇水了,有没有害虫来侵扰。这片菜地在她眼中,是目前唯一的消遣。
谢文如今除了每天给谢秋芝当半天骑马陪练,其余时间都投入到了两件事:自己温书习字,以及教导小徒弟谢吉利。
谢吉利天赋不算顶尖,但贵在刻苦认真,在谢文这个“小先生”的系统教导下,进步神速,如今竟可以磕磕绊绊地读下一半的《千字文》了!
这可把谢里正和谢大虎给骄傲坏了,逢人便忍不住炫耀几句,虽然他们压根不清楚谢文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从谢金宝那儿“偷学”来的墨宝,但他们认准了一点,谢文是顶顶厉害的,是前途不可限量的!
连谢吉利这样原本只认得自己名字的都能被他教得能读会写,还有什么是谢文做不到的?
每次谢吉利一说要去找谢文,谢大虎恨不得给他包里塞满干粮,让他一整天都待在那儿才好,生怕耽误了儿子上进。
只有谢小花是不开心的,她最喜欢的秋芝姐姐最近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去骑马跑得没影,就是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害得她连个说悄悄话、分享野花野果的小伙伴都没有。
小姑娘只好瘪着小嘴,每天像条小尾巴似的跟在爹爹谢大虎身后,看他忙里忙外,小脸上写满了“我好无聊”四个字。
两兄弟带着人手,又成功烧出了第二窑“黑金”木炭!
开窑那天,看着乌黑发亮、敲击有声的优质木炭,所有参与的人都兴奋不已,这是他们独立开的碳窑,成就感爆棚。
姚大姚二更是干劲十足,立刻安排人手将其余三口老窑也彻底清理、加固,并用小火慢慢烘干,为接下来烧制青砖做万全的准备!
旁边的谢铁匠也不落于人后,自那日成功仿制出第一把让众人惊叹的砍刀后,谢铁匠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彻底沉迷在了融铁打铁的世界里。
他直接将跟着他帮忙、手脚勤快又有把子力气的两个汉子收作了正式徒弟。
师徒三人整日围在那改造好的蟹壳炉前,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
炉火熊熊,映照着他们淌满汗水的脸庞和专注的眼神,他们近期的目标是将剩下的那些铁疙瘩全部熔炼,打造成村里急需的农具。
但是目前,谢铁匠能稳定仿制成功的还只有砍刀和镰刀这两款农具,对于谢广福刻意借给他做样品的其他农具,他打出来总是差点意思。
谢铁匠打制的农具,硬度或许比空间里出来的农具稍逊一筹,但经过他独特的淬火和开刃技巧,实用性远超市面上普通的铁具,价格却实惠得多。
一把崭新的、锋利的谢氏砍刀,几乎是每个桃源村汉子的新梦想。
跟在窑洞干活的汉子们,无疑成了这些新式农具最直接、最热切的受益者和竞争者。
每次有新农具出炉,开了刃,寒光闪闪地放在那里,总能引来一阵围观和赞叹。
“这刀口!真利索!比我以前见过的那些好多了!”
“这镰刀弧度顺手,割起草来肯定快!”
“铁头,下一把砍刀啥时候好?我可排着队呢!”
这些仿现代农具谢铁匠都会优先供给里正、几位族老以及被视为恩师的谢广福家,确认他们不需要之后,才会轮到其他人购买。
这些农具几乎每次一出炉就被眼疾手快的汉子们抢购一空,谁也不想等到开荒时还用着那破旧卷刃的旧家伙。
好在这些日子他们在村里干活都领了工钱,买一把砍刀或镰刀的铜板还是拿得出来的。
但正是这样,可忙坏了谢铁匠师徒,他一边要研究新农具,一边要加快打造速度,简直是脚不沾地。
但他累并快乐着,因为谢里正发了话,这些用村里铁疙瘩打造的农具,卖得的银钱全部归入村公账,而每成功打出一把合格的农具,就单独给谢铁匠五十文的工钱!
谢铁匠也因此成了桃源村第一个“计件”长工,收入肉眼可见地丰厚起来。
村里不少人都眼热得很,私下里琢磨着能不能把自家半大小子也送到谢铁匠那儿当学徒,哪怕只管饭不给工钱都行,就为学这门如今看来能安身立命的手艺。
窑区这边整日烟雾缭绕,热闹非凡。
谢秋芝这些日子则专注于她的骑马训练,网购的骑马装备到了之后,她像是给自己上了一层防护罩!别的不说,那副专业的马术手套和带厚实护垫的骑马裤一穿上,效果立竿见影。
手套防滑耐磨,让她能更好地掌控缰绳,骑马裤则极大地缓冲了马鞍的摩擦和颠簸,虽然依旧辛苦,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样煎熬了。
在谢锋耐心的指导下,她已经能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如今可以骑着“追风”较为平稳地小跑几圈了。
初秋的牧场上,常常能看到她骑着骏马奔跑的身影,发丝飞扬,眼神里已有了驾驭的兴奋。
当然,代价也是有的,每天下马后,她的大腿内侧和屁股依旧酸疼无比,走路的姿势都显得有些怪异,常常惹得李月兰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地数落她:
“你说你,好好的非学这个,自找罪受!”
谢秋芝却只是龇牙咧嘴地揉着腿,眼神亮晶晶地说:
“娘,你不懂,这感觉太好了!等我会骑了,以后去县城就方便多了!就像家里有车,你有驾照和没驾照,那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李月兰摇摇头,由她去了。
她自己则忙着经营那片菜园子,菜园子门上还被谢秋芝调皮的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谢氏野菜大观园,这是他们在逃荒路上收集野菜植株的时候随口提起的名字,如今真的实现了。
李月兰已经将空间里那些长势良好的野菜植株,连同根部的土壤一起,移植到了菜地里。不仅如此,她还把许多适合秋冬种植的菜种,诸如小白菜、萝卜等菜种,仔细地撒到了精心翻整过的土地上。
每天清晨和傍晚,她都要去菜地转上一圈,看看土是不是该浇水了,有没有害虫来侵扰。这片菜地在她眼中,是目前唯一的消遣。
谢文如今除了每天给谢秋芝当半天骑马陪练,其余时间都投入到了两件事:自己温书习字,以及教导小徒弟谢吉利。
谢吉利天赋不算顶尖,但贵在刻苦认真,在谢文这个“小先生”的系统教导下,进步神速,如今竟可以磕磕绊绊地读下一半的《千字文》了!
这可把谢里正和谢大虎给骄傲坏了,逢人便忍不住炫耀几句,虽然他们压根不清楚谢文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从谢金宝那儿“偷学”来的墨宝,但他们认准了一点,谢文是顶顶厉害的,是前途不可限量的!
连谢吉利这样原本只认得自己名字的都能被他教得能读会写,还有什么是谢文做不到的?
每次谢吉利一说要去找谢文,谢大虎恨不得给他包里塞满干粮,让他一整天都待在那儿才好,生怕耽误了儿子上进。
只有谢小花是不开心的,她最喜欢的秋芝姐姐最近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去骑马跑得没影,就是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害得她连个说悄悄话、分享野花野果的小伙伴都没有。
小姑娘只好瘪着小嘴,每天像条小尾巴似的跟在爹爹谢大虎身后,看他忙里忙外,小脸上写满了“我好无聊”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