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锋表示同意,随即又想到另一件事:
“嗯,那明天下午,我带谢文去那片荒废的牧场转转,练练骑马。”
他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我和他虽然以前在俱乐部骑过几次,但那都是在专人牵引下溜达,真正野外骑乘,控马、地形适应都是两回事,得好好练练。”
谢广福深以为然,叹了口气吐槽道:“是该好好练练,这古代的交通真是……太慢了!去哪儿都靠两条腿,效率太低。有马不会骑,等于没有。就是那片牧场早都荒了,还特别远,你们去的话要注意安全。”
李月兰正在一旁扫地,听到爷俩的对话,忍不住笑道:
“这马,不说日行千里,日行百里总是可以的吧?等你们骑熟练了,以后咱们进城、驮东西、或者有什么急事,不知道能方便多少!”
谢秋芝刚从空间里出来,就捕捉到了“骑马”这个关键词,眼睛立刻亮了,连忙凑过来:
“爹,娘,哥!你们在说骑马?我也要学!”
谢广福想都没想就摇头拒绝:“不行!姑娘家家的,学什么骑马?太危险了!万一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等以后咱们条件好了,爹给你买辆马车,舒舒服服坐着就行,没必要自己学。”
谢秋芝立刻拉着谢广福的胳膊摇晃着撒娇:
“爹~!我就想学嘛!我保证小心,慢慢学,不会让自己摔着的!你看,现在家里就哥一个人会骑,万一哪天哥和爹你们都不在家,家里有个急事,需要骑马去报信或者干啥,连个能骑马的人都没有,多耽误事啊!”
谢锋看了看妹妹殷切的眼神,想了想,开口道:
“爹,让她学吧。那片废弃的牧场,地势平坦开阔,没什么障碍物,最适合新手练习。我会在旁边看着,牵着她慢慢走,保证她的安全。”
听到哥哥支持,谢秋芝立刻开心地比了个“耶”的手势,眼巴巴地看着谢广福。
谢广福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又看看沉稳可靠的儿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松了口,但不忘叮嘱:
“……那好吧。但必须听你哥的话!不准自己乱来!一开始只能让你哥牵着走,不准跑!听到没?”
“听到啦!谢谢爹!谢谢哥!”谢秋芝欢呼雀跃,已经开始想象自己策马奔腾的潇洒样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谢广福就和谢锋去了桃溪村,与赵老七以及桃溪村的几位老者一起,将最后测量绘制好的田亩图进行了交接。
赵老七激动得手都有些抖,连连道谢。
交接完毕,赵老七又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凑近谢广福,试探着问:
“广福贤侄啊……这地是量好了,可具体怎么分到各户手里,这每家每户人口不一,田地好坏搭配……这账怎么算才公平?你看……能不能再帮叔参谋参谋?”
谢广福一听这复杂的分配和计算问题,立刻感到头皮发麻,之前桃源村还是谢文帮忙算的,他可不想再操心了,连忙摇头摆手,笑着推拒:
“赵叔,这可真不行了!量地划界我这粗人还能出把力气,这精细的账目分配,可是里正和族老们的专长,我一个外村人实在不便过多插手。再说了,我们村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我呢!”
他是真不想再烧这个脑细胞了,而且过度干预别村的内部事务,也确实不妥。
赵老七见他态度坚决,虽有些失望,但也理解,不再强求。
中午,谢广福和谢锋赶回家里,李月兰已经炒好了两个菜,焖好了白米饭,算是犒劳他们连日来的辛苦。
吃完饭,谢广福一刻也没休息,立刻动身赶往后山窑区。
今天下午,姚大姚二负责的第一窑木炭即将开窑,这可是关乎后续炼铁和烧砖的大事,他必须亲自在场。
果然,还没走到窑口,就看到姚大姚二像两个望夫石一样,蹲在那个馒头窑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封死的窑口,脸上又是紧张又是期待,连谢广福来了都没立刻发现。
“怎么样?心里有底吗?”谢广福的声音响起,吓了两人一跳。
姚大猛地跳起来,激动地说:“广福叔!您可来了!按您说的时辰,差不多了!俺们这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姚二也紧张地搓着手:“广福叔,这……这能成吗?俺们可是严格按照您说的步骤来的,一眼都没敢错开!”
谢广福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第一窑的成功与否,意义重大。他沉稳地点点头,走上前,伸手仔细摸了摸窑壁的温度……
谢广福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烟火气,他走到那座已经彻底冷却的馒头窑前,姚大姚二像电视里瘦身版的熊大和熊二,紧跟在他身后,大气都不敢喘。
“开窑。”谢广福沉声下令,声音里带着满腔期待。
姚大和姚二对视一眼,用力点了点头,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铁棍和锤子,小心翼翼地开始撬动封堵窑门的厚重泥砖,泥土簌簌落下,窑门被缓缓打开。
一股更加浓郁、却不同于木材燃烧的独特炭香扑面而来,没有预想中的烟灰弥漫,窑内的情况清晰可见。
只见窑膛内,原本码放整齐的井字木柴,已然彻底蜕变!它们通体乌黑发亮,保持着木材原有的形状,却质地紧密,轻轻敲击,发出“铛铛”的清脆金属声响,在寂静的窑区显得格外悦耳。
“成了!广福叔!真的成了!”姚大第一个忍不住叫出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几乎要跳起来!
姚二也扑到窑口,瞪大了眼睛看着里面乌黑发亮的成果,咧开嘴傻笑,只会重复:
“炭!好炭!都是好炭!”
谢广福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无比欣慰的笑容。
他伸手从窑膛里取出一根木炭,入手沉甸甸,轻轻一掰,断口整齐,呈现出完美的炭化状态,几乎没有残留的木芯。
“好!非常好!”
谢广福重重地拍了拍姚大姚二的肩膀,毫不吝啬他的赞扬。
“干得漂亮!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这第一窑木炭,空前的成功!你们俩,立了大功了!”
得到如此肯定的姚大姚二,激动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只知道嘿嘿傻笑,比捡了金子还高兴。
“把这些炭小心搬出来,轻拿轻放,别弄碎了。碎屑也别浪费,都收集起来,给谢铁匠送去,他炼铁用得上。”谢广福吩咐道。
看着汉子们开始有序地出炭,谢广福将姚大姚二叫到一边,神色变得严肃而长远:“木炭烧制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们要立刻去做几件事。”
“第一,去跟里正申请资金时,可以把数目说大一些,不仅要买油布,更要申请建一个专门的、能遮风挡雨防潮的木炭仓库!这批炭只是开始,以后我们会烧出更多,必须妥善保存,受潮就全废了!等到冬天,这批碳估计能给咱们村带来不少的创收。”
“第二,从现在开始,你们俩要分工。一边继续烧制木炭,另一边,立刻带人把剩下的三口老窑也彻底清理、烘干出来!”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因为接下来,我们要用这些窑,烧制盖房子用的青砖!”
听到这话,姚大姚二呼吸都急促起来。烧砖!盖青砖大瓦房!这是所有村民做梦都想着的事!
“嗯,那明天下午,我带谢文去那片荒废的牧场转转,练练骑马。”
他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我和他虽然以前在俱乐部骑过几次,但那都是在专人牵引下溜达,真正野外骑乘,控马、地形适应都是两回事,得好好练练。”
谢广福深以为然,叹了口气吐槽道:“是该好好练练,这古代的交通真是……太慢了!去哪儿都靠两条腿,效率太低。有马不会骑,等于没有。就是那片牧场早都荒了,还特别远,你们去的话要注意安全。”
李月兰正在一旁扫地,听到爷俩的对话,忍不住笑道:
“这马,不说日行千里,日行百里总是可以的吧?等你们骑熟练了,以后咱们进城、驮东西、或者有什么急事,不知道能方便多少!”
谢秋芝刚从空间里出来,就捕捉到了“骑马”这个关键词,眼睛立刻亮了,连忙凑过来:
“爹,娘,哥!你们在说骑马?我也要学!”
谢广福想都没想就摇头拒绝:“不行!姑娘家家的,学什么骑马?太危险了!万一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等以后咱们条件好了,爹给你买辆马车,舒舒服服坐着就行,没必要自己学。”
谢秋芝立刻拉着谢广福的胳膊摇晃着撒娇:
“爹~!我就想学嘛!我保证小心,慢慢学,不会让自己摔着的!你看,现在家里就哥一个人会骑,万一哪天哥和爹你们都不在家,家里有个急事,需要骑马去报信或者干啥,连个能骑马的人都没有,多耽误事啊!”
谢锋看了看妹妹殷切的眼神,想了想,开口道:
“爹,让她学吧。那片废弃的牧场,地势平坦开阔,没什么障碍物,最适合新手练习。我会在旁边看着,牵着她慢慢走,保证她的安全。”
听到哥哥支持,谢秋芝立刻开心地比了个“耶”的手势,眼巴巴地看着谢广福。
谢广福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又看看沉稳可靠的儿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松了口,但不忘叮嘱:
“……那好吧。但必须听你哥的话!不准自己乱来!一开始只能让你哥牵着走,不准跑!听到没?”
“听到啦!谢谢爹!谢谢哥!”谢秋芝欢呼雀跃,已经开始想象自己策马奔腾的潇洒样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谢广福就和谢锋去了桃溪村,与赵老七以及桃溪村的几位老者一起,将最后测量绘制好的田亩图进行了交接。
赵老七激动得手都有些抖,连连道谢。
交接完毕,赵老七又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凑近谢广福,试探着问:
“广福贤侄啊……这地是量好了,可具体怎么分到各户手里,这每家每户人口不一,田地好坏搭配……这账怎么算才公平?你看……能不能再帮叔参谋参谋?”
谢广福一听这复杂的分配和计算问题,立刻感到头皮发麻,之前桃源村还是谢文帮忙算的,他可不想再操心了,连忙摇头摆手,笑着推拒:
“赵叔,这可真不行了!量地划界我这粗人还能出把力气,这精细的账目分配,可是里正和族老们的专长,我一个外村人实在不便过多插手。再说了,我们村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我呢!”
他是真不想再烧这个脑细胞了,而且过度干预别村的内部事务,也确实不妥。
赵老七见他态度坚决,虽有些失望,但也理解,不再强求。
中午,谢广福和谢锋赶回家里,李月兰已经炒好了两个菜,焖好了白米饭,算是犒劳他们连日来的辛苦。
吃完饭,谢广福一刻也没休息,立刻动身赶往后山窑区。
今天下午,姚大姚二负责的第一窑木炭即将开窑,这可是关乎后续炼铁和烧砖的大事,他必须亲自在场。
果然,还没走到窑口,就看到姚大姚二像两个望夫石一样,蹲在那个馒头窑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封死的窑口,脸上又是紧张又是期待,连谢广福来了都没立刻发现。
“怎么样?心里有底吗?”谢广福的声音响起,吓了两人一跳。
姚大猛地跳起来,激动地说:“广福叔!您可来了!按您说的时辰,差不多了!俺们这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姚二也紧张地搓着手:“广福叔,这……这能成吗?俺们可是严格按照您说的步骤来的,一眼都没敢错开!”
谢广福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第一窑的成功与否,意义重大。他沉稳地点点头,走上前,伸手仔细摸了摸窑壁的温度……
谢广福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烟火气,他走到那座已经彻底冷却的馒头窑前,姚大姚二像电视里瘦身版的熊大和熊二,紧跟在他身后,大气都不敢喘。
“开窑。”谢广福沉声下令,声音里带着满腔期待。
姚大和姚二对视一眼,用力点了点头,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铁棍和锤子,小心翼翼地开始撬动封堵窑门的厚重泥砖,泥土簌簌落下,窑门被缓缓打开。
一股更加浓郁、却不同于木材燃烧的独特炭香扑面而来,没有预想中的烟灰弥漫,窑内的情况清晰可见。
只见窑膛内,原本码放整齐的井字木柴,已然彻底蜕变!它们通体乌黑发亮,保持着木材原有的形状,却质地紧密,轻轻敲击,发出“铛铛”的清脆金属声响,在寂静的窑区显得格外悦耳。
“成了!广福叔!真的成了!”姚大第一个忍不住叫出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几乎要跳起来!
姚二也扑到窑口,瞪大了眼睛看着里面乌黑发亮的成果,咧开嘴傻笑,只会重复:
“炭!好炭!都是好炭!”
谢广福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无比欣慰的笑容。
他伸手从窑膛里取出一根木炭,入手沉甸甸,轻轻一掰,断口整齐,呈现出完美的炭化状态,几乎没有残留的木芯。
“好!非常好!”
谢广福重重地拍了拍姚大姚二的肩膀,毫不吝啬他的赞扬。
“干得漂亮!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这第一窑木炭,空前的成功!你们俩,立了大功了!”
得到如此肯定的姚大姚二,激动得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只知道嘿嘿傻笑,比捡了金子还高兴。
“把这些炭小心搬出来,轻拿轻放,别弄碎了。碎屑也别浪费,都收集起来,给谢铁匠送去,他炼铁用得上。”谢广福吩咐道。
看着汉子们开始有序地出炭,谢广福将姚大姚二叫到一边,神色变得严肃而长远:“木炭烧制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们要立刻去做几件事。”
“第一,去跟里正申请资金时,可以把数目说大一些,不仅要买油布,更要申请建一个专门的、能遮风挡雨防潮的木炭仓库!这批炭只是开始,以后我们会烧出更多,必须妥善保存,受潮就全废了!等到冬天,这批碳估计能给咱们村带来不少的创收。”
“第二,从现在开始,你们俩要分工。一边继续烧制木炭,另一边,立刻带人把剩下的三口老窑也彻底清理、烘干出来!”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因为接下来,我们要用这些窑,烧制盖房子用的青砖!”
听到这话,姚大姚二呼吸都急促起来。烧砖!盖青砖大瓦房!这是所有村民做梦都想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