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被拉到靠近青川河的那一片区域时,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是一片极为广阔的缓坡地带,坡度平缓,日照充足,一直延伸到河岸,这里也正是他未来想要挖渠引水的位置,未来如果要造桥,也是打算在这个位置的。
缓坡地带如今上面虽然长满了灌木和茂密的杂草,显得荒芜,但在谢广福眼中,这却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宝地。
他心中有了另一番计较:“只待我们桃源村那边的引水渠挖通,再架起连接两村的桥,这片缓坡的潜力就能被彻底激发出来。这里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光照足,正是规模化种植果树的绝佳选址!若是能引进一些耐寒、耐旱、高产且品质优良的现代改良果树品种,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桃溪村一项巨大的收入来源!”
不过,引进改良果树品种的事太过惊世骇俗,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技术管理,现在提出来为时过早,他也就只是想一想而已。
桃溪村最大的倚仗,其实就是眼前这条奔流不息的青川河。
河流在下游某处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冲积平原,还有几处旧河汊,地势低洼,水量丰沛。
“妙啊!”
他几乎要脱口而出:“这里简直是建设天然鱼塘的理想之地!”
如果这里是他来规划,完全可以在这里因势利导,挖土成塘,巧妙地与河道相通,构建活水鱼塘。
河水上游携带的丰富泥沙和腐殖质就是天然的肥料,能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鱼儿长得快。管理起来也省心省力,根本不需要肩挑手提地换水,开闸即可引入活水。
也不需要费力的翻塘清淤,河水的流动自然能带走部分沉积物,就连塘埂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芦苇、蒲草,既能固堤,又能额外收获饲料或编织材料。
当然,潜在的风险还是有的,要是洪水期来临就可能冲毁塘坝,泥沙的淤积也需要定期疏导,这就需要设计更坚固的水利设施......
但这些更加长远和复杂的规划,谢广福此刻都选择了沉默。
他看着身边一脸期盼、恨不得立刻就能叫他点石成金的赵老七,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拍了拍他的肩膀:“赵叔,咱们回去吧,看看他们量得怎么样了。”
赵老七连连点头:“对对对!回去看看,我也要盯着点,学着点。”
谢广福和谢锋一大早去了桃溪村后,谢铁匠兴冲冲地跑来想分享自己琢磨了一夜的心得,却扑了个空。
他正有些失望,目光却被正在院子里李月兰手中那把砍刀吸引住了。
只见那砍刀刀身闪烁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异常纯粹冷冽的白光,与他从前打制的那些呈现灰银或暗金色的铁器刃口截然不同。
作为村里唯一的铁匠,大旱之前他见过的好铁料不少,但这种仿佛蕴含着极致硬度与锋利度的寒光,他只听说过,据说只有在千锤百炼、技艺登峰造极时,才有可能在极罕见的宝剑上出现所谓“白虹贯日”或“流星曳空”般的光泽!
谢铁匠的眼睛瞬间又直了,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指着李月兰手里的砍刀,结结巴巴地问:“月……月兰婶子!您……您手里这……这刀,能……能让我看看吗?”
李月兰正准备提着这把空间出品的现代砍刀去不远处的自家竹林砍竹子,见谢铁匠这副模样,心中了然。
她故意叹了口气,为难道:“铁匠啊,不是婶子不给你看,我这儿正急着去砍几根竹子回来围菜园子呢。家里就我们几个妇道人家和小孩,这活儿还得抓紧干。”
谢铁匠一听,立刻拍着胸脯,自告奋勇:“婶子!让我去!让我试试这刀!砍竹子这力气活,我来干!”他迫不及待地想亲手试试这散发着神秘白光的砍刀。
李月兰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顺势将砍刀递给他:“那……那就麻烦你了。就在那边,砍个五六根就成,要老韧适中的。”
“哎!好嘞!”谢铁匠郑重地接过砍刀,入手便觉得分量、重心都恰到好处,手感极佳。他快步走到李月兰指定的竹丛,选了一根碗口粗的竹子,运足力气,挥刀砍去!
预想中的沉重阻力和反弹并未出现,只听“唰”的一声轻响,那根竹子竟被刀刃没入一半!切口平滑得不可思议,仿佛不是被砍断,而是被什么极锋利的东西瞬间切断的!
三两下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就倒下了。
谢铁匠看着手中的砍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往砍竹子,哪里有这么轻松了,不得一下一下的磨,竹子碎屑能砍出来一地。
他不信邪地又找了一根更粗壮的竹子,再次挥刀,结果依旧!“唰!”“唰!”砍伐声清脆利落,一根根竹子如同豆腐般被轻松放倒。
他越砍越兴奋,越砍越顺手,完全忘了“五六根”的嘱咐,沉浸在那种无坚不摧的畅快感中。
旁边帮忙收拾竹枝的谢秋芝见状,连忙喊道:
“哎哎哎!铁头哥!别砍了!别砍了!够了够了!再砍下去,这片竹丛都快被你砍秃了,这么多竹子都能直接围到我家窝棚门口啦!”
谢铁匠这才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十几根竹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上却还带着意犹未尽的兴奋。
他帮着把竹子拖到板车上,又热心地拉到窝棚附近。
李月兰见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眼睛还时不时瞟向那把砍刀,干脆给他安排了新活计。
她拿出另一把空间买的、更适合精细活的现代柴刀递给谢铁匠。
“铁头啊,既然你都帮忙砍了这么多竹子,好事做到底,帮婶子把这些竹子都破成竹条吧?就用这把柴刀。”李月兰说道。
谢铁匠接过柴刀,又是一惊,这柴刀比砍刀轻便许多,刀身微弯,同样闪烁着那种令人心醉的白色寒光,刀刃薄而锐利,一看就是破竹削篾的利器!他感觉自己今天像是掉进了宝刀窟里!
李月兰可不管他多么震惊,指挥道:“芝丫头,小文,你们去把那些细小的竹枝收拾一下,看看能不能扎几把扫帚。铁头,你就在这儿破竹子,我先按需要的长度把竹子截断。”
说着,她拿起那把锋利的砍刀,量着尺寸,“咔嚓”“咔嚓”几下,就将长长的竹子截成了均匀的两米长的短段,动作轻松得像在切黄瓜。
谢铁匠则拿起那把轻便却异常锋利的柴刀,开始破竹筒。
同样是“唰唰”几声轻响,手腕稍一用力,竹筒就被轻易地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很快,地上就堆起了一捆捆粗细均匀、边缘光滑的竹条。
这些竹条到时候插在菜地周围,再用芦苇横向交错编织固定,就能形成一道结实又美观的围栏,既能防人窥探踩踏,后期也能防止鸡鸭等小动物进去搞破坏。
在李月兰的“利诱”下,谢铁匠埋头苦干,直到把所有的竹子都破成了竹条才罢休。
期间,李月兰还给他盛了一大碗浓稠的野菜米粥当报酬。
干完活,谢铁匠看着手里这两把“神兵利器”,再想想以前自己打造的那些需要反复打磨还容易卷刃的铁家伙,眼里不禁露出了明显的嫌弃,果然,货比货得扔啊!
这里是一片极为广阔的缓坡地带,坡度平缓,日照充足,一直延伸到河岸,这里也正是他未来想要挖渠引水的位置,未来如果要造桥,也是打算在这个位置的。
缓坡地带如今上面虽然长满了灌木和茂密的杂草,显得荒芜,但在谢广福眼中,这却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宝地。
他心中有了另一番计较:“只待我们桃源村那边的引水渠挖通,再架起连接两村的桥,这片缓坡的潜力就能被彻底激发出来。这里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光照足,正是规模化种植果树的绝佳选址!若是能引进一些耐寒、耐旱、高产且品质优良的现代改良果树品种,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桃溪村一项巨大的收入来源!”
不过,引进改良果树品种的事太过惊世骇俗,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技术管理,现在提出来为时过早,他也就只是想一想而已。
桃溪村最大的倚仗,其实就是眼前这条奔流不息的青川河。
河流在下游某处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冲积平原,还有几处旧河汊,地势低洼,水量丰沛。
“妙啊!”
他几乎要脱口而出:“这里简直是建设天然鱼塘的理想之地!”
如果这里是他来规划,完全可以在这里因势利导,挖土成塘,巧妙地与河道相通,构建活水鱼塘。
河水上游携带的丰富泥沙和腐殖质就是天然的肥料,能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鱼儿长得快。管理起来也省心省力,根本不需要肩挑手提地换水,开闸即可引入活水。
也不需要费力的翻塘清淤,河水的流动自然能带走部分沉积物,就连塘埂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芦苇、蒲草,既能固堤,又能额外收获饲料或编织材料。
当然,潜在的风险还是有的,要是洪水期来临就可能冲毁塘坝,泥沙的淤积也需要定期疏导,这就需要设计更坚固的水利设施......
但这些更加长远和复杂的规划,谢广福此刻都选择了沉默。
他看着身边一脸期盼、恨不得立刻就能叫他点石成金的赵老七,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拍了拍他的肩膀:“赵叔,咱们回去吧,看看他们量得怎么样了。”
赵老七连连点头:“对对对!回去看看,我也要盯着点,学着点。”
谢广福和谢锋一大早去了桃溪村后,谢铁匠兴冲冲地跑来想分享自己琢磨了一夜的心得,却扑了个空。
他正有些失望,目光却被正在院子里李月兰手中那把砍刀吸引住了。
只见那砍刀刀身闪烁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异常纯粹冷冽的白光,与他从前打制的那些呈现灰银或暗金色的铁器刃口截然不同。
作为村里唯一的铁匠,大旱之前他见过的好铁料不少,但这种仿佛蕴含着极致硬度与锋利度的寒光,他只听说过,据说只有在千锤百炼、技艺登峰造极时,才有可能在极罕见的宝剑上出现所谓“白虹贯日”或“流星曳空”般的光泽!
谢铁匠的眼睛瞬间又直了,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指着李月兰手里的砍刀,结结巴巴地问:“月……月兰婶子!您……您手里这……这刀,能……能让我看看吗?”
李月兰正准备提着这把空间出品的现代砍刀去不远处的自家竹林砍竹子,见谢铁匠这副模样,心中了然。
她故意叹了口气,为难道:“铁匠啊,不是婶子不给你看,我这儿正急着去砍几根竹子回来围菜园子呢。家里就我们几个妇道人家和小孩,这活儿还得抓紧干。”
谢铁匠一听,立刻拍着胸脯,自告奋勇:“婶子!让我去!让我试试这刀!砍竹子这力气活,我来干!”他迫不及待地想亲手试试这散发着神秘白光的砍刀。
李月兰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顺势将砍刀递给他:“那……那就麻烦你了。就在那边,砍个五六根就成,要老韧适中的。”
“哎!好嘞!”谢铁匠郑重地接过砍刀,入手便觉得分量、重心都恰到好处,手感极佳。他快步走到李月兰指定的竹丛,选了一根碗口粗的竹子,运足力气,挥刀砍去!
预想中的沉重阻力和反弹并未出现,只听“唰”的一声轻响,那根竹子竟被刀刃没入一半!切口平滑得不可思议,仿佛不是被砍断,而是被什么极锋利的东西瞬间切断的!
三两下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就倒下了。
谢铁匠看着手中的砍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往砍竹子,哪里有这么轻松了,不得一下一下的磨,竹子碎屑能砍出来一地。
他不信邪地又找了一根更粗壮的竹子,再次挥刀,结果依旧!“唰!”“唰!”砍伐声清脆利落,一根根竹子如同豆腐般被轻松放倒。
他越砍越兴奋,越砍越顺手,完全忘了“五六根”的嘱咐,沉浸在那种无坚不摧的畅快感中。
旁边帮忙收拾竹枝的谢秋芝见状,连忙喊道:
“哎哎哎!铁头哥!别砍了!别砍了!够了够了!再砍下去,这片竹丛都快被你砍秃了,这么多竹子都能直接围到我家窝棚门口啦!”
谢铁匠这才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十几根竹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上却还带着意犹未尽的兴奋。
他帮着把竹子拖到板车上,又热心地拉到窝棚附近。
李月兰见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眼睛还时不时瞟向那把砍刀,干脆给他安排了新活计。
她拿出另一把空间买的、更适合精细活的现代柴刀递给谢铁匠。
“铁头啊,既然你都帮忙砍了这么多竹子,好事做到底,帮婶子把这些竹子都破成竹条吧?就用这把柴刀。”李月兰说道。
谢铁匠接过柴刀,又是一惊,这柴刀比砍刀轻便许多,刀身微弯,同样闪烁着那种令人心醉的白色寒光,刀刃薄而锐利,一看就是破竹削篾的利器!他感觉自己今天像是掉进了宝刀窟里!
李月兰可不管他多么震惊,指挥道:“芝丫头,小文,你们去把那些细小的竹枝收拾一下,看看能不能扎几把扫帚。铁头,你就在这儿破竹子,我先按需要的长度把竹子截断。”
说着,她拿起那把锋利的砍刀,量着尺寸,“咔嚓”“咔嚓”几下,就将长长的竹子截成了均匀的两米长的短段,动作轻松得像在切黄瓜。
谢铁匠则拿起那把轻便却异常锋利的柴刀,开始破竹筒。
同样是“唰唰”几声轻响,手腕稍一用力,竹筒就被轻易地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很快,地上就堆起了一捆捆粗细均匀、边缘光滑的竹条。
这些竹条到时候插在菜地周围,再用芦苇横向交错编织固定,就能形成一道结实又美观的围栏,既能防人窥探踩踏,后期也能防止鸡鸭等小动物进去搞破坏。
在李月兰的“利诱”下,谢铁匠埋头苦干,直到把所有的竹子都破成了竹条才罢休。
期间,李月兰还给他盛了一大碗浓稠的野菜米粥当报酬。
干完活,谢铁匠看着手里这两把“神兵利器”,再想想以前自己打造的那些需要反复打磨还容易卷刃的铁家伙,眼里不禁露出了明显的嫌弃,果然,货比货得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