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女主捐半数家财-《重生反派后娘我靠苟着养崽》

  ——女主捐半数家财建天下粮仓

  一、金山初定,万粮待归

  京城的红妆余韵尚未散尽,凯旋归来的荣光仍在街巷间流转,镇北侯府后山的崖边,银蓝色的空间光晕虽已消散,却仍残留着淡淡的灵力暖意。沈青萝立于崖巅,指尖轻轻摩挲着锁骨间的玉佩,意识沉入空间银舱之中。

  舱内景象令人惊叹:十万石行军粮被码放得如群山般整齐,袋口的红绸封印在空间微光中泛着光泽;另一侧,那座曾引发皇城震动的“镇国金山”,已被空间压缩成拳头大小的金丸,静静悬浮在虚空,表面流转的银纹仿佛诉说着它的传奇。

  她抬眸远眺,晨雾中,幽云十六州的方向隐约可见军屯的轮廓,那些新垦的田地正孕育着希望;城南的女学建筑群鳞次栉比,读书声隐约可闻;边关方向的商道上,已能看到零星的商队旗帜。可沈青萝心中清楚,这些还远远不够——“天下无饥”的宏愿,不过才走完半程。

  “金山藏于私库,不过是块冰冷的金属;若散于天下,便能化作万千粮草,救民于饥馑。”她轻声自语,晨风吹起她的月白披风,如一面温柔的旗帜在山巅飘扬,这轻柔的姿态里,却藏着即将席卷大胤的决心与力量。

  二、母子夜议,半数家财

  当夜,沈府听雨阁的灯火彻夜通明,雕花窗棂将烛火映在青石板上,勾勒出温暖的光晕。紫檀木案上,摊开的沈记账册墨迹新鲜,每一笔都记录着沈家这些年的积累,也承载着“天下无饥”的根基。

  “银仓之中,镇国金山十万斤,按市价折合白银三千万两;粮仓现存行军罐头十万罐,灵泉培育的稻种足有百万斛;商产方面,沈记药膳坊、机关营加之百所女学的产业,年均获利八百万两。”大宝身着青色小官服,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算珠,清脆的珠响间,数据清晰报出,“若捐出半数家财,可筹建天下粮仓三百所,每仓储粮三万石,总计千万石,足够供应边关三年军需。”

  二宝将一卷机关图重重拍在案上,图纸上的木牛流马、高架滑索等设计跃然纸上:“娘亲放心,粮道安全交给我!改良后的木牛流马运力翻倍,可节省七成骡马;高架滑索能跨山越河,运粮如飞;再在各粮仓配备连弩防御系统,防盗防火万无一失。”

  三宝抱着狼王的脖颈,金冠上的流苏叮当作响,她晃着小短腿,奶声奶气却无比坚定:“三宝不要金山当玩具,要让天下的小朋友都能吃饱饭!”狼王似懂非懂地蹭了蹭她的脸颊,发出低低的呜咽声,像是在附和小主人的心愿。

  沈青萝抬眸,与坐在对面的萧执目光交汇。男人身着玄紫常服,指尖轻叩桌面,眸中满是支持与宠溺。感受到她的目光,萧执轻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个紫缰锦盒,推到她面前:“我已向陛下交还兵权,镇北侯府的库房钥匙,也在这里。”他顿了顿,声音温柔却坚定,“要捐,便捐得痛快。往后,我陪你一起‘穷’,也陪你一起实现天下无饥的心愿。”

  沈青萝心中一暖,看着眼前的丈夫与儿女,手中的笔在账册上轻轻一点——半数家财,捐!

  三、捐财奏表,金殿宣旨

  次日清晨,金銮殿内庄严肃穆。沈青萝身着月白长裙,外披皇帝御赐的紫缰披风,步履沉稳地走上殿阶,双手高举早已备好的奏表,声音清越如钟,响彻大殿:

  “臣女沈青萝,愿捐半数家财,以助天下无饥大业!具体所捐:镇国金山五万斤,折合白银一千五百万两;行军罐头五万罐,灵泉稻种五十万斛;沈记产业未来三年年均获利四百万两,全额捐献!此笔财物,皆用于筹建‘天下粮仓’三百所,储粮千万石,供应边关三年军需、应对三年灾荒,同时保障百所女学的日常用度。恳请陛下,准臣女所奏!”

  话音落下,金銮殿内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哗然。百官目瞪口呆,随即纷纷撩袍跪地,山呼之声直冲殿梁:“沈活菩萨心系万民,功德无量!千岁千岁千千岁!”

  御座上的皇帝早已起身,龙颜大悦,他快步走下御阶,亲自接过沈青萝手中的奏表,朱笔一挥,写下“准奏”二字:“沈氏青萝捐财兴邦,忠君爱民,实乃大胤之福!朕即刻下旨,设立‘天下粮仓司’,以沈氏青萝为主官,镇北侯萧执为副,统筹粮仓筹建事宜,天下各州府须全力配合,共成此千秋伟业!”

  玉玺重重落下,朱红印记印在圣旨之上,金口玉言既定。百官再次跪拜,欢呼声久久不散,连殿外的阳光都仿佛变得更加炽热,照亮了这载入史册的一刻。

  四、三百粮仓,机关为骨

  捐财圣旨下达次日,天下粮仓三百所便在各州府同时动工。二宝以“天下粮仓司”总设计师的身份坐镇中枢,将机关之术发挥到极致,为粮仓筑牢“筋骨”。

  运输方面,改良后的木牛流马成了主力军,这些机关兽无需喂食,每日可行百里,运力堪比十匹骡马,直接节省了七成的运输成本;跨山越河之处,二宝设计的高架滑索派上用场,钢索横跨山谷,粮箱沿索滑行,日行千里,彻底解决了偏远地区运粮难的问题。防御方面,各粮仓外墙设有隐蔽的连弩暗格,屋顶铺设防火的琉璃瓦,粮仓内部配备机关通风系统,防潮防霉,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

  大宝则以总调度的身份,为粮仓注入“血脉”。他制定了精密的储粮方案:每仓储粮严格控制在三万石,实行“年轮换”制度,确保粮食新鲜;粮仓角落开凿次级灵泉井,通过管道喷淋粮食,可延长保鲜期三个月;每个粮仓还配备百枚金参丹,遇有灾荒或疫病,可应急救人。他每日对着各地传来的账册,算珠拨得飞快,确保每一笔粮款、每一粒粮食都用在实处。

  三宝则成了粮仓的“吉祥物”。每座粮仓奠基之时,她都会亲自到场,滴一滴金泪入土,寓意“永无饥馑”;狼王则会用银白的尾巴扫过地基,百姓们传言“狼到粮到”,为建仓增添了几分祥瑞之气。每次奠基仪式,都有百姓自发围观,欢呼声此起彼伏。

  五、万民同建,同庆同生

  天下粮仓的筹建,引发了万民响应的热潮,各州府百姓自发参与,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幽云十六州的军屯兵士们主动请缨,卸下盔甲拿起锄头,短短一月便建成八十所粮仓;江南十六州的商贾们深受沈青萝善举感动,不仅捐出银钱,还组织商队运送建材,建成八十所粮仓;百所女学的师生们也不甘落后,女工们缝制粮袋、书写仓牌,男学生们帮忙搬运砖瓦,建成四十所粮仓;剩余的一百所粮仓,则由各地百姓肩挑手扛,自带干粮参与建设,仅用三月便全部完工。

  工地上,炊烟袅袅,饭香四溢。沈记工坊每日送来大量行军罐头,开罐即食,方便快捷;工棚旁的大灶上,用次级灵泉煮着的米饭香气扑鼻,每一位参与建仓的百姓都能免费享用。一位白发老人捧着饭碗,看着连绵的粮仓,热泪盈眶:“沈活菩萨不仅要让我们吃饱,还让我们在建仓时能吃上热饭、好饭,这样的善举,古今未有啊!”

  孩子们则追在运送罐头的木牛流马身后,捡拾掉落的糖块,笑声与工地上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动人的乐章。各地的戏班也赶来助兴,在工地旁搭起戏台,演唱《沈侯建仓》的新戏,每场都座无虚席。

  六、金山化粮,天下满仓

  三个月后,大胤三百所天下粮仓同时封顶。京城主仓的封顶仪式上,沈青萝立于仓顶,俯瞰着下方欢呼的百姓,指尖再次催动玉佩之力。银蓝色的空间光晕悄然展开,舱内那五万斤金丸化作流光,融入各地粮仓之中。

  与此同时,各州府的粮商们接到“天下粮仓司”的指令,将新收的稻种、麦种、薯种源源不断地送入粮仓。原本空荡荡的仓房,在空间之力的辅助下,迅速被装满,每一袋粮食都贴着“天下无饥”的红绸封印。

  当最后一袋粮食入仓,沈青萝的脑海中响起空间提示音:“检测到宿主捐财建仓,惠及万民,精神力暴涨!特赠送‘时空保鲜’永久权限,三百所天下粮仓内粮食,可保鲜三年!”

  沈青萝抬眸远眺,三百所粮仓的银色仓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一片巨大的星海铺展在大胤的土地上。从幽云十六州到江南水乡,从边关要塞到京城腹地,这些粮仓像一个个坚实的堡垒,守护着百姓的温饱,也守护着“天下无饥”的初心。

  七、归府月下,粮仓为盟

  夜色降临,沈府的月下校场再次亮起烛火。萧执与沈青萝并肩而立,三个孩子围在案边,看着母亲在《天下无饥图》上添下新的一笔。

  狼毫落下,字迹遒劲有力:“天下粮仓:三百所已建,目标——无饥,无荒,无乱。”沈青萝放下笔,指尖抚过图上那些代表粮仓的红点,心中满是安定与憧憬。

  萧执从身后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今日巡查粮仓,看到百姓们对着粮仓叩拜,我才真正明白,你捐出的不是半数家财,而是整个天下的安宁。”他顿了顿,指向窗外,“你看,那些粮仓的灯火,就像百姓心中的希望,再也不会熄灭了。”

  大宝捧着最新的粮册,兴奋地说:“娘亲,明年秋收后,我们就能把粮仓装满,就算遇到灾年,百姓也不用挨饿了!”二宝把玩着新做的粮仓模型,眼中满是自豪;三宝则抱着狼王,把脸颊贴在《天下无饥图》上,轻声说:“粮仓里有粮食,小朋友们就能好好读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