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府,杨鹤看着蔡平:“什么,你们要招兵买马?”
蔡平想起夏竹的话:“杨总督,这次招募不花朝廷的钱财,由乡绅出钱。”
杨鹤这才放心下来:“你要保证招募的人只能用来保护自己,不能滥杀无辜。”
这时候杨鹤还在关心他那套招抚和元气说的理论。
蔡平点头:“放心吧,总督,我们这些卫所兵最近名声可好了,你是知道的。”
杨鹤点头:“我听说了,你们这些兵士在这段时间上街吃喝都给钱,是我见过最好的队伍了。”
蔡平:“嘿嘿,我们应该是待遇最好的卫所兵了,再不好好守规矩就说不过去了。”
其实是因为只要出现不守规矩的兵士,比如买东西不给钱,欺负弱小,孙青山就停止资助,然后让夏竹等人直接告诉蔡平。
现在夏竹等人可算是蔡平眼中的宝贝。
没了这些关系户,说不定就要断顿呢。
战乱,旱灾,有钱有粮食就是厉害。
军中的粮饷拖欠,少发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不仅是兵士,就算是百户,将军都没有钱。
上一批因为军饷造反的还在白水县的矿山劳作呢。
如今有一批关系户天天问家里人要钱来补贴原本朝廷发的饷银,就要求兵士们守规矩,多良心呐。
别说收拾不守规矩的兵士了,就算是收拾秦王府家丁都不在话下。
这种关系户可得维护好,就算是把指挥使的位置给他们当都可以。
现在这些关系户都是总旗(中士)身份,厉害着呢。
特别是夏竹,已经当上了百户。
说不定还要往上提一提(千户)。
兵士们也都看明白了,这夏竹等人就喜欢守规矩,讲道理。
兵士们:“以前不守规矩才可能吃饱饭,现在只要守规矩才能吃饱饭,我们不傻!”
不过潜移默化之下,兵士们好习惯逐渐养成,慢慢的他们的行为和办事方法就会变成白水县那样。
看着走出总督府的指挥使蔡平,杨鹤兴奋起来。
“如今西安都指挥使司要招揽新的卫所兵,还不用花钱,我就有底气大力招抚流贼,哈哈哈。”
“来人,备笔墨,我要给陛下上书!”
内容大概是流民造反的原因是因为饥荒,民不聊生,如果剿匪的话,要花费很多银粮犒劳兵士。
并且百姓们没有粮食生存,必定再次造反。
如今流贼已经成了气候,一定要好好安排,让他们有糊口的钱粮,和能种地的环境。
如果剿匪的话,不仅钱花了,杀人太多,不利于国家元气。
花钱安抚,钱花了,百姓还在。
最后着重说了下西安府想要招卫所兵防止王嘉胤农民军的危机。
并且不需要国家出钱,这次组建卫所兵由本地的乡绅和西安都指挥使司联合创建。
巴拉巴拉……
杨鹤的想法不能说错,只是眼光太长远了,他主张把钱花到招抚赈济上面,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这样不仅可以消灭贼患,而且农民安插既定后,明廷还能继续征收赋税,“利莫大焉”。
如果一味主剿,把钱用于军费,百姓们都被剿灭,无法恢复生产,花掉的钱不能通过赋税形式收回来。
杨鹤自己之前不是没有招抚过,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参加起义的人势必越来越多,剿局既不易结,后患也更加严重。
至于蔡平说的卫所招兵,卫所兵的规模什么都有规定,需要朝廷兵部签字的。
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崇祯三年,十二月。
京师,崇祯帝朱由检看着杨鹤送来的书信,问大殿里的众人:“杨总督想要招抚反贼和招募卫所兵,你们怎么看?”
兵部和户部尚书:“既然杨总督说招募卫所兵不用给钱,那便招募,可是这反贼数量众多,招抚的话怕是朝廷负担不起。”
朱由检:什么叫怕是负担不起,我就是负担不起。
但是不能露怯:“嗯,招募卫所兵可以,招抚流贼,额,不花太多钱的话也行。”
“但是王嘉胤居然敢称王,不可原谅!”
“王嘉胤开了个不好的开头,最近居然还开始给下属封官进爵,管理其他地方了,我必杀之!”
有王嘉胤开头,朝廷的威望直线下降,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别的人模仿,老朱家的天下说不定就换姓了。
内阁和六部的人齐齐跪地:“皇上英明,威武!”
山西造反的事情就此定了下来,小股流贼可以招抚,王嘉胤必须死。
京师事情还没结束,崇祯帝朱由检的种种操作说明没把百姓当人。
虽然自己节俭,也能站在国家大局上,但是刚愎自用,性子又急,并且真把百姓当做牲口了,甚至不如。
“众爱卿,我想加派辽饷,来应对皇太极的骑兵。”
大臣们拱手:“皇上英明。”
反正再征收也是从河南山西陕西这些地方征收,征收不到他们氏族头上。
此时,朝廷的想法还是剿抚并用。
陕西延绥。
洪承畴看着手下传来的信息,气的将总兵吴自勉罢官。
“这些蛀虫,大明朝就是被他们给毁了!”
接着他看到陕西总兵王承恩总兵王承恩带的兵去勤王时候没有一个哗变的,心生爱才之意。
王承恩可谓是名门之后,一直跟蒙古人、后金人作战,战斗力很强。
于是巡抚洪承畴上书,将王承恩派去围剿王嘉胤。
这下有了王承恩,延绥兵士的战斗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杨鹤还让大将杜文焕做了延绥总兵,提督兼统山陕军。
这些都是猛人。
从十二月起,洪承畴带着大将四处剿匪,这可让陕西的流贼吃尽了苦头。
流贼们纷纷向西安府的三边总督投降。
不沾泥手下:“大王,三边总督杨鹤又发布了招抚的告示,除了王嘉胤大哥外,其他人只要投降,既往不咎。”
“还跟以前一样,发种粮,免罪吗?”
“是的,是的!”
不沾泥眼睛一转:“你们分批去投降,把种子和粮食先骗到手,等缓缓劲,最近这洪承畴疯了一样。”
“嘿嘿!”
不沾泥手下和一些其他的流贼纷纷前往西安府。
数十个流贼头目商量着穿过黄龙山去向杨鹤投降。
喜欢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蔡平想起夏竹的话:“杨总督,这次招募不花朝廷的钱财,由乡绅出钱。”
杨鹤这才放心下来:“你要保证招募的人只能用来保护自己,不能滥杀无辜。”
这时候杨鹤还在关心他那套招抚和元气说的理论。
蔡平点头:“放心吧,总督,我们这些卫所兵最近名声可好了,你是知道的。”
杨鹤点头:“我听说了,你们这些兵士在这段时间上街吃喝都给钱,是我见过最好的队伍了。”
蔡平:“嘿嘿,我们应该是待遇最好的卫所兵了,再不好好守规矩就说不过去了。”
其实是因为只要出现不守规矩的兵士,比如买东西不给钱,欺负弱小,孙青山就停止资助,然后让夏竹等人直接告诉蔡平。
现在夏竹等人可算是蔡平眼中的宝贝。
没了这些关系户,说不定就要断顿呢。
战乱,旱灾,有钱有粮食就是厉害。
军中的粮饷拖欠,少发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不仅是兵士,就算是百户,将军都没有钱。
上一批因为军饷造反的还在白水县的矿山劳作呢。
如今有一批关系户天天问家里人要钱来补贴原本朝廷发的饷银,就要求兵士们守规矩,多良心呐。
别说收拾不守规矩的兵士了,就算是收拾秦王府家丁都不在话下。
这种关系户可得维护好,就算是把指挥使的位置给他们当都可以。
现在这些关系户都是总旗(中士)身份,厉害着呢。
特别是夏竹,已经当上了百户。
说不定还要往上提一提(千户)。
兵士们也都看明白了,这夏竹等人就喜欢守规矩,讲道理。
兵士们:“以前不守规矩才可能吃饱饭,现在只要守规矩才能吃饱饭,我们不傻!”
不过潜移默化之下,兵士们好习惯逐渐养成,慢慢的他们的行为和办事方法就会变成白水县那样。
看着走出总督府的指挥使蔡平,杨鹤兴奋起来。
“如今西安都指挥使司要招揽新的卫所兵,还不用花钱,我就有底气大力招抚流贼,哈哈哈。”
“来人,备笔墨,我要给陛下上书!”
内容大概是流民造反的原因是因为饥荒,民不聊生,如果剿匪的话,要花费很多银粮犒劳兵士。
并且百姓们没有粮食生存,必定再次造反。
如今流贼已经成了气候,一定要好好安排,让他们有糊口的钱粮,和能种地的环境。
如果剿匪的话,不仅钱花了,杀人太多,不利于国家元气。
花钱安抚,钱花了,百姓还在。
最后着重说了下西安府想要招卫所兵防止王嘉胤农民军的危机。
并且不需要国家出钱,这次组建卫所兵由本地的乡绅和西安都指挥使司联合创建。
巴拉巴拉……
杨鹤的想法不能说错,只是眼光太长远了,他主张把钱花到招抚赈济上面,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这样不仅可以消灭贼患,而且农民安插既定后,明廷还能继续征收赋税,“利莫大焉”。
如果一味主剿,把钱用于军费,百姓们都被剿灭,无法恢复生产,花掉的钱不能通过赋税形式收回来。
杨鹤自己之前不是没有招抚过,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参加起义的人势必越来越多,剿局既不易结,后患也更加严重。
至于蔡平说的卫所招兵,卫所兵的规模什么都有规定,需要朝廷兵部签字的。
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崇祯三年,十二月。
京师,崇祯帝朱由检看着杨鹤送来的书信,问大殿里的众人:“杨总督想要招抚反贼和招募卫所兵,你们怎么看?”
兵部和户部尚书:“既然杨总督说招募卫所兵不用给钱,那便招募,可是这反贼数量众多,招抚的话怕是朝廷负担不起。”
朱由检:什么叫怕是负担不起,我就是负担不起。
但是不能露怯:“嗯,招募卫所兵可以,招抚流贼,额,不花太多钱的话也行。”
“但是王嘉胤居然敢称王,不可原谅!”
“王嘉胤开了个不好的开头,最近居然还开始给下属封官进爵,管理其他地方了,我必杀之!”
有王嘉胤开头,朝廷的威望直线下降,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别的人模仿,老朱家的天下说不定就换姓了。
内阁和六部的人齐齐跪地:“皇上英明,威武!”
山西造反的事情就此定了下来,小股流贼可以招抚,王嘉胤必须死。
京师事情还没结束,崇祯帝朱由检的种种操作说明没把百姓当人。
虽然自己节俭,也能站在国家大局上,但是刚愎自用,性子又急,并且真把百姓当做牲口了,甚至不如。
“众爱卿,我想加派辽饷,来应对皇太极的骑兵。”
大臣们拱手:“皇上英明。”
反正再征收也是从河南山西陕西这些地方征收,征收不到他们氏族头上。
此时,朝廷的想法还是剿抚并用。
陕西延绥。
洪承畴看着手下传来的信息,气的将总兵吴自勉罢官。
“这些蛀虫,大明朝就是被他们给毁了!”
接着他看到陕西总兵王承恩总兵王承恩带的兵去勤王时候没有一个哗变的,心生爱才之意。
王承恩可谓是名门之后,一直跟蒙古人、后金人作战,战斗力很强。
于是巡抚洪承畴上书,将王承恩派去围剿王嘉胤。
这下有了王承恩,延绥兵士的战斗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杨鹤还让大将杜文焕做了延绥总兵,提督兼统山陕军。
这些都是猛人。
从十二月起,洪承畴带着大将四处剿匪,这可让陕西的流贼吃尽了苦头。
流贼们纷纷向西安府的三边总督投降。
不沾泥手下:“大王,三边总督杨鹤又发布了招抚的告示,除了王嘉胤大哥外,其他人只要投降,既往不咎。”
“还跟以前一样,发种粮,免罪吗?”
“是的,是的!”
不沾泥眼睛一转:“你们分批去投降,把种子和粮食先骗到手,等缓缓劲,最近这洪承畴疯了一样。”
“嘿嘿!”
不沾泥手下和一些其他的流贼纷纷前往西安府。
数十个流贼头目商量着穿过黄龙山去向杨鹤投降。
喜欢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