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匠户们住的街道。
种小满带着衙役:“去把匠户们都叫出来,我有些活让他们干。”
匠户街道阴暗,脏乱,没有多少人在家。
衙役熟知这里的情况:“匠户们很久没拿到工钱,匠户没钱交班匠银,都去干私活了。”
明制,手工工匠均入匠籍,分为住坐(京师附近)和轮班两种,轮班匠留原籍,三年服役一次,为期不超三个月。
但是服役期间劳役繁重,刻剥严酷,很多匠户都难以忍受,纷纷交班匠银,后来改成不用服役,只缴纳班匠银。
这些匠户为了活命,只能给有钱的乡绅员外们打工那样子才能生活。
种小满:第一次办事就忘记调研了,哎呀……
灵机一动,喊身边的衙役赵小六:“赵大哥,你组织人把粮食拉到这里。”
“我们要让这些匠户看到不一样的县衙,重新对我们有信心。”
李大人说过,信用是最大的财富。
就连白水县新课本上也讲了商鞅变法和一诺千金的故事。
赵小六作为白水县老牌衙役,自从西安府稳住之后,赵小六便回到白水县。
扞卫白莲教的荣光。
这次被李冰派来跟着小满同学一起来到蒲城县负责后勤工作。
赵小六招呼其他衙役,从粮仓拉出一车粮食,放到匠户街道路口,搭了一个帐篷。
几个蒲城县衙役抱怨的嘟囔着:“这大热天,我们应该找个地方歇着啊。”
“唉,可恶啊,这小知县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就瞎搞。”
“要我说这小孩就应该去找妈妈去。”
“哈哈”
不过这些衙役倒是没有离开。
一来在种小满来的时候就把拖欠他们的工钱付清了,拿人手短。
二来那端坐在大堂的姿势,可不是一般小孩有的气势,一定是秦王府的哪个庶子。
上百两银子眼都不眨一下,就发给了他们这些衙役。
蒲城县衙役和白役(工钱极少或者没有靠欺压百姓的泼皮无赖)一共两百多人,虽然发完钱之后就被清退了不少老油条。
当时的场景这些正牌衙役都记得。
种小满:“以后不允许欺压百姓,所以白役以后全部取消。”
泼皮无赖的天瞬间塌了。
“你个小孩,找打!”
本来想着法不责众,一窝蜂上去说不定能趁乱弄死死这小知县。
谁知小知县带来的人不慌不忙的拿出铁管,轰鸣声响起,直接打伤了七八个人后镇住这些泼皮无赖。
小知县淡定的坐在座位上。
在荒年间,特别是饥荒严重的陕北,不管是孩童还是老人见过太多的悲惨的事情,见到死人根本没多大的波动。
这些白役平时还不知道怎么欺压百姓,死就死了。
不过好在后面的人跪的干脆,不然衙门短时间就没法办公了。
泼皮们也不傻,被清退总比被鸟铳打死来的好。
……
以暴力手段稳住县衙情况后,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正牌衙役们虽然不情愿但还都比较老实的情况。
夕阳西下,外出打零工的匠户陆续回到匠户街。
匠户甲:“咦,这些衙役要干什么?”
匠户乙:“难道是昨天被新来的小知县打伤之后,今天要来找我们收保护费?”
可是这街口被堵住了,如何是好?
匠户平时被欺负惯了,匠籍的他们跑又跑不掉。
无奈之下匠户们鼓起勇气:“几位官爷,我们刚出工回来,没钱买粮食…”
衙役:“唉,错了,这次我们是给你们粮食的。”
“官爷们说笑了,我们怎么敢拿你们的粮食呢。”
衙役:“别废话,说给你们就是给你们的!”
一道正处于变声期的声音传来:“我之前怎么说的,对待百姓要像春天一般温暖。”
种小满快步走上前:“几位匠户大叔,我想要请你们帮县衙干活。”
“这不是怕你们不愿意,就先给你们工钱嘛。”
匠户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匠籍本来就是给官府干活的,这突然又发粮食,不知道憋着什么坏呢。
“小知县,你说让我们干什么就行了,不用发粮食的。”
种小满心道:“李大人说的对,这些人一点也不信任恶贯满盈的官府人员。”
“干活发钱,这是一种契约精神。”
“以后匠班银不用缴纳了,只要缴纳正常的税收就行。”
匠户们:“果真吗,小知县大人?”
“是真的,我明天会让人将公告贴在县衙大门两侧的?八字墙,接受百姓们的监督。”
“李大人让我来蒲城县就是要让一切透明起来。”
匠户和衙役心中疑惑:这李大人是谁?
不过倒也放心了不少,县衙八字墙上张贴了公告,那么官府就不会轻易的毁约。
不过左右脑互搏的事情官府可没少做。
种小满和赵小六等人也没闲着,将调研的地形规划好。
有白水县的经验,比猫画虎的把白水县各种工厂和政策都一股脑的模仿到蒲城县。
让蒲城县成为像澄城合阳那样的县城,使得百姓们脱离水深火热。
至少让他们饿不死。
有白水县的物资供应,模仿是很简单的。
匠户们围在县衙门口,窃窃私语。
“这小知县真的发粮食了,不知道要干什么呢?”
“说不定想要折磨我们呢。”
“是啊,天下乌鸦一般黑呐。”
“唉,民不与官斗,还能怎么办呢,忍着吧。”
衙役们将一张八仙桌摆在衙门口。
“石匠,木匠和会挖井的出来,签下契约,给小知县大人干活。”
十几个人慢腾腾的走人群:“我们不识字,你能念给我们吗?”
衙役不耐烦:“你这人……”
种小满从衙门走出来:“大叔,我念给你们。”
衙役被驳了面子,默不作声。
种小满详细的将内容讲给众人,还让城里有名望的人一起见证。
匠人:“小知县大人,你说的是真的,每个月不仅发粮食,还有工钱?”
“是的,干活发粮发钱,天经地义的。”
……
这可让看热闹的普通人羡慕坏了,早知道就当个匠人了,不知道现在跟着学还晚不晚?
种小满看着一个个签字画押的匠人,十分满意。
终于走出了第一步。
种小满带着衙役:“去把匠户们都叫出来,我有些活让他们干。”
匠户街道阴暗,脏乱,没有多少人在家。
衙役熟知这里的情况:“匠户们很久没拿到工钱,匠户没钱交班匠银,都去干私活了。”
明制,手工工匠均入匠籍,分为住坐(京师附近)和轮班两种,轮班匠留原籍,三年服役一次,为期不超三个月。
但是服役期间劳役繁重,刻剥严酷,很多匠户都难以忍受,纷纷交班匠银,后来改成不用服役,只缴纳班匠银。
这些匠户为了活命,只能给有钱的乡绅员外们打工那样子才能生活。
种小满:第一次办事就忘记调研了,哎呀……
灵机一动,喊身边的衙役赵小六:“赵大哥,你组织人把粮食拉到这里。”
“我们要让这些匠户看到不一样的县衙,重新对我们有信心。”
李大人说过,信用是最大的财富。
就连白水县新课本上也讲了商鞅变法和一诺千金的故事。
赵小六作为白水县老牌衙役,自从西安府稳住之后,赵小六便回到白水县。
扞卫白莲教的荣光。
这次被李冰派来跟着小满同学一起来到蒲城县负责后勤工作。
赵小六招呼其他衙役,从粮仓拉出一车粮食,放到匠户街道路口,搭了一个帐篷。
几个蒲城县衙役抱怨的嘟囔着:“这大热天,我们应该找个地方歇着啊。”
“唉,可恶啊,这小知县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就瞎搞。”
“要我说这小孩就应该去找妈妈去。”
“哈哈”
不过这些衙役倒是没有离开。
一来在种小满来的时候就把拖欠他们的工钱付清了,拿人手短。
二来那端坐在大堂的姿势,可不是一般小孩有的气势,一定是秦王府的哪个庶子。
上百两银子眼都不眨一下,就发给了他们这些衙役。
蒲城县衙役和白役(工钱极少或者没有靠欺压百姓的泼皮无赖)一共两百多人,虽然发完钱之后就被清退了不少老油条。
当时的场景这些正牌衙役都记得。
种小满:“以后不允许欺压百姓,所以白役以后全部取消。”
泼皮无赖的天瞬间塌了。
“你个小孩,找打!”
本来想着法不责众,一窝蜂上去说不定能趁乱弄死死这小知县。
谁知小知县带来的人不慌不忙的拿出铁管,轰鸣声响起,直接打伤了七八个人后镇住这些泼皮无赖。
小知县淡定的坐在座位上。
在荒年间,特别是饥荒严重的陕北,不管是孩童还是老人见过太多的悲惨的事情,见到死人根本没多大的波动。
这些白役平时还不知道怎么欺压百姓,死就死了。
不过好在后面的人跪的干脆,不然衙门短时间就没法办公了。
泼皮们也不傻,被清退总比被鸟铳打死来的好。
……
以暴力手段稳住县衙情况后,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正牌衙役们虽然不情愿但还都比较老实的情况。
夕阳西下,外出打零工的匠户陆续回到匠户街。
匠户甲:“咦,这些衙役要干什么?”
匠户乙:“难道是昨天被新来的小知县打伤之后,今天要来找我们收保护费?”
可是这街口被堵住了,如何是好?
匠户平时被欺负惯了,匠籍的他们跑又跑不掉。
无奈之下匠户们鼓起勇气:“几位官爷,我们刚出工回来,没钱买粮食…”
衙役:“唉,错了,这次我们是给你们粮食的。”
“官爷们说笑了,我们怎么敢拿你们的粮食呢。”
衙役:“别废话,说给你们就是给你们的!”
一道正处于变声期的声音传来:“我之前怎么说的,对待百姓要像春天一般温暖。”
种小满快步走上前:“几位匠户大叔,我想要请你们帮县衙干活。”
“这不是怕你们不愿意,就先给你们工钱嘛。”
匠户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匠籍本来就是给官府干活的,这突然又发粮食,不知道憋着什么坏呢。
“小知县,你说让我们干什么就行了,不用发粮食的。”
种小满心道:“李大人说的对,这些人一点也不信任恶贯满盈的官府人员。”
“干活发钱,这是一种契约精神。”
“以后匠班银不用缴纳了,只要缴纳正常的税收就行。”
匠户们:“果真吗,小知县大人?”
“是真的,我明天会让人将公告贴在县衙大门两侧的?八字墙,接受百姓们的监督。”
“李大人让我来蒲城县就是要让一切透明起来。”
匠户和衙役心中疑惑:这李大人是谁?
不过倒也放心了不少,县衙八字墙上张贴了公告,那么官府就不会轻易的毁约。
不过左右脑互搏的事情官府可没少做。
种小满和赵小六等人也没闲着,将调研的地形规划好。
有白水县的经验,比猫画虎的把白水县各种工厂和政策都一股脑的模仿到蒲城县。
让蒲城县成为像澄城合阳那样的县城,使得百姓们脱离水深火热。
至少让他们饿不死。
有白水县的物资供应,模仿是很简单的。
匠户们围在县衙门口,窃窃私语。
“这小知县真的发粮食了,不知道要干什么呢?”
“说不定想要折磨我们呢。”
“是啊,天下乌鸦一般黑呐。”
“唉,民不与官斗,还能怎么办呢,忍着吧。”
衙役们将一张八仙桌摆在衙门口。
“石匠,木匠和会挖井的出来,签下契约,给小知县大人干活。”
十几个人慢腾腾的走人群:“我们不识字,你能念给我们吗?”
衙役不耐烦:“你这人……”
种小满从衙门走出来:“大叔,我念给你们。”
衙役被驳了面子,默不作声。
种小满详细的将内容讲给众人,还让城里有名望的人一起见证。
匠人:“小知县大人,你说的是真的,每个月不仅发粮食,还有工钱?”
“是的,干活发粮发钱,天经地义的。”
……
这可让看热闹的普通人羡慕坏了,早知道就当个匠人了,不知道现在跟着学还晚不晚?
种小满看着一个个签字画押的匠人,十分满意。
终于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