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亲王更替-《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李冰成功在饭桌上出糗了。

  当第一杯酒水下肚,李冰意识就开始模糊起来。

  第三杯下肚,李冰顺着椅子“流”到了桌子底下。

  道歉的话还没说出口,就不省人事了。

  刘教授:“啊?现在的年轻人体质就是好,倒头就睡。”

  唐婉莹:“别是喝酒出事了吧。”

  好在检查之后,李冰就是喝醉了。

  “少侠好酒量啊!”唐婉莹笑道。

  将李冰安排好之后,

  唐婉莹道:“舅舅,我对李冰只是好奇,没有感情的。”

  “可以培养嘛!”

  “……”

  三天之后,李冰回到了白水县。

  对牛三进行了亲切的问候。

  “牛三啊,以后那些动物的毛皮别让我送了。”

  牛三:“难道恩人不喜欢了吗?”

  李冰:“不是,是人家很有爱心,喜欢动物。”

  牛三:“哦,我也很喜欢动物,赵叔打到的动物我们一点都没浪费呢。”

  李冰拍了拍牛三:“好了,下次送东西一定要详细给我说说。”

  “好吧。”

  西安府,几匹快马从安远门朝着京师跑去。

  “我说京师被困,我们能进去吗?”

  “没有关系,进去还是很容易的。”

  秦王府,巡抚刘广生和巡按等人看着秦王府里白色的装扮,摇了摇头。

  他们是来核查死亡原因和秦王府的嫡庶子关系。

  朱存枢一生无子,其弟朱存机大概率会继承亲王。

  刘广生小声道:“秦世子死了,可现在京师戒严,怕是一切从简了。”

  “不过从简对百姓来说是好事啊。”

  身边的管家道:“世子的身子骨,如果不是让孙掌柜给的神丹妙药吊着一口气,怕是在几个月前就没了。”

  “慎言。”

  冬天,不仅是百姓的灾难,对于体弱病重的人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如果熬过去之后,大概率就能再活一年。

  朱存枢并没有那么好运,在冬天里死了。

  西安的百姓们面上悲伤,内心早就乐开了花。

  “这朱存枢死了,我们应该不会被欺负了吧?”

  “不知道,反正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

  亲王更替,对百姓来说不是好事,更像是一种负担。

  初丧、大殓、成服、虞祭、卒哭、小祥、大祥等阶段,丧期可能持续数月之久。

  并且朝廷要拨银子修建陵墓,规格不超过80亩。

  严格按照祖制。

  在秦王府给朝廷报信的快马出发的时候,西安府驿站里,两匹快马几乎同时出发。

  白水县县衙。

  “李大人,西安传信,秦王府朱存枢死了。”

  李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按照史书,这朱存枢在上个冬天就该死掉的,不过那个时候李冰正打算谋划西安。

  一旦亲王死,最少三个月的丧期,不能开工之类的就很麻烦。

  孙青山给了朱存枢那么多药丸,勉强吊命大半年。

  如今世子朱存枢死了,李冰在西安的大本营也都建立起来了。

  影响已经不大了。

  勾栏里负责传播谣言,啊不,新闻。

  商行里探听消息。

  胖胖的朱存机一身白衣,灵堂前,刘广生点头,巡按等人记录。

  朱存枢无子,按照礼制,需向朝廷申请特批,由兄弟或者侄子继承。

  本来镇国将军的朱存机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亲王,变成秦世子朱存机。

  至于封王,朝廷没钱,能拖就拖了。

  朱存机此时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是同样无子嗣。

  没有意外的话,朱存机同样硬不起来的。

  这真是可怕,秦王府似乎没有下一代了,可能预示着明王朝的气数已尽。

  丧葬礼依旧在继续。

  按照指示,一切从简了。

  朝廷派来了部分官员来参加丧礼,并且带来了诏书。

  同时还有西安府的官员,宗室成员及民间乡绅参与丧礼,为亲王送行。

  李冰作为七品知县,不去是不行的。

  同澄县知县王选,合阳知县范志懋,韩城知县左懋弟身着丧服同行去西安。

  路上。

  左懋弟:“李知县,我们韩城的路修的差不多了,百姓们想让我问问还有什么活可以干的。”

  李冰:“韩城煤矿丰富,百姓们可以挖煤炭,我们白水县会按照正常价格收的。”

  “或者你将煤矿一口价承包给白水县三年或者五年,开采所得归白水县所有。”

  左懋弟思索片刻:“不如承包给李大人吧。”

  这是左懋弟深思之后决定的。

  自己雇人产出的煤矿肯定没有李知县用蒸汽机什么的产出的多。

  挣的钱反而更少,并且百姓不能被用来压榨,否则李知县是不收的。

  这点他在合阳县、澄城县已经见识到了矿山工人的待遇。

  比他一个知县休息的时间都长。

  这让一个封建主义的官员如何受得了。

  韩城知县左懋弟直接和李冰对话是有原因的。

  纸终将包不住火,左懋弟在合范志懋和王选聊天的时候发现了端倪。

  他们两县发展起来的背后是西边白水县的功劳。

  那次,左懋弟对范志懋道:“范知县,我们这修路的水泥还要给钱?”

  范志懋:“你们县衙欠钱,百姓们的工钱可不能拖欠一分,并且不得纳税。”

  范志懋知道李冰的底线,不能折腾百姓,可是没说不能折腾知县啊。

  左懋弟算了下,路修好的话,确实有利可图。

  再后来和王选吃酒的时候,王选:“唉,这路修的真好,我们澄城修路的时候匠人还没那么熟练呢。”

  左懋弟:“你们修路花了多少钱?”

  王选:“什么钱?修路不要钱啊。”

  范志懋老脸一红:“王知县,你先别说了。”

  左懋弟一脸疑惑:“什么,范知县不是说修路县衙要出钱吗?”

  王选看着范志懋:“哦哦哦,范知县,你连李知县的钱都敢黑?”

  ……

  至此,韩城知县左懋弟知道了白水县才是老大的事实。

  没有了中间商(范志懋)赚差价,左懋弟的心也放回了肚子里。

  后来王选将一本册子递给左懋弟,里面是管理县城的制度。

  里面的规矩跟大明制几乎对着干。

  虽然这已经很大逆不道了,但左懋弟看着自己县衙里的钱粮越来越多,也逐渐认同了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