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寒烟的‘殷殷期盼’里,皇帝起身,去康宁与圣母皇太后说话。
而康宁宫家,圣母皇太后正倚在绣榻上,见皇帝来,冷哼从鼻端溢出:“皇帝来得倒快,是怕哀家真把荣妃吃了?”
皇帝从陈新手中接过新沏的雪山银芽奉给太后,笑说,“母后别吓荣妃。”
圣母皇太后一声嗤笑,“哀家当她敢做不敢认呢!”
皇帝撩袍坐到下首,指腹摩挲着茶盏青纹,为叶寒烟解释起来,“何嫔和梅嫔孕期没差几月,荣妃发现何嫔子生母死后,就再也没敢轻举妄动了。就连她自己无子,也没说想有什么不该想的。”
“要不是这样,哀家也不容她!”圣母皇太后凤目微挑,护甲的尖儿隔空点向皇帝,“哀家说的是你!”
“玉清真人去皇觉寺多少年了?与她同龄的皇后都有白发了。莫不是太皇太后一走,你又念起旧了?”
皇帝觉得冤枉的很,“母后冤煞朕了。朕怜她青灯古佛不易,先帝太嫔在上,朕连话都不曾与她多说几句。”
其实前世仪妃伴驾近四十年,育有二女,前世二公主就是她生的,若不是涉及皇权,他倒是愿意让她有个好的结局。
这样想着,皇帝又补充了一句,“她往日奉朕,照顾大皇子,也是尽心尽力。”
这又是圣母皇太后生气的地方了,好好的长孙,成了别人家的,以后,承别人家香火,祭别人家的父祖,她阴阳怪气道:“宫里哪有大皇子?陛下说的莫不是齐王世子?”
面对亲娘内涵,皇帝面不改色,甚至轻轻颔首回太后,“大皇子虽然面上不说,心里也是念着沈氏那几年的养育之恩的。”
圣母皇太后眼神一暗,“皇帝可是记错了,宫里可没有沈氏,今日没有,日后也没有!”
皇帝自知失言,只得无奈一笑,拱手应和,“母后说没有就没有。”
圣母皇太后凤目斜睨,冷声提醒皇帝,“佛门重地,先帝还有低位份的嫔妃养在那,皇帝可别做错了事!”
皇帝闻言嘴角一抽,“母后当朕是什么人?”
他最爱声名,一个罪己诏都耿耿于怀,临死不忘,怎么可能在先帝嫔妃安置之地乱来?
等皇帝不想看亲娘冷眼,又自觉给荣妃解释到了。他就准备回去了。
这个时候,去皇觉寺问诊的太医也被太后的人带回来了。
太医跪伏于地,与太后回禀道,“寺里伺候太嫔的几位嬷嬷说……说陛下前日驾临,见真人清减,随口问了一句‘怎瘦成这样’。嬷嬷们惶恐,以为圣颜不悦,回寺后给真人加了食量,可真人体量仍不见长,她们怕宫内再次责怪,便偷偷给真人用了油腻荤腥,真人茹素数年,骤然荤腥齐上,肠胃自然受不住,这才总有呕吐。”
圣母皇太后怔住,半张着嘴,想了又想,才说,“哀家以为什么事,此事不许再提了。”
听太医回“是。”
太后又没好气的抱怨,“你们院首也是内宫老人了,不要什么什么事都慌里慌张的往内宫报。”
而回了乾清宫,听到金宝探查出来的消息。
听到太医还了自己清白,皇帝也不开心。
原来在自己亲娘眼里,自己是这样荒唐的人!!!!
七月的太阳底下的一切,被日头烤得发亮。
这前两月皇帝在康宁宫问安的时候,天天和圣母皇太后阴阳怪气说话。
圣母皇太后本因为心虚,先忍了他两月。
但是今年暑热从六月就开始了,热的叫人心浮气躁。
圣母皇太后干脆自己做主,带上几个孙儿孙女去华清宫避暑了,临走还说皇帝,“给哀家在皇城待着好好听政吧。”
虽不知母子俩闹什么别扭。但后宫里要陪皇帝一起窝在后宫里受暑的嫔妃们这时候就很羡慕太后的洒脱了。
只有叶寒烟以为皇帝给自己出气,天天心里感动的嘤嘤嘤。但再多也没有了。
毕竟桃灼殿虽离乾清宫近,可坐轿辇过去也是一身汗。
自觉是被皇帝放在心上的宠妃,叶寒烟理所应当的恃宠而骄,暂时不去皇帝那里献殷勤了。
而其他人,自觉不受宠爱,也不去乾清宫。
连曾经给皇帝写情书,说爱皇帝爱的不得了的顺嫔,都因为有皇子要照顾,没去皇帝面前邀宠。
毕竟当妈的人心都会分一半给孩子,你们都懂得吧?
只有云妃,惦记着自己前世那个夭折小皇子。日日捧着汤水,去乾清宫与皇帝聊聊宫务。
但皇帝其实不想与她聊宫务的。
谁家娶许许多多能文能武、能理家算账的贵女,还要自己天天理那令人烦躁的琐碎宫务啊?
有这时间,看两本问安奏章,都能被表忠心的臣子们捧的很爽好吧。
于是,皇帝很容易发现了云妃的小心思。
不发现也不行,她日日带着太医来问安,还总给皇帝安排一些进补的吃食。
朱维桢那小心思一想,就猜着云妃不同了。
一时恍然大悟。也知道并不是之前自己以为的,荣安出生是上天对自己这个亲子重来一次附加馈赠的礼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老天爷也同样给了云妃机会。
想想云妃前世不算幸运的一生。
皇帝在起杀心之后又犹豫了一瞬间。
云妃与自己同有机缘,莫不是上天安排。
若是坏了天意,自己的皇朝还能继续如此安稳吗?
想着自己健在,明明无理还生气的亲娘。看看自己这么多儿女。
哦,还有自己的爱妃。
皇帝赌不起这个万一!!!
再想想云妃平日安分守己,没事也不来自己跟前乱晃,皇帝还是敷衍的应付了云妃几次。
算着日子差不多了,就赶紧把她打发走了。
于是等到七月底的时候,为永安宫请平安脉的太医就说,“恭喜云妃娘娘,娘娘脉象滑而有力,已一月身孕。”
榻上,云妃半倚半坐。
她今日只穿一件天水碧的薄罗寝衣,鬓边别着一支银鎏蝴蝶,蝶翼轻颤,像她此刻的心。
闻言,她先是一怔,随即,心里就是另一种滚烫的情绪。
她垂下眼,掌心极轻地覆在尚平坦的小腹上。这个举动让她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动谁似的。
半晌,才说,“赏。”
太医退下后,殿内只剩铜漏滴答。
太阳晒的地面上一片炽白,晃得人眼酸。
失而复得,喜极而泣的情绪在太医走后半个时候,听见满宫都在贺喜她时,才充盈在她的心中。
可惜皇帝与皇后的反应十分平淡。
皇后想的是宫里有许多皇嗣了,多一个也无妨。给永安宫赏赐也来得中规中矩,几匹霞影纱、一尊和田玉的送子观音,礼单末尾盖着皇后的朱印,端庄得挑不出错。
而乾清宫的回话只有一句,“知道了。”
云妃得了帝后冷遇也不意外。
旁人只看她协理宫务多年,但帝后二人对她的态度其实一直都很平淡的。
就像是对宫里的管事,信任、但不亲呢。
这也是云妃自己想要的。
她抬手,再次极轻极轻地抚过小腹,唇角勾起一点几不可见的弧度,“母妃会让皇儿和荣安姐姐一样,都平安快乐的长大的。”
喜欢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
而康宁宫家,圣母皇太后正倚在绣榻上,见皇帝来,冷哼从鼻端溢出:“皇帝来得倒快,是怕哀家真把荣妃吃了?”
皇帝从陈新手中接过新沏的雪山银芽奉给太后,笑说,“母后别吓荣妃。”
圣母皇太后一声嗤笑,“哀家当她敢做不敢认呢!”
皇帝撩袍坐到下首,指腹摩挲着茶盏青纹,为叶寒烟解释起来,“何嫔和梅嫔孕期没差几月,荣妃发现何嫔子生母死后,就再也没敢轻举妄动了。就连她自己无子,也没说想有什么不该想的。”
“要不是这样,哀家也不容她!”圣母皇太后凤目微挑,护甲的尖儿隔空点向皇帝,“哀家说的是你!”
“玉清真人去皇觉寺多少年了?与她同龄的皇后都有白发了。莫不是太皇太后一走,你又念起旧了?”
皇帝觉得冤枉的很,“母后冤煞朕了。朕怜她青灯古佛不易,先帝太嫔在上,朕连话都不曾与她多说几句。”
其实前世仪妃伴驾近四十年,育有二女,前世二公主就是她生的,若不是涉及皇权,他倒是愿意让她有个好的结局。
这样想着,皇帝又补充了一句,“她往日奉朕,照顾大皇子,也是尽心尽力。”
这又是圣母皇太后生气的地方了,好好的长孙,成了别人家的,以后,承别人家香火,祭别人家的父祖,她阴阳怪气道:“宫里哪有大皇子?陛下说的莫不是齐王世子?”
面对亲娘内涵,皇帝面不改色,甚至轻轻颔首回太后,“大皇子虽然面上不说,心里也是念着沈氏那几年的养育之恩的。”
圣母皇太后眼神一暗,“皇帝可是记错了,宫里可没有沈氏,今日没有,日后也没有!”
皇帝自知失言,只得无奈一笑,拱手应和,“母后说没有就没有。”
圣母皇太后凤目斜睨,冷声提醒皇帝,“佛门重地,先帝还有低位份的嫔妃养在那,皇帝可别做错了事!”
皇帝闻言嘴角一抽,“母后当朕是什么人?”
他最爱声名,一个罪己诏都耿耿于怀,临死不忘,怎么可能在先帝嫔妃安置之地乱来?
等皇帝不想看亲娘冷眼,又自觉给荣妃解释到了。他就准备回去了。
这个时候,去皇觉寺问诊的太医也被太后的人带回来了。
太医跪伏于地,与太后回禀道,“寺里伺候太嫔的几位嬷嬷说……说陛下前日驾临,见真人清减,随口问了一句‘怎瘦成这样’。嬷嬷们惶恐,以为圣颜不悦,回寺后给真人加了食量,可真人体量仍不见长,她们怕宫内再次责怪,便偷偷给真人用了油腻荤腥,真人茹素数年,骤然荤腥齐上,肠胃自然受不住,这才总有呕吐。”
圣母皇太后怔住,半张着嘴,想了又想,才说,“哀家以为什么事,此事不许再提了。”
听太医回“是。”
太后又没好气的抱怨,“你们院首也是内宫老人了,不要什么什么事都慌里慌张的往内宫报。”
而回了乾清宫,听到金宝探查出来的消息。
听到太医还了自己清白,皇帝也不开心。
原来在自己亲娘眼里,自己是这样荒唐的人!!!!
七月的太阳底下的一切,被日头烤得发亮。
这前两月皇帝在康宁宫问安的时候,天天和圣母皇太后阴阳怪气说话。
圣母皇太后本因为心虚,先忍了他两月。
但是今年暑热从六月就开始了,热的叫人心浮气躁。
圣母皇太后干脆自己做主,带上几个孙儿孙女去华清宫避暑了,临走还说皇帝,“给哀家在皇城待着好好听政吧。”
虽不知母子俩闹什么别扭。但后宫里要陪皇帝一起窝在后宫里受暑的嫔妃们这时候就很羡慕太后的洒脱了。
只有叶寒烟以为皇帝给自己出气,天天心里感动的嘤嘤嘤。但再多也没有了。
毕竟桃灼殿虽离乾清宫近,可坐轿辇过去也是一身汗。
自觉是被皇帝放在心上的宠妃,叶寒烟理所应当的恃宠而骄,暂时不去皇帝那里献殷勤了。
而其他人,自觉不受宠爱,也不去乾清宫。
连曾经给皇帝写情书,说爱皇帝爱的不得了的顺嫔,都因为有皇子要照顾,没去皇帝面前邀宠。
毕竟当妈的人心都会分一半给孩子,你们都懂得吧?
只有云妃,惦记着自己前世那个夭折小皇子。日日捧着汤水,去乾清宫与皇帝聊聊宫务。
但皇帝其实不想与她聊宫务的。
谁家娶许许多多能文能武、能理家算账的贵女,还要自己天天理那令人烦躁的琐碎宫务啊?
有这时间,看两本问安奏章,都能被表忠心的臣子们捧的很爽好吧。
于是,皇帝很容易发现了云妃的小心思。
不发现也不行,她日日带着太医来问安,还总给皇帝安排一些进补的吃食。
朱维桢那小心思一想,就猜着云妃不同了。
一时恍然大悟。也知道并不是之前自己以为的,荣安出生是上天对自己这个亲子重来一次附加馈赠的礼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老天爷也同样给了云妃机会。
想想云妃前世不算幸运的一生。
皇帝在起杀心之后又犹豫了一瞬间。
云妃与自己同有机缘,莫不是上天安排。
若是坏了天意,自己的皇朝还能继续如此安稳吗?
想着自己健在,明明无理还生气的亲娘。看看自己这么多儿女。
哦,还有自己的爱妃。
皇帝赌不起这个万一!!!
再想想云妃平日安分守己,没事也不来自己跟前乱晃,皇帝还是敷衍的应付了云妃几次。
算着日子差不多了,就赶紧把她打发走了。
于是等到七月底的时候,为永安宫请平安脉的太医就说,“恭喜云妃娘娘,娘娘脉象滑而有力,已一月身孕。”
榻上,云妃半倚半坐。
她今日只穿一件天水碧的薄罗寝衣,鬓边别着一支银鎏蝴蝶,蝶翼轻颤,像她此刻的心。
闻言,她先是一怔,随即,心里就是另一种滚烫的情绪。
她垂下眼,掌心极轻地覆在尚平坦的小腹上。这个举动让她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动谁似的。
半晌,才说,“赏。”
太医退下后,殿内只剩铜漏滴答。
太阳晒的地面上一片炽白,晃得人眼酸。
失而复得,喜极而泣的情绪在太医走后半个时候,听见满宫都在贺喜她时,才充盈在她的心中。
可惜皇帝与皇后的反应十分平淡。
皇后想的是宫里有许多皇嗣了,多一个也无妨。给永安宫赏赐也来得中规中矩,几匹霞影纱、一尊和田玉的送子观音,礼单末尾盖着皇后的朱印,端庄得挑不出错。
而乾清宫的回话只有一句,“知道了。”
云妃得了帝后冷遇也不意外。
旁人只看她协理宫务多年,但帝后二人对她的态度其实一直都很平淡的。
就像是对宫里的管事,信任、但不亲呢。
这也是云妃自己想要的。
她抬手,再次极轻极轻地抚过小腹,唇角勾起一点几不可见的弧度,“母妃会让皇儿和荣安姐姐一样,都平安快乐的长大的。”
喜欢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