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本就寿数将尽于今年,即便皇帝几番安排人精心照料,也不过是延长了几月寿命,终究还是没能熬过这一年。
虽说只是多挽留了几月,但对皇帝而言,也算是一种能改变的安慰了。
他原还觉得,许是皇姐们送进宫的那位道长道行高深呢。
道长也是心慌,管你信哪个神佛,哪位天尊,肉身在此,是生是死,荣华与否,就是受皇帝管制。
这刚得皇帝亲眼,谈了两场道,结果受你祈福,祈求天尊庇佑的太皇太后就这么没了,
一向孝顺的皇帝陛下愿不愿意听你从道家学说里找一条解释,那可关乎道爷的身家性命!
“陛下恕罪,太皇太后乃世间至尊女子,其命数苍天已定,小道道行只在祈福,无力与既定法理抗衡。”若不是上头皇帝眉头紧蹙,并无舒展之色,道爷还是很想把无痛无灾的喜丧揽自己身上的。
朱维桢并不知老道所想,他听了老道解释,只当天意如此,宽宥他道,“不怪道长。道长为皇祖母颂经吧。”
打发了道长,闻着丧钟来哭灵的王爷王妃命妇们都到了。
王妃们伴着太后去给太皇太后整理遗容。
内务府抬来了早就准备好的棺木。
原是皇室向来用金丝楠木的,但太皇太后素日里更爱紫檀、红木。
慈宁宫里头做的椅子、床架,那颜色黑的,用料便是不多,但巨沉无比,光看着就一股沉重厚重的感觉。
因太皇太后喜好,便早早下了懿旨,给自己准备的棺木只在棺盖上用了少许的金丝楠木,其余皆是紫檀。
待老道引着众人将遗体入棺。
梓宫就停于慈宁宫正殿,便于太后和皇帝每日前来焚香祭酒举哀。
王妃命妇们在院里跪了一地。
礼官说拜,她们就拜。礼官说哭,她们就放声大哭。
待今日的仪程结束,年迈的母后皇太后面带戚容,在随侍太监的搀扶下领头走了出去。
大丧期间,诸事繁杂,吃的又极为素淡。
她脸色憔悴不已。
太皇太后已是高寿喜丧而去,自己年岁不知还有几年,想到这儿,母后皇太后倒是看淡了几分。
便是看着众人拥着圣母皇太后安慰,她也是神色平淡……
冬日里暖阳也不暖,北风沁着骨头的冷。
哭灵的命妇都披上了大氅。
有年老的,行动不便的,还得了太后恩典,让其晚辈扶着行礼。
皇后月份已经大了,眼看要到了快生的时候,她自己也不敢劳累的。
丧仪全是靠淑妃和入宫帮忙的寿安长公主来操持,其他宫务则交到了云妃和陆昭仪手里。
没有子嗣照顾的荣婕妤和明婕妤成了最忙活的人,谁叫她们,她们都得去搭把手。
不敢叫外头进来哭灵的王妃命妇们瞧出宫里的慌乱来。
可就算这样小心,皇后还是在丧仪未完的时候生下了公主。
这次,可耗了她的精气神了。
太皇太后一月葬仪还没完,她也不敢也不愿在孝道上让人说嘴。
哪怕圣母皇太后和皇帝都让她只管坐月子养好自己的身体,可她还是只歇了三日,就起身了。
到底不如顺美人,至少月子是平平安安下来了,即使后头哭灵,她不是显眼的主位娘娘,也能躲后头歇歇。
待翻年出了正月,该走的礼节都走完了,哀荣尽过了,连太皇太后的娘家承恩侯府都赏过了三四回,太皇太后才被抬到皇陵下葬。
再到二月时,除了按例的祭礼,其他时候,皇后带着八皇子和刚出生小公主再没有出现在人前。
就这样补了个月子,可皇后整个人看着还是憔悴的。
得了恩典进宫来看顾她的安城侯夫人都偷偷劝她:“娘娘膝下有八皇子和两位公主。也可以避着些了。”
毕竟,不到五年生了三胎,便是用好药养着,皇后也眼瞅着老了十岁。
对于安城侯府来说,想要的皇子已经有了,现在能一直占着国母位置的皇后才是最重要的。
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清楚,对于母亲的好意,皇后心里明白。
再等淑妃云妃来还宫务的时候,她只道,“太医说本宫需要再养些日子,宫务且按着往日旧历,由你二人协理。”
喜欢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
虽说只是多挽留了几月,但对皇帝而言,也算是一种能改变的安慰了。
他原还觉得,许是皇姐们送进宫的那位道长道行高深呢。
道长也是心慌,管你信哪个神佛,哪位天尊,肉身在此,是生是死,荣华与否,就是受皇帝管制。
这刚得皇帝亲眼,谈了两场道,结果受你祈福,祈求天尊庇佑的太皇太后就这么没了,
一向孝顺的皇帝陛下愿不愿意听你从道家学说里找一条解释,那可关乎道爷的身家性命!
“陛下恕罪,太皇太后乃世间至尊女子,其命数苍天已定,小道道行只在祈福,无力与既定法理抗衡。”若不是上头皇帝眉头紧蹙,并无舒展之色,道爷还是很想把无痛无灾的喜丧揽自己身上的。
朱维桢并不知老道所想,他听了老道解释,只当天意如此,宽宥他道,“不怪道长。道长为皇祖母颂经吧。”
打发了道长,闻着丧钟来哭灵的王爷王妃命妇们都到了。
王妃们伴着太后去给太皇太后整理遗容。
内务府抬来了早就准备好的棺木。
原是皇室向来用金丝楠木的,但太皇太后素日里更爱紫檀、红木。
慈宁宫里头做的椅子、床架,那颜色黑的,用料便是不多,但巨沉无比,光看着就一股沉重厚重的感觉。
因太皇太后喜好,便早早下了懿旨,给自己准备的棺木只在棺盖上用了少许的金丝楠木,其余皆是紫檀。
待老道引着众人将遗体入棺。
梓宫就停于慈宁宫正殿,便于太后和皇帝每日前来焚香祭酒举哀。
王妃命妇们在院里跪了一地。
礼官说拜,她们就拜。礼官说哭,她们就放声大哭。
待今日的仪程结束,年迈的母后皇太后面带戚容,在随侍太监的搀扶下领头走了出去。
大丧期间,诸事繁杂,吃的又极为素淡。
她脸色憔悴不已。
太皇太后已是高寿喜丧而去,自己年岁不知还有几年,想到这儿,母后皇太后倒是看淡了几分。
便是看着众人拥着圣母皇太后安慰,她也是神色平淡……
冬日里暖阳也不暖,北风沁着骨头的冷。
哭灵的命妇都披上了大氅。
有年老的,行动不便的,还得了太后恩典,让其晚辈扶着行礼。
皇后月份已经大了,眼看要到了快生的时候,她自己也不敢劳累的。
丧仪全是靠淑妃和入宫帮忙的寿安长公主来操持,其他宫务则交到了云妃和陆昭仪手里。
没有子嗣照顾的荣婕妤和明婕妤成了最忙活的人,谁叫她们,她们都得去搭把手。
不敢叫外头进来哭灵的王妃命妇们瞧出宫里的慌乱来。
可就算这样小心,皇后还是在丧仪未完的时候生下了公主。
这次,可耗了她的精气神了。
太皇太后一月葬仪还没完,她也不敢也不愿在孝道上让人说嘴。
哪怕圣母皇太后和皇帝都让她只管坐月子养好自己的身体,可她还是只歇了三日,就起身了。
到底不如顺美人,至少月子是平平安安下来了,即使后头哭灵,她不是显眼的主位娘娘,也能躲后头歇歇。
待翻年出了正月,该走的礼节都走完了,哀荣尽过了,连太皇太后的娘家承恩侯府都赏过了三四回,太皇太后才被抬到皇陵下葬。
再到二月时,除了按例的祭礼,其他时候,皇后带着八皇子和刚出生小公主再没有出现在人前。
就这样补了个月子,可皇后整个人看着还是憔悴的。
得了恩典进宫来看顾她的安城侯夫人都偷偷劝她:“娘娘膝下有八皇子和两位公主。也可以避着些了。”
毕竟,不到五年生了三胎,便是用好药养着,皇后也眼瞅着老了十岁。
对于安城侯府来说,想要的皇子已经有了,现在能一直占着国母位置的皇后才是最重要的。
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清楚,对于母亲的好意,皇后心里明白。
再等淑妃云妃来还宫务的时候,她只道,“太医说本宫需要再养些日子,宫务且按着往日旧历,由你二人协理。”
喜欢论皇帝重生后的修养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