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姐弟情-《四十年再回首》

  “你老公又不在这里,你说给谁听呢?”听完朱海燕的故事,杨海兵同学笑着问道: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重男轻女。姐姐比我大一岁,妈妈总是叫她烧饭、洗碗、干农活,对我却百般呵护,从来没有打骂过我!

  我爸是沿江建筑站的项目经理,常年在工地上奋斗;妈妈是杨庄小学代课老师,因为教学质量好,校长宁可不要上面分来的老师,也不肯让妈妈离开。

  我幼时多病,5岁时,哮喘病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三天两头住院。爸爸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我,全副担子落在妈妈身上。南京、上海的几家大医院看下来,我的病反反复复,始终无法根冶。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有时整夜背着我在屋里转圈;而我,也喜欢赖在妈妈背上,感受那份宠爱。

  这时,一位老中医得知我居住的杨庄村灰尘较多,建议我换个环镜,采取中医治疗。妈妈便将我带到她的娘家长江镇长青沙疗养。长青沙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环境优美。为此,妈妈辞去了代课老师的工作,姐姐也跟着转到长青沙小学。岛上环境优美,但生活条件很差。姐姐埋怨妈妈,说为了我让她受罪,妈妈只是笑笑。一年后,我的哮喘病好转,我们又回到杨庄。

  姐姐虽是个受气包,但她似乎为了争一口气,学习非常刻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我上初中时,成绩总是徘徊不前,妈妈叫姐姐辅导我。可能我的理解能力太差,姐姐有次失去耐心,骂道:“真笨!我才不是你的姐姐!”

  我哭着去找妈妈告状,妈妈脸都白了,她拿起一把扫帚,劈头盖脸对着姐姐打去,爸爸拦也拦不住。我当时想:莫非姐姐真不是妈妈生的?

  82年的时候,我读初三,姐姐读高二,那时还没有高三,高二结束便参加高考。就在这年,父亲在一次施工检查中,不慎从6米高的脚手架上跌下来,造成腰椎第一节骨折,双腿瘫痪。医生断言,他这辈子只能与轮椅为伴。

  我们家的天塌了!建筑站老板赔了我家两千块钱,以后便不闻不问。我妈去找他,老板蛮横地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抓我去坐牢在!”其实他也没挣到钱,死猪不怕开水烫!

  爸爸的巨额治疗费,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妈妈透不过气来。那段日子,妈妈四处求人借钱,好不容易保住了爸爸的性命,爸爸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时,妈妈的重男轻女思想愈发严重了。这年姐姐参加高考,被南通职业大学录取,我也考取了高中。姐姐兴冲冲地报喜,没想到妈妈却没露出一丝笑容。次日,妈妈对姐姐说:“美红,咱们家现在欠债累累,你不要去读大学了。”姐姐倔强地说:“我自己去借!”然而,所有的亲戚都被妈妈借遍了,谁有钱借给姐姐呢?眼看到了报到的日子,姐姐还是两手空空,她大哭着撕掉了录取通知书。可是让人意外的是,我去如皋中学高中部报到时,妈妈竟拿出三十块钱学费和生活费!原来,这笔钱是她将从小带的金手镯卖掉换来的!

  妈妈厚此薄彼,姐姐伤心极了,用怨恨的目光瞪着我。我心虚地躲开了,心想妈妈这样对待姐姐,姐姐可能真的不是亲生的。

  不久,姐姐和两个高中落榜的同学一起去广州打工,临行前,妈妈伤感地说:“美红,妈对不起你,妈实在是没办法”。姐姐用绝望的语气说:“从小,你就只关心海兵,你眼里根本没有我这个女儿”!妈妈的眼泪滚滚而下!姐姐坚决不要妈妈送她,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久,姐姐打来电话说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后来极少再打电话,妈妈因此悒悒不乐。有一天,姐姐可能在电话中说了重话,妈妈放下话筒,满脸的凄惶,一个人木然地出了门。我怕她有事,悄悄地跟着。妈妈走到离家不远的龙游河边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河面,象一尊雕像,一动不动。然后,她掩面哭泣,身体剧烈地抖动。我很害怕,不敢靠近她。妈妈是心里太苦了,丈夫瘫痪,女儿离家出走,对她不谛是巨大的打击!那一刻,我暗暗发誓,我这个儿子再也不能让妈妈失望了。

  我发奋地学习,从入学时的前四十多名,冲到前十名。我也很少向妈妈要钱,一件军训发的衣服,我穿了两年。看到我如此节俭,妈妈很心酸,她就买一些肉卤好,让我带到学校吃。她说:“你正长身体,不能亏了肚子,底子要打好”!

  妈妈考虑再三,决定在家附近租个门面开店,增加收入,也能照看爸爸。1983年9月,妈妈借钱开了一家小卖部。她为人热情诚实,附近的人都喜欢去她小店买东西。这样,家里的经济困难终于渐渐缓解,爸爸白天可以坐在轮椅上看店。同时,妈妈每天给他做康复训练。一年半后,爸爸先是右腿有了知觉;后来,左腿也有了感觉。

  我读书争气,爸爸的病情有了好转,笼罩在我们家上空的阴霾渐渐散去。可妈妈的心里,似乎总背着一座山,让她日夜不宁。她常会怔怔地发呆,然后拿出姐姐的照片,看上一眼。我知道,她是想姐姐了。这时,我就觉得姐姐太不懂事。姐姐在工厂,接电话不方便,每次都是她打回来,但她很少打。每当姐姐打电话来,妈妈那一天都特别兴奋。

  1984年春节,姐姐说回家过年,可当我们都在翘首期盼时,她却打电话说不回来了,她想利用假期到饭店打工,既省下路费又能挣钱。妈妈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很生气,抢过话筒吼道:“姐姐,你太不象话了!妈妈想你,你也不回来。你太自私了,你以后干脆就别回家了!”我狠狠地挂掉电话。妈妈瞠目结舌,爸爸黑着脸,拿起拐杖就向我挥来,被我妈妈挡住了。

  1985年9月,我考取了江南大学日语专业。

  去大学报到前,姐姐给我寄了200元钱。不知为什么,妈妈去邮局取钱回来后,默默地坐在窗前不停地流泪。她把钱交到我手里:“海兵,你姐不容易,你更要发奋呀”!拿着姐姐寄来的钱,我心里对姐姐充满了愧疚。

  1986年春天,妈妈给我打来电话,激动得语无伦次:“海兵,你爸爸站起来了!”

  原来,妈妈那天去进货,爸爸有了便意,憋得实在受不了,情急之中竟站了起来!虽然只坚持了几分钟,可这是一个飞跃!

  抓着电话筒,我流泪了。想起妈妈蹲着给爸爸按摩,每天满头大汗地给他擦洗,不嫌弃不放弃,终于使得爸爸慢慢康复。我对妈妈说:“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我们能拥有您,真的是三生有幸。”

  好消息接踵而至。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爸爸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医生说,爸爸和妈妈一起创造了奇迹。父亲的康复,使得我能更加安心地学习。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苏州某外贸公司。

  1992年5月,日本公司一行六人来苏州准备下订单。由于我的报价太高,日本人没法接受。但托我陪他们一起去无锡外贸公司看看,说今后有合适的订单再给我做。我到无锡外贸公司后,发现他们报的价格非常低,日本人很高兴,当即草签合同。无锡外贸公司晚上盛情宴请日本客户,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无锡外贸公司的陈总认为订单已是囊中之物,非常高兴。他想即兴给日本商人拉一首小提琴曲,于是让秘书从办公室里拿来了小提琴。他斜着脑袋吱嘎吱嘎拉了一曲走调的《沙家浜》,当拉到《智斗》一段时,陈总竟然唱了起来。日本人不知道有没有听懂,陈总拉完后全部起立鼓掌。我当时非常沮丧,因为订单没有我的份儿,而下属工厂都眼巴巴地等着我的订单,没有订单工厂将面临停产。陈总拉完《沙家浜》,我说我也可以拉一曲吗?陈总不屑一顾地说:“你也会拉吗?”我拿起小提琴调了音准,然后拉了一曲马斯涅的《沉思》。席间没人鼓掌,日本人也只是默默地听。

  第二天形势急转直下。日本客人打电话给我,他们所有的订单都给我做,价格就按照我报的。我说我也可以便宜一些,他们说用不着,你报的价格我们已经赚钱了。几个月以后,他们甚至把南京的订单也给了我。我们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后来我和他们混熟了,才知道他们喜欢音乐。我问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取消无锡的外贸订单给我?他们说一个商人会拉这么专业的小提琴,说明人的品质与众不同。人品的质量当然就是产品的质量,给你做我们非常放心!

  听了日本人的这段话语,不知同学们有何感想?不知中国的企业家、商家们又有何看法?其实我们一直在致力打造的企业文化、城市文化,是否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呢?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音乐是人类灵魂的火花。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肤色的人种,任何职业岗位,对好的音乐都会产生共鸣。音乐帮助我完成了一份本已无望、但又意想不到的商贸合同,让我赚到盆满钵满。而这仅是我拉小提琴获得商贸成功的小插曲之一。我还拉过《辛特勒名单》,我在大学时就是一位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小提琴手!

  音乐能突破文化差异,通过情感共鸣建立信任基础。当时我演奏的《沉思》虽未被鼓掌,但其专业性传递了“工匠精神“的文化符号,这与日本文化中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形成深层呼应。

  陈总演奏《沙家浜》时明显引发尴尬,日本人鼓掌可能是出于自我解嘲,从中也折射出商务场合中文化适配的重要性;而我选择西方经典曲目,既展现了国际化的艺术修养,又暗合日本客户对专业性的期待。

  后来有人说我狡猾,也有人说我用心良苦,其实在听完陈总拉的那首走调的《沙家浜》后,我分明看见日本客户僵硬的微笑里,隐藏着对这场滑稽表演的困惑与不屑。当陈总的马尾弓毛勾住E弦时,我注意到一位日本客户的手指在颤抖,他西装袖口露出的半截纹身,是一朵即将凋谢的樱花。

  谁也想不到这场小提琴演奏的背后,一场惊心动魄的商贸战正在暗流涌动!后来总经理夸我于无声处听惊雷,提琴声中胜对手,不久便让我当上了销售部门的经理。

  1995年元旦,我回家看望父母,妈妈突然郑重地拿出一个小木箱,打开来是几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年轻的女子怀抱着婴儿,旁边依偎着年轻的爸爸。

  我正在莫名其妙,这时妈妈开口了:“海兵,我其实不是你的生母,照片中的女子才是你的亲妈!”我一听目瞪口呆,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将头转向爸爸,爸爸老泪纵横:“海兵,是真的,你一周岁时,你生母患病去世,你现在的妈妈对你隐瞒了这个秘密,美红也不是你的亲姐姐,她是你妈带来的!

  原来我出生不久生母患病去世,妈妈的前夫也出车祸身亡,妈妈带着三岁(虚岁)的姐姐来到我家。我混沌未开,很快把妈妈当成生母,把姐姐当成亲姐姐。妈妈见一家人其乐融融,于是对爸爸说:“没妈的孩子苦啊,既然海兵把我当成生母,我们就一同保守这个秘密!”三岁的姐姐已粗通人事,也十分庄重地点头承诺:“我也要保守这个秘密,我不说!”妈妈又关照左右邻居亲朋好友一同保守秘密。妈妈前夫姓陈,为了不让我怀疑,姐姐也改姓杨。

  什么都明白了!妈妈苦涩的隐忍,姐姐伤心的别离,爸爸多次的欲言又止,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我是个有妈的孩子,不象草芥一样自卑自怜,以健康的心态成长、成才。我热泪横流地对妈妈说:“妈妈!您养育了我,您虽然不是我的生母,但您永远是我的亲妈!”妈妈轻抚着我的头发,一如我小时候。

  这时我想起漂泊在外的姐姐,当年为了我,妈妈牺牲亲生女儿的前途,导致她负气远走。多年来,妈妈和姐姐之间横亘着深深的沟壑,妈妈常伤心落泪。而我,竟然还误解了姐姐,怨恨她不顾家。我痛恨自己的无知和冷漠。

  我决定去看望姐姐,当我向妈妈打听姐姐的电话时,妈妈说姐姐常换单位,没有固定的电话,每次都是她打回来,今年好长时间没打了。我找到一封姐姐寄回的书信,照地址找到她们厂里,员工说她已经走了。一位好心的同事告诉我她现在到了深圳,并且把她的工作单位告诉了我。

  我马不停蹄赶到深圳,好不容易找到姐姐,她比以前胖了,而且还有了孩子!

  原来姐姐到了该公司以后,一位香港同事对她展开爱情攻势,花言巧语地说要带她去香港。姐姐心软,也就答应了他。可当姐姐怀孕之后,他却一去无影踪!姐姐一直盼他回头,所以也没打掉孩子!她现在请了一位保姆带孩子,自己到厂里上班。一人挣钱三个人用,几乎没有剩余。有孩子没老公,她不敢回家。

  我一听泪如雨下,劝她不要白日做梦,香港男子肯定不会来了!我告诉姐姐,这些年来妈妈一直很自责很伤心,希望姐姐能跟我回去。如今江苏经济发展很快,找个工作并不太难!姐姐沉默良久,最终决定跟我回家。

  我和姐姐找到厂里,厂里说中途辞职必须提前申请,否则不结工资。我说几千块钱算了,拉上姐姐就跑。我又帮她结了保姆工资和房租。房间里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全部送给保姆。我现在只要姐姐跟我回家!

  父母见了女儿,外孙,高兴得合不拢嘴。小家伙象我小时候一样,错把舅舅当成爸爸了!我不想外甥受到伤害,也就将错就错冒充他的爸爸!

  因为我与姐姐并无血缘关系,父母又一心撮合,外甥也一直以为我是爸爸。我后来与美红结婚,也没有再生孩子。外甥现在还以为我是爸爸,我也没有必要纠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