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事业的岔路口-《影后她和小奶狗隐婚了》

  南太平洋的宁静时光,如同一个被精心珍藏的短暂梦境,在现实世界的召唤下,终究要醒来。十天的与世隔绝后,秦薇和楚然搭乘那架小型私人飞机,悄无声息地返回了国内。没有粉丝接机,没有媒体围堵,他们如同普通旅客一般,通过VIP通道迅速离开机场,各自投入了暂停已久的工作漩涡。

  短暂的休憩并非逃避,而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前行。风暴平息后,他们迎来的,是事业上前所未有的、清晰而广阔的分岔路口。

  秦薇:从表演者到“造梦主”的纵深

  回到顶层公寓的书房,堆积如山的文件和等待决策的项目方案,瞬间将秦薇拉回了熟悉的快节奏。但这一次,她的心态已然不同。不再是被动等待剧本挑选的演员,而是手握选择权、甚至参与创造的操盘手。

  周颖抱着一摞新的项目书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与谨慎交织的神情:“薇薇,这几天邮箱快炸了。除了常规的电影电视剧本,多了很多……不太一样的邀约。”

  秦薇接过文件,快速浏览。果然,与之前大多是请她担纲女主角的邀请不同,如今递到她面前的,更多是带有“艺术总监”、“联合制片人”头衔的合作方案,甚至有几个独立电影项目,直接邀请她以出品人身份介入。

  其中一个项目尤其引人注目——一部由新锐女导演执导、关注偏远地区女性生存状态的文艺片《群山回响》。剧本扎实,视角独特,情感克制而有力,但题材冷门,投资巨大,商业回报预期极低。项目方希望借助秦薇的声望和资源,为其打通国际电影节渠道并寻找海外发行。

  另一个则是来自欧洲某著名制片公司的合作意向,邀请她参与一部合拍片的开发,题材涉及文化碰撞与身份认同,对方看中的是她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对内容深度的把控能力。

  “还有,”周颖补充道,点开平板电脑上的一个加密邮件,“好莱坞那边,有个中等成本的悬疑片项目,想请你出演一个戏份不多但极为关键的角色,算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个跳板。不过拍摄周期长,需要全程在海外。”

  秦薇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些机会,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未来方向。是继续稳坐国内影后宝座,深耕表演?是转型幕后,扶持新人,打造有社会价值的作品?还是挑战国际舞台,开拓更广阔的疆域?

  她沉思良久,抬头看向周颖,眼神清明而坚定:“《群山回响》这个项目,我很感兴趣。回复对方,我愿意以联合制片人和艺术总监的身份加入,可以投入部分资金,并利用我的资源协助海外发行。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导演的创作自主权。”

  “另外,”她顿了顿,“欧洲那个合拍项目,可以深入接触,但我们要有充分的话语权,不能只是挂名。至于好莱坞的邀约……”她轻轻摇了摇头,“暂时婉拒吧。为了一个配角长期离国,性价比不高,而且……时机未到。”

  她的选择,清晰表明了她的志向——不再满足于做一颗璀璨的星星,而是要成为能够孕育星辰的宇宙。她要将影响力和资源,投入到真正值得讲述的故事上,掌握更大的话语权。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野心,也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义。

  楚然:从“顶流”到“戏骨”的淬炼

  楚然这边,面对的局面同样翻天覆地。阿哲虽然已独立创业,但交接工作细致,新助理业务熟练。堆在楚然面前的剧本,类型高度统一:硬汉、边缘人物、心理复杂的内敛角色。曾经那些打着“阳光”、“偶像”、“爱情”标签的项目,几乎绝迹。

  “然哥,这几个本子都很有分量。”新助理小邓一丝不苟地汇报着,“陈凯歌导演的新戏,男二号,一个饱经风霜的退伍军人;曹保平导演的犯罪片,男主角,一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线人;还有这个,是韩国名导翻拍其经典作品的国内版,想请你挑战那个精神分裂的杀手角色……”

  这些角色,无一例外,都需要极强的表演张力和内心戏,对演员的消耗巨大,且商业风险较高。但同时,一旦成功,将彻底奠定他在实力派演员中的牢固地位。

  楚然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剧本的人物小传和部分场次,眉头微蹙。这些角色很有挑战性,但也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褪去流量光环后,他必须用纯粹的演技来证明自己。任何一个角色的失败,都可能被放大解读为“转型失败”。

  晚上,他和秦薇进行了一次加密视频通话。屏幕上,两人都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明亮。

  “怎么样?剧本看得眼花缭乱了吧?”秦薇看着他,嘴角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嗯。”楚然揉了揉眉心,“选择多了,反而更怕选错。以前是被动接受,现在是要主动承担后果。”

  “这说明你有了选择的资本。”秦薇语气平静,“记得我们之前说过吗?用作品说话。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我知道。”楚然点头,“我在看曹保平导演那个本子,角色很复杂,有很多内心挣扎的戏,需要极强的控制力。我有点……没底。”

  “没底是正常的。”秦薇表示理解,“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经历过的那些事,见过的那些黑暗面,或许正是理解这类角色的钥匙?”她点到为止,没有深究他的过去,却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视角。

  楚然怔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是啊,他所经历的欺骗、危险、生死一线的抉择,那些深埋心底的、不为人知的黑暗记忆,或许不再是负担,而是可以注入表演的、独一无二的养料。

  “我明白了。”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我想接曹导的戏。虽然难,但值得挑战。”

  “支持你。”秦薇微笑,“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找几位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老师聊聊。”

  新的合作模式:灵魂伴侣与事业盟友

  他们的交流,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安慰或鼓励,而是深入到了专业层面,带着审视、分析和建设性意见。秦薇会从制片角度帮楚然分析项目的市场潜力、团队配置和潜在风险;楚然则会从演员视角,为秦薇看中的剧本提供表演层面的解读和建议。

  一次,秦薇在评估一个历史正剧项目时,对某个角色的动机把握不准,顺口问了楚然的看法。楚然凭借其对人物心理的敏锐洞察,提出了一个非常规但极具说服力的解读,让秦薇豁然开朗,最终促成了项目的合作。

  另一次,楚然为一个需要掌握特定方言的角色发愁,秦薇立刻动用人脉,联系了一位资深语言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紧急特训。

  他们成了彼此最信任的“第一读者”和“专业顾问”。这种基于深度理解、尊重和专业能力的相互扶持,远比热恋期的甜言蜜语更加牢固和珍贵。他们是爱人,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和彼此成就的知音。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秦薇的制片人之路注定不会平坦,需要平衡艺术理想与市场现实,应对复杂的资本博弈。楚然的转型阵痛也在所难免,需要面对更严苛的舆论审视和自身演技的瓶颈期。

  但这一次,他们不再孤军奋战。他们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心,更清晰的规划,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可以毫无保留交换想法、汲取力量的伴侣。

  事业的岔路口,他们选择了两条看似不同、实则内在精神契合的道路:一个走向更宏大的叙事构建,一个走向更深层的人性挖掘。但他们的目标一致——用真正的实力和作品,在这个光影交织的名利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他们的关系,也在这场共同的事业攀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巩固。爱意融入了日常的探讨、专业的切磋和相互的支撑中,变得具体、坚实,且充满了共同成长的活力。

  新的征程,已然开启。前方或许仍有风浪,但手握方向盘的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从容和自信。

  (第九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