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燕赵的识相,齐楚两国却是反应最为剧烈的。
毕竟这两国算是明面上最为强盛的国家,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情有可原。
齐国,临淄。
齐王张鲁手握圣庙谕令,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殿内众臣鸦雀无声,空气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闭关?参悟圣道?不再理会凡俗?”张鲁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他猛地将玉简拍在御案之上,发出刺耳的撞击声。
“荒谬!无耻!这是篡夺!是囚禁!他王清流以为他是谁?天道吗?!”
“陛下息怒!”丞相连忙出列,脸色同样难看。
“此事确骇人听闻,但圣庙文印做不得假,张圣他……”
“老祖宗定是被暗算囚禁了!”张鲁猛地站起身,眼中布满血丝。
“我大齐立国数百年,文脉鼎盛,兵甲充足,岂能因一纸来路不明的谕令就俯首称臣,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更何况,我齐国圣人代代不绝,他安敢如此?!”
殿内主战派的将领们纷纷附和,文臣们则大多面露忧色,认为还需谨慎确认,不宜即刻与圣庙撕破脸。
就在争论不休之际,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惊慌的呼喊。
“报——!”
一名传令官连忙爬入殿内,面无人色,声音嘶哑:“陛下!不好了!边境急报!楚……楚都郢城……陷落了!”
“什么?!”满殿皆惊,张鲁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胡言乱语!郢城乃楚国国都,城高池深,有亚圣坐镇,岂会一朝陷落?楚军呢?楚圣呢?”
那传令官磕头如捣蒜:“是真的!陛下!不是军队攻陷的……是……是天罚!
昨夜郢城上空忽现巨大手掌,覆盖苍穹,一掌摄下……整座郢城,连同城内守军、文庙大儒、城内儒生……尽数……尽数境界跌落!楚王及宗室文道全毁……无一幸免!”
他话音未落,一道更加炽烈、带着无上威严和凛冽杀意的文气流光,无视一切阻碍,直接穿透大殿穹顶,悬浮在齐王张鲁面前。
光芒散去,并非玉简,而是一道虚影——王清流的身影。
那道虚影并非清晰的面目,而是由纯粹的文气与造化之力凝聚而成,散发着令人神魂颤栗的威压。
它没有看向任何人,却仿佛将殿内所有生灵都笼罩在其视线之下。
一个平静到极致,因而显得无比冷酷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中回荡,如同天宪:
“齐王张鲁,抗旨不遵,质疑圣庙,其罪一;”
“煽动臣工,意图分裂文运,其罪二;”
“不思人族大义,固守私利,其罪三。”
“数罪并罚,废尔文道,贬为庶人。齐国国祚,今日而终。”
“不——!”张鲁发出绝望的嘶吼,周身文气疯狂涌动,试图抵抗。
然而,那虚影只是微微一震。
一股无形无质、却浩瀚如星海的力量瞬间降临,如同抹布擦去灰尘般,轻轻拂过张鲁的身体。
张鲁身上澎湃的文气如同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消散殆尽。
他原本因修为而保持的英武面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下去,眼神变得浑浊,身体佝偻,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
“噗通”一声,他从高高的王座上跌落,瘫软在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殿内死寂。
所有文武大臣如同被冰封,僵立在原地,连呼吸都已忘记。
恐惧,彻骨的恐惧,如同无数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们的心脏,渗入他们的骨髓。
那虚影并未消散,冰冷的声音继续响起,如同对所有人的最终审判:
“齐国上下,凡三品及以上官员、文庙大儒,即刻前往文庙请罪,听候发落。抗命者,严惩不贷”
“齐国疆域,暂由圣庙接管,即刻起,推行圣庙整合之法。”
话音落下,虚影缓缓消散,那恐怖的威压也随之褪去。
但大殿内的压力却有增无减。
死一样的寂静持续了足足十息。
“陛……陛下……”终于有老臣颤抖着开口,看向地上那个蜷缩成一团、不断抽搐的前齐王。
丞相面如死灰,他看着昔日雄才大略的君主转眼间变成这般模样,最终艰难地吞咽了一下,用尽全身力气嘶哑地喊道:
“快!快扶……扶先王下去歇息!”
“传令!所有三品及以上官员、文庙大儒,即刻集合!随本相……前往文庙请罪!”
“打开国库、文库,准备交接!”
混乱、恐惧、绝望笼罩了临淄城。
没有人再提反抗,没有人再怀疑那谕令的真实性。
郢城的“天罚”和齐王的下场,已经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了违逆那位存在的代价。
……
几乎在齐国剧变的同时。
楚国,郢城。
曾经的国都,此刻陷入一种诡异的死寂。
没有硝烟,没有断壁残垣,城市建筑完好无损。
但街道上,往日里文气盎然的儒生、修士们,此刻大多面色惨白,气息萎靡,甚至有人瘫坐在地,无法起身。
守城的军士失去了往日的彪悍,连手中的兵器都似乎变得沉重。
王宫深处,更是一片哀鸿。
楚王及一众宗室成员,如同被抽走了脊梁骨,瘫软在座椅或地上,眼神空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绝望。
他们苦修多年的文道根基,在那覆盖苍穹的一掌之下,荡然无存。
一种无形的、却比任何物理破坏都更彻底的“陷落”,笼罩了这座名城。
一道同样的虚影出现在郢城上空,冰冷的声音响彻全城,宣判着楚国的终结。
反抗的意志,在王清流隔空显圣、一掌废尽郢城文道的绝对力量面前,早已粉碎。
残存的楚国重臣和大儒们,甚至比齐国人更加迅速地做出了反应。
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打开了所有库府和文庙秘藏,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圣庙使者的到来,不敢有丝毫延误。
……
消息如同海啸,以比之前迅猛十倍的速度席卷天下。
燕、赵两国得知齐楚下场,国君与重臣无不骇然失色,暗自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同时将归附之心摆得更加端正,各项配合事宜推进得雷厉风行。
喜欢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毕竟这两国算是明面上最为强盛的国家,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情有可原。
齐国,临淄。
齐王张鲁手握圣庙谕令,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殿内众臣鸦雀无声,空气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闭关?参悟圣道?不再理会凡俗?”张鲁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他猛地将玉简拍在御案之上,发出刺耳的撞击声。
“荒谬!无耻!这是篡夺!是囚禁!他王清流以为他是谁?天道吗?!”
“陛下息怒!”丞相连忙出列,脸色同样难看。
“此事确骇人听闻,但圣庙文印做不得假,张圣他……”
“老祖宗定是被暗算囚禁了!”张鲁猛地站起身,眼中布满血丝。
“我大齐立国数百年,文脉鼎盛,兵甲充足,岂能因一纸来路不明的谕令就俯首称臣,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更何况,我齐国圣人代代不绝,他安敢如此?!”
殿内主战派的将领们纷纷附和,文臣们则大多面露忧色,认为还需谨慎确认,不宜即刻与圣庙撕破脸。
就在争论不休之际,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惊慌的呼喊。
“报——!”
一名传令官连忙爬入殿内,面无人色,声音嘶哑:“陛下!不好了!边境急报!楚……楚都郢城……陷落了!”
“什么?!”满殿皆惊,张鲁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胡言乱语!郢城乃楚国国都,城高池深,有亚圣坐镇,岂会一朝陷落?楚军呢?楚圣呢?”
那传令官磕头如捣蒜:“是真的!陛下!不是军队攻陷的……是……是天罚!
昨夜郢城上空忽现巨大手掌,覆盖苍穹,一掌摄下……整座郢城,连同城内守军、文庙大儒、城内儒生……尽数……尽数境界跌落!楚王及宗室文道全毁……无一幸免!”
他话音未落,一道更加炽烈、带着无上威严和凛冽杀意的文气流光,无视一切阻碍,直接穿透大殿穹顶,悬浮在齐王张鲁面前。
光芒散去,并非玉简,而是一道虚影——王清流的身影。
那道虚影并非清晰的面目,而是由纯粹的文气与造化之力凝聚而成,散发着令人神魂颤栗的威压。
它没有看向任何人,却仿佛将殿内所有生灵都笼罩在其视线之下。
一个平静到极致,因而显得无比冷酷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中回荡,如同天宪:
“齐王张鲁,抗旨不遵,质疑圣庙,其罪一;”
“煽动臣工,意图分裂文运,其罪二;”
“不思人族大义,固守私利,其罪三。”
“数罪并罚,废尔文道,贬为庶人。齐国国祚,今日而终。”
“不——!”张鲁发出绝望的嘶吼,周身文气疯狂涌动,试图抵抗。
然而,那虚影只是微微一震。
一股无形无质、却浩瀚如星海的力量瞬间降临,如同抹布擦去灰尘般,轻轻拂过张鲁的身体。
张鲁身上澎湃的文气如同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消散殆尽。
他原本因修为而保持的英武面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下去,眼神变得浑浊,身体佝偻,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
“噗通”一声,他从高高的王座上跌落,瘫软在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殿内死寂。
所有文武大臣如同被冰封,僵立在原地,连呼吸都已忘记。
恐惧,彻骨的恐惧,如同无数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们的心脏,渗入他们的骨髓。
那虚影并未消散,冰冷的声音继续响起,如同对所有人的最终审判:
“齐国上下,凡三品及以上官员、文庙大儒,即刻前往文庙请罪,听候发落。抗命者,严惩不贷”
“齐国疆域,暂由圣庙接管,即刻起,推行圣庙整合之法。”
话音落下,虚影缓缓消散,那恐怖的威压也随之褪去。
但大殿内的压力却有增无减。
死一样的寂静持续了足足十息。
“陛……陛下……”终于有老臣颤抖着开口,看向地上那个蜷缩成一团、不断抽搐的前齐王。
丞相面如死灰,他看着昔日雄才大略的君主转眼间变成这般模样,最终艰难地吞咽了一下,用尽全身力气嘶哑地喊道:
“快!快扶……扶先王下去歇息!”
“传令!所有三品及以上官员、文庙大儒,即刻集合!随本相……前往文庙请罪!”
“打开国库、文库,准备交接!”
混乱、恐惧、绝望笼罩了临淄城。
没有人再提反抗,没有人再怀疑那谕令的真实性。
郢城的“天罚”和齐王的下场,已经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了违逆那位存在的代价。
……
几乎在齐国剧变的同时。
楚国,郢城。
曾经的国都,此刻陷入一种诡异的死寂。
没有硝烟,没有断壁残垣,城市建筑完好无损。
但街道上,往日里文气盎然的儒生、修士们,此刻大多面色惨白,气息萎靡,甚至有人瘫坐在地,无法起身。
守城的军士失去了往日的彪悍,连手中的兵器都似乎变得沉重。
王宫深处,更是一片哀鸿。
楚王及一众宗室成员,如同被抽走了脊梁骨,瘫软在座椅或地上,眼神空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绝望。
他们苦修多年的文道根基,在那覆盖苍穹的一掌之下,荡然无存。
一种无形的、却比任何物理破坏都更彻底的“陷落”,笼罩了这座名城。
一道同样的虚影出现在郢城上空,冰冷的声音响彻全城,宣判着楚国的终结。
反抗的意志,在王清流隔空显圣、一掌废尽郢城文道的绝对力量面前,早已粉碎。
残存的楚国重臣和大儒们,甚至比齐国人更加迅速地做出了反应。
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打开了所有库府和文庙秘藏,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圣庙使者的到来,不敢有丝毫延误。
……
消息如同海啸,以比之前迅猛十倍的速度席卷天下。
燕、赵两国得知齐楚下场,国君与重臣无不骇然失色,暗自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同时将归附之心摆得更加端正,各项配合事宜推进得雷厉风行。
喜欢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