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稳定的政体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想稳定就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权力的滥用。”
“所以我定的一条根本法,就是权力必须关进笼子里。”
“谁来定规矩,谁去执行规矩,谁来裁决对错,这三种权力必须分开。”
“以后议事厅管立法,将军府管行政,再弄一个独立的审判司管司法。”
“三方互相监督也互相制衡,包括我自己在内,谁都不能跑到这套规矩上面去。”
这话就像平地起了一道惊雷,当场就把在场的所有人给炸懵了。
在他们的观念里,王权是天给的,皇帝老子的想法就是最高法律。
张猛现在居然说要把自己的权力也给关起来,这事简直听都没听说过。
没等他们从震惊里缓过来,张猛的粉笔尖已经划到了经济那块。
“政体解决的是稳定问题,经济要解决的就是效率问题。”
“怎么让这片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把最大的价值给发挥出来。”
“光靠官府硬逼着干,效率太低,还容易养出一帮贪官。”
“所以我的法子是,把大部分的生产贸易都交给市场自己去搞。”
“让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好处去跑,去创造,去争。”
“官府要干的不是下场当裁判员,而是把竞争的规矩给维护好。”
“同时在那些市场管不着,但又关系到长远发展的地方,比如铁路教育国防。”
“就由官府来统一规划投入。”
“一只看不见的手和一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都要抓,而且都得硬。”
市场经济,计划调控,这些理论超越了这个时代千年之久。
从张猛嘴里说出来,却又那么简单好懂,直指问题核心。
在场的文官们感觉自己过去几十年啃的那些经济策论。
跟这些理论一比,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涂鸦。
紧接着,张猛的手指向了文化。
“文化要解决的,是一个文明的凝聚力。”
“我们得让这片地上活着的每一个人。”
“不管他过去是干嘛的,都打心底里认同自己是北境人。”
“怎么做到这一点?不是靠说教,得靠普及教育。”
“我要求,今后十年之内,北境所有到年龄的孩子。”
“不管男女,不管穷富,都必须免费上九年学。”
“他们要学一样的字,读一样的史,守一样的公民守则。”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那种只会念叨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而是有独立想法,有实用本事的现代公民。”
“只有当我们的下一代,脑子里装了共同的记忆和价值观,这个文明才算真有了魂。”
最后,张猛的目光落在了军事那一栏。
“军事,解决的是一个文明的生存问题。”
“我们的军队,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捍卫这个文明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利益。”
“对外,要用最硬的手段,扫清一切敢挡我们路的敌人。”
“对内,军队不准插手任何政务,枪口永远不能对着自己人。”
“军人,必须是这个文明最锋利的剑,也必须是最坚固的盾。”
当张猛手里的粉笔被放下,整个议事厅已经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被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风暴给掀了。
他们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关于国家社会权力的一切认知。
就在张猛这短短一个时辰的课里,被砸得粉碎。
然后又用一种更高级更缜密的逻辑给重新拼了起来。
他们看向那个站在黑板前的背影,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看待英明君主的眼神,也不再是看待雄才大略统帅的眼神。
那是一种看待神明,看待先知,看待文明导师的眼神。
如果说过去的张猛,是靠武力和功绩让他们害怕,让他们臣服。
那么现在的张猛,就是用一种根本无法辩驳的。
降维打击般的智慧,把他们的灵魂都给征服了。
过了好久,还是欧冶子,这个最痴迷于规律和创造的大工匠。
用一种发颤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张猛深深鞠了一躬。
“这等经天纬地的大道理,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
“敢问王上,这种大道,您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张猛身上,他们也想知道这个答案。
张猛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跟着,又遥遥指向了议事厅外面那片深邃无垠的天空。
“究万物之理,察古今之变,道本来就在这里头。”
这场堪称思想启蒙的授课一结束,议事厅里的气氛就变得异常古怪。
欧冶子和他那个从新大陆来的师弟。
俩人站在张猛跟前,浑身都透着一股拘谨和局促。
他们的头埋得很低,甚至不敢直视张猛的眼睛,活脱脱就是学童面对严师的样子。
那种从灵魂深处冒出来的敬畏,让他们连正常说话都变得困难。
张猛明白,过分的威严只会产生距离,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思想的导师固然重要,可他真正需要的,是能并肩作战的同志。
所以他没有在威严的议事厅里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挥了挥手,请所有人一起去将军府最高处的那座观星台。
那里早就备好了丰盛的酒宴。
夜幕降临,天上挂满了寒星。
观星台上灯火通明,和天上的银河互相映衬着。
白天那种严肃到压抑的气氛,被这开阔的夜景和醇厚的美酒冲淡了不少。
张猛没有坐上主位,而是很随意地走到了欧冶子和他师弟的身边。
他亲自提起酒壶,为这两位神色紧张的大工匠倒满了酒杯。
“今天请二位过来,不讲君臣之礼,只论前辈后学之谊。”
“我虽然懂一些宏观的大道理,可真要说到造东西,那是一窍不通。”
“这杯酒我敬二位,感谢你们给北境带来的变化。”
“也希望以后,能向两位多请教一些格物致知的学问。”
既没称呼他们为下属,更没摆出王爷的架子。
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学习者和请教者的位置上。
这份前所未有的尊重,让欧冶子和他师弟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工匠的身份在这个时代,向来被人当成是“奇技淫巧”给瞧不起。
“想稳定就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权力的滥用。”
“所以我定的一条根本法,就是权力必须关进笼子里。”
“谁来定规矩,谁去执行规矩,谁来裁决对错,这三种权力必须分开。”
“以后议事厅管立法,将军府管行政,再弄一个独立的审判司管司法。”
“三方互相监督也互相制衡,包括我自己在内,谁都不能跑到这套规矩上面去。”
这话就像平地起了一道惊雷,当场就把在场的所有人给炸懵了。
在他们的观念里,王权是天给的,皇帝老子的想法就是最高法律。
张猛现在居然说要把自己的权力也给关起来,这事简直听都没听说过。
没等他们从震惊里缓过来,张猛的粉笔尖已经划到了经济那块。
“政体解决的是稳定问题,经济要解决的就是效率问题。”
“怎么让这片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把最大的价值给发挥出来。”
“光靠官府硬逼着干,效率太低,还容易养出一帮贪官。”
“所以我的法子是,把大部分的生产贸易都交给市场自己去搞。”
“让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好处去跑,去创造,去争。”
“官府要干的不是下场当裁判员,而是把竞争的规矩给维护好。”
“同时在那些市场管不着,但又关系到长远发展的地方,比如铁路教育国防。”
“就由官府来统一规划投入。”
“一只看不见的手和一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都要抓,而且都得硬。”
市场经济,计划调控,这些理论超越了这个时代千年之久。
从张猛嘴里说出来,却又那么简单好懂,直指问题核心。
在场的文官们感觉自己过去几十年啃的那些经济策论。
跟这些理论一比,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涂鸦。
紧接着,张猛的手指向了文化。
“文化要解决的,是一个文明的凝聚力。”
“我们得让这片地上活着的每一个人。”
“不管他过去是干嘛的,都打心底里认同自己是北境人。”
“怎么做到这一点?不是靠说教,得靠普及教育。”
“我要求,今后十年之内,北境所有到年龄的孩子。”
“不管男女,不管穷富,都必须免费上九年学。”
“他们要学一样的字,读一样的史,守一样的公民守则。”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那种只会念叨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而是有独立想法,有实用本事的现代公民。”
“只有当我们的下一代,脑子里装了共同的记忆和价值观,这个文明才算真有了魂。”
最后,张猛的目光落在了军事那一栏。
“军事,解决的是一个文明的生存问题。”
“我们的军队,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捍卫这个文明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利益。”
“对外,要用最硬的手段,扫清一切敢挡我们路的敌人。”
“对内,军队不准插手任何政务,枪口永远不能对着自己人。”
“军人,必须是这个文明最锋利的剑,也必须是最坚固的盾。”
当张猛手里的粉笔被放下,整个议事厅已经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被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风暴给掀了。
他们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关于国家社会权力的一切认知。
就在张猛这短短一个时辰的课里,被砸得粉碎。
然后又用一种更高级更缜密的逻辑给重新拼了起来。
他们看向那个站在黑板前的背影,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看待英明君主的眼神,也不再是看待雄才大略统帅的眼神。
那是一种看待神明,看待先知,看待文明导师的眼神。
如果说过去的张猛,是靠武力和功绩让他们害怕,让他们臣服。
那么现在的张猛,就是用一种根本无法辩驳的。
降维打击般的智慧,把他们的灵魂都给征服了。
过了好久,还是欧冶子,这个最痴迷于规律和创造的大工匠。
用一种发颤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张猛深深鞠了一躬。
“这等经天纬地的大道理,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
“敢问王上,这种大道,您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张猛身上,他们也想知道这个答案。
张猛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跟着,又遥遥指向了议事厅外面那片深邃无垠的天空。
“究万物之理,察古今之变,道本来就在这里头。”
这场堪称思想启蒙的授课一结束,议事厅里的气氛就变得异常古怪。
欧冶子和他那个从新大陆来的师弟。
俩人站在张猛跟前,浑身都透着一股拘谨和局促。
他们的头埋得很低,甚至不敢直视张猛的眼睛,活脱脱就是学童面对严师的样子。
那种从灵魂深处冒出来的敬畏,让他们连正常说话都变得困难。
张猛明白,过分的威严只会产生距离,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思想的导师固然重要,可他真正需要的,是能并肩作战的同志。
所以他没有在威严的议事厅里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挥了挥手,请所有人一起去将军府最高处的那座观星台。
那里早就备好了丰盛的酒宴。
夜幕降临,天上挂满了寒星。
观星台上灯火通明,和天上的银河互相映衬着。
白天那种严肃到压抑的气氛,被这开阔的夜景和醇厚的美酒冲淡了不少。
张猛没有坐上主位,而是很随意地走到了欧冶子和他师弟的身边。
他亲自提起酒壶,为这两位神色紧张的大工匠倒满了酒杯。
“今天请二位过来,不讲君臣之礼,只论前辈后学之谊。”
“我虽然懂一些宏观的大道理,可真要说到造东西,那是一窍不通。”
“这杯酒我敬二位,感谢你们给北境带来的变化。”
“也希望以后,能向两位多请教一些格物致知的学问。”
既没称呼他们为下属,更没摆出王爷的架子。
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学习者和请教者的位置上。
这份前所未有的尊重,让欧冶子和他师弟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工匠的身份在这个时代,向来被人当成是“奇技淫巧”给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