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佑帝扶额,凝重道:“大理寺卿莫躁,是非曲直,证据真假,有朕与百官在场定夺,清者自清。”
那句“清者自清”反而极具讽刺意味。
玉京半数贫弱者都可受燕子巢恩惠活命,得人心者得人脉。
如果一个燕子巢的人还不够用,那就再加一个东宫,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到。
“传证人入殿。”
孰料许久无人现身,景佑帝的表情也变得更为深沉。
“人呢?”
天子质问后,才有禁军侍卫匆匆前来,在大殿外面高声禀告:“回陛下,这位姑娘所带来的证人,无法上殿作证。”
言攸藏于袖下的手猛然蜷紧,眼神滑过一列官员,在卿珏、薛疏脸上多作了片刻停留,很快面向侍卫,“不可能。”
褚昭意味深长地朝诸位皇子瞥去。
景佑帝道:“到底怎么回事?”
侍卫屈身拱手:“那人已经断气了,不能传唤至此。”
言攸轻嗤一声:“你们连查都未查,却说他已死。”
多事之秋,不得不另做算计。
侍卫慌得满面菜色,急于辩解:“不,已经验过,没有气息,的确是死人,他被人刺穿了胸口,衣裳上都是血,事发突然,尸体还没有让人带走。”
“是死人不假,可他本来就不是活人。”
景佑帝顿觉蹊跷,百官也俱是迷惑。
时隔多日,俞繇与她说了第一句话:“若不是活人,那……又是什么?”
“大人不必在意那死人是什么牛鬼蛇神,证人稍后便能由民女的婢女带到殿中。历来作证一事风险极高,民女不得不行李代桃僵之事保其生路,望陛下恕罪。”
有人心头长舒一口气,自有人心弦重新吊紧。
景佑帝点点头,许可了她的做法。
李代桃僵。
从她口中说出来,无疑更是一点一点放大了俞繇心底的揣测。
时间闪回两年前她横死的那一日,形貌模糊、满身腥污,难以名状的骇人与凄楚……
言攸看了过来,秀眉微蹙着,仿佛一场无声诘问,诘问他:你猜到了吗?知道了吗?
不多时,细辛搀扶着一名百姓现身,他们一同跪下,独独细辛一个人对景佑帝揖礼拜见,而证人嗯啊了两声,没得到皇帝的命令连头都不敢抬起半寸。
言攸代为解释:“陛下,证人早在那时被割去舌头,又被大理寺除名,隐姓埋名生活在玉京陋巷,以木匠活计谋生。”
卿珏不服,口称此人并不可信,“一个哑巴怎么作证?他一个人的话有几分可信?谁晓得是不是你们威胁他作伪证?”
哑巴证人突然焦躁地哼哼出声,两手飞快比划着,观者皆是迷茫。
景佑帝也无奈:“诸卿中,可有人懂得手语?”
没有人站出来,反而不自觉低下头去,这时有一字偏差都要产生不小的误会。
言攸道:“民女略知一二,若陛下与诸君信任,可代为转述。民女可用项上人头作保,绝无虚言。”
这金銮大殿上,无数双眼睛注视,她哪怕是败诉也不能够撒谎,欺君之罪一旦坐实,非但无法为薛疏脱罪,还要受到连坐。
景佑帝点头准了,听她娓娓道来:“草民原为大理寺中的差役,去年七月杜旭大人投井之时,正逢草民值夜,杜旭大人那时候已经神志不清,而左少卿卿珏有意将其引至井边……
后起冲突,杜旭大人抵死反抗,然头部遭受击打,体力不支时被顺势推入井中,草民有幸看过仵作记录,杜旭大人头部正有一处创伤,非投井时撞击所致,而是被卿珏以钝器,即石块敲打造成,那石头在杜旭大人落井后被他一同丢进了井内,众人只抬上了杜旭大人的尸首,并未注意井内异物……”
“秦嫽,你自己听听,你们和他一同串供,污蔑朝廷命官,莫以为他人不识手语,你便可以信口胡诌……”卿珏沉冷道,这时尚且算得上冷静,不过嘴巴依旧硬气,咬死不认,“让一个哑巴作证,倒真是罕有。”
言攸侧步面向他,眼目低睨,“卿大人,天子在上民女怎敢欺瞒?且你话中处处是对证人的鄙薄,对残疾之人的轻蔑,可你当真忘了,他沦落此番境地是拜你所赐!”
“胡言乱语,本官以十年官誉与性命起誓,未辜负任何生民。”
“卿大人的官誉在如山铁证前当真有用?”言攸冷戾地质问。
卿珏爆发出一声咒骂,大有鱼死网破之嫌。
“一个贱民……”
眼见朝堂之上要吵得一发不可收拾,景佑帝懒看一眼大内侍,太监扯着尖利难听的声音:“肃静。”
竟将这议事大殿扰作喧闹市井一样。
证人颓然地垂下头,手语完最后一句。
言攸:“草民自知人微言轻,惟望陛下明察秋毫,以正纲纪。”
孤证难成是不假。
她话锋陡转,对卿珏微微一笑:“卿大人若以为你罪行累累,民女却只有这一名证人作证词的话,那就真是失察了。”
景佑帝闻言道:“还有证人?”
“有的陛下。证人的传唤亦是环环相扣的,只需稍等片刻,他们便入殿来了。”
出人意料的是后面的两名证人是被绑上大殿的,他们畏畏缩缩仰起脸,哑巴发出强烈的哼叫,情绪激烈,挣扎出眼泪。
为免殿中发生不测,禁军侍卫将哑巴扣在一边,推着赵仪、郭深二人上前几步,跪伏在中央。
按理来讲,证人的传唤不应是如此阵仗。
可惜他们既是证人,也是同案共犯,是帮凶自然应当受到嫌犯等同的待遇。
当加害者出现时,受害者往往会恐慌又愤恨,那个哑巴对他们是又恨又怕,这大半辈子都毁在这几人手里。
“赵仪、郭深,便是对证人进行割舌酷刑的直接罪犯,而陆安江一案内,也是他们对犯人实施的梳洗,薛少卿阻拦无果,在犯人奄奄一息时才制止了他们继续施虐。”言攸扬声告知众人。
单是“梳洗”二字的存在,就如同打开了所有人的疼痛阀门,文武官员全都攒眉蹙额,原本安静的朝堂内,议论声纷纷杂杂,更有言官慷慨陈词,痛陈梳洗之刑存在的弊病,应当彻底废止。
在场几名关键人物中,从未出言的薛疏终于开口。
“陛下,微臣有罪,是微臣失职无能。”
当年,老师曾言:欲罪人,先罪己。
那句“清者自清”反而极具讽刺意味。
玉京半数贫弱者都可受燕子巢恩惠活命,得人心者得人脉。
如果一个燕子巢的人还不够用,那就再加一个东宫,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到。
“传证人入殿。”
孰料许久无人现身,景佑帝的表情也变得更为深沉。
“人呢?”
天子质问后,才有禁军侍卫匆匆前来,在大殿外面高声禀告:“回陛下,这位姑娘所带来的证人,无法上殿作证。”
言攸藏于袖下的手猛然蜷紧,眼神滑过一列官员,在卿珏、薛疏脸上多作了片刻停留,很快面向侍卫,“不可能。”
褚昭意味深长地朝诸位皇子瞥去。
景佑帝道:“到底怎么回事?”
侍卫屈身拱手:“那人已经断气了,不能传唤至此。”
言攸轻嗤一声:“你们连查都未查,却说他已死。”
多事之秋,不得不另做算计。
侍卫慌得满面菜色,急于辩解:“不,已经验过,没有气息,的确是死人,他被人刺穿了胸口,衣裳上都是血,事发突然,尸体还没有让人带走。”
“是死人不假,可他本来就不是活人。”
景佑帝顿觉蹊跷,百官也俱是迷惑。
时隔多日,俞繇与她说了第一句话:“若不是活人,那……又是什么?”
“大人不必在意那死人是什么牛鬼蛇神,证人稍后便能由民女的婢女带到殿中。历来作证一事风险极高,民女不得不行李代桃僵之事保其生路,望陛下恕罪。”
有人心头长舒一口气,自有人心弦重新吊紧。
景佑帝点点头,许可了她的做法。
李代桃僵。
从她口中说出来,无疑更是一点一点放大了俞繇心底的揣测。
时间闪回两年前她横死的那一日,形貌模糊、满身腥污,难以名状的骇人与凄楚……
言攸看了过来,秀眉微蹙着,仿佛一场无声诘问,诘问他:你猜到了吗?知道了吗?
不多时,细辛搀扶着一名百姓现身,他们一同跪下,独独细辛一个人对景佑帝揖礼拜见,而证人嗯啊了两声,没得到皇帝的命令连头都不敢抬起半寸。
言攸代为解释:“陛下,证人早在那时被割去舌头,又被大理寺除名,隐姓埋名生活在玉京陋巷,以木匠活计谋生。”
卿珏不服,口称此人并不可信,“一个哑巴怎么作证?他一个人的话有几分可信?谁晓得是不是你们威胁他作伪证?”
哑巴证人突然焦躁地哼哼出声,两手飞快比划着,观者皆是迷茫。
景佑帝也无奈:“诸卿中,可有人懂得手语?”
没有人站出来,反而不自觉低下头去,这时有一字偏差都要产生不小的误会。
言攸道:“民女略知一二,若陛下与诸君信任,可代为转述。民女可用项上人头作保,绝无虚言。”
这金銮大殿上,无数双眼睛注视,她哪怕是败诉也不能够撒谎,欺君之罪一旦坐实,非但无法为薛疏脱罪,还要受到连坐。
景佑帝点头准了,听她娓娓道来:“草民原为大理寺中的差役,去年七月杜旭大人投井之时,正逢草民值夜,杜旭大人那时候已经神志不清,而左少卿卿珏有意将其引至井边……
后起冲突,杜旭大人抵死反抗,然头部遭受击打,体力不支时被顺势推入井中,草民有幸看过仵作记录,杜旭大人头部正有一处创伤,非投井时撞击所致,而是被卿珏以钝器,即石块敲打造成,那石头在杜旭大人落井后被他一同丢进了井内,众人只抬上了杜旭大人的尸首,并未注意井内异物……”
“秦嫽,你自己听听,你们和他一同串供,污蔑朝廷命官,莫以为他人不识手语,你便可以信口胡诌……”卿珏沉冷道,这时尚且算得上冷静,不过嘴巴依旧硬气,咬死不认,“让一个哑巴作证,倒真是罕有。”
言攸侧步面向他,眼目低睨,“卿大人,天子在上民女怎敢欺瞒?且你话中处处是对证人的鄙薄,对残疾之人的轻蔑,可你当真忘了,他沦落此番境地是拜你所赐!”
“胡言乱语,本官以十年官誉与性命起誓,未辜负任何生民。”
“卿大人的官誉在如山铁证前当真有用?”言攸冷戾地质问。
卿珏爆发出一声咒骂,大有鱼死网破之嫌。
“一个贱民……”
眼见朝堂之上要吵得一发不可收拾,景佑帝懒看一眼大内侍,太监扯着尖利难听的声音:“肃静。”
竟将这议事大殿扰作喧闹市井一样。
证人颓然地垂下头,手语完最后一句。
言攸:“草民自知人微言轻,惟望陛下明察秋毫,以正纲纪。”
孤证难成是不假。
她话锋陡转,对卿珏微微一笑:“卿大人若以为你罪行累累,民女却只有这一名证人作证词的话,那就真是失察了。”
景佑帝闻言道:“还有证人?”
“有的陛下。证人的传唤亦是环环相扣的,只需稍等片刻,他们便入殿来了。”
出人意料的是后面的两名证人是被绑上大殿的,他们畏畏缩缩仰起脸,哑巴发出强烈的哼叫,情绪激烈,挣扎出眼泪。
为免殿中发生不测,禁军侍卫将哑巴扣在一边,推着赵仪、郭深二人上前几步,跪伏在中央。
按理来讲,证人的传唤不应是如此阵仗。
可惜他们既是证人,也是同案共犯,是帮凶自然应当受到嫌犯等同的待遇。
当加害者出现时,受害者往往会恐慌又愤恨,那个哑巴对他们是又恨又怕,这大半辈子都毁在这几人手里。
“赵仪、郭深,便是对证人进行割舌酷刑的直接罪犯,而陆安江一案内,也是他们对犯人实施的梳洗,薛少卿阻拦无果,在犯人奄奄一息时才制止了他们继续施虐。”言攸扬声告知众人。
单是“梳洗”二字的存在,就如同打开了所有人的疼痛阀门,文武官员全都攒眉蹙额,原本安静的朝堂内,议论声纷纷杂杂,更有言官慷慨陈词,痛陈梳洗之刑存在的弊病,应当彻底废止。
在场几名关键人物中,从未出言的薛疏终于开口。
“陛下,微臣有罪,是微臣失职无能。”
当年,老师曾言:欲罪人,先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