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姝看向图纸上的新房布局,一一指过去说明用途,沈家老两口住在正堂,一左一右分别是两个儿子。
她们这一辈几个兄弟姐妹已经长成,一人一个院子是有必要的,总不能过两年成婚了还和父母住一个院子。
在她的想法里个人空间是必须要有的,即便是女孩子也要有单独的院子,以前条件不允许,如今说什么都得给自己争取一下。
前厅还得多盖几间用来待客的屋子,再就是将来难免要买丫鬟小厮,倒座房、下人房、集体的大厨房、各院的小厨房,书房、马厩这些都是必备的。
她还想把后院的亭子改成二层小阁楼,下面乘凉上面做个小型藏书楼,空间里那么多的书可不能埋没,靠近水源不用担心起火的问题。
她说的口干舌燥,一口气将碗里快要凉掉的米汤喝完,三人才被碗筷的声音激得回神。
沈老爷子头一回发现自己这个孙女的心思有多大,他又想起去年水稻育苗的事,要不是有顾氏拦着她差点儿住到地头日夜守着,难怪刚才他们说话的时候她不插嘴,这是早有准备啊。
这么一套大院盖下来势必要花不少银子,沈老爷子第一个不同意,他的理由也很现实,家里没那么多银钱。
“我有。”沈玉沈抬头举手,在触到沈老爷子的眼神时,声音弱了弱,“大不了以后再还我就是。”
沈安仁头一个出声反对,沉着脸道:“那不成,说出去让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些长辈,没钱还花你的钱盖房。”
沈老爷子回过味儿来,这不可是多盖两间房子的事,“你哪来那么多银钱?”
沈玉姝和沈安信对视一眼,“和师父去明行府救灾得的。”具体多少她就不说了,再说就会和线头一样越扯越多。
她把手伸到桌子底下拽了拽沈安信的衣角,那意思很明显,快劝劝你爹和你哥,拿下这父子俩你就能住大房子。
沈安信真是夹在中间难做人,“啪”的一声打掉闺女的手,再次咳了咳抬头,“要不就按姝姝的图盖吧,宁柏马上就到说亲的年纪了,还有玉兰年纪也到了,等媒婆上门一看咱家这家底,说亲的时候那些歪瓜裂枣别想来沾边。”
儿女的婚事是最要紧的,一下子戳中了沈安仁的脉门,他面上明显犹豫起来。
沈玉姝乘胜追击又拽了拽沈安信的衣角,沈安信知道自家大哥的顾虑,拍着桌子替他下决定,“大哥,咱们亲兄弟明算账,你立个字据给我,等挣钱了再还就是。”
沈老爷子一早瞧出对面父女俩的小动作,只是他没吭声一直看着,直看到身边的大儿子从坚决反对到犹豫再到同意。
哎,当初怀老二的时候也没吃过什么好的啊,怎么老大和老二的脑子差这么多。
沈家几个当家人都点了头,这事就算成了一大半,至于山上的沈老太太就留给沈老爷子去说,她可不想触这个霉头。
“你把房子安排的这么大,咱家这院子明显放不下。”
呃,最重要的事没说,沈玉姝挥手指向院子右后方,“后山竹林前的那片地不是空着嘛,那里地势比咱们家这块儿高不少,不会发生被淹的可能。
且又是坐北朝南,回头买下来,我瞧着大小怎么也有个四五亩的样子,就算以后沈家后辈再添丁进口也不怕住不下。”
沈家父子三人倒吸一口凉气,你一个小丫头想的还挺远,把以后都考虑进去了。
“怎么,我说的不对?”沈玉姝一脸疑惑,那地方她可是一早就看上了,就等着以后挣钱了买下来盖房,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想到后来会出灾民进村劫掠的事。
父子三人齐齐摇头,沈老爷子淡淡开口,“你说的对,那就等砍树的事忙完,让你爹去找村长一趟,把宅基地的事定下来。”
“那咱家这院子?”沈安仁还惦记着自家院子的去留问题。
“留着盖作坊,明年开春先把作坊盖好再慢慢盖房子,不能耽误挣钱。”
这次盖房不出意外是要住一辈子的,慢工才能出细活,沈玉姝把图纸卷吧卷吧收到空间,她还要回空间把各处再细化细化,包括排水管道的走势和安全问题都要考虑进去。
果然这丫头不打无准备的仗,什么都考虑好了才张嘴,回回都是这样,沈老爷子暗自感叹,难怪自家老婆子一说起她来就要嚷嚷几句行事霸道。
收拾碗筷的事让沈安信揽下了,大冷的天用冷水洗碗需要咬紧牙关,沈玉姝没和他抢,起身回了正房帐篷。
今晚不用加班收集粪便,她稳稳坐在竹院书房细化图纸,关于房子上下水的问题她一早就考虑过了,上水她就不想了,没有电不能烧热水送上去也没用,下水还是可以想想的。
除了院内的排水暗沟就是各房的卫生间下水管道,瓷制的下水管她就不想了,太费钱也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回头找家陶制的作坊制一批管道试试。
她认真回想上一世在博物馆见过的陶制排水管,一头是喇叭形敞口,另一头略小口些,圆形样式上面还有一层纹路一个套一个,唰唰的在纸上一通画,大概的雏形便出来了。
每间房子的大小用古代的计量单位换算出来,再把细节部分单画一个详图出来。
图纸细化完时间还早,上二楼看了眼还处在昏睡状态的朏朏,又去果园摘了几串葡萄,顺道去草地溜达了一圈活动活动手脚,便继续回书房写字去了,她在李郎中那儿还欠着债呢,没多少时间给她浪费。
空间里一天一夜过去,书房桌上摞起的纸也有了些高度,沈玉姝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捂着咕咕响的肚子出了竹院,外头的天快亮了,她打算去别墅吃点东西睡一觉,等天亮了好回山上。
阳光透过破烂不堪的木窗照进屋内,沈玉姝换上厚衣裳从帐篷里钻了出来,院中沈老爷子在太阳底下安静的编蒸屉,脚边晒着已经做好的一个,只有竹条偶尔发出闷闷的“啪啪”声。
喜欢穿越农女之神兽朏朏的工具人
她们这一辈几个兄弟姐妹已经长成,一人一个院子是有必要的,总不能过两年成婚了还和父母住一个院子。
在她的想法里个人空间是必须要有的,即便是女孩子也要有单独的院子,以前条件不允许,如今说什么都得给自己争取一下。
前厅还得多盖几间用来待客的屋子,再就是将来难免要买丫鬟小厮,倒座房、下人房、集体的大厨房、各院的小厨房,书房、马厩这些都是必备的。
她还想把后院的亭子改成二层小阁楼,下面乘凉上面做个小型藏书楼,空间里那么多的书可不能埋没,靠近水源不用担心起火的问题。
她说的口干舌燥,一口气将碗里快要凉掉的米汤喝完,三人才被碗筷的声音激得回神。
沈老爷子头一回发现自己这个孙女的心思有多大,他又想起去年水稻育苗的事,要不是有顾氏拦着她差点儿住到地头日夜守着,难怪刚才他们说话的时候她不插嘴,这是早有准备啊。
这么一套大院盖下来势必要花不少银子,沈老爷子第一个不同意,他的理由也很现实,家里没那么多银钱。
“我有。”沈玉沈抬头举手,在触到沈老爷子的眼神时,声音弱了弱,“大不了以后再还我就是。”
沈安仁头一个出声反对,沉着脸道:“那不成,说出去让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些长辈,没钱还花你的钱盖房。”
沈老爷子回过味儿来,这不可是多盖两间房子的事,“你哪来那么多银钱?”
沈玉姝和沈安信对视一眼,“和师父去明行府救灾得的。”具体多少她就不说了,再说就会和线头一样越扯越多。
她把手伸到桌子底下拽了拽沈安信的衣角,那意思很明显,快劝劝你爹和你哥,拿下这父子俩你就能住大房子。
沈安信真是夹在中间难做人,“啪”的一声打掉闺女的手,再次咳了咳抬头,“要不就按姝姝的图盖吧,宁柏马上就到说亲的年纪了,还有玉兰年纪也到了,等媒婆上门一看咱家这家底,说亲的时候那些歪瓜裂枣别想来沾边。”
儿女的婚事是最要紧的,一下子戳中了沈安仁的脉门,他面上明显犹豫起来。
沈玉姝乘胜追击又拽了拽沈安信的衣角,沈安信知道自家大哥的顾虑,拍着桌子替他下决定,“大哥,咱们亲兄弟明算账,你立个字据给我,等挣钱了再还就是。”
沈老爷子一早瞧出对面父女俩的小动作,只是他没吭声一直看着,直看到身边的大儿子从坚决反对到犹豫再到同意。
哎,当初怀老二的时候也没吃过什么好的啊,怎么老大和老二的脑子差这么多。
沈家几个当家人都点了头,这事就算成了一大半,至于山上的沈老太太就留给沈老爷子去说,她可不想触这个霉头。
“你把房子安排的这么大,咱家这院子明显放不下。”
呃,最重要的事没说,沈玉姝挥手指向院子右后方,“后山竹林前的那片地不是空着嘛,那里地势比咱们家这块儿高不少,不会发生被淹的可能。
且又是坐北朝南,回头买下来,我瞧着大小怎么也有个四五亩的样子,就算以后沈家后辈再添丁进口也不怕住不下。”
沈家父子三人倒吸一口凉气,你一个小丫头想的还挺远,把以后都考虑进去了。
“怎么,我说的不对?”沈玉姝一脸疑惑,那地方她可是一早就看上了,就等着以后挣钱了买下来盖房,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想到后来会出灾民进村劫掠的事。
父子三人齐齐摇头,沈老爷子淡淡开口,“你说的对,那就等砍树的事忙完,让你爹去找村长一趟,把宅基地的事定下来。”
“那咱家这院子?”沈安仁还惦记着自家院子的去留问题。
“留着盖作坊,明年开春先把作坊盖好再慢慢盖房子,不能耽误挣钱。”
这次盖房不出意外是要住一辈子的,慢工才能出细活,沈玉姝把图纸卷吧卷吧收到空间,她还要回空间把各处再细化细化,包括排水管道的走势和安全问题都要考虑进去。
果然这丫头不打无准备的仗,什么都考虑好了才张嘴,回回都是这样,沈老爷子暗自感叹,难怪自家老婆子一说起她来就要嚷嚷几句行事霸道。
收拾碗筷的事让沈安信揽下了,大冷的天用冷水洗碗需要咬紧牙关,沈玉姝没和他抢,起身回了正房帐篷。
今晚不用加班收集粪便,她稳稳坐在竹院书房细化图纸,关于房子上下水的问题她一早就考虑过了,上水她就不想了,没有电不能烧热水送上去也没用,下水还是可以想想的。
除了院内的排水暗沟就是各房的卫生间下水管道,瓷制的下水管她就不想了,太费钱也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回头找家陶制的作坊制一批管道试试。
她认真回想上一世在博物馆见过的陶制排水管,一头是喇叭形敞口,另一头略小口些,圆形样式上面还有一层纹路一个套一个,唰唰的在纸上一通画,大概的雏形便出来了。
每间房子的大小用古代的计量单位换算出来,再把细节部分单画一个详图出来。
图纸细化完时间还早,上二楼看了眼还处在昏睡状态的朏朏,又去果园摘了几串葡萄,顺道去草地溜达了一圈活动活动手脚,便继续回书房写字去了,她在李郎中那儿还欠着债呢,没多少时间给她浪费。
空间里一天一夜过去,书房桌上摞起的纸也有了些高度,沈玉姝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捂着咕咕响的肚子出了竹院,外头的天快亮了,她打算去别墅吃点东西睡一觉,等天亮了好回山上。
阳光透过破烂不堪的木窗照进屋内,沈玉姝换上厚衣裳从帐篷里钻了出来,院中沈老爷子在太阳底下安静的编蒸屉,脚边晒着已经做好的一个,只有竹条偶尔发出闷闷的“啪啪”声。
喜欢穿越农女之神兽朏朏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