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新篇·猛虎驻跸(立威建制)
民国二十四年深秋,陕北高原的风已然带着刮骨的寒意。黄土坡梁纵横交错,天地间一片苍茫。吴起镇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迎来了它新的主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独立团。
团部设在镇西头一座还算齐整的四合院里,此处原是镇公所兼本地最大劣绅杜老爷的别业,如今门口挂上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团团部”的木牌,两名持枪哨兵挺立如松,眼神锐利,无声地昭示着权力的更迭。
院内正厅,炭盆驱散着寒气。团长王林、政委王光道,以及团直属警卫连长、辎重营长钟光邦、侦察连长张红土、炮连连长刘根胜等干部济济一堂。墙上挂起了新绘制的吴起地区略图,上面尚且大片空白。位置空着,那是留给南下开赴华池方向的四营和李云龙的。
“同志们,”王林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手指敲了敲地图,“老李带四营去南边钉钉子了,咱们这里的担子也不轻。这家能不能当好,第一步,就看咱们能不能站稳脚跟,让老百姓信咱们,怕咱们的敌人!”
政委王光道接话道,语气温和却坚定:“团长说的对。站稳脚跟,一要立威,扫清一切魑魅魍魉;二要立信,争取万千穷苦百姓。威不信,则令不行;信不立,则根不固。”
王林目光扫过在场干部:“辎重营、警卫连、侦察连,这次你们要顶上去!”
“侦察连!”
“到!”连长张红土立刻起身。
“给你两天时间,带上你的人,化装成货郎、逃荒的,把吴起镇周边五个乡、大大小小村子给我摸个底掉。特别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谁家锅底是黑的,谁家手上沾着血,给我查个清清楚楚!还有,附近有没有成股的土匪、溃兵,据点在哪,多少条枪,一并报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张红土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会议接着商讨了部队驻防、后勤安置等事宜。散会后,王林独自站在地图前,目光深邃。来自后世的他深知,基层工作的复杂远超一场单纯的战斗,精准的“阶级分析”和“区别对待”是成功的关键。
两日后,张红土风尘仆仆地赶回,带来了详尽的侦察情报。
“团长,政委,情况摸清了!”他灌下一碗水,开始汇报:“吴起镇周边五乡,共有大小地主十一户。按咱们的标准,大致可分三类…”
他拿起炭笔,在地图边缘空白处写下:
“其一,劣迹昭著,民愤极大者,共六户。以镇上的杜明山(杜老爷)、二龙乡的赵百川为首,手下都养着武装乡丁,放高利贷、强占田产、逼死人命的事数不胜数,是标准的土豪劣绅。”
“其二,态度暧昧,有过盘剥但也算不上大恶的,有两户。多是观望。”
“其三,名声尚可,算是‘开明士绅’的,有三户。平日里租息相对较轻,荒年时也会施点粥米,没听说有太大恶行。”
“另外,”张红土语气加重,“在镇西北三十里的老鸦沟,盘踞着一股土匪,头子报号‘黑山狼’,约有四五十人枪,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是本地一害。我们侦察到,他们刚劫了一支疑似军阀的小型运输队,捞了不少干货,正在窝里分赃呢。”
王林与王光道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土匪,正是立威最好的靶子,既能为民除害,又能缴获物资,一举两得。
“这股土匪,战斗力如何?”王林问。
“乌合之众,仗着地形熟,欺负老百姓还行。咱们一个加强连,足够收拾他们。”
“好!”王林一拍桌子,“林火旺!”
“到!”辎重营营长起身。辎重营并非战斗主力,但兵员充足,其中一连更是由老兵组成,负责重要物资押运,战斗力不容小觑。
“带你的一连,让张红土派个向导,连夜出发,奔袭老鸦沟!给我端了黑山狼的老窝!注意,减少伤亡,以缴获为首要目标!”
“是!”林火旺眼中闪过兴奋,辎重营难得有单独执行战斗任务的机会。
战斗毫无悬念。黎明时分,枪声和几声“铁管惊雷”特有的沉闷爆炸声打破了山沟的寂静。不到一个时辰,通讯兵便跑回团部报捷:匪巢已破,击毙顽抗匪首“黑山狼”及匪徒十余人,俘虏三十余,缴获步枪四十余支,弹药若干。最重要的是,在土匪的山洞里,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很可能是土匪多年积累和刚劫获的)、几十匹布、大量盐巴,以及一个沉甸甸的小木箱,里面赫然是几百块大洋和十几根黄澄澄的金条!
消息传回,王林大喜。这批物资,对初来乍到的独立团简直是雪中送炭!
当天下午,吴起镇中心的空场上,人头攒动。乡亲们被战士们招呼着,既好奇又恐惧地围拢过来。
一场公开审判大会召开了。王光道政委亲自主持,他声音洪亮,言辞恳切,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侦察连的战士和受害百姓代表,轮流上台,指着被五花大绑的六个劣绅(杜明山、赵百川等),声泪俱下地控诉他们欺男霸女、夺田逼债、草菅人命的累累罪行。桩桩件件,证据确凿,听得台下群众一开始窃窃私语,继而群情激愤。
“枪毙他们!”
“杀了这些吃人的豺狼!”
愤怒的吼声最终汇成浪潮。
王林最后上台,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斩钉截铁:“父老乡亲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要铲除这些压迫在你们头上的封建劣绅!根据苏维埃法律和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我宣布:判处杜明山、赵百川等六人死刑,立即执行!”
几声枪响,宣告了旧秩序的彻底崩塌。欢呼声震天动地。紧接着,战士们抬出了一箱箱从劣绅家和土匪窝里起获的地契、借据,当众投入熊熊烈火之中。看着那些吞噬了他们无数血汗的纸片化为灰烬,许多老人激动得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乡亲们!”王林高声宣布,“这些人的土地、浮财,包括土匪抢来的不义之财,都将由苏维埃政府主持,公平地分给大家!”
雷霆手段,菩萨心肠。立威,已然做到。
随后几日,对另外五家地主的处理也迅速展开。那两家态度暧昧的,团部派出干部上门,明确政策:土地除保留其自家居住老宅和足额自耕田外,其余部分没收分配,浮财不追。要求他们支持新政,遵守苏维埃法令。两家地主眼见劣绅下场,哪敢不从,战战兢兢地表示配合。
最后,王林换上一身稍旧的军装,只带了一名警卫员,亲自登门拜访了那三位口碑尚可的“良善之家”。
在其中最德高望重的白老先生家中,王林态度谦和,以晚辈之礼相见。
“白老先生,红军到此,只为救国救民。打土豪、分田地,打击的是为富不仁、欺压乡里的劣绅,绝非与所有乡绅为敌。老先生平日多有善举,乡邻称道,我等深感敬佩。”
白老先生原本心怀忐忑,见这位威名赫赫的红军团长如此客气,稍稍安心。
王林继续道:“如今旧政权垮台,新政权初建,百废待兴。我们希望像老先生这样的开明士绅,能看清大势,支持苏维埃政府的新政。日后地方建设、稳定乡里,还需倚仗各位乡贤的声望和支持。红军保证,各位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将得到保护。”
这番话,既有尊重,又有警示,更指明了道路。白老先生沉吟片刻,终被诚意打动,拱手道:“王团长深明大义,老朽佩服。贵军为民除害,老朽亦深感欣慰。但凡有用得着老朽之处,定当尽力。”
夜幕降临,团部油灯下,王林看着桌上初步统计的物资清单和土地分配方案草图,对王光道笑道:“老伙计,这第一把火,算是烧起来了。接下来,该让这火烧得更旺,把咱们的根,牢牢烧进这片黄土里!”
王光道点点头,目光同样坚定:“是啊,威已立,信初显。下一步,就是真正地扎根下去,让这吴起镇,彻底换个新天!”
窗外,寒风依旧,但吴起镇的这个冬天,注定将与往年不同。
民国二十四年深秋,陕北高原的风已然带着刮骨的寒意。黄土坡梁纵横交错,天地间一片苍茫。吴起镇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迎来了它新的主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独立团。
团部设在镇西头一座还算齐整的四合院里,此处原是镇公所兼本地最大劣绅杜老爷的别业,如今门口挂上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团团部”的木牌,两名持枪哨兵挺立如松,眼神锐利,无声地昭示着权力的更迭。
院内正厅,炭盆驱散着寒气。团长王林、政委王光道,以及团直属警卫连长、辎重营长钟光邦、侦察连长张红土、炮连连长刘根胜等干部济济一堂。墙上挂起了新绘制的吴起地区略图,上面尚且大片空白。位置空着,那是留给南下开赴华池方向的四营和李云龙的。
“同志们,”王林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手指敲了敲地图,“老李带四营去南边钉钉子了,咱们这里的担子也不轻。这家能不能当好,第一步,就看咱们能不能站稳脚跟,让老百姓信咱们,怕咱们的敌人!”
政委王光道接话道,语气温和却坚定:“团长说的对。站稳脚跟,一要立威,扫清一切魑魅魍魉;二要立信,争取万千穷苦百姓。威不信,则令不行;信不立,则根不固。”
王林目光扫过在场干部:“辎重营、警卫连、侦察连,这次你们要顶上去!”
“侦察连!”
“到!”连长张红土立刻起身。
“给你两天时间,带上你的人,化装成货郎、逃荒的,把吴起镇周边五个乡、大大小小村子给我摸个底掉。特别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谁家锅底是黑的,谁家手上沾着血,给我查个清清楚楚!还有,附近有没有成股的土匪、溃兵,据点在哪,多少条枪,一并报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张红土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会议接着商讨了部队驻防、后勤安置等事宜。散会后,王林独自站在地图前,目光深邃。来自后世的他深知,基层工作的复杂远超一场单纯的战斗,精准的“阶级分析”和“区别对待”是成功的关键。
两日后,张红土风尘仆仆地赶回,带来了详尽的侦察情报。
“团长,政委,情况摸清了!”他灌下一碗水,开始汇报:“吴起镇周边五乡,共有大小地主十一户。按咱们的标准,大致可分三类…”
他拿起炭笔,在地图边缘空白处写下:
“其一,劣迹昭著,民愤极大者,共六户。以镇上的杜明山(杜老爷)、二龙乡的赵百川为首,手下都养着武装乡丁,放高利贷、强占田产、逼死人命的事数不胜数,是标准的土豪劣绅。”
“其二,态度暧昧,有过盘剥但也算不上大恶的,有两户。多是观望。”
“其三,名声尚可,算是‘开明士绅’的,有三户。平日里租息相对较轻,荒年时也会施点粥米,没听说有太大恶行。”
“另外,”张红土语气加重,“在镇西北三十里的老鸦沟,盘踞着一股土匪,头子报号‘黑山狼’,约有四五十人枪,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是本地一害。我们侦察到,他们刚劫了一支疑似军阀的小型运输队,捞了不少干货,正在窝里分赃呢。”
王林与王光道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土匪,正是立威最好的靶子,既能为民除害,又能缴获物资,一举两得。
“这股土匪,战斗力如何?”王林问。
“乌合之众,仗着地形熟,欺负老百姓还行。咱们一个加强连,足够收拾他们。”
“好!”王林一拍桌子,“林火旺!”
“到!”辎重营营长起身。辎重营并非战斗主力,但兵员充足,其中一连更是由老兵组成,负责重要物资押运,战斗力不容小觑。
“带你的一连,让张红土派个向导,连夜出发,奔袭老鸦沟!给我端了黑山狼的老窝!注意,减少伤亡,以缴获为首要目标!”
“是!”林火旺眼中闪过兴奋,辎重营难得有单独执行战斗任务的机会。
战斗毫无悬念。黎明时分,枪声和几声“铁管惊雷”特有的沉闷爆炸声打破了山沟的寂静。不到一个时辰,通讯兵便跑回团部报捷:匪巢已破,击毙顽抗匪首“黑山狼”及匪徒十余人,俘虏三十余,缴获步枪四十余支,弹药若干。最重要的是,在土匪的山洞里,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很可能是土匪多年积累和刚劫获的)、几十匹布、大量盐巴,以及一个沉甸甸的小木箱,里面赫然是几百块大洋和十几根黄澄澄的金条!
消息传回,王林大喜。这批物资,对初来乍到的独立团简直是雪中送炭!
当天下午,吴起镇中心的空场上,人头攒动。乡亲们被战士们招呼着,既好奇又恐惧地围拢过来。
一场公开审判大会召开了。王光道政委亲自主持,他声音洪亮,言辞恳切,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侦察连的战士和受害百姓代表,轮流上台,指着被五花大绑的六个劣绅(杜明山、赵百川等),声泪俱下地控诉他们欺男霸女、夺田逼债、草菅人命的累累罪行。桩桩件件,证据确凿,听得台下群众一开始窃窃私语,继而群情激愤。
“枪毙他们!”
“杀了这些吃人的豺狼!”
愤怒的吼声最终汇成浪潮。
王林最后上台,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斩钉截铁:“父老乡亲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要铲除这些压迫在你们头上的封建劣绅!根据苏维埃法律和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我宣布:判处杜明山、赵百川等六人死刑,立即执行!”
几声枪响,宣告了旧秩序的彻底崩塌。欢呼声震天动地。紧接着,战士们抬出了一箱箱从劣绅家和土匪窝里起获的地契、借据,当众投入熊熊烈火之中。看着那些吞噬了他们无数血汗的纸片化为灰烬,许多老人激动得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乡亲们!”王林高声宣布,“这些人的土地、浮财,包括土匪抢来的不义之财,都将由苏维埃政府主持,公平地分给大家!”
雷霆手段,菩萨心肠。立威,已然做到。
随后几日,对另外五家地主的处理也迅速展开。那两家态度暧昧的,团部派出干部上门,明确政策:土地除保留其自家居住老宅和足额自耕田外,其余部分没收分配,浮财不追。要求他们支持新政,遵守苏维埃法令。两家地主眼见劣绅下场,哪敢不从,战战兢兢地表示配合。
最后,王林换上一身稍旧的军装,只带了一名警卫员,亲自登门拜访了那三位口碑尚可的“良善之家”。
在其中最德高望重的白老先生家中,王林态度谦和,以晚辈之礼相见。
“白老先生,红军到此,只为救国救民。打土豪、分田地,打击的是为富不仁、欺压乡里的劣绅,绝非与所有乡绅为敌。老先生平日多有善举,乡邻称道,我等深感敬佩。”
白老先生原本心怀忐忑,见这位威名赫赫的红军团长如此客气,稍稍安心。
王林继续道:“如今旧政权垮台,新政权初建,百废待兴。我们希望像老先生这样的开明士绅,能看清大势,支持苏维埃政府的新政。日后地方建设、稳定乡里,还需倚仗各位乡贤的声望和支持。红军保证,各位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将得到保护。”
这番话,既有尊重,又有警示,更指明了道路。白老先生沉吟片刻,终被诚意打动,拱手道:“王团长深明大义,老朽佩服。贵军为民除害,老朽亦深感欣慰。但凡有用得着老朽之处,定当尽力。”
夜幕降临,团部油灯下,王林看着桌上初步统计的物资清单和土地分配方案草图,对王光道笑道:“老伙计,这第一把火,算是烧起来了。接下来,该让这火烧得更旺,把咱们的根,牢牢烧进这片黄土里!”
王光道点点头,目光同样坚定:“是啊,威已立,信初显。下一步,就是真正地扎根下去,让这吴起镇,彻底换个新天!”
窗外,寒风依旧,但吴起镇的这个冬天,注定将与往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