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斗篷-《穿书之成为重生首辅的早死原配》

  来的人是宋纶。

  直到走出库房,印舒才发现天边的夕阳都快散尽了。

  ....她竟是在库房这边待了这么久?

  因为库房中烧了炭,库房里的温度明显比外面高了不少。

  到了外面后,明显的温差让印舒忍不住瑟缩了一下。

  但是下一秒,她的肩上就多了一件立领斗篷。

  偏头看了看,印舒立刻看向宋纶。

  “这斗篷哪里来的??”

  她之前的嫁妆基本都被宋周氏她们给瓜分了。

  除了一些首饰,其他的衣服布料等东西,早就找不回来了。

  只是整理过一次,印舒就已经清楚了她有哪些衣裳。

  所以她这会儿很确定,这件斗篷,不是她的。

  斗篷是小立领,好看的秋香色。长度刚刚到她的膝头,前短后长,方便行动。

  外层看着是粗葛特有的麻栗纹路,但是细看却能发现比平常的粗葛更细密几分,经纬交织处几乎不见孔隙。

  而斗篷的内衬触摸时滑如初春的溪水——这,好像是绸布?但是与印舒印象中的绸布相比,这内衬中的绸布纬线看着又不太对。

  是错织的?

  但不管是不是错织的,这绸布的价格都不会低吧?

  仔细确认了一下,印舒抬眼看向宋纶。

  “你买的?”哪来的钱啊?

  难不成宋纶悄悄去发财了??

  她的疑问直白,没有半丝的掩藏,更是没有什么责备猜疑。

  抬手为她系上领口的系带,宋纶的表情温和宁静。

  “我近几日有抄书,还临摹了一幅祖父的藏画。镇上的四宝轩掌柜很是喜欢,给了我三两银子。”

  白净修长的手指灵翻转,与斗篷同色的系带就变成了一个平结。

  “你之前的嫁妆因为我,基本都折了个干净,衣裳更是没剩两件。你身体弱,寻常的粗葛太磨人了。

  这葛布是我特意寻的,比寻常的粗葛更细软一点,穿着也能舒服些。

  里面的绸布是四宝轩掌柜认识的布庄掌柜特意为我留下的,是一匹瑕疵跳梭绸。并不贵。”

  松开手,宋纶直视印舒,眼神专注。

  “我特意拜托布庄掌柜找裁缝做的。你可喜欢?”

  迎着他的注视,印舒不知道为什么,眼神有点想躲。

  但是她想起自己又不心虚,有什么好躲的。

  有些不自在地眨了眨眼后,印舒最终还是没有说其他的,而是直接点头。

  “喜欢。好看的。”

  她说的是真的。

  这斗篷表层的葛布明显被染了色,闻着有淡淡槐香。从肩部开始,延伸至腋下,一直到后背,青灰色的祥云层层叠叠,绵延不绝,很是好看。

  不仅如此,在下摆处,还有渐层流霞纹。印舒甚至都能想象当她走动时,下摆摆动,这些流霞纹一定会像是云雾在流动萦绕一般。

  看出她真心的欣喜,宋纶的眼眸软的如同一汪春水。

  “这些纹路是小染坊染色手艺不过关,把葛布给染坏了。我路过见着了,想着可能合你眼缘,所以就花钱买了下来。”

  停顿了一下后,宋纶轻声补充。

  “真的不贵。”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印舒好像在他最后一句话中听出了一点委屈。

  这反差实在有点大,印舒抿嘴忍笑,轻轻点头。

  “我相信你。”

  先把人哄好再说。

  有新衣服穿,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件高兴的事--尤其是这件衣服还很好看。

  回去的路上,印舒因为心情愉快,连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宋纶落后她半步,眉眼低垂,不时提醒她注意脚下,可周身的气息也透露着轻松与惬意。

  回到家中,宋纶又给了印舒一个惊喜:他为印舒寻回来了一块蓝靛泥。

  这就是专门用来给染色的蓝靛泥。

  还有栀子那些东西,宋纶也都给印舒带了回来。

  检查确认了一遍那些东西后,印舒心底也难得起了一些好奇。

  “这些东西你是从哪里找来的?镇上吗?镇上离村子远吗?”

  摇了摇头,宋纶没有什么隐瞒。

  “栀子这些是从镇上买到的。村子离镇上不远,小半日的路程就到了。有牛车或者马车,能更快一点。”

  小半日?

  只是到镇上而已,就要这么久?!

  听到这个答案,印舒瞬间对镇上没了好奇。

  她这个脆的跟纸糊一样的身体,再加上这会儿崎岖的泥土路,去镇上根本就扛不住好吗?

  剩下的事情她也没什么兴趣知道,被宋费氏一喊,就开心去吃晚饭了。

  蚕沙的烘干很快。

  桑木炭村里每家都会存一些,留着寒冬时用。

  虽然每家存的不多,但是积累到一起,却也不少了。

  天公作美,第二天的太阳头很足。等到上午露气散尽后,所有的蚕沙都被搬到了外面,继续在晒席上进行晾晒。

  等到傍晚印舒再查看时,就确认晚上再低温烘烤一晚上,明天就能送去镇上售卖。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村子的人都振奋了起来。

  晚上宋纶与印舒出门遛弯的时候,都能听到村里其他人压抑不住的欢喜讨论。

  感受到这些积极美好的情绪,印舒的心情也一片晴朗。

  蚕沙的小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她就要忙她自己的事了。

  生丝已经晾干,剩下的就是将生丝脱胶,制成熟丝后,再劈丝,最后捻线,将熟丝制成绒丝。

  再之后,就需要将绒丝反向捻搓成绒条,再通过绒条和其他东西,制成绒花制品。

  可以说,接下来就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

  这种一点一点制作绒花制品的过程,漫长,枯燥,很多时候,都需要绝对的安静。

  每一个能坚持下来的人,都非常不容易。

  因为身体原因,印舒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国家的一个纪录片中看到了那些传承大师们全身心地喜爱并投入其中。

  大师迎着光坐着,她白皙的指尖在阳光的照耀下,恍若半透明一般。

  那时候印舒没注意到那位大师的面容,她的所有心神,只看到了那白皙的指尖好似轻盈跳跃在丝弦上的精灵。

  轻盈蹁跹之间,那一根根雪白的丝线被她轻轻一捻,便化作了千丝万缕的烟霞,沾染了光痕的丝线,就好像是蝶翼上的脉络一般,美的她目眩神迷。

  也是自那之后,她就彻底入坑。成为了一名非遗文化的传承者。

  也是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