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三年,春末。
战火的铁蹄尚未践踏到这处群山环抱的边陲小村,“蜉蝣村”仍固执地维持着它世外桃源般的假象。
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温柔地缠绕在山涧林梢。湿润的泥土气息混杂着新翻草根的清香,弥漫在清冽的空气里。
村民们早已踏着露珠下地,锄头磕碰石块的脆响惊起几只贪睡的麻雀,扑棱棱掠过绿油油的秧田。
村口的晒谷场上,几个总角孩童嬉笑追逐,手中挥舞着细竹枝编成的简陋笼子,专逮那些刚从溪水中挣扎而出、翅膀还带着湿气的蜉蝣。
“快看!这只是金色的!像不像娘亲簪子上的铜片?”一个孩子兴奋地叫嚷。
“哼,我的更大!明天就拿它去跟阿牛换他的新弹弓!”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地炫耀。
竹笼里,新捉的蜉蝣徒劳地撞击着牢笼,透明的翅翼在初升的朝阳下折射出梦幻般的虹彩,但那光彩转瞬即逝,如同被无形的灰尘覆盖,迅速蒙上一层垂死的、绝望的灰白。
溪畔那块被水流打磨得光滑温润的大青石上,坐着一个与周遭生机格格不入的少年。
他叫长生,是里长捡回来的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名字里寄托着最朴素的愿望,眼神却总爱追逐那些朝生暮死、无人留意的微末之物。
“长生!又来看你的‘小相好’啦?”孩童们远远瞧见他,便发出善意的哄笑。
少年没有回应,只是将瘦削的身子更深地缩进茂密的芦苇丛中,像一只试图藏匿的幼兽。
他的目光穿透摇曳的芦花,死死锁定在溪面——那里,一朵银白的昙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凋零。
更奇异的是,一片低垂的花萼上,竟稳稳停驻着一只同样垂死的蜉蝣,翅膀微微颤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告别。
这景象,已连续出现十七日。
别处的昙花只在夏夜绽放,这株生于溪水中的异种,却诡异地日日盛开。
更奇的是,每日清晨,总有一只蜉蝣如同赴约般准时出现,在花谢之时咽下最后一口气,仿佛它们的生命早已被无形的丝线捆绑在一起。
“定是同一对……”长生喃喃自语,从怀里掏出一本被翻得卷边起毛的粗纸册子,用半截炭笔飞快勾勒:
低垂的昙花承托着僵硬的蜉蝣,纤弱的花瓣温柔地包裹着它,像一位素衣少女在月下哀恸地托抱着她逝去的情郎。
这画面在他昨夜梦境中反复出现,带着难以言喻的悲凉与宿命感。
“等长大了,我要把你们写进话本里……”他低声许诺,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页。
“啪!”
炭笔突然折断。
溪水中,那朵即将完全凋谢的昙花猛地一颤!一片边缘卷曲的花瓣被水流裹挟着,打着旋儿,竟不偏不倚地飘落在他膝头。
冰凉的花汁迅速渗进粗布裤腿,在膝盖处洇开一个深色的印记,形状……酷似一滴凝固的泪痕。
“铛——铛铛铛!!!”
急促而凄厉的铜锣声如同丧钟,瞬间撕裂了清晨的宁静!
里长嘶哑变调的吼声从村头传来,带着末日般的恐慌:“流寇!流寇过了青要山!!各家各户!快收粮!躲——!”
长生猛地合上册子,心脏狂跳如擂鼓!他最后瞥了一眼溪面——那只蜉蝣的尸体已被浑浊的溪水卷走,消失无踪。
祖父临终时那句含混不清的叹息,毫无预兆地撞入脑海:“……咱们村叫蜉蝣村……是说人呐……跟这水里的蜉蝣……没两样……”
暮色四合,如同巨大的、沾满污血的幕布,沉沉罩向蜉蝣村。
第一颗火星,如同恶魔的眼眸,从谷仓的茅草顶“噗”地蹿起时——
谁也没有注意到,溪底那株异种的昙花,盘虬的根系在浑浊的水中骤然疯狂蠕动、膨胀!
如同无数贪婪的黑色触手,死死缠住了那只本该随波消散、归于虚无的蜉蝣亡魂!一股阴冷、粘稠、饱含怨毒的气息,无声无息地顺着溪水,渗入了这片浸透血泪的土地。
天元三年,蜉蝣村的天空,下起了灰黑色的“雪”。
那不是雪。
是焚烧的谷仓腾起的余烬,混着焦黑的茅草碎屑、未燃尽的粮食粉末,以及……某些更细微、更令人作呕的灰白色颗粒,簌簌地、永无止境般飘落,粘在长生皲裂淌血的脸颊上,钻进他干涩刺痛的眼里。
他像一只受惊的老鼠,蜷缩在村塾唯一残留的半截断墙下,怀里死死攥着那本写满蜉蝣与昙花故事的册子。
仅仅三天前,这残破的土墙内,还回荡着孩童们摇头晃脑背诵《千字文》的脆亮嗓音,空气中飘散着墨汁与阳光的味道。
狗蛋总被先生打手心,石头会偷偷朝他做鬼脸……
“长生!快躲好!千万别出——!”
石头熟悉的、带着惊恐的喊叫从不远处炸响,又如同被利刃割断般戛然而止!
长生浑身剧颤,从一道狭窄的墙缝里望出去。
他看见石头小小的身体,被他的娘亲——那个总是温柔地塞给他热乎馒头的张婶——死死箍在怀里。
妇人背对着如狼似虎扑来的流寇,单薄的身躯弯成一道决绝的弧,试图用血肉之躯为怀中的骨肉筑起最后的屏障。
砍刀落下的寒光,快得只在视网膜上留下一道惨白的残影。
“噗嗤!”
沉闷的利刃入肉声。
张婶弓起的脊背猛地一僵。她的双臂还保持着拥抱的姿势,十指甚至下意识地收紧了一下。
然而,她的头颅——那张总是带着温暖笑意的脸——却已像个被随意丢弃的破瓦罐,骨碌碌滚落在焦黑的泥地上。
散乱的发髻间,那根磨得光滑的木簪“啪”地一声,断成两截。
石头呆住了。
时间仿佛凝固。他小小的身体僵硬在原地,只有眼珠机械地转动,难以置信地看着地上娘亲的头颅。
然后,他像是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慢慢地、颤抖着跪了下去,伸出那双曾用来编竹笼、捉蜉蝣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那颗尚有余温的头颅。
血,黏稠温热的血,从断裂的脖颈处不断涌出,浸透了他的掌心,顺着手腕蜿蜒流下,滴落在他最心爱的那件靛蓝色新短褂上,晕开一朵朵迅速扩大的、暗沉到发黑的血花。
他张着嘴,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喉咙里却只发出“嗬嗬”的、如同破风箱般的抽气声。
滚烫的眼泪混着脸上的血污和黑灰,冲刷出两道肮脏的沟壑,大颗大颗地砸在娘亲冰冷的脸颊上。
直到——
“呜——!”破空的锐啸!
一杆生锈的长矛,带着流寇狰狞的咆哮,如同毒蛇般电射而至!
“噗嗤!”
矛尖狠狠贯穿了石头稚嫩的肩膀,将他整个人如同钉一只蝴蝶标本般,牢牢钉在了身后那棵见证了无数代村民悲欢的老槐树上!
“啊——!!!”剧痛终于冲破喉咙的阻塞,爆发出凄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嚎!
石头小小的身体因剧痛而反弓起来,双脚离地,疯狂地踢蹬着空气,鲜血如同小溪,顺着粗糙的树皮沟壑汩汩流下,在焦黑的土地上汇成一小滩刺目的猩红。
“娘……娘亲……”他嘶哑地哭喊着,声音被剧痛和绝望撕扯得支离破碎。
地上那颗头颅,只是睁着那双曾经盛满温柔、此刻却空洞无神的眼睛,静静地、永恒地“望”着他,再也无法回应。
隔壁院墙轰然倒塌的烟尘中,传来张叔撕心裂肺的咆哮:“畜生!我跟你们拼——!”
长生猛地转头,透过弥漫的烟尘和火光,看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地狱景象。
张叔——那个总在农闲时给他讲山精故事的憨厚汉子——被三个狞笑的流寇死死按在冰冷的石磨盘上。
一把豁口卷刃的镰刀,正被一个流寇像锯木头一样,在他青筋暴起的脖颈上,一寸寸、带着令人牙酸的“咯吱”声,来回切割!
暗红色的血沫混合着破碎的气管组织,从伤口里不断喷涌出来,顺着光滑的石槽往下流淌,与前日张婶刚磨好、还未来得及收起的玉米面混在一起,凝成一片片粘稠、粉红、令人作呕的糊状物。
“当家的——!”一声凄厉到极致的尖啸响起!
是张婶!她不知何时挣脱了束缚,身上的红嫁衣被撕扯得只剩下褴褛的碎片,露出布满青紫伤痕的身体。
她脸上没有泪,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彻底疯狂的平静。
在流寇们错愕的目光中,她猛地抓起地上一块尖锐的陶器碎片,毫不犹豫地、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划向自己纤细的脖颈!
“嗤啦——!”
一道深可见骨的血线绽开!
滚烫的鲜血如同失控的喷泉,带着生命最后的热度,猛地喷溅在窗棂上那对刚贴上不久、象征百年好合的剪纸鸳鸯上。
鲜艳的红纸迅速被暗沉的血浆浸透、染黑,那对原本喜庆的鸳鸯,在血污中扭曲变形,成了两团不祥的暗红污迹。
村塾的方向,最后一丝微弱的读书声也彻底熄灭了。
一声巨响,燃烧的梁柱轰然倒塌,火星四溅。
无数着火的《论语》、《三字经》书页,如同垂死的灰蝶,在充斥着血腥与焦臭的空气中绝望地飞舞、盘旋,最终化为片片飞灰。
长生最后看到的,是狗蛋——那个最厌学、总被先生打手心、发誓长大要做山匪的孩子——他小小的身体,此刻正死死趴在先生那具已被烧得焦黑蜷缩的尸体上。
他的后背,深深插着半截折断的、带着倒钩的箭矢。
狗蛋的手,还以一种超越死亡的执拗,死死攥着先生焦炭般衣袍的一角,指甲深深地、深深地抠进了那焦黑的皮肉里,仿佛那是他最后的依靠。
“这里!墙缝里还躲着一个!”
一个带着浓重血腥味和汗臭的阴影,猛地笼罩了长生藏身的断墙!
冰冷的刀尖带着粘腻的血污,粗暴地挑开他额前汗湿粘连的碎发。
长生被迫抬起头,对上一双布满血丝、充满兽性的浑浊眼睛。
他看清了对方咧开的嘴里,那颗在火光下闪着诡异金光的牙齿——他认得!
那是里长妻子下葬时,嘴里含着的一枚小小的金戒指!如今,它成了掠夺者口中的战利品。
腐臭滚烫的呼吸喷在脸上,带着内脏破裂的腥气。
长生甚至看清了那砍刀缺口处,卡着的一小片带着毛囊的头皮碎骨。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
他闭上了眼睛。
“咻——!”
一道尖锐的破空声撕裂了混乱的喧嚣!
一支尾羽雪白的长箭,如同死神的叹息,精准无比地穿透了流寇的咽喉!
箭簇带着碎肉和骨渣,狠狠撞在长生身后的断墙上,发出沉闷的“哆”的一声。
温热的、带着强烈腥甜味的液体,如同失控的水闸,猛地喷涌而出,瞬间糊满了长生整张脸!
浓稠的血液模糊了他的视线,顺着下巴滴落,将他胸前的衣襟浸透。
他透过眼前粘稠猩红的帘幕,艰难地望出去。
村口,不知何时,列队出现了一小队黑甲骑兵。
他们的铠甲在跳跃的火光下,泛着鱼鳞般冰冷、毫无生机的金属光泽,面甲遮蔽了所有表情,只露出黑洞洞的眼孔。
他们沉默地矗立着,如同来自幽冥的使者。
“获……获救了?”这个念头如同微弱的火苗,在幸存者心中燃起。
一个熟悉的身影踉跄着冲了出去,是经常招呼长生去吃饭的王伯!
“军爷!军爷!是朝廷派来救我们的吗?谢天谢……”王伯冲到为首的黑甲骑兵马前,声音因激动和劫后余生而颤抖嘶哑。
话音未落!
一道比方才射杀流寇更迅疾、更冷酷的寒光闪过!
“噗!”
王伯那颗带着惊喜和感激表情的头颅,高高飞起!无头的躯体在原地僵立了一瞬,才轰然倒地,腔子里的热血喷溅在马蹄上。
长生脸上的血,瞬间变得冰冷刺骨。
他能看到的,是马背上那个为首的黑甲骑士,缓缓举起了手中染血的环首刀。面甲下,一个毫无感情、如同金属摩擦般的冰冷声音,清晰地传遍死寂的村庄:
“奉令——”
“一个不留。”
冰冷的军令,如同最后的丧钟,彻底敲碎了蜉蝣村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溪边,那株日日绽放的异种昙花,仿佛也感知到了这最终的绝望,所有的花瓣在一瞬间彻底凋零、枯萎,无声地落入被染得一片猩红的溪水中,像沉没的苍白小船。
或许是尸骸堆积如山,恰好遮蔽了那个狭小的墙缝;
或许是冲天的大火与弥漫的浓烟模糊了视线;又或许是那些黑甲骑兵的杀戮高效而冷漠,并未刻意搜寻每一个角落。
长生蜷缩在村塾倒塌的书柜与墙壁形成的、仅容一人的三角夹缝里。
外面,王伯戛然而止的呼救、黑甲骑兵沉默而高效的屠戮、刀锋砍斫骨肉的闷响、垂死者最后的呜咽……所有的声音交织成一首地狱的协奏曲,由强变弱,最终只剩下火焰吞噬一切的噼啪声。
不知过了多久,连火焰燃烧的声音也变得微弱、零星。
四周陷入一种绝对的、令人窒息的死寂,只有风吹过废墟空洞时发出的、如同呜咽般的“呜呜”声。
当长生终于用尽全身力气,推开压在身上的焦木和碎石,从那个散发着焦糊与血腥恶臭的夹缝中爬出来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一轮惨白的月亮高悬天际,冰冷的清辉无情地洒落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整个蜉蝣村,只剩下他一个人粗重、颤抖的呼吸声,在死寂中显得格外刺耳。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红得像是被血浸泡过,又像是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地狱之火。视线所及之处,只有一片无边无际、触目惊心的猩红与焦黑。
烧焦的房梁如同巨人折断的黑色肋骨,以各种扭曲怪异的姿态斜插在焦土里。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皮肉烧焦的恶臭、浓重的血腥、木头灰烬的呛人烟味——它们混在一起,被冬夜的寒气裹挟着,钻进他的鼻腔,冻得他五脏六腑都在痉挛、抽搐。
他踉踉跄跄地走着,深一脚浅一脚,脚下时不时传来令人牙酸的“咔嚓”声。
有时是踩断了一截焦黑的臂骨;有时是踏碎了一个烧得变形的陶罐;有时是踢到了一本烧得只剩边角的《三字经》,残破的书页被凝固的血液染成深褐色,字迹模糊不清。
终于,他走到了村子中央。
那棵曾荫蔽几代人、承载着无数欢声笑语的老槐树,如今只剩下半截焦黑如炭、冒着缕缕青烟的树桩。
树根周围,尸体堆叠如山——有肠子流了一地、死不瞑目的张叔;有仍被那锈迹斑斑的长矛钉在树桩上、保持着痛苦蜷缩姿势的石头,小小的身体早已冰冷僵硬;
还有里长伯伯,他那只曾教他写字、也曾敲响铜锣的手,紧紧攥着一把同样锈迹斑斑的钥匙,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像是临死前还想奋力打开某扇通往生路的门……
“死了……都死了……”
长生“扑通”一声跪倒在冰冷的、浸透血水的泥泞里,手指深深抠进混杂着骨灰和焦土的泥地,指甲崩裂,渗出鲜血也浑然不觉。
他没有父母,蜉蝣村就是他的家。
张婶总偷偷塞给他刚出锅、热乎乎的白面馒头;里长伯伯会在油灯下耐心教他一笔一划地认字,告诉他“长生”是希望;
石头虽然爱笑话他看蜉蝣是傻子,可每次上山砍柴回来,总会分给他一捆最干燥的柴禾……
而现在,馒头成了灰烬,文字成了焦炭,柴禾燃成了夺命的火焰。
所有给予他温暖的人,都变成了眼前这堆冰冷、破碎、散发着恶臭的尸体。
“为什么……”他抬起头,对着那轮冰冷的、无动于衷的月亮,发出一声泣血般的嘶吼,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着生铁,
“这该死的世道……就容不下我们一条活路吗?!”
“蜉蝣村……蜉蝣……”他念着村子的名字,突然爆发出一阵癫狂的大笑,笑声在死寂的废墟上空回荡,比夜枭的啼哭更凄厉,比寒风的呜咽更绝望,
“哈哈哈哈……蜉蝣!朝生暮死!浮光一瞬!我们……我们和这溪水里朝生暮死的小虫……有何区别?!有何区别啊——!!”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如同一个被抽去灵魂的提线木偶,拖着灌了铅般沉重的双腿,踉跄着走向那条曾经清澈、如今却被血染得一片暗红的溪流。
溪边,那株日日绽放的异种昙花早已凋零殆尽,仅存的几片苍白花瓣漂浮在粘稠的血水上,像几只无力挣扎的、被遗弃的苍白手掌。
一只蜉蝣的尸体搁浅在岸边的血泥里,透明的翅膀被黏稠的血浆牢牢粘住,再也不可能飞向它短暂生命里本该拥有的天空了。
长生看着这蜉蝣与残花的景象,脸上浮现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凄惨到极致的笑容。
“可惜啊……”他喃喃自语,声音轻飘飘的,仿佛随时会消散在带着血腥味的夜风里,
“我答应过……要把你们的故事……写进话本里的……写不完了……”
“朝生暮死……浮光一瞬……”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如同品味着世间最苦涩的毒药。
他低下头,看向浑浊血水中自己模糊的倒影——那张沾满血污、污泥和泪痕的脸上,一双眼睛空洞得如同被挖去了眼珠,只剩下两个深不见底、吞噬一切光亮的黑洞。
“长生……长生……”他念着自己的名字,嘴角勾起一抹极尽嘲讽的弧度,
“里长伯伯……您取错了……这名字……太重了……我担不起……”
“像我这般……像蜉蝣般渺小无力……生命如同草芥……朝不保夕……”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一种大彻大悟般的平静,
“应当叫……浮生……”
话音落下,他缓缓俯身,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小心翼翼地用手指,从血泥中拈起那只死去的蜉蝣,将它轻轻放置在溪水中一片漂浮的、相对干净的昙花残瓣上。
小小的蜉蝣尸体,如同躺在一叶微小的、苍白的舟中。
然后,他直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浸透鲜血与绝望的焦土,眼神空洞,再无波澜。
向前一步,身体前倾。
如同倦鸟归林,如同落叶归根。
他不再挣扎,不再嘶喊,只是平静地、决绝地,一头栽进了那片冰冷粘稠、散发着浓烈铁锈腥味的血溪之中。
水面只溅起一朵小小的、转瞬即逝的血花,旋即恢复了死寂的暗红。
战火的铁蹄尚未践踏到这处群山环抱的边陲小村,“蜉蝣村”仍固执地维持着它世外桃源般的假象。
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温柔地缠绕在山涧林梢。湿润的泥土气息混杂着新翻草根的清香,弥漫在清冽的空气里。
村民们早已踏着露珠下地,锄头磕碰石块的脆响惊起几只贪睡的麻雀,扑棱棱掠过绿油油的秧田。
村口的晒谷场上,几个总角孩童嬉笑追逐,手中挥舞着细竹枝编成的简陋笼子,专逮那些刚从溪水中挣扎而出、翅膀还带着湿气的蜉蝣。
“快看!这只是金色的!像不像娘亲簪子上的铜片?”一个孩子兴奋地叫嚷。
“哼,我的更大!明天就拿它去跟阿牛换他的新弹弓!”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地炫耀。
竹笼里,新捉的蜉蝣徒劳地撞击着牢笼,透明的翅翼在初升的朝阳下折射出梦幻般的虹彩,但那光彩转瞬即逝,如同被无形的灰尘覆盖,迅速蒙上一层垂死的、绝望的灰白。
溪畔那块被水流打磨得光滑温润的大青石上,坐着一个与周遭生机格格不入的少年。
他叫长生,是里长捡回来的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名字里寄托着最朴素的愿望,眼神却总爱追逐那些朝生暮死、无人留意的微末之物。
“长生!又来看你的‘小相好’啦?”孩童们远远瞧见他,便发出善意的哄笑。
少年没有回应,只是将瘦削的身子更深地缩进茂密的芦苇丛中,像一只试图藏匿的幼兽。
他的目光穿透摇曳的芦花,死死锁定在溪面——那里,一朵银白的昙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凋零。
更奇异的是,一片低垂的花萼上,竟稳稳停驻着一只同样垂死的蜉蝣,翅膀微微颤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告别。
这景象,已连续出现十七日。
别处的昙花只在夏夜绽放,这株生于溪水中的异种,却诡异地日日盛开。
更奇的是,每日清晨,总有一只蜉蝣如同赴约般准时出现,在花谢之时咽下最后一口气,仿佛它们的生命早已被无形的丝线捆绑在一起。
“定是同一对……”长生喃喃自语,从怀里掏出一本被翻得卷边起毛的粗纸册子,用半截炭笔飞快勾勒:
低垂的昙花承托着僵硬的蜉蝣,纤弱的花瓣温柔地包裹着它,像一位素衣少女在月下哀恸地托抱着她逝去的情郎。
这画面在他昨夜梦境中反复出现,带着难以言喻的悲凉与宿命感。
“等长大了,我要把你们写进话本里……”他低声许诺,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页。
“啪!”
炭笔突然折断。
溪水中,那朵即将完全凋谢的昙花猛地一颤!一片边缘卷曲的花瓣被水流裹挟着,打着旋儿,竟不偏不倚地飘落在他膝头。
冰凉的花汁迅速渗进粗布裤腿,在膝盖处洇开一个深色的印记,形状……酷似一滴凝固的泪痕。
“铛——铛铛铛!!!”
急促而凄厉的铜锣声如同丧钟,瞬间撕裂了清晨的宁静!
里长嘶哑变调的吼声从村头传来,带着末日般的恐慌:“流寇!流寇过了青要山!!各家各户!快收粮!躲——!”
长生猛地合上册子,心脏狂跳如擂鼓!他最后瞥了一眼溪面——那只蜉蝣的尸体已被浑浊的溪水卷走,消失无踪。
祖父临终时那句含混不清的叹息,毫无预兆地撞入脑海:“……咱们村叫蜉蝣村……是说人呐……跟这水里的蜉蝣……没两样……”
暮色四合,如同巨大的、沾满污血的幕布,沉沉罩向蜉蝣村。
第一颗火星,如同恶魔的眼眸,从谷仓的茅草顶“噗”地蹿起时——
谁也没有注意到,溪底那株异种的昙花,盘虬的根系在浑浊的水中骤然疯狂蠕动、膨胀!
如同无数贪婪的黑色触手,死死缠住了那只本该随波消散、归于虚无的蜉蝣亡魂!一股阴冷、粘稠、饱含怨毒的气息,无声无息地顺着溪水,渗入了这片浸透血泪的土地。
天元三年,蜉蝣村的天空,下起了灰黑色的“雪”。
那不是雪。
是焚烧的谷仓腾起的余烬,混着焦黑的茅草碎屑、未燃尽的粮食粉末,以及……某些更细微、更令人作呕的灰白色颗粒,簌簌地、永无止境般飘落,粘在长生皲裂淌血的脸颊上,钻进他干涩刺痛的眼里。
他像一只受惊的老鼠,蜷缩在村塾唯一残留的半截断墙下,怀里死死攥着那本写满蜉蝣与昙花故事的册子。
仅仅三天前,这残破的土墙内,还回荡着孩童们摇头晃脑背诵《千字文》的脆亮嗓音,空气中飘散着墨汁与阳光的味道。
狗蛋总被先生打手心,石头会偷偷朝他做鬼脸……
“长生!快躲好!千万别出——!”
石头熟悉的、带着惊恐的喊叫从不远处炸响,又如同被利刃割断般戛然而止!
长生浑身剧颤,从一道狭窄的墙缝里望出去。
他看见石头小小的身体,被他的娘亲——那个总是温柔地塞给他热乎馒头的张婶——死死箍在怀里。
妇人背对着如狼似虎扑来的流寇,单薄的身躯弯成一道决绝的弧,试图用血肉之躯为怀中的骨肉筑起最后的屏障。
砍刀落下的寒光,快得只在视网膜上留下一道惨白的残影。
“噗嗤!”
沉闷的利刃入肉声。
张婶弓起的脊背猛地一僵。她的双臂还保持着拥抱的姿势,十指甚至下意识地收紧了一下。
然而,她的头颅——那张总是带着温暖笑意的脸——却已像个被随意丢弃的破瓦罐,骨碌碌滚落在焦黑的泥地上。
散乱的发髻间,那根磨得光滑的木簪“啪”地一声,断成两截。
石头呆住了。
时间仿佛凝固。他小小的身体僵硬在原地,只有眼珠机械地转动,难以置信地看着地上娘亲的头颅。
然后,他像是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慢慢地、颤抖着跪了下去,伸出那双曾用来编竹笼、捉蜉蝣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那颗尚有余温的头颅。
血,黏稠温热的血,从断裂的脖颈处不断涌出,浸透了他的掌心,顺着手腕蜿蜒流下,滴落在他最心爱的那件靛蓝色新短褂上,晕开一朵朵迅速扩大的、暗沉到发黑的血花。
他张着嘴,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喉咙里却只发出“嗬嗬”的、如同破风箱般的抽气声。
滚烫的眼泪混着脸上的血污和黑灰,冲刷出两道肮脏的沟壑,大颗大颗地砸在娘亲冰冷的脸颊上。
直到——
“呜——!”破空的锐啸!
一杆生锈的长矛,带着流寇狰狞的咆哮,如同毒蛇般电射而至!
“噗嗤!”
矛尖狠狠贯穿了石头稚嫩的肩膀,将他整个人如同钉一只蝴蝶标本般,牢牢钉在了身后那棵见证了无数代村民悲欢的老槐树上!
“啊——!!!”剧痛终于冲破喉咙的阻塞,爆发出凄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嚎!
石头小小的身体因剧痛而反弓起来,双脚离地,疯狂地踢蹬着空气,鲜血如同小溪,顺着粗糙的树皮沟壑汩汩流下,在焦黑的土地上汇成一小滩刺目的猩红。
“娘……娘亲……”他嘶哑地哭喊着,声音被剧痛和绝望撕扯得支离破碎。
地上那颗头颅,只是睁着那双曾经盛满温柔、此刻却空洞无神的眼睛,静静地、永恒地“望”着他,再也无法回应。
隔壁院墙轰然倒塌的烟尘中,传来张叔撕心裂肺的咆哮:“畜生!我跟你们拼——!”
长生猛地转头,透过弥漫的烟尘和火光,看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地狱景象。
张叔——那个总在农闲时给他讲山精故事的憨厚汉子——被三个狞笑的流寇死死按在冰冷的石磨盘上。
一把豁口卷刃的镰刀,正被一个流寇像锯木头一样,在他青筋暴起的脖颈上,一寸寸、带着令人牙酸的“咯吱”声,来回切割!
暗红色的血沫混合着破碎的气管组织,从伤口里不断喷涌出来,顺着光滑的石槽往下流淌,与前日张婶刚磨好、还未来得及收起的玉米面混在一起,凝成一片片粘稠、粉红、令人作呕的糊状物。
“当家的——!”一声凄厉到极致的尖啸响起!
是张婶!她不知何时挣脱了束缚,身上的红嫁衣被撕扯得只剩下褴褛的碎片,露出布满青紫伤痕的身体。
她脸上没有泪,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彻底疯狂的平静。
在流寇们错愕的目光中,她猛地抓起地上一块尖锐的陶器碎片,毫不犹豫地、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划向自己纤细的脖颈!
“嗤啦——!”
一道深可见骨的血线绽开!
滚烫的鲜血如同失控的喷泉,带着生命最后的热度,猛地喷溅在窗棂上那对刚贴上不久、象征百年好合的剪纸鸳鸯上。
鲜艳的红纸迅速被暗沉的血浆浸透、染黑,那对原本喜庆的鸳鸯,在血污中扭曲变形,成了两团不祥的暗红污迹。
村塾的方向,最后一丝微弱的读书声也彻底熄灭了。
一声巨响,燃烧的梁柱轰然倒塌,火星四溅。
无数着火的《论语》、《三字经》书页,如同垂死的灰蝶,在充斥着血腥与焦臭的空气中绝望地飞舞、盘旋,最终化为片片飞灰。
长生最后看到的,是狗蛋——那个最厌学、总被先生打手心、发誓长大要做山匪的孩子——他小小的身体,此刻正死死趴在先生那具已被烧得焦黑蜷缩的尸体上。
他的后背,深深插着半截折断的、带着倒钩的箭矢。
狗蛋的手,还以一种超越死亡的执拗,死死攥着先生焦炭般衣袍的一角,指甲深深地、深深地抠进了那焦黑的皮肉里,仿佛那是他最后的依靠。
“这里!墙缝里还躲着一个!”
一个带着浓重血腥味和汗臭的阴影,猛地笼罩了长生藏身的断墙!
冰冷的刀尖带着粘腻的血污,粗暴地挑开他额前汗湿粘连的碎发。
长生被迫抬起头,对上一双布满血丝、充满兽性的浑浊眼睛。
他看清了对方咧开的嘴里,那颗在火光下闪着诡异金光的牙齿——他认得!
那是里长妻子下葬时,嘴里含着的一枚小小的金戒指!如今,它成了掠夺者口中的战利品。
腐臭滚烫的呼吸喷在脸上,带着内脏破裂的腥气。
长生甚至看清了那砍刀缺口处,卡着的一小片带着毛囊的头皮碎骨。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
他闭上了眼睛。
“咻——!”
一道尖锐的破空声撕裂了混乱的喧嚣!
一支尾羽雪白的长箭,如同死神的叹息,精准无比地穿透了流寇的咽喉!
箭簇带着碎肉和骨渣,狠狠撞在长生身后的断墙上,发出沉闷的“哆”的一声。
温热的、带着强烈腥甜味的液体,如同失控的水闸,猛地喷涌而出,瞬间糊满了长生整张脸!
浓稠的血液模糊了他的视线,顺着下巴滴落,将他胸前的衣襟浸透。
他透过眼前粘稠猩红的帘幕,艰难地望出去。
村口,不知何时,列队出现了一小队黑甲骑兵。
他们的铠甲在跳跃的火光下,泛着鱼鳞般冰冷、毫无生机的金属光泽,面甲遮蔽了所有表情,只露出黑洞洞的眼孔。
他们沉默地矗立着,如同来自幽冥的使者。
“获……获救了?”这个念头如同微弱的火苗,在幸存者心中燃起。
一个熟悉的身影踉跄着冲了出去,是经常招呼长生去吃饭的王伯!
“军爷!军爷!是朝廷派来救我们的吗?谢天谢……”王伯冲到为首的黑甲骑兵马前,声音因激动和劫后余生而颤抖嘶哑。
话音未落!
一道比方才射杀流寇更迅疾、更冷酷的寒光闪过!
“噗!”
王伯那颗带着惊喜和感激表情的头颅,高高飞起!无头的躯体在原地僵立了一瞬,才轰然倒地,腔子里的热血喷溅在马蹄上。
长生脸上的血,瞬间变得冰冷刺骨。
他能看到的,是马背上那个为首的黑甲骑士,缓缓举起了手中染血的环首刀。面甲下,一个毫无感情、如同金属摩擦般的冰冷声音,清晰地传遍死寂的村庄:
“奉令——”
“一个不留。”
冰冷的军令,如同最后的丧钟,彻底敲碎了蜉蝣村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溪边,那株日日绽放的异种昙花,仿佛也感知到了这最终的绝望,所有的花瓣在一瞬间彻底凋零、枯萎,无声地落入被染得一片猩红的溪水中,像沉没的苍白小船。
或许是尸骸堆积如山,恰好遮蔽了那个狭小的墙缝;
或许是冲天的大火与弥漫的浓烟模糊了视线;又或许是那些黑甲骑兵的杀戮高效而冷漠,并未刻意搜寻每一个角落。
长生蜷缩在村塾倒塌的书柜与墙壁形成的、仅容一人的三角夹缝里。
外面,王伯戛然而止的呼救、黑甲骑兵沉默而高效的屠戮、刀锋砍斫骨肉的闷响、垂死者最后的呜咽……所有的声音交织成一首地狱的协奏曲,由强变弱,最终只剩下火焰吞噬一切的噼啪声。
不知过了多久,连火焰燃烧的声音也变得微弱、零星。
四周陷入一种绝对的、令人窒息的死寂,只有风吹过废墟空洞时发出的、如同呜咽般的“呜呜”声。
当长生终于用尽全身力气,推开压在身上的焦木和碎石,从那个散发着焦糊与血腥恶臭的夹缝中爬出来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一轮惨白的月亮高悬天际,冰冷的清辉无情地洒落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整个蜉蝣村,只剩下他一个人粗重、颤抖的呼吸声,在死寂中显得格外刺耳。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红得像是被血浸泡过,又像是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地狱之火。视线所及之处,只有一片无边无际、触目惊心的猩红与焦黑。
烧焦的房梁如同巨人折断的黑色肋骨,以各种扭曲怪异的姿态斜插在焦土里。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皮肉烧焦的恶臭、浓重的血腥、木头灰烬的呛人烟味——它们混在一起,被冬夜的寒气裹挟着,钻进他的鼻腔,冻得他五脏六腑都在痉挛、抽搐。
他踉踉跄跄地走着,深一脚浅一脚,脚下时不时传来令人牙酸的“咔嚓”声。
有时是踩断了一截焦黑的臂骨;有时是踏碎了一个烧得变形的陶罐;有时是踢到了一本烧得只剩边角的《三字经》,残破的书页被凝固的血液染成深褐色,字迹模糊不清。
终于,他走到了村子中央。
那棵曾荫蔽几代人、承载着无数欢声笑语的老槐树,如今只剩下半截焦黑如炭、冒着缕缕青烟的树桩。
树根周围,尸体堆叠如山——有肠子流了一地、死不瞑目的张叔;有仍被那锈迹斑斑的长矛钉在树桩上、保持着痛苦蜷缩姿势的石头,小小的身体早已冰冷僵硬;
还有里长伯伯,他那只曾教他写字、也曾敲响铜锣的手,紧紧攥着一把同样锈迹斑斑的钥匙,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像是临死前还想奋力打开某扇通往生路的门……
“死了……都死了……”
长生“扑通”一声跪倒在冰冷的、浸透血水的泥泞里,手指深深抠进混杂着骨灰和焦土的泥地,指甲崩裂,渗出鲜血也浑然不觉。
他没有父母,蜉蝣村就是他的家。
张婶总偷偷塞给他刚出锅、热乎乎的白面馒头;里长伯伯会在油灯下耐心教他一笔一划地认字,告诉他“长生”是希望;
石头虽然爱笑话他看蜉蝣是傻子,可每次上山砍柴回来,总会分给他一捆最干燥的柴禾……
而现在,馒头成了灰烬,文字成了焦炭,柴禾燃成了夺命的火焰。
所有给予他温暖的人,都变成了眼前这堆冰冷、破碎、散发着恶臭的尸体。
“为什么……”他抬起头,对着那轮冰冷的、无动于衷的月亮,发出一声泣血般的嘶吼,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着生铁,
“这该死的世道……就容不下我们一条活路吗?!”
“蜉蝣村……蜉蝣……”他念着村子的名字,突然爆发出一阵癫狂的大笑,笑声在死寂的废墟上空回荡,比夜枭的啼哭更凄厉,比寒风的呜咽更绝望,
“哈哈哈哈……蜉蝣!朝生暮死!浮光一瞬!我们……我们和这溪水里朝生暮死的小虫……有何区别?!有何区别啊——!!”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如同一个被抽去灵魂的提线木偶,拖着灌了铅般沉重的双腿,踉跄着走向那条曾经清澈、如今却被血染得一片暗红的溪流。
溪边,那株日日绽放的异种昙花早已凋零殆尽,仅存的几片苍白花瓣漂浮在粘稠的血水上,像几只无力挣扎的、被遗弃的苍白手掌。
一只蜉蝣的尸体搁浅在岸边的血泥里,透明的翅膀被黏稠的血浆牢牢粘住,再也不可能飞向它短暂生命里本该拥有的天空了。
长生看着这蜉蝣与残花的景象,脸上浮现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凄惨到极致的笑容。
“可惜啊……”他喃喃自语,声音轻飘飘的,仿佛随时会消散在带着血腥味的夜风里,
“我答应过……要把你们的故事……写进话本里的……写不完了……”
“朝生暮死……浮光一瞬……”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如同品味着世间最苦涩的毒药。
他低下头,看向浑浊血水中自己模糊的倒影——那张沾满血污、污泥和泪痕的脸上,一双眼睛空洞得如同被挖去了眼珠,只剩下两个深不见底、吞噬一切光亮的黑洞。
“长生……长生……”他念着自己的名字,嘴角勾起一抹极尽嘲讽的弧度,
“里长伯伯……您取错了……这名字……太重了……我担不起……”
“像我这般……像蜉蝣般渺小无力……生命如同草芥……朝不保夕……”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一种大彻大悟般的平静,
“应当叫……浮生……”
话音落下,他缓缓俯身,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小心翼翼地用手指,从血泥中拈起那只死去的蜉蝣,将它轻轻放置在溪水中一片漂浮的、相对干净的昙花残瓣上。
小小的蜉蝣尸体,如同躺在一叶微小的、苍白的舟中。
然后,他直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浸透鲜血与绝望的焦土,眼神空洞,再无波澜。
向前一步,身体前倾。
如同倦鸟归林,如同落叶归根。
他不再挣扎,不再嘶喊,只是平静地、决绝地,一头栽进了那片冰冷粘稠、散发着浓烈铁锈腥味的血溪之中。
水面只溅起一朵小小的、转瞬即逝的血花,旋即恢复了死寂的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