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转头看向慕容雪,眼神沉了沉:“你王叔这步棋,走得也太急了。光天化日在宫宴上行刺,就差把‘反贼’俩字刻在脑门上了。”
“急?他是觉得皇兄年纪小,我又是女子身,拿捏起来跟捏面团似的。”
慕容雪往石凳上一坐,抓起桌上的凉茶灌了一口,“那些胡姬死得蹊跷,刚要留活口就被他飞刀灭口,当谁看不出来?”
“可死无对证,他现在反倒落个‘救驾有功’的名头。” 苏瑶叹气,“方才在殿上,他那副关切模样,不知情的还真得被蒙过去。”
“蒙得过别人,蒙不过我。”
慕容雪冷笑,“我已经让人去查那些胡姬的来路了,她们进紫金宫总得有门路,接应的人、落脚的地方,总有蛛丝马迹。” 她看向苏瑶,“你下午在殿上那番话,倒是提醒我了。”
“提醒你什么?”
“对付这种老狐狸,就得用软刀子割肉。”
慕容雪指尖敲着石桌,“他想安插人手,咱们就跟他摆规矩;他想挑事,咱们就跟他讲章程。反正急的是他,不是咱们。”
苏瑶点头:“你们姐弟俩稳住阵脚最重要。只是你王叔手握兵权,真要闹起来……”
“兵权?”
慕容雪挑眉,“他手里那点兵,一半是先帝留下的老底子,一半是这些年钻空子攒的。真到撕破脸的时候,未必都听他的。” 她话锋一转,“不说这些了,你们在静心苑住着,若有人来打探消息,别轻易搭话。”
“我晓得。”
苏瑶让小桃端来些点心,“尝尝这个,刚做的杏仁酥。”
两人正说着,宋乔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个信封:“王爷,宫里来的密信。”
慕容雪拆开一看,眉头瞬间皱起:“母后让我这就进宫。”
“这么晚了?” 苏瑶有些担心,“会不会是你王叔又在太后面前说什么了?”
“说不准。” 慕容雪起身整理了下衣襟,“我去去就回,你们早些歇息。”
等慕容雪走远,宋乔才低声道:“娘娘,这北燕的水比咱们想的还深,咱们还是少掺和为妙。”
“哪能说不掺和就不掺和。” 苏瑶望着远处的宫墙,“咱们现在就站在漩涡里,想躲也躲不开。”
此时的紫金宫太后寝殿,烛火摇曳,北燕太后正捻着佛珠,慕容离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龙纹玉带。
“母后,您说王叔这次是不是太明目张胆了?”
“明目张胆才好。”
太后睁开眼,眼神里带着久经世事的锐利,“狐狸尾巴露得早,才好打。” 她放下佛珠,“当年你父王刚走,他就敢带着亲兵围宫,要不是哀家把先帝遗诏藏在发髻里,你这皇位早就坐不稳了。”
慕容离攥紧拳头:“可他现在手里有兵权,朝中一半官员都看他脸色行事……”
“兵权?”
太后嗤笑一声,“他手里那三万铁骑,粮草大营攥在老将军手里,军械库钥匙在雪儿那儿,真要动起来,他未必能调出一兵一卒。” 她话锋一转,“倒是你,刚才在殿上怎么想的?突然提亲政?”
慕容离低下头:“儿臣觉得,总让母后和雪儿挡在前面,不像样子。”
“不像样子?” 太后拍了下桌子,“你以为亲政是过家家?上个月让你批的赈灾折子,你把淮北的粮食调去了辽东,若不是你姐姐连夜改过来,多少百姓要饿死?”
“儿臣知错……”
“你不是知错,是不知天高地厚。”
太后放缓语气,“离儿,母后知道你想担责,但治国得一步一步来。你王叔在朝堂混了三十年,那些弯弯绕绕,你现在应付得了?”
慕容离沉默片刻,抬头道:“可总不能一直让母后垂帘听政。朝中已经有人说闲话了,说儿臣是傀儡皇帝。”
“傀儡?”
太后冷笑,“哀家的儿子,怎么会是傀儡?” 她起身走到慕容离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再等三年,最多三年。这三年里,你跟着哀家学怎么看折子,怎么平衡朝局,怎么笼络人心。等你能让老将军心甘情愿把粮草大营交出来,能让你姐姐放心把军械库钥匙给你,再提亲政也不迟。”
慕容离咬着唇没说话,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
“行了,回去歇着吧。”
太后挥挥手,“明早卯时,还去演武场练箭,不许偷懒。”
“是,母后。” 慕容离躬身退下,刚走出寝殿,就见李德全候在廊下。
“陛下,夜深露重,奴才给您备了件披风。” 李德全麻利地给慕容雪披上披风,低声道,“太后娘娘也是为了您好。”
“我知道。” 慕容离叹了口气,“可我就是觉得憋屈。”
李德全扶着他往寝殿走,走到月亮门时,忽然停住脚步:“陛下要是实在心里不痛快,奴才给您说个故事?”
“什么故事?”
“奴才老家有个地主,家里有块好地,被邻居惦记着。那邻居有把好锄头,天天在地主家门口晃悠。” 李德全压低声音,“地主家的小儿子急着要把地抢回来,老地主却说,先别急,咱们先把种子选好,把水渠挖通,等麦子长得比邻居家高了,再跟他理论。”
慕容离脚步一顿:“你是说……”
“陛下圣明。”
李德全笑道,“老话说‘广积粮,缓称王’。您现在就像那小地主,手里有地,但还没长出能压过对方的麦子。不如先沉下心,把该学的本事学到手,把该拉拢的人拉拢过来。”
他凑近一步:“就说军中吧,王老将军跟王叔不对付,您多去他府里走动走动,送点他爱吃的酱肘子;户部张大人被挤兑得快没位置了,您在朝堂上多替他说两句话。这些人心里都有数,谁真心待他们,他们心里亮堂着呢。”
慕容离眼睛亮了:“你的意思是,让我悄悄攒自己的人手?”
“奴才不敢妄议朝政。” 李德全躬身道,“只是觉得,与其跟太后娘娘争亲政的早晚,不如趁这几年把根基打牢。等您手里有了能信得过的文臣武将,到时候不用您开口,自然有人替您请命亲政。”
“急?他是觉得皇兄年纪小,我又是女子身,拿捏起来跟捏面团似的。”
慕容雪往石凳上一坐,抓起桌上的凉茶灌了一口,“那些胡姬死得蹊跷,刚要留活口就被他飞刀灭口,当谁看不出来?”
“可死无对证,他现在反倒落个‘救驾有功’的名头。” 苏瑶叹气,“方才在殿上,他那副关切模样,不知情的还真得被蒙过去。”
“蒙得过别人,蒙不过我。”
慕容雪冷笑,“我已经让人去查那些胡姬的来路了,她们进紫金宫总得有门路,接应的人、落脚的地方,总有蛛丝马迹。” 她看向苏瑶,“你下午在殿上那番话,倒是提醒我了。”
“提醒你什么?”
“对付这种老狐狸,就得用软刀子割肉。”
慕容雪指尖敲着石桌,“他想安插人手,咱们就跟他摆规矩;他想挑事,咱们就跟他讲章程。反正急的是他,不是咱们。”
苏瑶点头:“你们姐弟俩稳住阵脚最重要。只是你王叔手握兵权,真要闹起来……”
“兵权?”
慕容雪挑眉,“他手里那点兵,一半是先帝留下的老底子,一半是这些年钻空子攒的。真到撕破脸的时候,未必都听他的。” 她话锋一转,“不说这些了,你们在静心苑住着,若有人来打探消息,别轻易搭话。”
“我晓得。”
苏瑶让小桃端来些点心,“尝尝这个,刚做的杏仁酥。”
两人正说着,宋乔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个信封:“王爷,宫里来的密信。”
慕容雪拆开一看,眉头瞬间皱起:“母后让我这就进宫。”
“这么晚了?” 苏瑶有些担心,“会不会是你王叔又在太后面前说什么了?”
“说不准。” 慕容雪起身整理了下衣襟,“我去去就回,你们早些歇息。”
等慕容雪走远,宋乔才低声道:“娘娘,这北燕的水比咱们想的还深,咱们还是少掺和为妙。”
“哪能说不掺和就不掺和。” 苏瑶望着远处的宫墙,“咱们现在就站在漩涡里,想躲也躲不开。”
此时的紫金宫太后寝殿,烛火摇曳,北燕太后正捻着佛珠,慕容离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龙纹玉带。
“母后,您说王叔这次是不是太明目张胆了?”
“明目张胆才好。”
太后睁开眼,眼神里带着久经世事的锐利,“狐狸尾巴露得早,才好打。” 她放下佛珠,“当年你父王刚走,他就敢带着亲兵围宫,要不是哀家把先帝遗诏藏在发髻里,你这皇位早就坐不稳了。”
慕容离攥紧拳头:“可他现在手里有兵权,朝中一半官员都看他脸色行事……”
“兵权?”
太后嗤笑一声,“他手里那三万铁骑,粮草大营攥在老将军手里,军械库钥匙在雪儿那儿,真要动起来,他未必能调出一兵一卒。” 她话锋一转,“倒是你,刚才在殿上怎么想的?突然提亲政?”
慕容离低下头:“儿臣觉得,总让母后和雪儿挡在前面,不像样子。”
“不像样子?” 太后拍了下桌子,“你以为亲政是过家家?上个月让你批的赈灾折子,你把淮北的粮食调去了辽东,若不是你姐姐连夜改过来,多少百姓要饿死?”
“儿臣知错……”
“你不是知错,是不知天高地厚。”
太后放缓语气,“离儿,母后知道你想担责,但治国得一步一步来。你王叔在朝堂混了三十年,那些弯弯绕绕,你现在应付得了?”
慕容离沉默片刻,抬头道:“可总不能一直让母后垂帘听政。朝中已经有人说闲话了,说儿臣是傀儡皇帝。”
“傀儡?”
太后冷笑,“哀家的儿子,怎么会是傀儡?” 她起身走到慕容离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再等三年,最多三年。这三年里,你跟着哀家学怎么看折子,怎么平衡朝局,怎么笼络人心。等你能让老将军心甘情愿把粮草大营交出来,能让你姐姐放心把军械库钥匙给你,再提亲政也不迟。”
慕容离咬着唇没说话,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
“行了,回去歇着吧。”
太后挥挥手,“明早卯时,还去演武场练箭,不许偷懒。”
“是,母后。” 慕容离躬身退下,刚走出寝殿,就见李德全候在廊下。
“陛下,夜深露重,奴才给您备了件披风。” 李德全麻利地给慕容雪披上披风,低声道,“太后娘娘也是为了您好。”
“我知道。” 慕容离叹了口气,“可我就是觉得憋屈。”
李德全扶着他往寝殿走,走到月亮门时,忽然停住脚步:“陛下要是实在心里不痛快,奴才给您说个故事?”
“什么故事?”
“奴才老家有个地主,家里有块好地,被邻居惦记着。那邻居有把好锄头,天天在地主家门口晃悠。” 李德全压低声音,“地主家的小儿子急着要把地抢回来,老地主却说,先别急,咱们先把种子选好,把水渠挖通,等麦子长得比邻居家高了,再跟他理论。”
慕容离脚步一顿:“你是说……”
“陛下圣明。”
李德全笑道,“老话说‘广积粮,缓称王’。您现在就像那小地主,手里有地,但还没长出能压过对方的麦子。不如先沉下心,把该学的本事学到手,把该拉拢的人拉拢过来。”
他凑近一步:“就说军中吧,王老将军跟王叔不对付,您多去他府里走动走动,送点他爱吃的酱肘子;户部张大人被挤兑得快没位置了,您在朝堂上多替他说两句话。这些人心里都有数,谁真心待他们,他们心里亮堂着呢。”
慕容离眼睛亮了:“你的意思是,让我悄悄攒自己的人手?”
“奴才不敢妄议朝政。” 李德全躬身道,“只是觉得,与其跟太后娘娘争亲政的早晚,不如趁这几年把根基打牢。等您手里有了能信得过的文臣武将,到时候不用您开口,自然有人替您请命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