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盛世华章与樱花待放-《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九月三十日的燕京,空气中已弥漫开浓郁的国庆氛围。

  街道两旁红旗招展,花坛姹紫嫣红,处处洋溢着喜庆与庄严。

  西山大院家属区那套古朴的四合院里,此刻却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两家人齐聚一堂,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几位老人家也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的红光。

  明日,他们将作为特邀嘉宾,登上庄严的天安门观礼台,见证国家七十华诞的盛世华章。

  小田兴奋地帮奶奶整理着熨烫平整的旗袍,苏晚晴和林薇则在低声讨论着哪件更庄重得体。

  陈建国、田志刚两位父亲陪着两位老爷子坐在客厅,话题自然离不开即将亮相的国之重器,言语间充满了军人的豪迈与期待。

  陈羽墨则安静地在一旁,检查着加密终端里龙渊基地发来的最后几份“玄鸟”状态确认报告,确保明日万无一失。

  十月一日,晨曦微露。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洒向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时,整座城市仿佛都在屏息凝神。东西长安街,早已是旌旗招展,钢铁洪流肃立,士兵们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毅如铁。

  陈羽墨身着陆军技术少将军装,肩章上的将星在晨光下熠熠生辉。田夕薇则是一身剪裁得体的米白色西装套裙,长发优雅挽起,略施淡妆,清丽中透着庄重。

  两人一左一右,搀扶着奶奶和外婆,在家人的簇拥下,跟随引导人员,缓步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天安门观礼台。

  恢弘的礼炮声响彻云霄,拉开了阅兵的序幕。

  陈羽墨的目光扫过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扫过那一排排锃亮如新的钢铁装备,一股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自豪感在胸中激荡。

  徒步方阵踢着正步,排山倒海,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如同擂响的战鼓,敲在每一个观礼者的心上。

  99A主战坦克集群气势磅礴,新型远程火箭炮阵列森然如林,红旗-22防空导弹系统剑指苍穹……每一件装备,都凝聚着国防工业的智慧结晶,彰显着大国重器的力量。

  突然,天空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

  “快看天上!”有人惊呼。

  只见湛蓝的天幕下。

  领头的,是华夏空军的骄傲——歼-20编队,威猛的身姿划破长空。

  紧随其后的,是歼-35中型隐身舰载战斗机编队,代表着海军挺进深蓝的利剑锋芒。

  而压轴出场的,则让整个世界屏住了呼吸!

  三架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战机,以锐不可当的三角箭形编队,撕裂云层,低空通场!它们通体覆盖着哑光黑的等离子隐身涂层,流线型的机身锐利如刀,没有垂直尾翼,气动布局颠覆传统——正是华夏第六代空天战机,“玄鸟”!

  直播镜头迅速拉近,清晰地捕捉到“玄鸟”战机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外形,以及开启的机腹弹仓内挂载的、形如匕首的新型导弹——霹雳-31超远程空空导弹!

  “我的天!六代机!”

  “玄鸟!太帅了!这才是真正的空天利刃!”

  “霹雳-31!射程据说超600公里!!”

  网络直播的弹幕瞬间被“玄鸟”和“六代机”刷爆,全球的军事观察员和分析机构陷入一片哗然!

  地面的震撼尚未平息,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

  阅兵画面突然切换!不再是长安街,而是碧波万顷的辽阔海疆!

  巨大的舰体劈波斩浪,钢铁巨舰的雄姿震撼人心!舰岛上,鲜艳的八一军旗猎猎作响,巨大的舷号“19”清晰可见——华夏最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

  更令人震撼的是,甲板上,一架架与空中“玄鸟”同款、但尺寸略小、机翼可折叠的舰载型歼-36六代机整齐列阵!弹射器旁,一架歼-36的发动机喷射出幽蓝色的尾焰,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如同离弦之箭,被电磁弹射器瞬间加速,昂首冲向蓝天!完美的起飞姿态,彰显着华夏航母舰载机技术已迈入世界最顶尖行列!

  “004!”

  “舰载六代机!歼-36!电磁弹射起飞!太流畅了!”

  “泪目!三航母还不够!核动力 六代舰载机!深蓝海军!!”

  海天之间的画面,将阅兵的震撼推向了最高潮!这不仅仅是武器的展示,更是国家综合实力与科技巅峰的无声宣言!

  紧接着,战略打击模块压轴登场!

  车载的东风-41洲际核导弹方阵,如同移动的长城,诉说着最强大的威慑。

  而最新亮相的东风-51第五代洲际战略导弹,诉说着华夏顶尖的国防实力。

  最后,当巨浪-5潜射洲际战略导弹出现在画面中时,那份深藏于大洋之下的终极力量,让所有观者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安全感。

  直播镜头扫过观礼台,在核心区域短暂停留。

  而观礼台,身着军装的陈羽墨,以及一身米白色西装的小田,被清晰地捕捉进了镜头!

  “等等!镜头里!那是陈院士和小田!”

  “卧槽!真的是!再次看到陈院士穿着军装!太帅了!”

  “西装小田!气质绝了!站在陈院士身边毫无违和感!”

  网络再次沸腾!陈羽墨和田夕薇同框出现在如此高规格场合的画面,瞬间点燃了网友的爱国热情与对这对“顶流cp”的由衷祝福。

  盛大的阅兵在《歌唱祖国》的雄壮旋律中圆满落幕。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天安门广场上欢腾的人群。

  陈羽墨和小田相视一笑,无需言语,那份共同见证祖国强盛的激动与自豪,尽在不言中。

  他们搀扶着依旧心潮澎湃的家人,随着人流缓缓离开观礼台。

  回到庐州,日子在震撼与自豪的余韵中恢复了熟悉的节奏。但另一条战线上,关乎亿万生命的突破正在悄然发生。

  燕京华科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内,气氛肃穆而紧张。

  观察窗内,一台造型精密流畅的“灵枢”全智能手术机器人,正在无影灯下进行着它的第1000次动物活体手术测试——一台极其复杂的颅内血管瘤显微切除术。

  机械臂稳定得如同最精密的钟表,在放大数十倍的高清三维影像引导下,以不可思议的灵巧和稳定,避开错综复杂的神经与血管,精准地将微型栓塞材料送入目标瘤体。

  操作台前的李院士和团队成员屏息凝神,屏幕上,代表着手术精度、稳定性、出血量等各项关键指标的曲线,始终平稳地运行在最优区间。

  “手术完成!止血完美!目标瘤体栓塞成功!”主控医生压抑着激动宣布。

  “第1000次手术记录:用时45分17秒,术中零失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最高操作精度:5微米!”数据记录员的声音带着颤抖。

  “哗——!”

  观察窗外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压抑已久的欢呼!千次手术,涵盖从简单阑尾切除到最复杂的神经外科、心血管介入,成功率100%,零失误!精度稳定在5微米级别,超越了人类外科医生的生理极限!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人类对抗病魔、守护生命能力的一次革命性飞跃!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上报。

  陈羽墨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李振华院士激动万分的加密简报。他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窗外翠湖苑宁静的夜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曙光”点燃了生的希望,“灵枢”则赋予了守护生命更强大的武器。科技为民,正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窗外的夜风,带着初秋的微凉,轻轻拂过庭院。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后院那棵巨大的樱花树上。

  距离十月十四号,小田的生日,只剩下几天了。陈羽墨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了隔壁的田家,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口袋中那个小小的、天鹅绒质感的盒子。

  樱花树静默无言,仿佛也在默默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甜蜜而重要的时刻,等待着见证一场从青梅竹马走向一生相守的浪漫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