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月宫初叩与寰宇无声-《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北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深海。

  屏幕上,正定格着华夏官方发布的“嫦娥四号”月背登陆直播预告画面。

  布兰登总统脸色铁青,手中的咖啡杯被他攥得指节发白,最终“砰”地一声重重顿在红木桌面上,滚烫的咖啡溅出几滴,在光洁的桌面留下难看的污渍。

  “月背!他们竟然敢登陆月背!还要全球直播!”

  布兰登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扭曲,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

  “通信黑障?他们怎么可能解决?那群该死的华夏人到底藏了什么秘密武器?查!给我不惜一切代价查清楚!”

  他猛地站起身,像一头被彻底激怒的困兽,焦躁地来回踱步:

  “命令NASA!立刻!马上!给我拿出一个更快的、更轰动的月背登陆计划!预算?没有上限!技术瓶颈?给我砸钱!砸人!举国之力!我要在华夏人之前,不,我要在他们直播登月的时候,宣布我们北美更伟大的计划!立刻!”

  咆哮声穿透厚重的橡木门,让门外的幕僚们噤若寒蝉。

  一场由嫉妒、恐慌和霸权思维驱使的、注定仓促而充满风险的“登月竞赛”,在歇斯底里的咆哮中,被强行按下了启动键。

  大洋彼岸的华夏,时间在有条不紊的忙碌中悄然前行。

  田夕薇的生活被新剧《星耀苍穹》的宣发行程填满。

  综艺录制棚里,她穿着剧中的科研服元素时装,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分享拍摄心得和对航天精神的感悟,小梨涡在聚光灯下绽放,甜美的笑容感染着观众。

  访谈节目后台,她快速浏览着主持人的问题提纲,眼神专注;城市广场的粉丝见面会上,她热情地与“厨师长”们互动,签名合影,收获着满满的祝福。毕业的喜悦尚未褪尽,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而陈羽墨的世界,则沉浸在星辰大海与生命健康的双重维度中。

  南天门计划的核心——小型化聚变引擎的工程样机正在龙渊基地进行极限工况下的长时稳定性测试,每一次参数波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他需要审阅沈飞和成飞发来的“玄女”战机新型超导推进器与引擎能量接口的兼容性报告,与楚老、周老等远程研讨在深空极端辐射环境下新型防护材料的分子结构优化方案。

  与此同时,“灵枢”手术机器人项目也进入了关键阶段,李振华院士几乎每天都会传来核心部件在“盘古”母机上精密加工的最新进展照片和测试数据。他像一个精准的枢纽,在空天科技的前沿与民生福祉的根基之间高效切换,推动着两个领域的齿轮同步飞速转动。

  偶尔夜深人静,当田夕薇带着一身疲惫却满足的星光回到家,陈羽墨也刚好结束一个冗长的视频会议。

  两人在宽大的沙发上依偎着,分享一碗温热的甜汤,聊聊彼此一天的见闻,或是小田在综艺里遇到的有趣嘉宾,或是陈羽墨在某个技术难点上灵光一现的突破思路。

  那些关于月背、关于聚变引擎、关于手术机器人的宏大命题,在暖黄的灯光和爱人低柔的絮语中,沉淀为最踏实的温暖。康宁蜷在他们脚边,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时光在各自的轨道上飞驰,终于,指针拨向了那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七月十五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汤臣一品顶层公寓的落地窗前,没有开主灯,只有电视屏幕的光芒和窗外城市璀璨的灯火交织流淌。

  陈羽墨和小田难得地推掉了所有事务,并肩坐在柔软的地毯上,康康安静地趴在一旁。

  茶几上放着简单的果盘和两杯温水。电视屏幕上,央视直播的画面正聚焦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如同一柄蓄势待发的银色巨剑,静静矗立在发射塔架的怀抱中,沐浴在戈壁滩清冷的月光和探照灯炽白的光柱下。

  现场指挥大厅里,气氛肃穆而紧张,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屏幕一角,显示着倒计时:00:05:00。

  全国的目光,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片西北戈壁。

  “墨墨,我有点紧张…”

  田夕薇下意识地攥紧了陈羽墨的手,声音很轻。她饰演过航天科学家,深知这最后几分钟意味着什么,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丝毫差错。

  陈羽墨反手将她微凉的手包裹进自己温热的掌心,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

  “相信他们。每一步,都经过了千万次计算和验证。”

  倒计时的电子音清晰地回荡在直播画面和千家万户的客厅里:

  “10…3…2…1…点火!”

  八点十八分整!

  一声撼天动地的轰鸣,伴随着橘红色的烈焰从火箭底部喷薄而出,瞬间撕裂了戈壁的夜空!

  长征五号火箭,挣脱大地的束缚,在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拖着长长的、明亮耀眼的尾焰,平稳而坚定地刺向深邃的苍穹!

  电视镜头迅速切换为地面多个观测点捕捉到的震撼画面。

  当火箭穿越大气层上层,进入稀薄的平流层时,在下方城市暮色深沉的天幕背景映衬下,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了,火箭喷射出的炽热尾流与高层大气中的低温气体剧烈作用,形成了大范围、极其明亮的冷凝云团!这云团并非简单的锥形,而是如同巨大的、正在舒展的透明伞盖,边缘清晰,内部流光溢彩,其中心是那持续喷射光焰的火箭核心。

  在深蓝色天幕的衬托下,它像极了一只于暮色中优雅升腾、光芒四射的——太空水母!

  “天啊!这是什么?太美了!”

  “像一只发光的巨大水母在游向月亮!”

  “这是火箭尾迹在高空形成的特殊现象!但这么清晰、这么巨大、这么像水母的,第一次见!太梦幻了!”

  “华夏航天YYdS!连发射都这么有艺术感!”

  “泪目!这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交响!奔向月背的浪漫!”

  网络瞬间被“太空水母”的截图和惊叹刷爆!无数人涌上自家阳台、天台,用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震撼而唯美的一幕。

  科技的力量,在这一刻以如此浪漫而直观的方式,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

  陈羽墨看着屏幕上那只翱翔的“太空水母”,看着火箭稳定地按照预定轨道加速、分离、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平静的笑容。

  他设计的通信中继方案,正伴随着“鹊桥”中继星,一同奔向预设的使命之地。

  小田也看呆了,忘记了紧张,大眼睛里映着屏幕上那梦幻般的光影,喃喃道,

  “好美啊……真的像一只会飞的水母……”

  几天后,当“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精准的轨道修正和近月制动,最终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并开始向月球背面那片从未被人类探测器直接观测过的神秘区域——艾特肯盆地靠近时。

  全球的航天测控网和无数天文爱好者的望远镜都紧张地追踪着它的信号。

  月背!那个连强大的NASA都因通信问题而迟迟不敢涉足的禁区!

  华夏的“鹊桥”中继星早已就位。

  “嫦娥四号”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各大航天机构监测屏幕的月背轨道上!它的姿态调整、轨道机动、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准备……每一个动作的指令发出和状态反馈,都流畅而及时!没有延迟!没有中断!那困扰世界航天界数十年的“月之暗面”通信魔咒,仿佛从未存在过!

  “信号稳定!一切正常!他们真的做到了!”——欧洲空间局控制中心,一位资深工程师看着屏幕上清晰回传的数据,难以置信地低呼。

  “难以置信的通信技术…华夏人,你们到底掌握了什么?”——NASA JpL内,一片压抑的沉默和低语。

  “实时画面!他们传回了月背的实时高清画面!上帝啊!”——当华夏官方直播平台切换出“嫦娥四号”着陆器摄像头拍摄到的、布满巨大撞击坑和奇特岩石的月背荒原时,全球天文爱好者的论坛彻底沸腾!

  没有解释,没有炫耀。华夏用一次完美无瑕、全程直播的月背登陆行动,向全世界无声地宣告:

  那条通往月之暗面的天路,已被华夏人彻底打通!寰宇无声,唯有那来自月背的清晰信号和震撼画面,在深邃的太空中,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刻下了属于东方华夏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汤臣一品的公寓里,小田依偎在陈羽墨身边,看着电视屏幕上那陌生而壮丽的月背景象,看着“玉兔二号”巡视器缓缓驶下着陆器舷梯,在月壤上留下清晰的华夏印记。她轻轻握紧了陈羽墨的手。

  陈羽墨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屏幕,看到了更远的深空。

  月背只是起点,南天门的星舰,终将驶向更浩瀚的星河。而此刻,掌心传来的温度,是征途上最温暖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