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个夜晚在琉璃面前毫无保留地袒露内心的伤痛,并肆无忌惮地痛哭流涕过后,朱正仿佛在一夜之间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成长。他像是把有关母亲朱姬的一切情感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最深处,从此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哪怕只言片语。
琉璃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朱正的变化,心中充满了关切之情。然而,每当她看到朱正那紧闭双唇、一脸沉默不语的样子时,那些已经涌到嘴边的询问话语便不由自主地被她生生咽了回去。
在琉璃看来,那个生死攸关的夜晚意义非凡。她一直以为自己拿朱正来解毒了,这份救命之恩就如同细丝一般,看似微弱却坚韧无比,悄然无息地将她和这个孩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尽管此时两人之间尚未产生那种刻骨铭心的儿女私情,但不知为何,琉璃对朱正就是多了那么几分特别的在意。她的目光常常会不自觉地落在朱正身上,每一次眼神交汇,其中流露出的关怀之意都溢于言表。
可怜那扭伤了脚的琉璃,只能被困于床榻之上,每日里除了吃喝就是睡觉,如此反复循环着。刚开始的时候,她心中烦闷异常,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竟然渐渐习惯了这种看似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
就在这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时光如飞箭一般迅速流逝。而这段时间以来,朱正则常常前来陪伴琉璃。两人相处融洽,无话不谈。琉璃所拥有的那些来自遥远的 28 世纪的新奇思维和独特见解,就好似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一转,便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未知世界的神秘大门。
每当琉璃向朱正讲述起那些人类先进的思想觉悟、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时,朱正总是听得目瞪口呆,他被琉璃口中描述的种种景象深深吸引住,眼界也随之不断开阔起来。
与朱正那高频率且毫不间断的来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那之后,姬丹就如同从人间彻底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露面过。然而,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准时地派遣仆人送过来一些极为珍贵稀有的药材,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踏入过碧落庭哪怕只是区区半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琉璃心中不禁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何姬丹会突然之间销声匿迹,这种变化实在是太过于突兀和奇怪了。但是,琉璃并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朱正暗中授意安排好的。
原来,朱正是何等聪明睿智之人,他早就洞察到了姬丹对琉璃心怀不轨、动机不纯,于是当机立断地下令让人将姬丹阻拦在门外,彻底断绝了他的非分之想。
时光荏苒,短短的十日很快就过去了,终于迎来了返回秦国的日子。此时,琉璃脚上的伤势已经痊愈了,身体也基本复原了。就在这时,朱正如约而至,但他脸上的神情却是异常的凝重严肃。只见他缓缓走到琉璃面前,轻声说道:“我即将要出一趟远门,可能需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安心调养受伤的身体,切不可掉以轻心。”
琉璃冰雪聪明,又对历史知识了如指掌,尤其是对于朱正此次行程的目的更是心知肚明。她清楚地知道,朱正此去乃是要踏上回归秦国的道路,前方必然充满了无数未知的艰难险阻和重重危机。尽管内心深处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牵挂,但琉璃深知此刻多说无益,反而只会徒增烦恼。因此,她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并未再多说一个字。
朱正和朱姬身着朴素的商旅服饰,与护送侍卫队组成一支由二十多人的商队。在那残阳如血的余晖映照之下,他们随着这支队伍悄悄地离开了邯郸城。
只听得马蹄声清脆而急促,“哒哒哒”地响着,仿佛打破了出城时原本的那份宁静。他们刻意保持着低调,既不引人注目,也不过分张扬。每个人身上所携带的衣物和行囊都与寻常商旅无异,毫无破绽可寻。就这样,一行人沿着道路一路向西而行。
滏口陉,太行八陉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兵家要塞。此处地势险要至极,山峰陡峭得犹如被利刃削过一般,直插云霄;两侧的峭壁更是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山林茂密而幽深,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天然的绿色屏障。
阳光艰难地穿透层层枝叶的阻挡,洒下一片片细碎的光影,使得这片山林宛如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幻境。
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可谓是危机四伏,因为从邯郸城到滏口陉的路线,途中要经过太行山脉,山势险峻,山中丛林密集,尤其是这茂密的山林,简直就是绝佳的设伏之处。
那些隐藏于暗处的敌人,就如同狡猾的狐狸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藏匿其中,让人防不胜防。稍有不慎,他们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然而,尽管前路艰险,但朱正、朱姬以及整个商队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依旧坚定地向着前方迈进。
而一旁的残阳则先是满脸惊愕,但很快便回过神来,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正是一个绝佳的反击机会。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振臂高呼,率领着所剩无几的护卫们冲向老者所在之处,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对赵军展开了一轮凶猛无比的反攻。
赵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开始慌乱逃窜。老者乘胜追击,将赵军杀得丢盔弃甲,死伤大半,残兵败将见势不妙,抛下武器,狼狈而逃,眨眼间没入山林。
战事平息,朱正长舒一口气,放下沾满鲜血的匕首,双腿一软,瘫坐在马车里。朱姬亦是心力交瘁,靠在朱正身旁,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残阳拖着受伤身躯,来到马车前,单膝跪地,向朱正与朱姬行礼:“公子、夫人,幸得老前辈相救,否则今日我等危矣。”
朱正强撑精神,望向老者,满是疑惑与感激:“多谢老前辈救命之恩,没想到老前辈有此身手。”
此老者不是谁,正是那山林草庐中的老者。
老者将长棍立于身旁,双手背于身后,微微仰头,目光深邃:“公子不必多礼,老夫正在山上打猎,远远看到赵国军队的调动,一路尾随到此,见公子有难,特来相助。”
朱正向老者九十度鞠躬,感激道:“老丈的救命大恩,晚辈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老者微微一笑,脸上皱纹仿若菊花绽放:“此话日后再谈,此刻当务之急,是速速离开此地,以防赵军卷土重来。”
朱正心中虽有诸多疑惑,却也明白老者所言极是。当下,他与朱姬在残阳及老者护送下,整理行囊,继续踏上返秦征程。马车缓缓前行,朱正靠在车厢上,望着窗外夜色笼罩的山林,心中暗暗发誓,今日救命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待回到秦国,定要再寻这神秘老者,弄清楚究竟是谁在暗中助力。
喜欢秦梦长歌
琉璃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朱正的变化,心中充满了关切之情。然而,每当她看到朱正那紧闭双唇、一脸沉默不语的样子时,那些已经涌到嘴边的询问话语便不由自主地被她生生咽了回去。
在琉璃看来,那个生死攸关的夜晚意义非凡。她一直以为自己拿朱正来解毒了,这份救命之恩就如同细丝一般,看似微弱却坚韧无比,悄然无息地将她和这个孩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尽管此时两人之间尚未产生那种刻骨铭心的儿女私情,但不知为何,琉璃对朱正就是多了那么几分特别的在意。她的目光常常会不自觉地落在朱正身上,每一次眼神交汇,其中流露出的关怀之意都溢于言表。
可怜那扭伤了脚的琉璃,只能被困于床榻之上,每日里除了吃喝就是睡觉,如此反复循环着。刚开始的时候,她心中烦闷异常,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她竟然渐渐习惯了这种看似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
就在这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时光如飞箭一般迅速流逝。而这段时间以来,朱正则常常前来陪伴琉璃。两人相处融洽,无话不谈。琉璃所拥有的那些来自遥远的 28 世纪的新奇思维和独特见解,就好似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一转,便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未知世界的神秘大门。
每当琉璃向朱正讲述起那些人类先进的思想觉悟、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时,朱正总是听得目瞪口呆,他被琉璃口中描述的种种景象深深吸引住,眼界也随之不断开阔起来。
与朱正那高频率且毫不间断的来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那之后,姬丹就如同从人间彻底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露面过。然而,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准时地派遣仆人送过来一些极为珍贵稀有的药材,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踏入过碧落庭哪怕只是区区半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琉璃心中不禁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何姬丹会突然之间销声匿迹,这种变化实在是太过于突兀和奇怪了。但是,琉璃并不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朱正暗中授意安排好的。
原来,朱正是何等聪明睿智之人,他早就洞察到了姬丹对琉璃心怀不轨、动机不纯,于是当机立断地下令让人将姬丹阻拦在门外,彻底断绝了他的非分之想。
时光荏苒,短短的十日很快就过去了,终于迎来了返回秦国的日子。此时,琉璃脚上的伤势已经痊愈了,身体也基本复原了。就在这时,朱正如约而至,但他脸上的神情却是异常的凝重严肃。只见他缓缓走到琉璃面前,轻声说道:“我即将要出一趟远门,可能需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安心调养受伤的身体,切不可掉以轻心。”
琉璃冰雪聪明,又对历史知识了如指掌,尤其是对于朱正此次行程的目的更是心知肚明。她清楚地知道,朱正此去乃是要踏上回归秦国的道路,前方必然充满了无数未知的艰难险阻和重重危机。尽管内心深处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牵挂,但琉璃深知此刻多说无益,反而只会徒增烦恼。因此,她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并未再多说一个字。
朱正和朱姬身着朴素的商旅服饰,与护送侍卫队组成一支由二十多人的商队。在那残阳如血的余晖映照之下,他们随着这支队伍悄悄地离开了邯郸城。
只听得马蹄声清脆而急促,“哒哒哒”地响着,仿佛打破了出城时原本的那份宁静。他们刻意保持着低调,既不引人注目,也不过分张扬。每个人身上所携带的衣物和行囊都与寻常商旅无异,毫无破绽可寻。就这样,一行人沿着道路一路向西而行。
滏口陉,太行八陉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兵家要塞。此处地势险要至极,山峰陡峭得犹如被利刃削过一般,直插云霄;两侧的峭壁更是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山林茂密而幽深,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天然的绿色屏障。
阳光艰难地穿透层层枝叶的阻挡,洒下一片片细碎的光影,使得这片山林宛如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幻境。
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可谓是危机四伏,因为从邯郸城到滏口陉的路线,途中要经过太行山脉,山势险峻,山中丛林密集,尤其是这茂密的山林,简直就是绝佳的设伏之处。
那些隐藏于暗处的敌人,就如同狡猾的狐狸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藏匿其中,让人防不胜防。稍有不慎,他们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然而,尽管前路艰险,但朱正、朱姬以及整个商队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依旧坚定地向着前方迈进。
而一旁的残阳则先是满脸惊愕,但很快便回过神来,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正是一个绝佳的反击机会。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振臂高呼,率领着所剩无几的护卫们冲向老者所在之处,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对赵军展开了一轮凶猛无比的反攻。
赵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开始慌乱逃窜。老者乘胜追击,将赵军杀得丢盔弃甲,死伤大半,残兵败将见势不妙,抛下武器,狼狈而逃,眨眼间没入山林。
战事平息,朱正长舒一口气,放下沾满鲜血的匕首,双腿一软,瘫坐在马车里。朱姬亦是心力交瘁,靠在朱正身旁,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残阳拖着受伤身躯,来到马车前,单膝跪地,向朱正与朱姬行礼:“公子、夫人,幸得老前辈相救,否则今日我等危矣。”
朱正强撑精神,望向老者,满是疑惑与感激:“多谢老前辈救命之恩,没想到老前辈有此身手。”
此老者不是谁,正是那山林草庐中的老者。
老者将长棍立于身旁,双手背于身后,微微仰头,目光深邃:“公子不必多礼,老夫正在山上打猎,远远看到赵国军队的调动,一路尾随到此,见公子有难,特来相助。”
朱正向老者九十度鞠躬,感激道:“老丈的救命大恩,晚辈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老者微微一笑,脸上皱纹仿若菊花绽放:“此话日后再谈,此刻当务之急,是速速离开此地,以防赵军卷土重来。”
朱正心中虽有诸多疑惑,却也明白老者所言极是。当下,他与朱姬在残阳及老者护送下,整理行囊,继续踏上返秦征程。马车缓缓前行,朱正靠在车厢上,望着窗外夜色笼罩的山林,心中暗暗发誓,今日救命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待回到秦国,定要再寻这神秘老者,弄清楚究竟是谁在暗中助力。
喜欢秦梦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