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会场风波-《官场:从发配乡镇开始连续破格》

  如果徐浩然确实是现在这个年纪而不是一个心理年龄已经四十多岁,

  在体制内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油条,

  这些村书记对于他的评价也算不得错。

  然而现在的徐浩然虽然顶着一张嫩脸,内里可是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

  他对于基层、对于群众的认知绝对不是眼前这些人可以想象的...

  就在其它党政负责人看好戏的目光,林瑜欣担忧的眼神以及各个村书记不屑的态度里,

  徐浩然脸上却丝毫半分多余的表情,根本没有因为几位村书记的当面驳斥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光是这份定力就足可见他的养气功夫了。

  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各位村书记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这才淡淡地说道,

  “各位书记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

  他拿起手中那份厚厚的名单,

  “当我们将这份名单交上去之后,我们会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

  这下党政负责人和村书记们都皱起了眉头。

  这些他们自然想过,基层的谨小慎微是出了名的,千万不要以为他们都是应付式的工作。

  他们早就预料过主要的压力来源,

  无外乎就是那些没有列进去的而又真正贫困的对象,

  这部分对象自然会产生不满,但是对于已经成了既定事实的结果,绝大多数人也是会被动接受的,

  群众里还是老实人居多的,

  至少大部分人是不会主动站出来反对的。

  至于说其中少部分固执的主动站出来的对象,他们也早已经想好了应对的策略,

  无外乎从其他的地方进行平衡而已。

  只要给上一定的好处,这些人自然就会乖乖闭上自己的嘴巴。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作为在最复杂基层工作的他们,对于这一些小套路实在是驾轻就熟。

  徐浩然不用剖开这些人的脑袋就知道这些人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毕竟他曾经主政一方的时候也是多次使用了这种方法来平衡各方的利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想的并没有错,

  但是他们低估了两件事。

  一是上面对于精准扶贫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其次是低估了困难群众的反应强度!

  如果将时间线往后拨一些就能知道,

  在这次的名单上报之后,很快国省就出台了大量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政策。

  就业、医疗、住房...

  一系列的政策几乎能让每一个农村户口的人都眼红的程度!

  如果建档立卡对象精准,每一个都是最为贫困的群体也就罢了。

  问题就在于这份名单的出台就像上述的那样,不仅不全面且不公平,

  这自然让许多自认和名单上的人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对象产生更大的不满!!

  徐浩然可没有忘记那一年席卷全省的集访事件,一度将s省推上了风口浪尖。

  本来是帮助困难群众脱贫的好事差点硬生生演变成为一起巨大的舆情事件。

  不过当然这些在这里是不能说的,就算说了他们也不会信,他只是说道,

  “我知道各位都是处理基层矛盾的老手,对于如何平衡利益更是炉火纯青。”

  一句话将自己对于众人的手段其实很熟悉表述清楚了,他才继续说道,

  “但是相信我,这份名单背后代表的利益可不是一般的价值可以衡量的。”

  “我在市委办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内参文章。”

  徐浩然这就是胡诌讲故事了,什么内参上的文章自然是没有的,

  但是只要让对方相信有这么个东西就好了...

  “里面曾经提到过,这份名单出来后,国家将会针对性的出台相应的政策,”

  徐浩然环视了一圈,这才继续说道,

  “目的只有六个字那就是'两不愁三保障',我就不解释这几个字的具体意思了。”

  “但是想来各位能从这个目标上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决心!”

  “也就能意识到这份名单沉甸甸的分量了!”

  徐浩然几句话下来,这下诸多戏谑加看热闹的眼神已经消失了。

  徐浩然虽然没有解释“两不愁三保障”的意思,但是大家都是久在体制内的人,

  完全能够理解这几个字的分量。

  原本他们以为这份名单的“含金量”不过如此,

  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那么现在这种处理的方式显然也是不合适的,甚至可能引起非常大的矛盾!

  徐浩然一番话下来其实已经基本上将众人说服了。

  然而却不代表所有的人,其中一个村书记李建军轱辘转动了一下眼睛问道,

  “徐书记说得过火了些吧?”

  “全国得有多少建档立卡对象?”

  “全部都实现这个目标,这不是痴人说梦嘛?”

  “兴许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并不代表什么。”

  “大家说是不是嘞?”

  这位村书记一说,顿时有不少人点起头来,

  仅枫树乡,人的小乡镇,建档立卡对象就达到1000多户接近5000人,

  这要是放到全国那得多少去了?

  这么多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得投入多少?

  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李建军眼见自己的话打动了不少人,心下也有些得意,他趁热打铁说道,

  “而且推倒从来可不是一句话,这工作有多难做,在座的都是了解的,”

  “时间马上就要截止了,怎么可能来得及?”

  “依我看还是按照这个交上去再说,县里不是说了,以后还可以做微调,”

  “到时候再调整就是了!”

  李建军的话立马引起了很多书记的共鸣,

  这份名单已然花费了他们不少的时间,自然是不愿意再来一次的。

  “我觉得李书记说的对,等到政策有变化了我们再想办法调整就好了。”

  “没必要全部推倒重来嘞!”

  “我同意!”

  “我也同意!!”

  .......

  不一会十二个村的书记几乎都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甚至就连不少党政负责人也点头觉得这或许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这要是平时刘海秋就直接宣布这么做了,

  毕竟打心底里他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

  然而知道了段霖对于徐浩然的重视,他自然还是要给徐浩然几分面子。

  于是他主动开口道,

  “徐书记你觉得李书记的提议如何,名单上交的时间马上截止了,”

  “要从头再来怕是来不及了...”

  刘海秋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显了,这要是一般人怕是就同意了,

  众人也都在等待着徐浩然的最后意见。

  然而徐浩然只是低头沉吟了一下,然后坚决地说道,

  “我还是觉得应该要推倒重来!”

  明知道这份名单上交上去是有问题,甚至是有大问题的,

  重活了一世,徐浩然自然不希望前世的历史再次重演,

  他不能影响全国,但是起码在枫树乡他能够有一丝的影响力。

  也希望通过枫树乡的努力能让全县,甚至是整个庆州市都引起重视那就更好不过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将这份名单推倒重来,

  不求绝对精准但求相对公平、公正、公开,不枉自己从头走这一遭也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