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二题抢答!还是那个熟悉的数字-《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

  我去。

  这是要搞事情啊。

  众人兴奋了起来。

  大银幕上。

  陈松脸上浮现了一丝不自然的神情,硬着头皮说:“两首诗词格式不同,意境不同,小吴这首《将进酒,杯莫停》以诗人的豪迈为主,意境深远……”

  说着说着。

  面对所有人注视的眼神,陈松有些说不下去了,“总而言之,各有各好……”

  ……

  直播间。

  众人听着陈松的解释,兴奋的嗷嗷叫。

  如果说吴庸在第一轮倒下了。

  后面也就没有后续了。

  但他没有。

  反而是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写出了一首神诗!

  是的,这首比之先前陈松口中那首,有过之而无不及。

  《鹊桥仙,纤云弄巧》表达的是,小情小爱,痴男怨女。

  那么《将进酒,杯莫停》表达的则是,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那种豪气,是《鹊桥仙,纤云弄巧》无法比喻的!

  听着陈松那有些磕绊的讲解。

  “真牵强啊。”

  “这货,我怎么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呢?”

  “别说你感觉不对劲了,就连我这种不怎么懂诗词的人,都觉察到有问题了。”

  “打脸吴!”

  “在此,我要跟吴庸说声对不起!”

  “啊,我错了!”

  “这才是我认识的打脸吴!”

  ……

  台下。

  程橙兴奋的跳了起来,“老同学牛批!啊啊啊,这才是我认识的老同学,果然没有辜负我的信任!”

  李四也是兴奋的嗷嗷叫,“这首诗,真的绝了!”

  薛谦不是很懂诗词,但他是研究词的,当然知道这首诗词的意境,他看着诗词,眼帘低垂。

  挠了挠头,又摸了摸鼻。

  瞅着淡然而坐的吴庸,薛谦眼神和表情都是极为惊异。

  薛谦心头冒出一个念头,这家伙的脑子构造跟我有什么不一样?

  朝如青丝暮成雪……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些词,他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

  台上。

  余晖看向其余两位评委。

  男评委没有丝毫犹豫,举起牌子,“过了!”

  女评委也重复同样动作,“过了!”

  司徒老是诗词大家。

  泰山北斗。

  连他都极为肯定这首诗。

  他们还能有什么意见?

  况且他们两个,看着这首诗,也是喜爱无比。

  太难得了。

  “评委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词,有问题!”

  众人循声看去。

  正是张大千。

  司徒老看他,“哦?哪里有问题?”

  张大千骤然站起来,指着上面‘岑夫子,丹丘生’大声道:“其他我不敢说,但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莫名其妙。”

  罗默也说:“是的,我看这首通篇诗词,无疑是意境极好的诗词,可这两个词出现在诗词中,怕是不太恰当吧?”

  其余作协会员这会儿不太敢出声。

  他们也不懂。

  但是既然司徒老都说过了,三位评委都一致通过,他们能说啥?

  说出来无疑是质疑三位评委的水平。

  司徒老看向吴庸。

  吴庸站了起来,微笑道:“请问这两位大师,你们没有朋友?那么恭喜你们啊,成熟了。”

  吴庸怼起来人。

  那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张大千当即就气了,“姓吴的,你什么意思?”

  罗默也怒目相视。

  吴庸咧嘴一笑,“很简单啊,‘岑夫子,丹丘生’这是人名。两位既然能坐在这里,也就代表着也不是诗词界新人,难道不懂虚词和构词?”

  罗默冷笑,“诗词讲究的是,意境和平仄相对。更讲究实事求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本身便不符合比赛的规则。”

  吴庸笑的更欢了,“那真不凑巧了,历史上,还真有这两个人!”

  吴庸在决定下笔写这首《将进酒,杯莫停》之前。

  还真查阅过了。

  张大千嗤笑一声,“有这两个人,我不可能不知道!”

  吴庸乐呵,“那只能证明,你学疏才浅。”

  一侧的罗默也不废话,“有没有这个人物,直接查询不就知道了。”

  可就在这时。

  司徒老开口说:“岑夫子原名为岑勋,丹丘生原名为元丹丘,唐朝人,在历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两人为好友,际遇相同。于公元735年,仕途遇挫,便一人在嵩山,一人在颍阳山,隔着千里,举杯对饮。”

  说到这里。

  司徒老看着吴庸的眼神,越发的惊奇,“吴小友巧妙的以此引用这段缘故,将古人写入诗词中,相隔一千多年,举杯相饮,妙啊。”

  司徒老笑道:“真是妙极了。”

  这个解释。

  让直播间的一群人以及现场,都惊讶无比。

  “我去,我刚上去查了下,唐朝还真有这两个人!”

  “太牛了。”

  “我只能说,好家伙。”

  “吴庸如今的际遇跟那两个人几乎相同,甚至更差劲,以此缘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脑子,怎么想的啊?”

  “牛批。”

  ……

  台上。

  另一个男评委也想起来这段缘故,也在感慨,“用一段缘故引入诗词中,这是文学功底极为深厚才能做得到啊。”

  那女评委也说:“自愧不如。”

  张大千和罗默两人不信,上去查看。

  三分钟后。

  张大千眼神有些迷惘,喃喃着怎么可能。

  真有这段。

  这是流传于唐朝的一共小故事。

  吴庸竟然能以此引入诗词中?

  罗默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直播间瞧着两人的神情,乐呵疯了。

  “有个词叫啥来着?典型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哈哈笑死了,这两人以为能以此来打击吴庸,结果没想到适得其反,更加证明了吴庸的文学底蕴深厚。”

  “先前说吴庸剽窃的,就是这两货!”

  “这其中的猫腻,怕是有点儿多啊。”

  ……

  张大千和罗默看吴庸的眼神都有些怨恨。

  吴庸瞅着了,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两人顿时气得牙痒痒。

  这时,比赛继续恢复正轨。

  余晖笑说:“目前为止,吴庸先下一城,第一个获得积分!接下来,便是第二道题,依旧是评委老师出。”

  司徒芊芊,“两位评委老师谁先?”

  那女评委就说:“这第一道题便出现了一首神诗,我很期待接下来的诗词。这次的就由我来吧。”

  选手们心情紧张的同时,听着女评委的话,也有些许苦笑不已。

  期待接下来的诗词?

  他们要是能有这个水平,还来参什么赛。

  早就成诗词文坛的大家了。

  很快。

  女评委举起了手中的词牌名——武陵春!

  众人看着,原先立志想要拿下这一分的,霎时间,焉了吧唧!

  又是一个冷门的词牌名!

  他们本来想着评委出的词牌名会有些冷门,却没想到会这么冷门!

  而一侧早有准备的张大千眸光却是在一瞬间亮了起来,飞快按下抢答按钮。

  评委席抢答数字区,滴滴声响起。

  众人诧异无比。

  谁啊?

  这么冷门的词牌名,竟然抢的这么快?

  众人看着上面渐渐显露的数字。

  200号。

  看着那个熟悉的数字,一群人瞪大了眼睛。

  又是你丫的吴庸?

  张大千也傻眼了。

  不是自己?

  吴庸比他还抢答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