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有人想改编《悟空》-《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

  家里。

  吴庸还在查着资料呢,才查到一半,这个世界的资料有点混乱,关于红学的。

  东一块西一块。

  还庆幸的是,吴庸的记忆非常好。

  否则就这混乱的资料,没个几天,想要整理出来,是真有点困难。

  叮铃铃。

  电话响了。

  那是一个没完没了,一个接着一个。

  相互留下过联系方式的都来了。

  徐正,黄博,郭麒麟,王道等等……

  一开口,大家询问的事情全部都是,关于吴庸是否京大任教的消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关于网络上的消息,即便是京大那边已经确定,作为娱乐圈的人,大家都保留几分质疑。

  得到吴庸的答复之后。

  一个个那是一个惊叹和震惊。

  然后就是各种恭喜。

  这玩意的确是值得庆贺啊,那可是京大啊,整个娱乐圈吴庸可谓是史上第一人了。

  太稀罕了。

  一个明星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太难得了。

  吴庸闲聊了几句之后,寒暄后,就挂了。

  要忙呢。

  资料还未查完。

  吴庸在蓝星的时候,对红楼已经非常熟悉,再按照他那有些恐怖的记忆力,说是倒背如流也不为过。

  问题还是得收集这个世界大家对红楼的理解。

  从而再一一解剖。

  已经跟京大那边定下来了课程时间,是每周的一三五下午两点到四点。

  本来今天周三下午是需要开始讲课的。

  不过宋清照的意思是,先让他跟选修课的同学熟悉一下,确定课程之后,在这周周五再讲。

  吴庸当然没啥意见。

  叮铃铃。

  吴庸才放下手机,没到几秒,又一个电话进来了。

  电话没有备注。

  很熟悉。

  天后蒋念巧。

  吴庸这没次理会,任由手机在旁边响,自顾自继续查资料。

  电话继续响。

  叮铃铃!

  叮铃铃!

  嘿,越是不理,这电话更直接没完没了。

  吴庸接通,“我说蒋大天后,今天是周三,听王道说,你不是在忙着排练今年元旦晚会?”

  蒋念巧冷笑一声,“怎么,我蒋念巧就这么讨你嫌啊?接王道的电话,也不带理会我一下?”

  吴庸头疼。

  怎么接啊?!

  王道你丫的,在旁边也不知个声?

  吴庸有些尴尬,“嘿,这不是放下手机,去上了个卫生间?对了,你有啥事儿?”

  蒋念巧哼哼两声,“没事儿就不能找你?”

  吴庸一摊手,“您是天后,您随意。”

  这女人是真难缠啊。

  吴庸叹了口气,一靠椅子,点了根烟,继续听蒋念巧吐槽,只能一边赔笑。

  吴庸是个很念情的人,前段时间曾在芒果参加节目,蒋念巧让王道帮忙照顾下的情,吴庸记着呢。

  蒋念巧足足吐槽了好几分钟,才停了下来。

  末了。

  蒋念巧笑道:“吴老师,恭喜啊。”

  吴庸知道她指的是什么,笑道:“有啥恭喜的,压力很大啊。”

  蒋念巧说:“以你的能力,古典文学刚好又是你的强项,对你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怎么,这次四大名着打算讲那个?”

  她倒是挺期待吴庸讲课的。

  也不知道吴庸这家伙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这家伙脑子里面装的知识,让人叹为观止。

  给她的感觉,就像是一台人形机器。

  还是那种带着超级智慧的人形电脑。

  吴庸笑呵呵的说:“有什么想听的?”

  “打算讲三国?水浒?还是西游?”蒋念巧笑道:“上次你不是写了本《悟空传》?立意很特别,我看完了,非常不错。”

  “我盲猜一下,这次的主题是西游?”

  吴庸说:“不是西游。”

  蒋念巧啊了一声,“不是西游?难道是水浒?不是?别跟我说,你要讲三国。”

  “三国这个题材,是四大名着中最热门的题材,讲得教授老师非常多,以你的能力,我相信肯定能讲出不一样的东西。加油!”

  蒋念巧正儿八经说话的时候。

  声音非常好听。

  特别是在通讯设备中,淡雅,御姐,每一个音如同歌唱,恰到好处。

  非常催眠。

  吴庸笑咪咪的说:“也不是。”

  蒋念巧顿了好几秒,也不是?

  国内的古典文学中,最出名的,其实就是四大名着,当然也有不少经典文学作品。

  如老舍,如鲁树人,等。

  他们的作品都很经典。

  但终归来说,那个时代正属于华国动荡的年代,许多作品在那个年代,都是带有个人主观批判性质的。

  因此能留下来。

  且到今时今日仍旧能拜读,很多都是删减版。

  所以,真正能讲的,并不多。

  特别是拿到京大,这种顶级学府作为第一节课,估摸会有许多人失望。

  蒋念巧一连猜测了好几本有深度,且能讲的文学作品,都被吴庸否认了。

  猜不到。

  懒得猜了。

  蒋念巧说:“有个事儿跟你说,你的《悟空传》我给圈内好几个导演看了,他们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你这边呢,怎么说?要不要我牵个线?”

  吴庸想了想,“谢了,暂时没有改编的打算。”

  以蒋念巧在圈内的地位,跟她接触的,毋庸置疑,肯定是顶级电影导演。

  所谓的感兴趣。

  也必然是奔着改编影视方面去。

  《悟空传》这本书在蓝星,也曾被搬上电影院。

  效果和口碑,其实一般。

  吴庸了解过这个世界关于西游题材的影视,多不胜数,真正能拍好的,几乎没有。

  顶级导演的能力,的确很强。

  这是不可否认。

  可有好几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存在。

  《悟空传》这本书,里面的场面过于恢弘,搬上影视,想要全部拍出内容。单单制作场面,动辄至少需要上亿。

  外加演员,制作,以及各种费用。

  没有三个亿的资金。

  根本不可能。

  因此,这必然需要资本介入。

  而资本介入。便代表着,会插手内部事务,譬如塞某些自己想要捧的男女演员。

  有演技的还好。

  最怕就是那种没有演技只有一张脸的小鲜肉,小花。

  这他喵的,不就毁了?

  以《悟空传》和吴庸目前在的热度和人气,两者结合,已经变了大火ip。

  导演和资本看中,那可太正常不过。

  更在吴庸的情理之中。

  但看中归看中,吴庸根本不可能会跟将这本书的版权出售,给别人来改编。

  为啥?

  当然是自己以后改编啊。

  这玩意儿,版权出手之后,就由不得自己了。

  别看某些协议上尊重‘原作者’等等,实际上,都他喵的扯淡。

  多少好书,就是因为资本的介入,导致一本书直接给毁了?!

  感谢了蒋念巧的好意后,吴庸闲聊了几句,“你上次说要的春晚歌曲,想好需要什么类型了?”

  蒋念巧说:“还没想好呢,不急,还有一个多月才开始排练呢。”

  吴庸点点头,“那行,到时候跟我说。”

  电话挂了。

  吴庸又看了大概半个多小时资料之后,跟脑海的记忆结合,又检查了一遍,没啥问题。

  伸了个懒腰。

  查询这些资料是真累啊。

  看看时间,这会儿已经下午四点了,吴庸躺在沙发上眯了一会儿,一睁眼,马上四点半了。

  幼儿园也差不多放学了。

  吴庸点了根烟,收拾了下,跟美女房东赵敏说了声,吴庸穿上鞋子出门。

  剧组那边不太需要吴庸理会。

  因此,吴庸现在的时间,还是属于比较空闲。

  等到《典籍里的华夏》舞台等等,全部整理好,那就没有啥时间了。

  快五点了。

  幼儿园。

  各类豪车聚集。

  “吴老师下午好呀。”

  “哈哈,吴老师恭喜您啦。”

  “吴老师,您不要听网络上各种埋汰的话语,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吴老师,您加油!”

  家长,老师们跟吴庸热情的打着招呼。

  老实说,要不是忙,吴庸是真乐意天天接小家伙。

  为啥?!

  养眼啊。

  在京城这个地方,接娃儿上下学的,特别是幼儿园,几乎清一色都是年纪二十来岁不到三十女人。

  长得好看。

  皮肤还好。

  最主要身材还很不错。

  这玩意儿,都是钱养出来的。

  吴庸笑呵呵的回应着,“谢谢大家关心,大家注意安全。”

  吴欢小家伙被老师和家长们围在中心,零食啊,玩具啊,从来没有少。

  都跟宝贝一样宠着。

  见到吴庸,小家伙兴奋的朝着吴庸挥手,嗷嗷叫,“粑粑,粑粑……”

  经过上次人挤人差点儿出事之后。

  学校做了防护措施,用半米高的围栏,隔绝开来,大家都井然有序的排好队。

  当然。

  吴庸每次出现接娃,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场面还是比较和谐的,都是笑着打招呼,或是一些已经离异还长得贼漂亮的女人,看吴庸的眼神,有些拉丝。

  吴庸敬而远之。

  跟老师和一群家长们,打了声招呼,带着小家伙走了。

  小家伙骑在吴庸的脖子上,一路上乐呵呵的,“粑粑,我是不是你的小公举。”

  “是呀是呀。”

  “粑粑。”

  “哎。”

  “唱歌。”

  “好嘞,预备开始,”吴庸,“从前有座山,山下有座庙……”

  “叫我大王。”

  “嘻嘻,你个小妖精,快去巡山。”

  小家伙奶声奶气的唱,“太阳对我眨眼睛,鸟儿唱歌给我听,”

  吴庸接上,“我是一个努力干活,还不粘人的小妖精……我要摘下最美的花朵,献给我的小公举……”

  小家伙,“嘻嘻嘻嘻……”

  一大一小。

  父女两个。

  嬉嬉笑笑。

  唱着童歌。

  在无数人家长,老师,以及交警愕然的眼神下,一蹦一跳就穿过了斑马线。

  吴庸和小家伙的举动。

  仿佛勾起了许多人内心的欢乐,发自内心的微笑着。

  小朋友们则是羡慕的看着。

  “妈妈妈妈,你看小欢欢和她的粑粑……”

  “这是什么歌呀,好好听。”

  “妈妈,我也想唱。”

  ……

  回到家里。

  美女房东已经回来了,一手提着菜,瞅瞅欢乐的父女俩,吴庸有点慌。

  赵敏看看他,“去洗菜。”

  吴庸咧嘴笑,说了声好嘞,接过菜,屁颠屁颠的跑厨房去了。

  饭菜做的很快。

  扑鼻而来。

  父女俩大口吃着饭。

  赵敏小口小口的吃着,“听说去京大任教了?什么时候正式上课?”

  吴庸嗯道:“后天。”

  赵敏嗯了声,“别乱教,把学生教坏了。”

  吴庸一瞪眼,“怎么可能,就凭哥们儿这能力,教几个学生还不是手到擒来?”

  赵敏呵呵两声,没理他。

  饭后。

  吴庸洗碗,小家伙玩泥巴。

  全部整理完卫生,吴庸躺在沙发上,玩着手机,空闲了,上去看看大家对他任教京大到底有啥评价。

  赵敏也在,脑袋垫在枕头上,半躺着,看着电视。小家伙则是窝在她的旁边,时不时指着漫画上问问题。

  这是啥,这是什么?!

  赵敏也耐心教着。

  要不知道吴庸和赵敏的关系,其他人瞅着,像极了一家三口。

  网络上。

  经过大半天发酵。

  关于吴庸任教京大的消息,简直了,那是一个铺天盖地。

  吴庸的粉丝们,朋友们,全部一片兴奋,各种恭喜,祝贺啊之类的。

  不少人对吴庸任教京大这事儿,也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理性和客观评价。

  有人认为,吴庸展现出来的能力,文学底蕴等等,任教京大古典文学,是没有问题的。

  有人保持中立。

  也有一大堆人,认为吴庸没有资格任教京大,更偏激一点的人,直接在发布了长篇大论。

  各种阐述自己的观点。

  直截了当的说,吴庸不配在京大任教。

  更是借此来抨击,京大的能力,京大的眼光。

  而教育界的媒体,对吴庸,更是贬低到体无完肤的程度。

  京城教育报发布的新闻,标题直接在质疑,《京大是疯了吗?竟会邀请一个明星做任教老师?》

  新闻内容是这么说的。

  “吴庸任京大教师一事,传遍全网,引起了各行各业非常大的抵制。”

  “华国是没人了?”

  “各大学府文学界是没人了吗?”

  “竟然会让一个仅仅只是普通本科学历的人,担任我国乃至于全世界最顶级的学府老师。”

  “而他,仅仅才二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