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到底谁不行?-《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

  与此同时。

  在背后的那块银幕上,《甄嬛传》主题曲《梅香如故》歌名出现。

  下方。

  歌手,薛谦。

  作曲,吴庸。

  作词,吴庸。

  编曲,吴庸……

  一连串下来,全部是吴庸的名字。

  空气凝固。

  万人大广场,寂静一片。

  只有那凄美的二胡声,以及悠扬的笛子声结合,汇聚出一曲典雅古风的伴奏声,在这片空气中婉流传。

  “落花醉了梅苑”

  “恍若人生是初见,”

  “青丝染了霜烟,”

  “……”

  “茫茫岁月,分不清何处是归期,”

  “恨不知心底的在意……”

  老薛那略显沙哑的声音,也紧随而至,跟音乐声融合。

  如同一卷古史画面,在所有人脑海中徐徐展开。

  现场无声。

  但无数人的脑海中,却像是被某种东西,轰然击中。

  正在直播的无数媒体直播间。

  弹幕炸裂。

  所有人听着,头皮发麻。

  “这首歌……”

  “我去大爷……”

  “这是主题曲?我的天,这主题曲……”

  “!”

  “这才是王炸啊。”

  “那胡晨宇唱的,跟老薛唱的,这一对比,简直是完全秒杀啊。”

  “忍别离,不忍却又别离……”

  “这首歌……不知道为什么,听着让人泪目……”

  “歌词,字里行间,全是遗憾……歌词,每一句低沉的声音,都让人回忆片片……”

  “太美了。”

  “纵然还未看到上映的剧,这歌词的磅礴大气和凄美萧疏,就让人有种想要哭的冲动。”

  ……

  胡晨宇依旧站在舞台上。

  只是那双眸子中,瞳孔放大。

  真有!

  他,真有!

  旁边。

  整个《宫锁迷城》的剧组,主演们,以及洪贤这位导演。

  都不可置信。

  阳蜜瞧着舞台上的胡晨宇,再看看另一个舞台上正在唱歌的老薛,后面的吴庸……

  叹了口气。

  胡晨宇……

  又一次踢到了铁板上。

  这块铁板,这一次,是当着万人广场的面,甚至可能直接给胡晨宇毁了。

  ……

  老薛一曲唱完。

  现场中。

  掌声震动如雷。

  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才缓缓停了下来。

  老薛声音低沉,“其实《梅香如故》也谈不上是《甄嬛传》的主题曲。”

  “大家可能觉得,我刚才说的话,在思考用那首歌,有些装。”

  “可实际上。”

  “吴老师一共给这部剧谱写了,外加插曲,各种配乐等等,足足有十二首。”

  老薛说:“吴老师这十二首,全部都是古风,或是背景纯音乐,或是戏曲,或是出场音乐……”

  众人一听。

  全部傻眼了。

  十二首?

  一个人给一部剧,写了十二首插曲?

  疯了?

  我的天。

  老薛骄傲的说:“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而曲子,”

  老薛眸光落在了旁边的舞台,胡晨宇身上,“吴老师写的词,不仅是某些人十辈子拍马也赶不上,就连曲子,也同样如此!”

  现场中。

  许多一阵哄笑声。

  曾几何时。

  胡晨宇在《明日之星》说吴庸曲子不行的话,依旧在互联网和许多人的脑海中,记录着。

  曲子不行?

  人不行?

  现在到底谁不行?

  这一刻,胡晨宇脸色苍白如纸,身旁无人。

  只有自己。

  笑声,全是一片嘲弄。

  脑海空荡,眼神迷茫。

  但下一秒。

  胡晨宇仿佛是想到了什么,大声道:“十二首?吹牛不打草稿?”

  他冷笑道:“你知道十二首符合一部剧的曲子是什么概念?听说你们拍摄这部戏,是赶鸭子上架,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

  “的确,你们能写出一首不错的主题曲,我很诧异。”

  “我收回刚才说的话。”

  “但十二首插曲,整个歌坛,让所有作曲大师来,在短短半个月,写出符合整部剧的曲子,也绝不可能!”

  “更别说,就吴庸一个人!”

  声音铿锵有力。

  仿佛是找到了薛谦话中的吴庸的漏洞,兴奋的反击。

  而他的粉丝。

  也在现场中,帮腔了起来。

  “没错,半个月,十二首,扯淡!”

  “你薛谦就算为那吴庸贴金,也没必要这样吧?”

  “呵呵,知道十二首是什么概念吗?”

  “吹牛,绝对是吹牛!”

  “是的!就算曲仙下凡,平均一天一首,都不可能完成,更何况那吴庸?”

  质疑声。

  越来越大。

  刚还在开心的陈花花,又开始担忧起来,“吴老师……”

  其余人也是担忧起来。

  十二首啊。

  一首,已经让大家无比意外了。

  可十二首……

  贺红苕以前是圈内小花,担任过好几部戏的主角。

  一般来说。

  主题曲的确定,是最难得。

  接着便是插曲。

  而后就是整部剧的整体背景音乐。

  音乐选错,或是不符合场景,都会让人觉得非常突兀。

  像那种粗制滥造的感觉。

  所以,在一部剧拍摄前,就会提前找圈内的作曲大师来量身定做。

  还是好多个作曲大师。

  从有思路,到大概,再到小样……

  往往都是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贺红苕内心很认可吴庸的才华,包括拍摄,但作为曲子这边……

  贺红苕知道吴庸很厉害,可……再厉害,也不能超出范畴啊。

  半个月十二首曲子。

  主题曲,插曲。

  而吴庸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剧组……

  这时。

  阳蜜在后台中,走了上来,“薛谦老师,你刚才说《梅香如故》算不上主题曲,不如让我们欣赏欣赏余下的插曲,或是主题曲?”

  周边的质疑声。

  很大。

  老薛听在耳内。

  但后边的吴庸却没有任何表示。

  老薛说:“在作曲的时候,我跟吴老师提过意见,像《心花怒放》这部影视一样,用歌曲来宣传。”

  他叹了口气,“但吴老师拒绝了,只说了一句,不允许歌曲来宣传这部戏,避免先入为主,好与坏让观众抉择。”

  “但现在!”

  老薛看了眼后面,“吴老师,对不住了。”

  低头又点击了下手机。

  依旧古风的伴奏声,再次在舞台传荡。

  音响中。

  传出老薛的声音,

  “而接下来的这首,被吴老师定义为插曲的歌,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我更愿意,选择它为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