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来自老张经纪人的担心-《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

  这家伙强的有点过分了啊。

  流行音乐也就算了,大家都知道他的能力,因为流传出来过消息,几分钟一首歌。

  这玩儿随便都能查得到。

  这会儿一转头就去搞了首摇滚?还他姥姥的,质量非常高?

  能不惊讶吗?

  吉他手兴奋道:“以《男孩》做为主打,或许有机会冲击白金专辑。”

  白金专辑。

  是现在无数歌手发专辑时梦寐以求的天花板。

  需要达到百万销售。

  键盘手挠了挠头,也不忌讳,“白金感觉有点悬,主要其他几首歌,质量一般。”

  他也是给老薛留了点面子。

  何止是悬。

  以一首歌带动整张专辑,达到百万铂金销量,无疑是痴人说梦。

  换成现在天王天后发专辑。

  甚至国际二线,将念巧这个国内天花板级别的歌手,质量不行,也没有人愿意买单。

  这是钱啊。

  白花花的钱。

  没有几个人乐意为所谓的情怀买单。

  因此,专辑销售,是最能反映出一个歌手和娱乐公司的实力。

  不管娱乐公司为了给自家的艺人歌手造势,砸下了多少重金。

  都没有任何意义。

  一旦发专辑,立马就会露馅。

  所以,乐坛中不管什么咖位的歌手发专辑,都非常谨慎。

  各种千挑万选。

  各种在出专辑前,到处打榜。

  鼓手沉思了下,说:“我猜测,应该在二到三黄金左右。”

  一黄金。

  便是十万的销售。

  这个成就圈内很多歌手都有。

  甚至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五线歌手也有不少能达到这个成就的。

  原因是啥?

  这玩意儿能刷。

  现在一张专辑大概零售价格在58到198之间。

  价格越高。

  配置的东西越多。

  一般有cd,纪念册,歌词本,海报,年历等等一堆。

  当然,有些女歌手还配有个人写真。

  一些四五线歌手咬咬牙花个几百万,给自己刷个黄金销量,当做自己的光辉履历和成就,也就是所谓的贴金。

  这还是能做到的。

  至于再多的两黄金,三黄金这些销量。

  就不太现实了。

  制作一张专辑的成本价格都在二三十了。

  有些精美程度,甚至能达到五十左右。

  一般没有什么名气的四五线歌手,没有那个实力。

  公司也不愿意砸重金。

  并且这玩意儿很容易能查到。

  一张专辑卖到几黄金,不管怎么大吹特吹,给歌手造势,圈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张专辑内的质量。

  你搞几首垃圾歌曲做成一张专辑卖,说卖了好几个黄金销量?

  你他吗当观众是沙雕?

  还是当圈内人和各大评选机构是沙雕?

  “二到三黄金之间,也非常不错了。”老薛是歌手,对这些东西,非常清楚。

  转型的专辑。

  预期只是能达到二到三黄金销量之间,虽然有些失望。

  但也非常不错了。

  算是个开门红。

  至少不会遭遇滑铁卢。

  否则对他的歌手生涯,将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

  当然预期归预期。

  这张专辑出现后,歌迷是否接受转变等等,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歌迷不接受。

  什么都白搭。

  慌吗?

  那当然慌啊。

  薛谦也不知道能不能行,他信得过吴庸写歌的能力和质量。

  问题是对自己没自信啊。

  怕驾驭不住。

  更怕失败后,这些年好不容易打下来基础资源,都给整没了。

  各就各位。

  老薛将所有心思收敛,然后全身心投入了第一次排练中。

  “曾经意外,他和她,相爱……”

  吴庸就在旁边看着。

  也不说话,就安静的看着。

  一开始,停顿了好几次,都是因为各种小问题。

  节拍慢了。

  或是快了。

  一首歌嘛,第一遍都是歌手和乐手之间的磨合。

  连续几遍下来。

  该掌握的地方,都已经掌握。

  大家伙更是得心应手了。

  “吴老师,给。”张明明给吴庸倒了杯水,然后就顺然的坐在了旁边。

  吴庸能看着出来,她有事想问,“怎么?”

  张明明迟疑了下,“吴老师,你觉得老薛这张专辑,能不能行?”

  吴庸笑道:“不清楚啊。”

  能不能成,谁说得准。

  但吴庸很清楚,《男孩》这首歌在蓝星中,很火。

  词曲都是同一个人——梁博。

  这首歌出现那会儿。

  给当时的歌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蓝星中。

  梁博也曾参加过《好声音》这档节目,是第一届的冠军。

  获得第一届冠军后。

  本以为他会深入乐坛,继续发光发热。

  但他消失了。

  三年后,带着一首《男孩》回归。

  也是所有《好声音》的冠军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老薛的嗓音条件跟这首歌的原作者,有些差距。

  但不算大。

  不过按照目前的演绎。

  以老薛的实力,是能将这首歌发挥出百分之七八十的。

  在如今的乐坛中。

  足够用了。

  纵然不是最完美。

  有句话叫先入为主。

  这个世界没有梁博的原唱,老薛就是原唱,没有所谓的对比性。

  是这首歌制定标准的人。

  张明明陷入了沉思,悠悠然的说:“吴老师,你知道吗?老薛几乎是将所有投入到了这张专辑中。”

  “他上节目。”

  “是因为钱。”

  “用节目中所得来的钱,来养活他的音乐。”

  “他很固执。”

  “我做了他的经纪人差不多有十年了,从他低谷到如今,是我一步步看着他走来的。”

  张明明看着沉浸在音乐其中的老薛,露出了笑容,“他明明可以赚很多钱,但偏偏,为了所谓的音乐,丢失了很多很多机会。”

  “因为这张专辑,他跟公司那边闹得很僵。”

  “如果失败了。”

  “公司那边放在他身上的资源,会被全部抽走。”

  到了老薛这个级别的艺人歌手。

  说顶级,也谈不上。

  可也算是脱离了牛马级别,有了属于自己的粉圈。

  因此,也有了跟公司谈判的资格。

  可也只是有资格而已。

  依旧需要依靠公司的资源。

  娱乐圈向来僧多粥少。

  娱乐公司最讨厌的便是,手下的艺人跟公司制定的路反着走。

  这无可厚非。

  成功了,倒也还好。

  地位更上一层楼,拥有了更多的筹码。

  失败了,迎来的便是公司重重敲打。

  雪藏个一段时间。

  甚至让你彻底消失在娱乐圈。

  吴庸见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