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次,他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头一件大事,就是防瘟疫!
以前赤壁大战,曹操为啥败得那么惨?原因多得很,但有一条特别关键——那年荆州闹瘟疫,死的倒的全是士兵。
蒋华强可不想手下兄弟莫名其妙就倒在病上。
所以早早就做了准备,营地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提前备好了药。
军中也带了不少大夫。
谁要是打仗挂了彩,立马就有人治。
除了防病,还得防晕船。
他可不会像曹操一样,图省事把船全都锁成一片。
这回南下,总共带了九万人马。
五万水军早被甘宁调教得如鱼得水,根本不怕风浪。
但那四万精锐步兵,大部分是北方汉子,打小就没见过江面。
为了让他们适应,蒋华强干脆把大军留在广陵,哪儿也不去。
每天让庞德、高顺、张合、徐晃几个将领,带着这帮兵在江边来回走动。
练站船,听涛声,看浪打浪,硬是让他们习惯水上的滋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练了这些天,不少人已经能站在晃荡的船上谈笑了。
高顺带着他的三千陷阵营兄弟,最早就过了长江这道心理关。
现在。
他们不光翻山越岭是一把好手,夜里摸营、背后偷袭也玩得贼溜。
就连水上功夫,也一天比一天硬气。
更离谱的是,这群人最近竟嚷嚷着要跟甘宁那帮三千锦帆贼干一架,非得在江面上掰个手腕,瞧瞧谁才是真正称霸水面的狠角色!
不过。
在蒋华强眼里,这事儿陷阵营大概率要吃亏。
要是在平地干仗,那没得说,陷阵营配得上“最强步兵”这个名头。
可要是真漂在水上打,锦帆贼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水里翻腾、浪中穿梭,那是人家吃饭的本事。
但蒋华强不会傻到去泼冷水。
自己手下这帮人肯这么拼,敢喊出挑战的话,说明士气旺、心气高。
他当主公的,巴不得天天看他们斗志昂扬,哪还会去戳这泡气?
不光是兵士们猛练,蒋华强自个儿也带着文官武将们时不时坐船沿江溜达。
一开始。
法正、陈宫、贾诩这些文弱书生,站在船头晃两下就脸色发绿,差点把隔夜饭都吐在江边。
可被蒋华强一顿嘴炮洗脑,画了一堆江对面的金银财宝、地盘城池后,一个个咬牙硬撑,发誓不能再怕这摇晃的破船。
结果还真行。
经过一阵子的折腾训练。
那几个原本站不稳的文人,也能在甲板上谈笑风生,扛住风浪颠簸了。
蒋华强看了直点头。
这下好了。
打仗前该练的都练了,该熟的也都熟了。
可这还只是军上的准备。
其他方面,他也一点没落下。
比如,防着其他诸侯搞小动作。
徐州和兖州那边,有赵云、吕布、华雄、张松几个顶着。
西凉铁骑和并州狼骑这两支狠队伍,也全留在北边镇场子。
曹操和袁绍要是敢动歪心思,肯定得掂量掂量自己脑袋硬不硬。
关西那边更不用担心。
老董虽然退了,但威风还在。
还有李儒那老狐狸在旁边盯着。
基本稳得跟石头一样。
唯一让人有点不踏实的,就是孙策和刘表。
蒋华强知道历史,对他们俩可不敢掉以轻心。
早早就撒出去一大堆探子,往荆州、淮南扎堆钻。
只要刘表或孙策有个出兵的苗头,他立马动手,绝不给机会。
就说孙策吧。
这人要是真敢反水,赵云马上带着驻守徐州的西凉铁骑杀过去,直扑淮南,直接把他老家掀个底朝天!
孙策是挺能打。
可那又怎样?
他手下连像样的骑兵都没有。
碰上赵云和三万西凉铁骑冲锋,他拿什么挡?
拿两条腿的步兵去追马?
淮南地势平坦,一眼望过去全是平地,没山没坎,想守都找不到地方。
就算孙策有三头六臂,面对铁蹄滚滚冲过来,也只能干瞪眼,急得抓耳挠腮,一点辙都没有。
再看刘表。
表面看像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
年年还给老董控制的朝廷进贡,装得很忠心。
可蒋华强清楚,这老家伙在原来的历史里,可是个搞事情的一把好手,搞风搞雨的本事不比刘备、吕布差。
要不是他在背后撑腰,张绣凭什么敢在宛城跟曹操对着干?
说白了。
当初张绣能赖在宛城不走,全靠刘表点头默许。
不光让他占着地盘,还暗中送钱送粮,当他的“挡箭牌”用。
可惜后来张绣听了贾诩的话,直接投降曹操了。
刘表白忙一场,丢了这枚棋子。
但就算这样,他也没闲着,一直琢磨着再找个新“挡箭牌”顶上去。
于是,从北方一路逃窜过来的刘备,在蒋华强眼里突然就成了香馍馍。
这才有了后来刘备能在新野安营扎寨、自立山头的局面。
不然你说说,刘表凭啥好心好意,把荆州北大门这么关键的地盘交给刘备?
刘表脑子进水了还是闲命太长?
天底下哪有白送好处这回事!
所以说,对刘表这个老狐狸,蒋华强心里早就提着防呢。
当然了,真让他睡不着觉的,其实也不是刘表。
而是黄祖手底下那支江夏水军!
那可是一支真正能打硬仗的水上铁军,不是吹的。
哼!这种玩意儿,握在别人手里不踏实,最好还是挪到自己兜里才安心。
在蒋华强脑子里,早就悄悄盘算起怎么把这支水军给撬过来。
呵,有些诸侯想背后算计他?
做梦去吧,下辈子投个好胎再来!
一直以来,都是他蒋华强压着别人打,轮得到谁骑他头上撒野?
淮南
九江郡
自从孙策一口气拿下淮南三郡后,他琢磨了半天,最后把大本营定在了靠近南边的九江郡。
说起来。
按现在的眼光看,九江算是南方的地盘。
可在汉末那会儿,因为长江几条支流绕来绕去,大家普遍还是把它当北方城池使。
此刻,议事厅内。
孙策和周瑜正面对面坐着,跟一个年轻后生谈事。
这人正是诸葛亮。
刚介绍完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诸葛亮正准备开口说话。
头一件大事,就是防瘟疫!
以前赤壁大战,曹操为啥败得那么惨?原因多得很,但有一条特别关键——那年荆州闹瘟疫,死的倒的全是士兵。
蒋华强可不想手下兄弟莫名其妙就倒在病上。
所以早早就做了准备,营地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提前备好了药。
军中也带了不少大夫。
谁要是打仗挂了彩,立马就有人治。
除了防病,还得防晕船。
他可不会像曹操一样,图省事把船全都锁成一片。
这回南下,总共带了九万人马。
五万水军早被甘宁调教得如鱼得水,根本不怕风浪。
但那四万精锐步兵,大部分是北方汉子,打小就没见过江面。
为了让他们适应,蒋华强干脆把大军留在广陵,哪儿也不去。
每天让庞德、高顺、张合、徐晃几个将领,带着这帮兵在江边来回走动。
练站船,听涛声,看浪打浪,硬是让他们习惯水上的滋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练了这些天,不少人已经能站在晃荡的船上谈笑了。
高顺带着他的三千陷阵营兄弟,最早就过了长江这道心理关。
现在。
他们不光翻山越岭是一把好手,夜里摸营、背后偷袭也玩得贼溜。
就连水上功夫,也一天比一天硬气。
更离谱的是,这群人最近竟嚷嚷着要跟甘宁那帮三千锦帆贼干一架,非得在江面上掰个手腕,瞧瞧谁才是真正称霸水面的狠角色!
不过。
在蒋华强眼里,这事儿陷阵营大概率要吃亏。
要是在平地干仗,那没得说,陷阵营配得上“最强步兵”这个名头。
可要是真漂在水上打,锦帆贼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水里翻腾、浪中穿梭,那是人家吃饭的本事。
但蒋华强不会傻到去泼冷水。
自己手下这帮人肯这么拼,敢喊出挑战的话,说明士气旺、心气高。
他当主公的,巴不得天天看他们斗志昂扬,哪还会去戳这泡气?
不光是兵士们猛练,蒋华强自个儿也带着文官武将们时不时坐船沿江溜达。
一开始。
法正、陈宫、贾诩这些文弱书生,站在船头晃两下就脸色发绿,差点把隔夜饭都吐在江边。
可被蒋华强一顿嘴炮洗脑,画了一堆江对面的金银财宝、地盘城池后,一个个咬牙硬撑,发誓不能再怕这摇晃的破船。
结果还真行。
经过一阵子的折腾训练。
那几个原本站不稳的文人,也能在甲板上谈笑风生,扛住风浪颠簸了。
蒋华强看了直点头。
这下好了。
打仗前该练的都练了,该熟的也都熟了。
可这还只是军上的准备。
其他方面,他也一点没落下。
比如,防着其他诸侯搞小动作。
徐州和兖州那边,有赵云、吕布、华雄、张松几个顶着。
西凉铁骑和并州狼骑这两支狠队伍,也全留在北边镇场子。
曹操和袁绍要是敢动歪心思,肯定得掂量掂量自己脑袋硬不硬。
关西那边更不用担心。
老董虽然退了,但威风还在。
还有李儒那老狐狸在旁边盯着。
基本稳得跟石头一样。
唯一让人有点不踏实的,就是孙策和刘表。
蒋华强知道历史,对他们俩可不敢掉以轻心。
早早就撒出去一大堆探子,往荆州、淮南扎堆钻。
只要刘表或孙策有个出兵的苗头,他立马动手,绝不给机会。
就说孙策吧。
这人要是真敢反水,赵云马上带着驻守徐州的西凉铁骑杀过去,直扑淮南,直接把他老家掀个底朝天!
孙策是挺能打。
可那又怎样?
他手下连像样的骑兵都没有。
碰上赵云和三万西凉铁骑冲锋,他拿什么挡?
拿两条腿的步兵去追马?
淮南地势平坦,一眼望过去全是平地,没山没坎,想守都找不到地方。
就算孙策有三头六臂,面对铁蹄滚滚冲过来,也只能干瞪眼,急得抓耳挠腮,一点辙都没有。
再看刘表。
表面看像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
年年还给老董控制的朝廷进贡,装得很忠心。
可蒋华强清楚,这老家伙在原来的历史里,可是个搞事情的一把好手,搞风搞雨的本事不比刘备、吕布差。
要不是他在背后撑腰,张绣凭什么敢在宛城跟曹操对着干?
说白了。
当初张绣能赖在宛城不走,全靠刘表点头默许。
不光让他占着地盘,还暗中送钱送粮,当他的“挡箭牌”用。
可惜后来张绣听了贾诩的话,直接投降曹操了。
刘表白忙一场,丢了这枚棋子。
但就算这样,他也没闲着,一直琢磨着再找个新“挡箭牌”顶上去。
于是,从北方一路逃窜过来的刘备,在蒋华强眼里突然就成了香馍馍。
这才有了后来刘备能在新野安营扎寨、自立山头的局面。
不然你说说,刘表凭啥好心好意,把荆州北大门这么关键的地盘交给刘备?
刘表脑子进水了还是闲命太长?
天底下哪有白送好处这回事!
所以说,对刘表这个老狐狸,蒋华强心里早就提着防呢。
当然了,真让他睡不着觉的,其实也不是刘表。
而是黄祖手底下那支江夏水军!
那可是一支真正能打硬仗的水上铁军,不是吹的。
哼!这种玩意儿,握在别人手里不踏实,最好还是挪到自己兜里才安心。
在蒋华强脑子里,早就悄悄盘算起怎么把这支水军给撬过来。
呵,有些诸侯想背后算计他?
做梦去吧,下辈子投个好胎再来!
一直以来,都是他蒋华强压着别人打,轮得到谁骑他头上撒野?
淮南
九江郡
自从孙策一口气拿下淮南三郡后,他琢磨了半天,最后把大本营定在了靠近南边的九江郡。
说起来。
按现在的眼光看,九江算是南方的地盘。
可在汉末那会儿,因为长江几条支流绕来绕去,大家普遍还是把它当北方城池使。
此刻,议事厅内。
孙策和周瑜正面对面坐着,跟一个年轻后生谈事。
这人正是诸葛亮。
刚介绍完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诸葛亮正准备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