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真有点真本事-《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要是蒋华强出事,只能靠董卓这老胳膊老腿再出来撑场面。

  可董卓都六十多了,在关东诸侯眼里,就是个快入土的老头。

  而蒋华强正是年富力强,三十出头,锋芒毕露。

  这俩人给别人的压迫感,完全是两个级别。

  蒯越这番话一出口,刘表心头一震,有点动心了。

  在北方要动蒋华强?纯属做梦。

  可要是在南方动手,谁也想不到,也管不着,机会大把。

  但刘表比蔡瑁和蒯越顾虑多多了。

  他早年跟董卓打过交道,深知这老头护短到了极点。

  要是蒋华强真死在南方,董卓查出是荆州干的——

  荆州,尤其是北部那几个郡,非得被董卓的军队夷为平地不可!

  刘表敢赌这把命吗?

  他真不敢!

  于是他把心里的担忧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蔡瑁和蒯越全蔫了,谁也不说话。

  荆州南北差距太大。

  北部的南阳、江陵这些地儿,富得流油,虽然比不上当年的冀州、豫州,但在整个大汉,也算顶流了。

  可南部呢?

  长沙还行,贵阳、零陵、武陵,基本都是荒山野岭,地广人稀。

  所以荆州这些世家,八成的家业都在北边。

  要是北边被董卓大军踏平,那就是整个家族的灭门大灾!

  蔡瑁沉默片刻,忽然转头看向蒯越,低声说:“异度,咱俩想不出办法,”

  “不如把刘玄德派来的那个使者叫来问问?”

  “说不定他能拿出个破局的主意。”

  “再说了,那小子跟咱们蔡家、蒯家,还是沾亲的。”

  经他一提,蒯越也想起来了。

  那使者确实跟两家有亲戚关系,不是假的。

  虽然年纪才十六,看着嫩得很,但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搞不好,真有点真本事。

  刘表一听,也来了兴趣。

  蔡家和蒯家共同的亲戚?

  难道是……?

  他立刻点头,让人把刘备派来的使者请进来。

  ……

  没过多久,一个穿白袍的年轻人从门外走了进来。

  身高七尺五,身形挺拔,手里握着一把用白鹅毛编成的扇子。

  这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往后几年肯定还能窜一窜,说不定能长到八尺开外。

  刘表一眼看到这年轻人,心里咯噔一下。

  他太了解蔡瑁和蒯越了。

  这俩人,凡事先看利益,不给好处绝不出手。

  能让他们点头支持刘备,难度堪比登天。

  可眼前这少年,居然真的把事儿办成了。

  这说明啥?说明这小子,绝不是个好糊弄的主儿。

  别看年纪小,礼数一点不含糊。

  他规规矩矩按汉家规矩,向刘表行礼,声音清朗:

  “晚生诸葛孔明,拜见刘荆州。”

  没错,刘备派来的使者,正是诸葛亮。

  前些年,曹操头一回对徐州动手那会儿。

  诸葛玄,也就是诸葛亮的叔父,为了躲战乱,领着儿子诸葛瑾,还有两个侄子诸葛亮、诸葛均,一路往南,逃到了豫章郡。

  诸葛家虽然比不上那些顶级门阀,比如袁家、荀家那种一手遮天的豪门,但也绝不是穷得叮当响的小老百姓。

  所谓“南阳种地的普通人”这种说法,纯属诸葛亮后来写《出师表》时客气了一下,当不得真。

  如今掌管诸葛一门的,正是诸葛玄。他在文人圈里名声不小,写的文章很多人都爱读。

  刚到豫章时,前任扬州刺史陈温赏识他,直接请他当了豫章太守。这么一来,诸葛家总算在江东扎下了根。

  可好景不长,陈温去年就病死了。

  如果没有眼下这场意外变局——也就是蒋华强突然冒出来搅动天下大势的话——诸葛玄本来也该在不久后撒手人寰。

  按原来的历史走,诸葛玄一走,江东又正赶上孙策起兵扫荡各路势力。诸葛瑾为了出路,投了孙策;诸葛亮和诸葛均年纪小,只好逃去荆州避难。

  但现在不同了。

  孙策没打江东,反而是刘备,被北方各大势力挤得没地方落脚,歪打正着跑来江东发展。

  江东那些地头蛇世家,打心底怕蒋华强,生怕哪天被灭门,于是干脆倒向刘备,跟他联手自保。

  这样一来,刘备平定江东的过程,自然就跟当年孙策那种见谁灭谁的狠劲儿完全不同了。

  整个江东的大族几乎都站刘备这边,只剩严白虎和王朗这两个半吊子军阀还敢跳出来挡路。

  诸葛玄呢,虽说不算江东本地豪强,可为了保全家族,顺势也跟着归附了刘备。

  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俩,再加上小弟诸葛均,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刘备阵营里的人。

  诸葛瑾这人办事稳重,处理政事特别在行;而诸葛亮年纪轻轻,脑子转得比谁都快,连他哥都比不上。

  这次刘备打算拉刘表入伙,出主意的人,正是诸葛亮。

  为了让刘表点头帮忙,诸葛亮自告奋勇,亲自跑一趟襄阳当说客。

  其实诸葛家跟荆州的关系,老早以前就盘根错节,扯都扯不清。

  几十年前,诸葛家就跟荆州三大家族——蔡家、蒯家、黄家——通婚不断。

  诸葛玄的妹妹,也就是诸葛亮的姑妈,就嫁给了蒯越的弟弟。

  所以严格说起来,诸葛家虽然不算荆州土着,但亲戚遍地,也算半个地头户了。

  这回诸葛亮来荆州,就跟回外婆家串门一样自在。

  再说,就算任务没谈成,看在亲眷面子上,也没人会为难这个毛头小子。

  这时,诸葛亮上前见礼,刘表笑着让他坐下。

  “孔明小兄弟,咱们就不绕弯子了。”

  “我不希望蒋文韬拿下江东。”

  “可问题是,他背后站着董仲颖啊。”

  “万一他在南方栽了,死得太难看,董仲颖怒了,找我们荆州算账怎么办?”

  “所以你要我出兵可以,但得让我知道——怎么躲开董卓的报复!”

  刘表可不是好糊弄的角色。当年他能在荆襄九郡安稳坐十几年,靠的就是谨慎又精明。

  他的意思很清楚:你要我掺和这事也行,但风险你得帮我扛住。

  诸葛亮听了,轻轻一笑,语气轻松地说:“州牧大人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