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有个习俗,小孩五岁前没有正式的名字,多用乳名来称呼。
这乳名一般起得很土气,甚至有点贱兮兮的,目的就是好养活。
所以他们的长子被取名叫作“狗子”。
狗子出生后,作为外曾祖父的老董高兴得不行,好像整个人又年轻了几岁,整天绕着这个小曾孙团团转,一刻都不愿意分开。
无论这孩子怎么哭闹,在老董眼里都是可爱的表现!
对于这个宝贝曾孙,老董恨不得什么好处都捧给他!
对此,蒋华强与董白也都能理解。
等老董把权交给了蒋华强,就彻底退居二线,安享晚年了。
退休生活里能有一个小宝宝陪伴,对他来说已经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
在董白顺利生下狗子之后,貂蝉、吴觅、马云禄等几位妻子,接连都传来了好消息,各自有了自己的宝宝。
只是她们所出的,全是闺女。
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蒋华强对这些孩子的喜爱。
他是丝毫都没有那种男尊女卑的观念。
人们都说得好,女孩就像是贴身的小棉袄,贴心又懂事。
已经有狗子这么一个接班人了,哪怕今后老婆们生的还是女儿,他也心满意足,毫无怨言。
但是这一连串生产事件,却激起了蒋华强身边一些未育女人内心的渴望。
于是这几个小妾之间展开了暗暗较量。
个个争奇斗艳、绞尽脑汁,只为赢得老公多一眼的注意,多一次的宠幸。
对于这场良性的“争夺战”,蒋华强并没有过多插手。
反正不论谁赢了,最后受益最大的,还不是他自己?
不仅能在过程中体会到各种不一样的浪漫和愉悦,还乐得轻松自在,何乐不为?
有着惊人精力的蒋华强,很快就把尚未怀孕的小妾们都温存了一番。
然而不出半个月时间,他的家庭成员再度扩容!
不但新迎娶进了孙尚香,另外还有桥蕤从淮南带来的两位绝色美人——
正是鼎鼎大名的大乔和小乔!
而这位桥蕤本身除了是袁术部下之外,还跟乔家有一定亲戚关系,算是乔家族里的旁支一脉。
东汉早期时的乔家也曾风光一时,是个响当当的大户人家。
可随着时光流逝,这家子逐渐走向衰落。
特别是乔瑁去世后,年轻一代几乎没人能够挑起家业大梁。
乔瑁是乔家族长乔公的侄子,也是大乔小乔的堂兄。
早年乔家倾注无数心血才把他送上了京城官位。
后来乔瑁选择跟了袁绍,被派到了东郡做太守。
而在第一次诸侯联盟征讨董卓失败后,他又因与兖州刺史刘岱之间的私怨,加上袁绍与曹操从中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导致刘岱与乔瑁竟然动起了兵戈。
刘岱虽说名义上是正牌的兖州刺史,手里还是有几分实力的。他能调动的人马,比乔瑁那个家伙多多了。
最后的结果,乔瑁兵败丧命。
他的死,也宣告了乔家走向衰亡的终点。
紧接着,乔家当时的族长乔公,又把希望寄托在家族旁支桥蕤的身上。
袁术去世之后,桥蕤觉得投靠蒋华强需要表现足够的诚意才行。
根据他对这位丞相大人的了解,献美人是最对蒋丞相胃口的做法。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张鲁把自己的妹妹张梅嫁给蒋华强,结果汉中地区五斗米教的地位不但保住了,还稳如泰山;
吴懿把自己的妹妹吴觅嫁过去,自己也成功稳固地位,并成为蒋丞相手下蜀地将领的第一人。
桥蕤这个人能力平平。
跟蒋帐下的许多其他武将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他必须想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招数,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官路顺畅、飞黄腾达。
这时候,桥蕤便盯上了乔公膝下的一双女儿——大乔和小乔。
姐妹两人正值青春年少,正当十六岁左右。
在淮南一带早已名闻四方,美艳动人远近传。
于是,桥蕤打起了这个主意,说服乔公:
不如就把这两个绝色姑娘嫁给蒋华强?
这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家族延续,搞不好还能重现乔家昔日的风光!
这么一套话下来,乔公哪还有反对的理由?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让桥蕤把两个女儿送到了蒋华强那里。
桥蕤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验证。
对于这种会来事的人,蒋华强素来很看重。
当即,桥蕤就被授官封爵,赏赐不菲。
这让桥蕤激动不已,当场拍着胸口发誓效忠。
但桥蕤也不是那种盲目自信之人。
他心里明白得很,如果让自己统帅四万人的大军,恐怕根本应付不来。
于是果断把手里的兵权交出,改当了一个文官。
蒋华强并没有吝啬对桥蕤的提拔与奖赏。
连带着,乔家也从中捞到了很多好处。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蒋丞相同意了乔家从淮南迁居到长安。
因为孙策与刘备在此地交锋,现在的淮南已经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而相比之下,作为汉朝京城的长安,此时繁华异常,堪称天下第一城。
迁家这事,乔家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另外一点,桥蕤既然能在蒋华强下面担任高官,以后乔氏一家到了长安立足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虽然还远未恢复当年乔家巅峰时的鼎盛景象,但这对一直走下坡路的乔家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成果了。
而大乔和小乔两姐妹,也对蒋华强的恩情感激万分。
她们下定决心,拿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去吸引蒋华强的目光。
不得不承认,不同的风格,就是带来了不同的感觉。
庐江郡靠近江南,大乔和小乔自小就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美和韵味。
姐妹俩共同服侍蒋华强,在情意上反倒又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趣味。
……
兖州,陈留城。
曹操盯着案上的情报,眉头皱得紧紧的。
本来他以为派出夏侯渊带兵五万攻占豫州,会是一步妙棋。
但现在看来,豫州根本是个烫手山芋!
在曹操的固有认知中,豫州本是大汉最富庶的两个州之一。
这乳名一般起得很土气,甚至有点贱兮兮的,目的就是好养活。
所以他们的长子被取名叫作“狗子”。
狗子出生后,作为外曾祖父的老董高兴得不行,好像整个人又年轻了几岁,整天绕着这个小曾孙团团转,一刻都不愿意分开。
无论这孩子怎么哭闹,在老董眼里都是可爱的表现!
对于这个宝贝曾孙,老董恨不得什么好处都捧给他!
对此,蒋华强与董白也都能理解。
等老董把权交给了蒋华强,就彻底退居二线,安享晚年了。
退休生活里能有一个小宝宝陪伴,对他来说已经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
在董白顺利生下狗子之后,貂蝉、吴觅、马云禄等几位妻子,接连都传来了好消息,各自有了自己的宝宝。
只是她们所出的,全是闺女。
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蒋华强对这些孩子的喜爱。
他是丝毫都没有那种男尊女卑的观念。
人们都说得好,女孩就像是贴身的小棉袄,贴心又懂事。
已经有狗子这么一个接班人了,哪怕今后老婆们生的还是女儿,他也心满意足,毫无怨言。
但是这一连串生产事件,却激起了蒋华强身边一些未育女人内心的渴望。
于是这几个小妾之间展开了暗暗较量。
个个争奇斗艳、绞尽脑汁,只为赢得老公多一眼的注意,多一次的宠幸。
对于这场良性的“争夺战”,蒋华强并没有过多插手。
反正不论谁赢了,最后受益最大的,还不是他自己?
不仅能在过程中体会到各种不一样的浪漫和愉悦,还乐得轻松自在,何乐不为?
有着惊人精力的蒋华强,很快就把尚未怀孕的小妾们都温存了一番。
然而不出半个月时间,他的家庭成员再度扩容!
不但新迎娶进了孙尚香,另外还有桥蕤从淮南带来的两位绝色美人——
正是鼎鼎大名的大乔和小乔!
而这位桥蕤本身除了是袁术部下之外,还跟乔家有一定亲戚关系,算是乔家族里的旁支一脉。
东汉早期时的乔家也曾风光一时,是个响当当的大户人家。
可随着时光流逝,这家子逐渐走向衰落。
特别是乔瑁去世后,年轻一代几乎没人能够挑起家业大梁。
乔瑁是乔家族长乔公的侄子,也是大乔小乔的堂兄。
早年乔家倾注无数心血才把他送上了京城官位。
后来乔瑁选择跟了袁绍,被派到了东郡做太守。
而在第一次诸侯联盟征讨董卓失败后,他又因与兖州刺史刘岱之间的私怨,加上袁绍与曹操从中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导致刘岱与乔瑁竟然动起了兵戈。
刘岱虽说名义上是正牌的兖州刺史,手里还是有几分实力的。他能调动的人马,比乔瑁那个家伙多多了。
最后的结果,乔瑁兵败丧命。
他的死,也宣告了乔家走向衰亡的终点。
紧接着,乔家当时的族长乔公,又把希望寄托在家族旁支桥蕤的身上。
袁术去世之后,桥蕤觉得投靠蒋华强需要表现足够的诚意才行。
根据他对这位丞相大人的了解,献美人是最对蒋丞相胃口的做法。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张鲁把自己的妹妹张梅嫁给蒋华强,结果汉中地区五斗米教的地位不但保住了,还稳如泰山;
吴懿把自己的妹妹吴觅嫁过去,自己也成功稳固地位,并成为蒋丞相手下蜀地将领的第一人。
桥蕤这个人能力平平。
跟蒋帐下的许多其他武将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他必须想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招数,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官路顺畅、飞黄腾达。
这时候,桥蕤便盯上了乔公膝下的一双女儿——大乔和小乔。
姐妹两人正值青春年少,正当十六岁左右。
在淮南一带早已名闻四方,美艳动人远近传。
于是,桥蕤打起了这个主意,说服乔公:
不如就把这两个绝色姑娘嫁给蒋华强?
这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家族延续,搞不好还能重现乔家昔日的风光!
这么一套话下来,乔公哪还有反对的理由?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让桥蕤把两个女儿送到了蒋华强那里。
桥蕤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验证。
对于这种会来事的人,蒋华强素来很看重。
当即,桥蕤就被授官封爵,赏赐不菲。
这让桥蕤激动不已,当场拍着胸口发誓效忠。
但桥蕤也不是那种盲目自信之人。
他心里明白得很,如果让自己统帅四万人的大军,恐怕根本应付不来。
于是果断把手里的兵权交出,改当了一个文官。
蒋华强并没有吝啬对桥蕤的提拔与奖赏。
连带着,乔家也从中捞到了很多好处。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蒋丞相同意了乔家从淮南迁居到长安。
因为孙策与刘备在此地交锋,现在的淮南已经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而相比之下,作为汉朝京城的长安,此时繁华异常,堪称天下第一城。
迁家这事,乔家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另外一点,桥蕤既然能在蒋华强下面担任高官,以后乔氏一家到了长安立足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虽然还远未恢复当年乔家巅峰时的鼎盛景象,但这对一直走下坡路的乔家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成果了。
而大乔和小乔两姐妹,也对蒋华强的恩情感激万分。
她们下定决心,拿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去吸引蒋华强的目光。
不得不承认,不同的风格,就是带来了不同的感觉。
庐江郡靠近江南,大乔和小乔自小就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美和韵味。
姐妹俩共同服侍蒋华强,在情意上反倒又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趣味。
……
兖州,陈留城。
曹操盯着案上的情报,眉头皱得紧紧的。
本来他以为派出夏侯渊带兵五万攻占豫州,会是一步妙棋。
但现在看来,豫州根本是个烫手山芋!
在曹操的固有认知中,豫州本是大汉最富庶的两个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