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主公的益州刺史头衔,是朝廷正式册封的吗?”
“谁给的胆量让你家主公擅自任命自己为益州刺史?”
被蒋华强两个耳光扇得愣住,王累刚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若要论对汉室江山的破坏程度,刘焉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
废除刺史改用牧制度,正是出自刘焉之手。
这条命令,使得各地军阀迅速崛起。
而刘焉自己,私底下更是打造了许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车马器具。
他想要称帝的心思,早已人尽皆知。
刘璋的益州刺史地位,就是继承自刘焉。
刘焉生前就已经被定义为反贼。
可以说,“老反贼”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小反贼”。
尽管大家都知道汉室朝廷是董卓手中的傀儡。
但哪怕这个朝廷再怎么糟糕,也毕竟是正统的汉室。
有了这面旗帜,董卓那边始终占据道义高地。
当然,在关东地区由于世家集团的实际掌控,皇权影响力大大减少。
但在关西……
抱歉,你们刘焉父子现在的身份确实是朝廷反贼!
“蒋文韬,你是打算杀了我吗?”
相比起王累的嘴硬,刘璋可以说是害怕极了。
说实话,他并不想死。
如果益州的主人仍然是刘焉。
或许张松、吴懿、庞羲、严颜这些人也不会那么彻底地倒戈。
即便是换成他去世的哥哥刘瑁,也不至于沦落到这般田地。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
刘璋原本不是刘焉理想的继承人。
因此,刘焉也没有特意为他塑造形象。
导致刘璋刚继位不久,屁股还没坐热,赵韪甘宁等人就开始叛乱反对他。
蜀地内部的人如吴懿、张松、严颜等人,对刘璋也是非常看不起。
可怜的刘璋。
一开始就没打算当主公。
但由于两位兄长在长安做人质,三哥因病去世,只好由他接手这片基业。
如果没有蒋华强的影响,刘璋可能还能继续做二十年的益州主人。
而现在,只能沦为阶下囚。
面对刘璋的疑问,蒋华强回答说:
“刘季玉,你父亲的确是个杰出的人物。”
“到现在,还有五位忠臣不顾一切跟着你。”
刘璋听到这话一脸茫然。
他身边不就只有黄权和王累两人吗?
怎么就冒出五个来了?
紧接着,蒋华强拍了拍手。
几名卫士将张任、杨怀、高沛三人带进了屋。
见到杨怀和高沛依旧没有归顺蒋华强,刘璋心里后悔极了!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听信张松的建议,把杨怀和高沛撤下白水关守将的位置,这才让蒋华强轻易拿下那里。
如果那时候能坚定一点,继续信任这两位忠诚的大臣,可能还能多撑一段时间。
“刘季玉,你能不能活下来,就得看这五人愿不愿意投降朝廷了。”蒋华强微笑着说。
他其实并没有杀刘璋的心思。
一个刘璋而已,把他关在长安当个闲人就好。
没必要为了他而失去张任和黄权这样的良才。
不出所料,刘璋很快说服了这五人,并且表示愿意听从蒋华强的所有安排。
这意味着,以后这五人之中任何一个出问题,刘璋都要负责。
这五人中,除了张任之外,黄权算是最能干的一个。
不仅会带兵打仗,还可以做军师,处理政务的能力也相当强。
简直是个多面手。
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后,蒋华强回到了刺史府。
等董卓派来的人交接完毕后,他就正式返回长安。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晚上吴懿就把吴觅送了过来。
吴觅的确不愧为蜀地的第一美女,比张鲁的妹妹张梅还要漂亮一些。
而且,吴觅很懂事,对蒋华强的服侍十分到位。
面对这样一个女子,蒋华强自然不会错过把她收进家门的机会。
另外,接受吴觅也让吴懿、吴班、严颜、雷铜这些蜀地投降过来的将领彻底安心。
……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月过去了。
董卓已经派遣了不少内政人才来管理蜀地。
蒋华强则带着吴觅和张梅启程返回长安。
如今蜀地、汉中和长安都被董卓控制住了,三地之间的交通问题也需要解决。
俗话说得好,要发财,先修路。
蜀地出产蜀锦,汉中是产粮大区,这两个地方对董卓势力帮助很大。
再加上凉州的战马和士兵。
董卓可以说是坐稳了霸主地位!
得知蒋华强平定了汉中和蜀地的消息,关东诸侯都震惊不已!
之前的董卓就已经让他们够害怕的了。
现在……
各路诸侯越想越是绝望。
最怕的人莫过于袁绍和袁术。
去年袁绍在界桥依靠麯义和先锋部队大败公孙瓒,三千白马骑兵全军覆没!
之后,袁绍开始反击。
幽州的一半土地都被袁绍夺去了。
若不是有黑山贼张燕帮助牵制袁绍,公孙瓒的情况可能更糟。
而最近,公孙瓒又和老上司刘虞打了起来。
公孙瓒指责刘虞限制军费并暗中支持袁绍,导致自己失败。
刘虞对公孙瓒不断发动战争也很不满。
两方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结果刘虞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败给了公孙瓒。
他的老巢蓟县也被围了起来。
最终,刘虞被迫在蓟县自尽,公孙瓒吞并了他的领土。
但让公孙瓒没想到的是。
由于平时刘虞待人宽厚,他的部下大多感激不尽。
这些人对公孙瓒心怀怨恨,纷纷投入了袁绍的麾下。
这样一来,公孙瓒的声誉大减,而袁绍的势力则得到了加强。
形势看似对袁绍一片大好。
然而就在这时,蒋华强平定汉中和益州的消息如风暴般传来。
袁绍立刻召开紧急会议。
邺城
议事厅里
与讨伐董卓时相比,袁绍的实力明显增强了许多。
尤其是文官阵容。
许攸、田丰、沮授、郭图、逢纪、辛评、荀谌、审配等人均在袁绍帐下效命。
但说到武将,情况就有点尴尬了。
文丑已经在虎牢关之战时为掩护袁绍撤退而牺牲。
张合也在韩馥的手下时被蒋华强招揽走。
韩猛和蒋奇被俘后加入了董卓阵营。
加上死于赵云枪下的几名低级武将。
“谁给的胆量让你家主公擅自任命自己为益州刺史?”
被蒋华强两个耳光扇得愣住,王累刚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若要论对汉室江山的破坏程度,刘焉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
废除刺史改用牧制度,正是出自刘焉之手。
这条命令,使得各地军阀迅速崛起。
而刘焉自己,私底下更是打造了许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车马器具。
他想要称帝的心思,早已人尽皆知。
刘璋的益州刺史地位,就是继承自刘焉。
刘焉生前就已经被定义为反贼。
可以说,“老反贼”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小反贼”。
尽管大家都知道汉室朝廷是董卓手中的傀儡。
但哪怕这个朝廷再怎么糟糕,也毕竟是正统的汉室。
有了这面旗帜,董卓那边始终占据道义高地。
当然,在关东地区由于世家集团的实际掌控,皇权影响力大大减少。
但在关西……
抱歉,你们刘焉父子现在的身份确实是朝廷反贼!
“蒋文韬,你是打算杀了我吗?”
相比起王累的嘴硬,刘璋可以说是害怕极了。
说实话,他并不想死。
如果益州的主人仍然是刘焉。
或许张松、吴懿、庞羲、严颜这些人也不会那么彻底地倒戈。
即便是换成他去世的哥哥刘瑁,也不至于沦落到这般田地。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
刘璋原本不是刘焉理想的继承人。
因此,刘焉也没有特意为他塑造形象。
导致刘璋刚继位不久,屁股还没坐热,赵韪甘宁等人就开始叛乱反对他。
蜀地内部的人如吴懿、张松、严颜等人,对刘璋也是非常看不起。
可怜的刘璋。
一开始就没打算当主公。
但由于两位兄长在长安做人质,三哥因病去世,只好由他接手这片基业。
如果没有蒋华强的影响,刘璋可能还能继续做二十年的益州主人。
而现在,只能沦为阶下囚。
面对刘璋的疑问,蒋华强回答说:
“刘季玉,你父亲的确是个杰出的人物。”
“到现在,还有五位忠臣不顾一切跟着你。”
刘璋听到这话一脸茫然。
他身边不就只有黄权和王累两人吗?
怎么就冒出五个来了?
紧接着,蒋华强拍了拍手。
几名卫士将张任、杨怀、高沛三人带进了屋。
见到杨怀和高沛依旧没有归顺蒋华强,刘璋心里后悔极了!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听信张松的建议,把杨怀和高沛撤下白水关守将的位置,这才让蒋华强轻易拿下那里。
如果那时候能坚定一点,继续信任这两位忠诚的大臣,可能还能多撑一段时间。
“刘季玉,你能不能活下来,就得看这五人愿不愿意投降朝廷了。”蒋华强微笑着说。
他其实并没有杀刘璋的心思。
一个刘璋而已,把他关在长安当个闲人就好。
没必要为了他而失去张任和黄权这样的良才。
不出所料,刘璋很快说服了这五人,并且表示愿意听从蒋华强的所有安排。
这意味着,以后这五人之中任何一个出问题,刘璋都要负责。
这五人中,除了张任之外,黄权算是最能干的一个。
不仅会带兵打仗,还可以做军师,处理政务的能力也相当强。
简直是个多面手。
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后,蒋华强回到了刺史府。
等董卓派来的人交接完毕后,他就正式返回长安。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晚上吴懿就把吴觅送了过来。
吴觅的确不愧为蜀地的第一美女,比张鲁的妹妹张梅还要漂亮一些。
而且,吴觅很懂事,对蒋华强的服侍十分到位。
面对这样一个女子,蒋华强自然不会错过把她收进家门的机会。
另外,接受吴觅也让吴懿、吴班、严颜、雷铜这些蜀地投降过来的将领彻底安心。
……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月过去了。
董卓已经派遣了不少内政人才来管理蜀地。
蒋华强则带着吴觅和张梅启程返回长安。
如今蜀地、汉中和长安都被董卓控制住了,三地之间的交通问题也需要解决。
俗话说得好,要发财,先修路。
蜀地出产蜀锦,汉中是产粮大区,这两个地方对董卓势力帮助很大。
再加上凉州的战马和士兵。
董卓可以说是坐稳了霸主地位!
得知蒋华强平定了汉中和蜀地的消息,关东诸侯都震惊不已!
之前的董卓就已经让他们够害怕的了。
现在……
各路诸侯越想越是绝望。
最怕的人莫过于袁绍和袁术。
去年袁绍在界桥依靠麯义和先锋部队大败公孙瓒,三千白马骑兵全军覆没!
之后,袁绍开始反击。
幽州的一半土地都被袁绍夺去了。
若不是有黑山贼张燕帮助牵制袁绍,公孙瓒的情况可能更糟。
而最近,公孙瓒又和老上司刘虞打了起来。
公孙瓒指责刘虞限制军费并暗中支持袁绍,导致自己失败。
刘虞对公孙瓒不断发动战争也很不满。
两方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结果刘虞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败给了公孙瓒。
他的老巢蓟县也被围了起来。
最终,刘虞被迫在蓟县自尽,公孙瓒吞并了他的领土。
但让公孙瓒没想到的是。
由于平时刘虞待人宽厚,他的部下大多感激不尽。
这些人对公孙瓒心怀怨恨,纷纷投入了袁绍的麾下。
这样一来,公孙瓒的声誉大减,而袁绍的势力则得到了加强。
形势看似对袁绍一片大好。
然而就在这时,蒋华强平定汉中和益州的消息如风暴般传来。
袁绍立刻召开紧急会议。
邺城
议事厅里
与讨伐董卓时相比,袁绍的实力明显增强了许多。
尤其是文官阵容。
许攸、田丰、沮授、郭图、逢纪、辛评、荀谌、审配等人均在袁绍帐下效命。
但说到武将,情况就有点尴尬了。
文丑已经在虎牢关之战时为掩护袁绍撤退而牺牲。
张合也在韩馥的手下时被蒋华强招揽走。
韩猛和蒋奇被俘后加入了董卓阵营。
加上死于赵云枪下的几名低级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