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二公子认为是中了计-《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各船陆续靠岸,七万多齐国先头部队登上了北岸。

  当天,这支大军就在四周安营扎寨,将黎阳城围得严严实实。

  随后而来的十三万主力部队也很快到了南岸白马渡,并通过水军船只跨过河流。

  那年深秋。

  二十万齐军顺利过了河,包围了黎阳,正式开启了消灭魏国的战斗序幕。

  ...

  太行山脚下,魏郡以西。

  战场上布满了尸体和马匹,黑山军的幸存者哀嚎声此起彼伏。

  而胜利一方的六万魏军正士气高涨地清理战场。

  “仲达呀仲达,你真是本王的好谋士!”

  “若早发现你的才能,我们怎能失去中原,让那伪善的刘贼得意呢?”

  看着眼前的战况,袁绍对身旁的司马懿赞誉有加。

  不久前。

  袁绍亲自率领六万大军去讨伐张燕所带的黑山军。

  司马懿提出用粮食做诱饵的计策,诱使张燕出击,然后利用埋伏的兵力重创对方。

  这一仗下来,张燕损失近万人马,只能狼狈逃跑。

  袁绍自从樊城一败之后就一直失利,这次终于赢了一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他对司马懿的信任和倚重又增加了一层。

  “这不过是个小小手段罢了,真正重要的还是大王指挥英明以及将士们的努力,才有这场胜利。”

  聪明如司马懿当然不会自夸,反而开始赞美起袁绍来。

  袁绍闻言哈哈大笑,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威严与自信。

  就好像那个被刘备打碎的信心又被司马懿给拾回来了。

  “仲达,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做?讲讲看吧。”

  袁绍止住笑,转身问道。

  “经此重挫后,张燕必定会躲在山里不敢出来见大王您了。”

  “不用进山追击,只需分派兵力守住每个山谷出口,切断他从外界获得补给的途径。”

  “同时大王还可以许诺官职奖赏给愿意投降的黑山军士兵。”

  “这样恩威并施,相信不出五个月,张燕就不得不率部下山投降了。”

  司马懿指着远处绵延起伏的太行山脉,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袁绍点头称赞道:“仲达的想法很妙,这样就能轻易逼迫张燕归降,收编他的手下。”

  “我觉得就算是蒋华强也不过如此吧。”

  “放眼天下,也就只有你能同蒋华强相抗衡了啊。”

  袁绍再次高度评价司马懿,甚至将其抬高到可与蒋华强比肩的地位。

  司马懿表面上依旧谦逊自嘲,嘴角却忍不住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袁绍扬起马鞭下令:“告诉所有人,完成战场清理后直接进入太行山,准备封锁黑——”

  话未说完。

  一名信使飞驰而来,匆忙在袁绍跟前跪下。

  “报告大王,三公子紧急消息!”

  “刘备率领二十万兵马突然杀向东面,攻打了我们的黎阳城。”

  “三公子抵抗不住,只好放弃北岸,退守黎阳。”

  “如今黎阳已被包围,情况危急,请大王火速救援黎阳!”

  袁绍手中的鞭子定在空中,一脸震惊。

  司马懿脸上的自满瞬间消散,只剩下无尽的错愕。

  君臣俩同时懵掉了。

  之前听说刘备正带兵西进攻秦,怎么转眼间出现在了黎阳?

  这条关键防线居然就这样一夜之间失去了?

  两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王,二公子认为是中了计!”

  “其实刘备的目标是我魏国!”

  “快派援军救黎阳吧!”

  见袁绍没有反应,信使哭喊着再次呼喊。

  袁绍猛地一震,鞭子掉落地上,终于恢复了理智。

  “司马仲达!”

  “这是怎么回事?”

  “你的引蛇出洞之计难道不是要把刘备吸引到秦国吗?”

  “为何他会突然围攻黎阳?”

  面对暴怒中的袁绍质问,司马懿汗如雨下,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司马仲达!到底怎么回事!”

  袁绍愤怒地咆哮道。

  经过一番思考,司马懿擦去额头上的冷汗,恍然大悟。

  叹了一口气后,他说:“可能是蒋华强看出我的意图了。”

  “于是他顺势而为,假装按照原计划行动,实际上却将主力集中在洛阳地区,更合理地把海军调至黄河流域。”

  “而我们认为刘备落入陷阱,抽走了一些驻守黎阳的兵力,这才导致防御空虚。”

  “敌人趁机乘船沿着黄河快速突袭,趁着黎阳空虚直抵城市。那边仅有不到两万军队,根本无法阻止齐军登陆,最终二公子无奈弃守北岸,撤退入城。”

  经过司马懿分析,其中的玄机显露无疑。

  袁绍猛然醒悟。

  “原来这一切都是那小子的骗局!”

  “又是蒋华强搞的鬼!”

  “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对付得了他了吗...”

  袁绍面目扭曲,恨得咬牙切齿。

  看向司马懿的眼神,从最初的愤怒变成了失望。

  原本还以为找到了一个能跟蒋华强抗衡的人才,没想到即使智谋如司马懿,也不是对手。

  这一刻,袁绍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大王,蒋华强看穿了我的计策,确实是我的错误。”“只是若非审相国当初建议,让大王调动黎阳的军队北上对付张燕,二公子应该有足够的兵力防住刘备进攻。”

  “可惜,真可惜啊~~”

  司马懿不是笨蛋,自然不会主动揽责。

  于是他委婉地提醒袁绍,当初是审配提出的那个“馊主意”。

  袁绍突然回想起那天司马懿和审配的争论。

  正是审配强烈主张调动黎阳的部队北上,而司马懿则反对,认为应当在黎阳保留重兵。

  结果他没有听司马懿的意见,采纳了审配的提议。

  现在想想,审配的建议真是让他吃了大亏。

  “审正南啊审正南,你真是太让本王失望了,你不适合做本王的谋士!”

  袁绍当然不会怪自己,就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审配身上。

  看到有人帮忙承担失败的责任,司马懿暗中松了一口气。

  “大王,虽然我们的计策没能成功,但目前还不至于不可挽回。”

  “大耳贼虽然突破了黄河防线,好在二公子并没有放弃黎阳,依然在坚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