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我想起来了-《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243章 我想起来了

  大伙那股子豪情万丈的气息,顿时减弱了不少。

  “士元说得有道理,襄阳不可小看,蔡瑁也不是吃素的。”

  “咱们千万不能轻敌啊。”

  刘备觉得挺有道理,就问庞统:“既然你对襄阳这么熟悉,有没有什么破城的好办法?”

  庞统一脸自信的样子,显然早就做好了打算:“主公放心,出发前我就已经通过我庞家的关系,联系上了城里不少有志之士。”

  “比如霍峻、伊籍、向朗、张南这些人,他们都愿意投奔主公。”

  “如果能把他们手下的私人队伍组织起来,至少也能有一千来号人。”

  “让他们在城里响应我们外边的进攻,说不定很快就能拿下襄阳!”

  庞统不慌不忙地说出计划后,帐篷里的气氛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

  刘备一听高兴坏了:“没想到士元竟然提前想得这么周全,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凤雏呀!”

  虽然很佩服庞统,但刘备用人从来都喜欢多方打听。

  这回他也一样,转头征求起蒋华强的意见:“文韬你觉得这招儿行不行啊?”

  蒋华强点点头,“提前找帮手确实是好计策。

  不过这些人多半都是文官出身,光靠他们自己可能还差点儿意思。”

  “要想成事,我们还得有个能带兵打仗的人,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刘备眼前一亮:“你说的这个能打的人是谁?”

  听到这个问题,不仅刘备好奇,连庞统也挺想知道答案的。

  整个荆州算得上猛将的,也就几个手指头的事。

  第一名非黄忠莫属;其次是甘宁;接下来就是镇守樊城的文聘了。

  剩下的像黄祖啊、张允啊、蔡瑁啥的,在战斗力方面压根就不沾边儿。

  而黄忠和甘宁都已经归顺刘备了,庞统还真想不到还有谁可以称得上“猛将”。

  “这位猛将的名字叫魏延。” 蒋华强回答道。

  “魏延?” 刘备一脸懵圈地问道,然后望向庞统寻求答案。

  “魏延…魏延…”

  庞统一边念叨一边思考了好一阵子才恍然大悟,“哦,我想起来了!他好像是蔡瑁手下的一位小官——大概是个军司马之类的职位吧。”

  听了庞统的说法,刘备有些疑惑。

  连当地人都不怎么记得的人物,真有那么出色?

  但又转念想想:每次听从文韬推荐都没让人失望过。

  无论是吕蒙还是甘宁,甚至鲁肃,哪一个都不是凡品。

  于是决定信这一次,“好吧,既然是文韬你举荐的,魏延应该不错。

  不过人家现在是蔡瑁手下的人,咱们怎么把他拉拢过来呢?”

  “别看他不起眼,其实武艺出众,在指挥作战方面更是在荆州数一数二。

  只是可惜出生太低微了。”

  “你也知道刘表选拔人才只看重出身。

  魏延这种寒门子弟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得到重用,尤其是在上司还是蔡家这样的贵族情况下更是不可能有机会往上爬。”

  “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人要是有机会的话,怎么会不愿意跟着更有机会发挥才能的新主子走呢?”

  听了这话刘备立刻拍板决定:“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士元你赶紧安排人去跟魏延接洽一下吧。”

  此时庞统还在回味蒋华强刚才那段话:“原来魏延这么个人物都被蒋军师摸得如此透彻,难怪有人说他是仙人门徒,开了天眼呢?难道这一切真的并非空穴来风?”

  待到回过神来后便回答道: “好的主公,这件事情交给我亲自去处理。”

  随后庞统领命离开帐篷。

  等他走远之后,刘备才小声地向身边的蒋华强询问:“文韬你说这个人到底能不能担此重任啊?”

  “别担心。” 对此,蒋华强胸有成竹地说,“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我的决定是对的。”

  就拿历史上来说,老刘攻占了汉中之后,并没有用最信任的张飞驻守,反而意外提拔了魏延来防守。

  “说到武功,放眼整个荆州,魏延仅次于黄汉升。”

  “如果给他时间和历练的机会,在将才方面,他将来只在云长之下。”

  “即使他现在还年轻,但凭借他的能力,发动并领导一场兵变也是游刃有余。”

  “主公您放心,尽管相信我就好!”

  蒋华强这番话不仅让老刘感到安心,甚至让他吃了一惊。

  他知道义弟关羽有多厉害。

  魏延竟然有可能达到仅比关羽略逊一筹的地步!

  这是多么出色的潜力啊!

  “荆州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奇人异士多得很,可惜刘景升不会好好使用……”

  老刘不禁感慨道。

  ……

  襄阳城里,州府中。

  州牧刘琮坐在主位上。

  蔡瑁手持宝剑站在他身旁,正给将士们训话。

  众将领恭敬地看着蔡瑁,对刘琮则视若无睹。

  谁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一看便知。

  “魏公的大军已经在前往襄阳的路上,十天内就可以到达。”

  “我们只要坚守十天,仅仅十天而已!”

  “到时候大耳贼肯定会被魏公吓退,襄阳也就安全了。

  到时,我们都将成为魏国的功臣。”

  “以魏公的气度,一定会对我们进行封赏,在魏国拥有立足之地。”

  “我们的性命和前程,全都取决于这一战了。”

  “你们有信心与我一起坚守襄阳十天吗?”

  蔡瑁情绪激动地鼓励众人。

  听起来仿佛他已经把袁绍当成了主公,完全无视身边的刘琮。

  刘琮只能默默地咽下口水,什么也不敢说。

  “我们愿意追随蔡将军到底!”

  许多将领都跟随蔡瑁已久,自然是积极响应。

  蔡瑁满意地点点头,开始安排各城门的防御工作。

  “蒯褀听令,带两千精兵去守北门。”

  “蔡和听令,你也带两千士兵守住东门。”

  ……

  各个城门及城内的巡逻任务一一布置下去。

  只剩南门还未分配,这是面对敌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蔡瑁看向弟弟蔡中:“南门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必须有一位勇将坐镇。

  谁愿意接下这个任务?”

  蔡中明白哥哥的意思,是要自己主动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