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你终于来了-《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敌军都已经杀进城了,显然局势很难扭转。

  刘表现在失去理智,这时候不逃跑反而想要夺回城池,这不是送死吗?

  二人无奈之下只好跟随而去。

  出了宅院,刘表跃上马背,带领着一群惊恐万分的士兵朝南方进发。

  还没到主要街道转角处,迎面遇到的就是败退中的自己部队。

  只见一支强大的队伍如狼似虎地追击过来。

  “那是长沙来的兵马!”

  “主公,这是黄忠率领下的军队!”

  蒯良一眼认出了那支队伍,颤抖的声音喊了出来。

  刘表面色一变,仔细看去。

  果然,在火光照耀下飞扬的是“黄”字旗帜。

  一个白须飘逸的老将,手中舞动大刀犹如战场上的煞神,收割着自己军队的生命。

  “黄忠...”

  刘表立刻变得面目狰狞,眼中喷火仿佛下一秒就要爆发。

  这位曾效忠自己的老将领。

  因他而使江陵失陷,一夜之间把他逼上了绝境。

  此刻,就在此处屠杀他的兵卒,并引领着刘备大军攻入城内。

  想到这儿,愤怒充斥心头。

  “谁要是能杀掉这叛将,封南郡太守,统率荆州全军。”

  蒯良与蒯越闻言都惊讶了。

  这职位可是蔡家与他们蒯家族内掌控的大权之一。

  刘表居然为了一名将领承诺这般丰厚奖赏?

  “主公是不是太过了?”

  两兄弟相互对视,心中疑惑不已。

  正当此时,“我邢道荣愿意为主公效力,请给我一个机会砍下叛贼的头颅。”

  一位将领如雷般的吼声响起,自信满满地拍马提斧冲出。

  这个人正是零陵武将邢道荣。

  作为来自比长沙还要偏远地区的将领,原本是没有太多发展机会的,只能埋没在偏僻之地过完一生。

  然而今天,这样的重赏给了他翻身的机会。

  邢道荣想也没多想,纵马挥舞长斧便杀了过去。

  “零陵邢道荣在此!黄忠老匹夫,可愿来一场单挑?”

  伴随一声傲慢至极的挑衅,邢道荣舞动巨斧闯入阵中,一对充血的眼睛紧紧盯着黄忠。

  正在奋战的黄忠抬头看见邢道荣冲来,觉得颇为好笑。

  如今已是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这家伙竟然还想对自己下手。

  “找死的东西!”

  黄忠冷冷地说着,随后策马加速前进。

  手中刀带着红色尾迹宛如收割生命的死亡镰刀横扫开来。

  面对着对手全力以赴的一击,邢道荣也是拼尽全力反击。

  霎时,两方撞击在一起。

  兵器碰撞之声震耳欲聋。

  随着一阵爆炸性的冲击力四散开去。

  但只有黄忠仍然坚挺不动;相反,邢道荣却被强大的反震推得身体向后倾倒,几乎失去平衡。

  邢道荣内心瞬间产生了惊悚与懊恼。

  但是已经来不及改变局面了——只见黄忠第二刀如闪电一般再度袭来。

  伴随着金属割破肉体的清脆声响,邢道荣的头颅离开了身体,在空中飞了十多米才掉落地上。

  两招致命。

  那颗刚刚脱离身躯的头颅穿越战火飞落在了刘表面前。

  刘表情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吓得连连后退并掉落手中的鞭子。

  望着邢道荣死去前那恐惧的表情直对着他,刘表所有的疯狂怒气顿时转化为深深恐惧。

  此时此刻蒯越发抖声音断断续续恳求道:

  “请速离开此地吧主公,逃回襄阳至少还有希望活命。

  若再迟疑我们都将成为敌人刀下亡魂...那时候一切都完了啊!”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紧闭的心门,“全体撤离,往襄阳方向走!”

  他嘶哑尖叫,转身疾驰而去。

  见状蒯良与蒯越像是获得了赦免一样急忙跟上。

  “别想跑刘表...”。

  黄忠踩着邢道荣的尸体,紧追不舍。

  长沙兵蜂拥而上,将溃散的荆州军碾压得像蚂蚁一样,惨不忍睹。

  这场屠杀持续了数个时辰。

  天光大亮时,江陵四门上的刘备军旗已经高高挂起。

  这座仅次于襄阳的重要城市,至此正式易主。

  刘备站在城楼上,俯视战场,满意地看着这场胜利。

  这时,蒋华强走上城楼。

  “文韬军师,你终于来了!”

  “要不是你的妙策,我怎么能这么轻松拿下江陵呢!”

  刘备满脸笑意,眼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张飞也激动地喊:“文韬军师,今天晚上我一定要好好陪你喝酒,不把你灌醉决不罢休!”

  刘备闻言大笑。

  这时,黄忠骑马来到城下,手中提着一颗人头上了城楼。

  “禀告主公!”

  “末将击败敌将邢道荣。”

  “可惜刘表和蒯家兄弟带了七千多人从北门逃往襄阳了!”

  刘备夸奖了黄忠一番。

  张飞则骂道:“妈的,居然让刘表那老家伙跑了,真是气人!”

  刘备重新振奋起来,命令道:“立刻传令下去,全军不得休息,马上北上追赶刘表!”

  如果能追到刘表,襄阳不战而降是必然的结果。

  这样一来,整个荆州会在官渡之战结束前就纳入刘备囊中。

  “主公,追击刘表自然是必要的。”

  “但从江陵到北方的道路很平坦,刘表若拼命逃跑,我们想追上他可不容易。”

  黄忠深知地形,对此有所顾虑。

  刘备眉头微蹙,显出几分不甘。

  “主公不必着急。”

  “我已经做了安排,即使不能截住刘表,也要让他们一兵一卒都带不回襄阳。”

  蒋华强神秘地笑着说道。

  刘备顿时精神一振,连忙问道:“难道军师早就料到刘表会逃,提前布好了局?”

  “主公还记得前几天派张辽去夏口给太史慈的锦囊吗?”

  蒋华强意味深长地反问。

  刘备回想了起来。

  前几天蒋华强写了一个锦囊,要张辽以保护粮草的名义去见太史慈执行秘密任务。

  当时他还好奇为什么要张辽做这种小事,护粮走水路,用不上狼骑兵。

  而且太史慈在夏口离这里那么远,怎么会帮得上忙呢?

  蒋华强只是说是天机不可泄露,并未详说。

  虽然心有疑虑,但刘备觉得蒋华强此举必定有意义,就让张辽去了夏口。

  今天听到蒋华强提到此事,刘备惊奇地问道:“文韬啊,你的那个锦囊究竟跟拦住刘表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