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立一旁的陆军元帅戈利岑公爵,脸色同样难看。他沉默片刻,声音干涩:
“陛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入冬开始,明帝国的军队…似乎总是在最后关头收手,他们像…像在戏耍我们。”
“戏耍?”费奥多尔三世猛地转身,死死盯住戈利岑,眼神如同受伤的野兽,“用我忠勇将士的血肉来戏耍?!”
“臣不敢!”戈利岑慌忙低头,“臣只是…只是觉得奇怪。以明军展现出的火力和纪律,他们完全有能力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击,甚至…威胁我们的核心大营。
但是,他们完全没有行动,他们只是固守,然后…精准地屠杀我们每一次进攻的部队,如同…如同在完成某种…计数。”
“计数?”费奥多尔咀嚼着这个词,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瞬间盖过了熊熊怒火。他再次举起望远镜,越过那片血腥的屠场,望向对岸那片森严、沉默、如同磐石般不可撼动的明军大营。
那面高高飘扬的日月龙旗下,那位神秘而强大的东方皇帝的身影,仿佛隔着宽阔的冰河,向他投来一道冰冷、洞悉一切的目光。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费奥多尔混乱的脑海:
这场持续半年的血腥消耗,这场看似他倾尽国力的疯狂反扑…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对方设计好的棋局?
而他和他庞大的军队,不过是棋盘上任人摆布、被不断收割的棋子?
各处战场的惨败,如同一盆盆混杂着冰碴的血水,狠狠浇灭了罗刹军中最后一丝狂热的余烬。
巨大的伤亡数字和明军那令人绝望的、带着诡异“克制”的屠杀方式,像瘟疫一样在军营中蔓延开来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惧、绝望和无法理解的困惑。
沙皇费奥多尔三世将自己关在御帐里整整两天。案头堆满了来自前线的伤亡报告、催要粮秣补给的急件,以及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来自莫斯科和帝国腹地的密报。
财政大臣的密奏字字泣血:国库彻底空虚!为支撑这场战争,不仅预征了未来五年的赋税,连沙皇私库的金银器皿、皇后的珠宝都被熔铸充作军费
武器弹药、军装、火药、药品、粮食的储备已近枯竭,通往乌拉尔前线的漫长补给线在严寒和游击队、哥萨克流匪袭扰下,早已脆弱不堪,十车粮食运抵前线能剩五六车已是万幸。
秘密警察头目的报告则描绘了一幅更恐怖的图景:诺夫哥罗德爆发了面包暴动,愤怒的市民冲击了总督府;伏尔加河流域几个大庄园,农奴杀死了监工和领主,宣布“自由”。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向被视为帝国支柱的射击军内部也怨声载道,几个主要军团因欠饷和恶劣的生存条件,已出现不稳迹象,密探截获了煽动性的传单,矛头直指沙皇的“远东冒险”…
“远东…远东…”费奥多尔三世喃喃自语,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地图上那片广袤、寒冷、标注着“西伯利亚”的空白之地。
尼布楚丢了,雅克萨丢了,鄂木斯克丢了,海参崴也丢了…明军如同不可阻挡的洪流,将这些花费了数十年、无数生命和财富建立的据点一一拔除。
然而,一个被刻意忽略的细节,此刻在他脑中骤然清晰起来——明军在夺回这些据点后,并未像最初那样对溃散的罗刹军民进行无情的追击和灭绝!他们更像是…驱赶!
将残余的罗刹势力,像驱赶羊群一样,沿着勒拿河、叶尼塞河…一路向西驱赶!将他们从寒冷的远东,赶回相对温暖的平原,甚至…赶向乌拉尔山以西!
“全力向西看…” 费奥多尔三世猛地想起朱慈炯那封充满羞辱与威胁的“会猎”国书中的只言片语。
当时只觉是狂妄的挑衅,如今细品,却如一道惊雷劈开迷雾!
“来人!立刻召集戈利岑、舍列梅捷夫、还有…大牧首的代表!快!”沙皇的声音嘶哑而急迫,带着一种濒临崩溃的亢奋。
秘密会议在压抑和震惊中进行。将领们带来了前线详细的作战记录和斥候情报分析。
当所有信息被摊开、拼接、反复审视后,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豁然开朗的结论浮出水面:
大明帝国的战略意图,根本就不是彻底灭亡罗刹!那位烈武皇帝,像最高明的驯兽师,用最惨烈的流血和最冰冷的克制,耗费半年时间,只为传递一个信息——
东方,是龙之禁脔,触之必死!而留给罗刹的生路,或者说,那位皇帝“恩赐”的方向,是西方!温暖的、富庶的、同样强敌环伺的…欧洲!
“他…他是要把我们变成他插在欧洲腹地的一把刀?!”戈利岑元帅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是交易。”年迈而狡猾的权臣舍列梅捷夫公爵,浑浊的眼中闪烁着精光:
“用远东那片冻死狗的荒原,换我们罗刹举国之力西向,去替他搅乱欧洲,牵制波兰人、瑞典人、土耳其人…甚至…日耳曼人?”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陛下,恕臣直言,比起在远东毫无希望地与明国这头巨龙死磕,去西方…未必不是罗刹的出路!”
“黑海的出海口,波罗的海南岸的良港,乌克兰的沃土,富庶的欧洲…哪一个不比西伯利亚的雪原和森林珍贵百倍?”
大牧首的代表则从神权角度给予了微妙的背书:“上帝或许…真的在东方关闭了一扇小小的窗,却在西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
“为了神圣罗斯的生存与未来,暂时的…策略性妥协,并非不可接受。”
帐内陷入死一般的沉默,屈辱感如同毒液噬咬着每个人的心。向东方低头,接受近乎城下之盟的“指引”?这简直是将罗刹帝国数百年的骄傲踩在脚下!
然而,环顾帐内,将领们疲惫而麻木的脸上,写着对无休止送死的绝望;想到国内即将爆发的火山,权臣们眼中充满了对权力倾覆的恐惧;大牧首代表的沉默,更代表了东正教会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认可。
冰冷的现实,比乌拉尔的寒风更能冷却热血。生存,还是带着整个帝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费奥多尔三世颓然坐倒在镶着金边的熊皮座椅上,仿佛瞬间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他闭上眼睛,眼前闪过卡马河口那片被鲜血浸透的冻土,闪过莫斯科街头可能燃起的暴乱之火……
“陛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入冬开始,明帝国的军队…似乎总是在最后关头收手,他们像…像在戏耍我们。”
“戏耍?”费奥多尔三世猛地转身,死死盯住戈利岑,眼神如同受伤的野兽,“用我忠勇将士的血肉来戏耍?!”
“臣不敢!”戈利岑慌忙低头,“臣只是…只是觉得奇怪。以明军展现出的火力和纪律,他们完全有能力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击,甚至…威胁我们的核心大营。
但是,他们完全没有行动,他们只是固守,然后…精准地屠杀我们每一次进攻的部队,如同…如同在完成某种…计数。”
“计数?”费奥多尔咀嚼着这个词,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瞬间盖过了熊熊怒火。他再次举起望远镜,越过那片血腥的屠场,望向对岸那片森严、沉默、如同磐石般不可撼动的明军大营。
那面高高飘扬的日月龙旗下,那位神秘而强大的东方皇帝的身影,仿佛隔着宽阔的冰河,向他投来一道冰冷、洞悉一切的目光。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费奥多尔混乱的脑海:
这场持续半年的血腥消耗,这场看似他倾尽国力的疯狂反扑…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对方设计好的棋局?
而他和他庞大的军队,不过是棋盘上任人摆布、被不断收割的棋子?
各处战场的惨败,如同一盆盆混杂着冰碴的血水,狠狠浇灭了罗刹军中最后一丝狂热的余烬。
巨大的伤亡数字和明军那令人绝望的、带着诡异“克制”的屠杀方式,像瘟疫一样在军营中蔓延开来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惧、绝望和无法理解的困惑。
沙皇费奥多尔三世将自己关在御帐里整整两天。案头堆满了来自前线的伤亡报告、催要粮秣补给的急件,以及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来自莫斯科和帝国腹地的密报。
财政大臣的密奏字字泣血:国库彻底空虚!为支撑这场战争,不仅预征了未来五年的赋税,连沙皇私库的金银器皿、皇后的珠宝都被熔铸充作军费
武器弹药、军装、火药、药品、粮食的储备已近枯竭,通往乌拉尔前线的漫长补给线在严寒和游击队、哥萨克流匪袭扰下,早已脆弱不堪,十车粮食运抵前线能剩五六车已是万幸。
秘密警察头目的报告则描绘了一幅更恐怖的图景:诺夫哥罗德爆发了面包暴动,愤怒的市民冲击了总督府;伏尔加河流域几个大庄园,农奴杀死了监工和领主,宣布“自由”。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向被视为帝国支柱的射击军内部也怨声载道,几个主要军团因欠饷和恶劣的生存条件,已出现不稳迹象,密探截获了煽动性的传单,矛头直指沙皇的“远东冒险”…
“远东…远东…”费奥多尔三世喃喃自语,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地图上那片广袤、寒冷、标注着“西伯利亚”的空白之地。
尼布楚丢了,雅克萨丢了,鄂木斯克丢了,海参崴也丢了…明军如同不可阻挡的洪流,将这些花费了数十年、无数生命和财富建立的据点一一拔除。
然而,一个被刻意忽略的细节,此刻在他脑中骤然清晰起来——明军在夺回这些据点后,并未像最初那样对溃散的罗刹军民进行无情的追击和灭绝!他们更像是…驱赶!
将残余的罗刹势力,像驱赶羊群一样,沿着勒拿河、叶尼塞河…一路向西驱赶!将他们从寒冷的远东,赶回相对温暖的平原,甚至…赶向乌拉尔山以西!
“全力向西看…” 费奥多尔三世猛地想起朱慈炯那封充满羞辱与威胁的“会猎”国书中的只言片语。
当时只觉是狂妄的挑衅,如今细品,却如一道惊雷劈开迷雾!
“来人!立刻召集戈利岑、舍列梅捷夫、还有…大牧首的代表!快!”沙皇的声音嘶哑而急迫,带着一种濒临崩溃的亢奋。
秘密会议在压抑和震惊中进行。将领们带来了前线详细的作战记录和斥候情报分析。
当所有信息被摊开、拼接、反复审视后,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豁然开朗的结论浮出水面:
大明帝国的战略意图,根本就不是彻底灭亡罗刹!那位烈武皇帝,像最高明的驯兽师,用最惨烈的流血和最冰冷的克制,耗费半年时间,只为传递一个信息——
东方,是龙之禁脔,触之必死!而留给罗刹的生路,或者说,那位皇帝“恩赐”的方向,是西方!温暖的、富庶的、同样强敌环伺的…欧洲!
“他…他是要把我们变成他插在欧洲腹地的一把刀?!”戈利岑元帅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是交易。”年迈而狡猾的权臣舍列梅捷夫公爵,浑浊的眼中闪烁着精光:
“用远东那片冻死狗的荒原,换我们罗刹举国之力西向,去替他搅乱欧洲,牵制波兰人、瑞典人、土耳其人…甚至…日耳曼人?”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陛下,恕臣直言,比起在远东毫无希望地与明国这头巨龙死磕,去西方…未必不是罗刹的出路!”
“黑海的出海口,波罗的海南岸的良港,乌克兰的沃土,富庶的欧洲…哪一个不比西伯利亚的雪原和森林珍贵百倍?”
大牧首的代表则从神权角度给予了微妙的背书:“上帝或许…真的在东方关闭了一扇小小的窗,却在西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
“为了神圣罗斯的生存与未来,暂时的…策略性妥协,并非不可接受。”
帐内陷入死一般的沉默,屈辱感如同毒液噬咬着每个人的心。向东方低头,接受近乎城下之盟的“指引”?这简直是将罗刹帝国数百年的骄傲踩在脚下!
然而,环顾帐内,将领们疲惫而麻木的脸上,写着对无休止送死的绝望;想到国内即将爆发的火山,权臣们眼中充满了对权力倾覆的恐惧;大牧首代表的沉默,更代表了东正教会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认可。
冰冷的现实,比乌拉尔的寒风更能冷却热血。生存,还是带着整个帝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费奥多尔三世颓然坐倒在镶着金边的熊皮座椅上,仿佛瞬间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他闭上眼睛,眼前闪过卡马河口那片被鲜血浸透的冻土,闪过莫斯科街头可能燃起的暴乱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