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前夕-《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赵凛的科举考试本就学习借鉴后世的高考,所以在题量和难度上都比传统科举高几个度。

  所以赵凛在原来九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天。

  这样前前后后加起来,就需要十天才能结束考试。

  快要顶上大学时期的考试周了。

  古代的学子是真的辛苦。

  而且南边同时还传来大捷的好消息,赵凛已经将消息散播了出去,为的就是鼓舞大盛上下的士气。

  但霍青来信说南江军一大半都是逃兵废物,根本没法用,只能继续留在那边一段时间,尽量把军队底子打好后再交付给秦副官。

  赵凛心中虽然有些遗憾,但也知道,关键时期,俩人都有各自的担子。

  他叹息一声将密信收起来,跟眼前的大臣继续处理国事。

  沈韫道:“皇上,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已经安排御医在贡院里面坐诊了,同时也让御膳房准备了消暑的绿豆汤供应,目前来看还没有出现支撑不住的学子,就连那个女考生也还撑得住。”

  赵凛点头,“做的不错,虽然科举同时也是对学子体力的考验,但太过严苛的话其实没有必要,适度就好。”

  之后赵凛又看向孔令石、赵麒和挺着大肚子的良妃。

  这样的组合还真是新鲜。

  不过细看之下,良妃的气色要比之前好很多,脸上不再是惊恐和怨恨,而是洋溢着一种母性的光辉。

  这是接受肚子里的孩子了?

  大概是赵凛的疑惑太过明显,良妃轻笑一声,道:“皇上,还是臣妾来解释吧。”

  赵凛点头,又让李传信给良妃的座椅加了好几个软垫。

  “皇上,臣妾听说,诛九族之后,刑部里还有一些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不知该如何处置?”

  赵凛点头,脸上带了些沉重之色。

  大盛律法言明,凡诛九族之家,只要没有皇上的特别指令,十六岁以下少年可发配或充为官奴。

  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就需要斟酌了。

  刑部大牢里夜夜都是孩子哭,赵凛和孔令石这几日也头疼的紧。

  良妃扶着肚子站起来,一旁的赵麒立即紧张的扶住她。

  赵凛也吓得不轻,忙开口道:“坐下说就好,不用多礼。”

  良妃笑着拍了拍赵麒的手,坐下道:“皇上,看到姐妹们都有了自己的事做,臣妾觉得很是孤单,但臣妾也知道是因为身怀有孕,所以皇上才格外体谅。”

  “如今臣妾也想为皇上解忧,便想和六王爷一起在宫外成立育婴堂,专门照顾一些无父无母的孤儿。”

  一旁的赵麒补充道:“皇上,您有所不知,良妃未进宫前也是孤儿,所以特别能够感同身受,再加上臣别无所能,大概也就能哄哄孩子了,所以跟良妃一起做这件事正合适。”

  孔令石也开口道:“皇上,臣愿意捐出孔家祖宅以及一半资产助力良妃娘娘和六王爷。”

  赵凛心头高兴的同时又很是心酸。

  “这本应该是国家耗费心力之事,却让你们这样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朕感谢你们都来不及。”

  他沉思片刻道:“老孔,这孔家祖宅算你借的,未来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后代随时都可以收回去,另外银钱方面朕再补贴三千两黄金,既然要做,就好好做。”

  “是,多谢皇上。”

  等到三人离开后,沈韫感叹道:“皇上莫急,等天下稳固后,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

  与此同时,遥远的北疆,赵玉宁拿着江夏王的密信冲进了军帐中。

  “大哥,江夏王败了。”

  赵熙猛地站起来,“这样都能败?”

  赵玉宁面色难看的递上信,“大哥,你自己看吧。”

  赵熙拿过密信仔细的看过后,重重拍在桌案上,恨声道:“这个蠢货,不光输了人,还把渡江的战舟弄丢了大几百条。”

  “我不是让李瑜在旁策应吗?怎么还是输的这么惨?”

  恰好李恪进来,“主上,李瑜的信也到了。”

  赵熙接过后细细看过才完全明白了前后因果,那个江夏王居然连密信都在为自己开脱。

  明明是霍青作战速度太快,远在上百里的李瑜根本来不及救援。

  他重新坐回去,将两封密信一起摆在桌案上。

  赵玉宁看他脸色还好,好奇道:“大哥,可是有什么变数?”

  赵熙摇头,“没事,只能说是我们太小瞧霍青了,这样的废物兵都能让他带着打胜仗,不容小觑啊。”

  他垂眸落在江夏王信件最后一句话上。

  “若要起事,此时便是最好时机。”

  赵玉宁上前,将两封信接过来同时看过,一时激愤道:“大哥,江夏王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他是自己败的不甘心,想把咱们一起拖下水吗?”

  赵熙转身拿出疆域图,招呼赵玉宁李恪等人过来。

  “其实江夏王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山东军刚建,南江军又废了数万少爷兵,这就相当于二十万兵力尚不成熟。

  羽林卫和护城军只能固守京城,那只要再想办法拖住北疆,霍青手里就只剩十来万霍家军得用。

  而我们却至少有三十万人马可调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

  若此时不出兵,等霍青强大起来,我们恐怕再无机会。”

  “可?”

  赵玉宁忍不住道:“可怎么拖住北疆军呢?挛鞮阿提拉剩下的也不过三万人马。”

  赵熙目光下垂,落在一封被压在最下方的信封上。

  “你们先出去吧,我来想办法。”

  *

  十日之后,科举结束。

  学子们虽然是头晕眼花的走出考场,但心底里还是畅快的不行。

  谁能救救他们啊,这十天简直就是炼狱。

  为什么科举会考怎么算术,怎么种庄稼啊?

  他们苦读了几个月,感觉都白读了。

  宫里的赵凛听着沈韫和杨枞的描述笑得不行,毕竟当年高考结束时,他也是同款头晕脑胀的。

  但更令赵凛高兴的事,霍青今日就会抵达京城,而且还会带回两个让他惊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