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子时-《哎呦,谁家权臣抱着昏君亲呀》

  御书房里,冯有还在等着太子的回复。

  赵熙在面前的奏折上写完最后一个字,随手丢到一边后道:“喧。”

  冯有立即转到门外,“喧,御史大夫谢纯大人觐见。”

  谢纯大踏步进来,行礼后,第一句话便是:“臣恳请殿下即刻捉拿郡守魏珂。”

  赵熙垂眸睨着他,内心衡量着现在直接杀了他需要付出的代价。

  谢纯和霍威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但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那就是只有刀柄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才最好用,否则很容易伤到自己。

  很显然,谢纯这把刀他还没有握好,如今已经开始噬主了。

  赵熙道:“为何?就因为那个不知道哪冒出来的少年一番动情的哭诉,本宫就要将忠心耿耿的一郡之守,千里迢迢的押送至京城?”

  赵熙声音带着压迫,“若那少年是假的,若谢大人的判断是错的,那朝廷大员的颜面何存?魏大人回去后又该如何御下?”

  谢纯的声音带着质问,“殿下为何如此确定,魏大人还能回去?”

  赵熙神情一凛,提醒自己要时刻打起精神。

  谢纯虽然性子单纯,但不是傻。

  “本宫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提醒谢大人办案思虑要更周全些,待到证据确凿再行传唤。”

  谢纯受教道:“殿下说的没错,但臣申请捉拿魏珂大人的原因是:他昏庸无能,导致救灾不力;玩忽职守,任由中原乱民越过千里围攻京城,居然都未察觉未上报。”

  太子目露惊讶。

  世人皆以为老谢相智慧惊世,儿子却平庸无能,之前太子也是这么以为的。

  毕竟谢纯在朝堂上向来低调,存在感还没有一个能蹦跶的尚书高。

  可现在才发现,是他们心存偏见了。

  太子还未开口,谢纯继续道:“臣知道,殿下胸怀宽广,此事又过去许久,您可能不想计较,但此事源头在他,失职之事无可推脱,对臣下的宽容就是对百姓的残忍,还请殿下严肃以待。”

  此时太子看向谢纯的目光已经掩饰不住杀机。

  谢纯垂着头,似乎并未察觉。

  王朔上前,轻轻握住太子的手。

  谢纯一人不足为惧,但他背后是繁衍数百年,家族成员遍布整个大盛,门徒更是不计其数的当之无愧的第一世家,谢家。

  林、沈之流势力已然不容小觑,但在谢家面前依然不够看。

  更何况,谢家还有霍威这样一个手握军权的姻亲。

  此时他们还拿不准霍威究竟会不会帮赵璋,若此时动了谢纯,那就完全把霍威推到了对立面上,对太子没有任何好处。

  太子的冷怒在王朔无声的安抚下,缓缓压下去。

  他恢复了惯有的温和,“谢大人说的没错,但此事不急,不妨等谢大人将案子查清后,再一起查办吧。”

  直到此时,谢纯才缓缓抬起头,看向太子的目光坚定而冷肃,“可是殿下,您此时不传唤,臣如何查明魏大人与殿下没有瓜葛?总不能对殿下用刑吧。”

  太子原本已经翻开新的奏章,但闻言手指却用力的曲起,将奏折的纸面抓起一片褶皱。

  谢纯,简直就是在找死。

  “谢大人,那你又有何证据怀疑本宫与魏大人有瓜葛呢?”

  “没有,所以才需要提审。”

  “所以,是打算屈打成招,硬往本宫身上栽赃吗?本宫原以为谢大人是难得的公正之臣。”

  “殿下没有看错,所以臣不能放过任何可能,倒是殿下百般推脱,显得尤为可疑。”

  “那就等谢大人找到切实证据再说吧,本宫事忙,实在没时间配合谢大人的猜测。”

  “那臣申请,提审羽林卫统领陈正以及护城军统领叶烽,这两人近在眼前,总不能也不方便吧?”

  王朔心头一紧,上当了。

  太子同样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谢纯今日频频找死的原因,他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陈正和叶烽。

  是他先入为主了,自认为谢纯正直,便不会玩弄手段,事实证明,正直和智慧并不冲突。

  看来,谢纯是当真发现了什么。

  但他此时被架在了半空,竟一时找不出理由拒绝。

  毕竟当初是他下令办案,如今次次推脱,实在显得心虚。

  一旁的王朔及时道:“殿下,两位统领肩负着京城和皇宫的守卫之责,轻易离不得,就算要提审也得给个合适的理由,否则只会让军心动荡。”

  太子看向谢纯。

  谢纯浮起一抹浅笑,“护卫不力,导致太子殿下身受重伤。人证已交代,当初宫门口刺杀皇上的是他大哥,年仅十七,从未习武,羽林卫没有任何理由任由他突破包围,还重伤了殿下。”

  赵熙想起当初的借刀杀人,眸中晦暗如深海。

  谢家留不得了。

  “只此一夜,无论能否审出问题,明日一早必须放人,京城守卫玩笑不得。”

  “是。”

  谢纯得令,当即退下。

  御书房里,太子声音阴森至极,“王朔,传令玉宁,启用龙鳞卫,连夜彻查谢家。”

  王朔道:“查到什么程度?”

  太子眸光冰寒,“诛九族!”

  王朔急道:“殿下,还有霍家。”

  赵熙反握住他的手,“不怕,拼死一搏,本宫未必会输,有他们在,早晚会惹大麻烦,快刀斩乱麻,说不定能拼出一线生机。”

  王朔眸中变换无数光彩,“好,王朔生死相随。”

  *

  然而今夜注定是个不平之夜,从霍府飞出的信鸽,穿过京城的疾风骤雨,最终落在了数十里外的一片茂密的树林中。

  霍威抬手,信鸽落在他手臂上。

  赵璋着急的挤过来,探着头道:“上面写了什么?”

  霍威打开,雪白的宣旨上只有两个字:“子时”。

  霍威抬眸,眸中映着昏暗的日落,“许临、元朗,保护好皇上,陷陈营,随本将入京。”

  “是。”

  赵璋不放心的抓住霍威的手臂,“不行,朕要跟着你们一起进京。”

  霍威对权谋确实不擅长,但他了解赵璋。

  “皇上放心,即便臣顺利拿下太子,也不会顺势坐上龙椅,只要臣在,皇位永远是您的。”

  赵璋讪讪的放开手。

  话是好话,但你也没必要这么实诚。

  许临暗暗瞥了他一眼,把心中的不忿收了起来。

  三千陷陈营脚下生风,跟着霍威一起,向远处那座庞然大物而去。

  当初,在霍威出发之前,霍青曾去过信,言明厉害之后,建议让霍家军留守,绝不可让狼奴国借此入盛,只带三千陷陈营轻装入京。

  三千对八万,图的就是快而无声。

  大盛内部之争,决不能成为四方入侵的契机。

  霍家保卫的永远都是百姓和江山。

  这样的觉悟,让收到信的霍威很是愧疚和感动。

  愧疚在于,他差点让私情盖过了原则,感动在于家人永远站在身后。

  想通之后,他不顾赵璋的反对,选择了霍青的战术,一路静悄悄而来,确实没有引起乱子。

  只是太子聪慧又敏锐,即便没有抓到证据,依然全阵以待。

  倘若他真带着大军而来,恐怕大盛就要被他们搅成一锅粥了,还好听了霍青的。

  *

  深夜,整个京城陷入睡梦中时,一道道鬼魅的身影潜入京城之中。

  可偏偏,三公主的龙鳞卫也在不遗余力的彻查谢家,只等着明日一早,拿他们的头颅垫高太子的王座。

  两方不可避免的相遇,但因为互相掩饰着,谁也摸不清谁的底线。

  但既不为友,那便是敌。

  三公主一声令下,两方立即交战。

  隐在大后方的霍威道:“无论是谁,一个都不能留。”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