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女状元-《欲海惊鸿》

  五月初,女子科举正式开考。

  几百名从全国各地擢选出的博学女子,进入京中的女子学堂,在严格的监考下,统一考试。

  经过三天三夜的考试,又经过楚萦等一众翰林大学士的轮番批阅,最后定下名次。

  女子科举,也如科举一般的放榜,贴出排名,告示来。

  这真是天下头一遭的新鲜事,一时间,百姓们观者如潮。

  被簇拥着游街的女状元常恬,身穿吉服,骑着高头大马,行走在御街之上。身后满是欢呼声。

  然而,夹杂着的还有不少非议的声音。

  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真是世风日下,世风日下。

  文官们更是对此次科举不屑一顾,没想到隔了几日的早朝,赵君临的身边,除了两名秉笔太监外,还多了一名女官。

  “女官怎能上朝听政呢?”

  “女官怎么就不能听政。”赵君临笑笑。

  “朕说过朕用人,不看士庶背景,男女老幼,只看能力、人品的高下。”

  “众爱卿要是不服,大可以跟她比比学问。”

  “看她到底有没有资格,成为朕身边的近臣。”

  “比就比,谁还怕一个小小女子。”

  马上就有名姓张的言官跳出来。孔圣人曾言:“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常女官,可否解释解释其意思。”

  看他不怀好意,常恬也不惯着他:“张大人,也是女子所生,女子所养,缘何对女子这么大恶意。。”

  “比学问就比学问,直接上经史子集。”

  两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常恬伶牙俐齿,小嘴像淬了毒一般。不一会功夫,那名想要出风头的官员,后背都开始冒冷汗了。

  “还有谁不服。” 常恬的声音在大殿上掷地有声。

  赵君临颔首笑笑:“既然众爱卿都无意见,那就继续议事。”

  陆续有大臣向前奏事,殿内庄严肃穆,却又暗流潜动。

  官员们互相交流着眼色,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皇上的动作也太多了。多得他们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曾经权柄彰赫的谢家,因为叛乱,被夷九族。受到此事牵连落马的官员,多到数不胜数。整个朝堂的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官员,出身庶族的寒士,都被提拔上来。

  对此,不少大臣颇有微词。

  私底下,他们又开始拿着赵君临母亲的身份不够高贵说事。

  “皇上的母亲,是个乡野女子,皇上又不是出自世家大族,怎会真正为世家考虑。不是我族。其心必异啊。”

  “皇上重用庶族也就罢了。现在还重用女子。女榜样,女探花,经常在前朝各部门行走。她们整日板着个脸,一丝不苟的姿态,看着都难受。”

  “这一个萝卜一个坑,女子就应该在家烧饭带孩子,怎么能抢男人的位置呢?这不是倒反天罡是什么。”

  下面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赵君临俯身看了一下大殿:“怎么,众爱卿还有意见?”

  “朕用人就一条原则,能者上,庸者退。”

  “朕不管你是世家还是庶族,朕要的是能做事的人。要是觉得哪位官员不称职,大可以去御史台申诉去。朕也欢迎你们举荐。”

  “再说了,朕什么时候亏待过世家了。有能力的世家子弟,朕能提拔的都提拔了。没能力的,能袭爵的朕也会让他们袭爵了。”

  “这还不叫厚待,难不成把一帮子酒囊饭袋,安排在重要位置上,祸国殃民。”

  “人蠢吗,就在家里养着,祸害祸害家里人算了。出来祸害百姓,那就不对了。”

  赵君临连敲带打几句话,说的几位老臣们哑口无言,脸色青红。

  他们辩论吗,辩不过常恬。讲理嘛,讲不过赵君临。

  可心里面,终究是有些意难平。

  他们不好受,也不想让赵君临这个皇上好受了。于是马上又有人拿皇上无子说起事来。指责道:

  “皇上已经二十五六了,膝下依然没有子嗣,都是因为偏宠偏爱,贪图美色......"

  “为了江山社稷好,为黎民百姓好,皇上还是要雨露均沾,多多宠幸妃嫔。”

  说着说着,自然又将矛头对上了樊老将军的便宜女儿苏菀来。

  “自古红颜多祸水,此女美而过妖,恐怕不是什么祥瑞之人。”

  赵君临丝毫不掩饰他对苏菀的偏爱和欣赏:

  “朕的菀菀,知书达理,聪慧明丽,蕙质兰心,通情达理,行为堪为女子典范。亦是朕的理想。朕能想象的,所有美好品质,她都有。”

  “朕年幼时,就常听人讲起先祖景胤帝的故事。讲他与马皇后的伉俪情深。朕原本是不相信,有人会放着三千佳丽不爱,一生只钟情一个人。几十年岁月,从未改变。”

  “朕以前很难理解这种感情,现在,朕似乎明白了。”

  赵君临说着,站起身来:“皇嗣会有的。朕不会让你们等太久。”

  说话间,常女官已经走在了前面。两名宦官也赶紧尾随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背过身,笑着挥挥手:“散了。”

  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差点炸了锅:“皇上是什么意思?”

  “后宫不要了?”

  “三千佳丽不要了?”

  “他只爱一人,那让宫里所有女人守活寡。”

  “这怎么行,这怎么能行呢。”

  ---------

  坤宁宫内,一片忙碌气象。

  新擢拔的女官们,穿花蝴蝶般进进出出,每一位,身上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时完全具象化了。

  苏菀同她们一起交谈,做事,只觉受益匪浅。

  时间也似乎也过得特别快,一眨眼,就日影西斜了。

  一抬头,就看到赵君临蹭饭来了。

  看着他吊儿郎当地靠在门前,苏菀忍不住唇角翘起:“你怎么又来了。”

  赵君临撒娇般抬起眼:“朕想你了呗。”

  “想跟菀菀一起吃个饭。”

  苏菀笑笑,放下手中的活计:“昨天不是吃过吗。”

  “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昨天吃的饭,可不顶今天的饿。”

  皇上在坤宁宫吃饭,膳房将饭菜直接送到了芳华甸内。

  两人你侬我侬,吃好了东西,赵君临还是依依不舍,拉住苏菀的手道:

  “菀菀,要么,陪朕一起消消食吧。”

  “朕好久都没好好看看自己的园子了。”

  苏菀也觉忙碌一天,需要出去散散心:“皇上想去哪里转转呢。”

  赵君临冲着她笑笑:“到了就知道了。”

  銮驾走走停停,路过御花园,经过九曲十八弯,终于来到了金水河畔。

  夜晚的金水河,在灯光下,波光粼粼,温情脉脉。一轮巨大的明月,好巧不巧就在坡顶。

  月光如水,星光下,万千征夫依然在热火朝天,彻夜不息地忙碌着。

  高高的坡顶上,巍峨壮观的摘星楼,已经初见轮廓。

  赵君临指着那高高楼宇道:“阿菀,午夜梦回时,你有没有想起过这里。”

  “朕每每想到梦中的情形,心中都满是唏嘘。过去的,不可追。但朕以后有的是时间,与你细数着流年,追忆往事。”

  摘星楼上,歌舞不休,灯火辉煌。在这里,他们曾通宵达旦,寻欢作乐。无数个日夜,像走马灯一般,在苏菀心中晃动。

  她真的是反应弧慢半拍的人啊。

  很久很久,直到失去时,才后知后觉,心开始钝钝的疼,越来越疼 ......

  人为什么一定要失去,才懂得珍惜啊。

  她倚靠在赵君临的怀里,抬头看向他道:“皇上。臣妾能不能有个请求?”

  “嗯。”赵君临低头看向她。

  “菀菀想要什么?”

  苏菀指着摘星楼道:“臣妾现在就在皇上身边。皇上也没有必要,再劳民伤财地修建这摘星楼了。”

  “此楼耗资巨大,倘若将这些银子,花费在兴建农事,水利工程上。或者建造更多女子学堂等造福百姓的事情上,岂不比我们俩享受更有意义。”

  “臣妾虽然贪图享乐,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我宫中的用度,已很奢侈了。”

  赵君临将她揽在怀里,深深地看着她道:"阿菀,你怎么这么好啊。”

  “朕从未见过摘星楼这般构造精巧的建筑。确实很想复原它,享有它。但菀菀这样一说,朕也觉得很有道理。”

  “要么朕修改修改图纸。缩减个一两层。装饰上,也尽可能不那么奢侈。”

  苏菀点点头:“那我给江妍写封信,让她重新画一版?”

  赵君临摇摇头:“她现在怀着身子,家里又有个厉害婆婆,万一累出个好歹,你我都担待不起。”

  “朕身边的常恬也颇懂建筑美学,要么让她改改看。”

  两人漫步在路上,苏菀对于这位女状元,颇多的好奇。

  “听说,皇上跟她形影不离,连上朝都带着她?”

  赵君临侧身看看她:“嗯。”

  “阿菀想问什么?”

  苏菀抿着唇:“臣妾就是随便问问。”

  赵君临看着她轻笑一声:“真的是随便问问,朕还以为你吃飞醋了呢。”

  “朕同她走得近,是因为常女官聪明伶俐,朕用起来很顺手。比太监好用多了。”

  看苏菀没说话,赵君临又说道:

  “她不是那样的人。”

  “你要是见了就知道,她一身正气,都可以辟邪的。你可别乱想。”

  苏菀一时有些不好意思:“我才没乱想呢。”

  赵君临笑着拉起她手来:“朕也该回去批折子了。今晚,你就宿在乾清宫好不好。也省得朕跑来跑去,耽搁时间。”

  “刚好,你也见一见常恬,让你放心。”

  苏菀扭捏着:“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巴不得有人帮我分担一二呢。”

  赵君临托起她的下巴来:“真心话?”

  苏菀笑着打开他的手道:“皇上明知故问。就知道打趣臣妾。”

  乾清宫依然是过去的老样子,刚一踏进里面的门廊,廊下的鹦鹉就叫了起来:

  “菀菀,菀菀。”

  苏菀惊讶地看着鹦鹉,赵君临笑笑:“这扁毛,居然还记得你。”

  鹦鹉看看赵君临,又看看苏菀,舔舔爪子,又叫道:“恭喜,恭喜。大吉大利,早生贵子。”

  苏菀看看赵君临,赵君临又看看她,这扁毛哪里学这么多乱七八糟的。

  喜欢欲海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