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桃源-《欲海惊鸿》

  顺着官道,两人一路疾行。

  第二日一早,已经过了涿州。

  路边的风景,有了些许变化,柳树枝头已经有了些许绿意。

  看着杨柳依依,赵君临颇为感慨。

  他离京时,还是冬意凛然,才过惊蛰,就突然有了春的气息。这春意就好像一夜间从地上长出来的一样,连风都柔和了不少。也不知道怎地,是被这风吹得,还是阳光太好了,赵君临整个人懒懒的,眼皮直打架,很想在地上躺上一躺。

  路过一片河堤时,他整个人都慢下来:“阿菀,我们休息一会再走吧。”

  看他神色不好,苏菀知道他不舒服,忙扶他坐下:“我去找个可以生火的地方。”

  说着将马牵到河边,让马儿在河边吃草饮水。

  一坐下来,苏菀就说道:“把手伸出来。”

  赵君临不情愿地将胳膊伸过去,倔强地说道:“朕没事。”

  苏菀把着脉,微微皱眉,又摸了摸他的额头道:“还说没事,都起热了。箭伤最是凶险,万一感染了,可如何是好。”

  赵君临不以为然地笑笑:“有你这么厉害的医师,朕有什么好怕的。”

  “以前在战场上,朕什么凶险没见过......”

  他越是轻描淡写,苏菀就越是生气:“你还说呢,你现在还能活着,纯粹是运气好。”

  “要是昨晚,我不在家中,你的钩吻之毒,没及时解掉,现在早就死透透的了。以后不带这样的了。”

  看着苏菀这么紧张他,赵君临满心感动:“朕知道错了。”

  苏菀叹了口气,她不是生气他给自己添麻烦,而是气他把自己弄成这个德行。这半死不活的样子,要是累着了,后果更是严重。

  看着漫漫长路,苏菀忍不住发起愁来:“皇上,您现在的情况,不适合骑马。这样,您先吃些丸药,到了前面的城镇,我去雇辆马车。”

  赵君临摆摆手道:“朕没有那么娇气。”

  苏菀坚持道:“箭伤真的非同小可,你烧得这么厉害,经不起耽搁。”

  赵君临不想耽搁行程,固执地说道:“朕没事。”

  休整片刻,两人继续前行。

  到了下午,赵君临烧得愈发厉害,头脑昏昏沉沉,也顾不上嘴倔了。

  两人选了个不起眼的小镇,雇了马车。又抓了些药,借了药店的炉子,将药煎服了,休憩片刻,才继续进发。

  第三日,赵君临高烧越发来势汹汹,苏菀心急如焚,就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赵君临却宽慰她道:“我们已经过了江家口,前面就是天镇,再过阳高地区,就是大同镇。倘若脚程快,明日定能到达。朕还能坚持的。”

  苏菀也知道在路上多停一刻,多一份风险。

  于是,也不多废话,一味只是驾车赶路。

  晚上,天空黢黑一片,唯有半轮弦月孤零零地挂在天际。

  两人坐在路边休憩着,正说着话,赵君临耳朵突然一动,他趴在地上听了会,满脸严肃地站起来说道:“有人追来了。”

  “赶紧把车辕斩断。”

  苏菀心存侥幸:“官道上,常有兵马往来,皇上会不会多心了。”

  赵君临摇摇头:“朕不会听错,是京中特训的骑兵。现在国内并无战事,怎会随随便便动调动京中的军队。”

  “他们反应挺快啊......这么快就追踪到朕了。”

  苏菀一听,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几日,因为皇上身子不适,他们在街市上,出现过好几次。保不齐,在哪里被人注意到了。

  可赵君临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她怎么好怪他太拉胯。

  她不敢拖沓,赶紧斩断了车辕。又与赵君临合力将轿厢推进了沟里。才驾起马,急匆匆往前方行去。

  后面的马蹄声越来越急,越来越近。

  赵君临骑在马上,不断指挥着:“前面有条小路,快。”

  苏菀忙往小径跑去,跑出了足足五六十里路,两人越跑越偏,也不知道自己跑到了什么地界。后面的追兵,就跟尾巴一样,怎么都甩不掉。。

  月色朦胧,隐约能看到前方有座大山。

  眼看插翅难逃,赵君临狠了狠心:“往山上去。”

  马儿似乎也知道遇到了危险,拼尽全力带着两人往前方行去。

  山路艰涩难行。两人果断舍了马。也不管有路没路,不断往山上攀爬着。

  山脚下亮起了火把,形成一条蜿蜒的线、后方有人高喊着:“你们跑不掉了,再不出树林,我们放火烧山了。”

  赵君临牵紧了苏菀的手道:“别怕。”

  “沉住气,让他们烧。这风势烧不到山顶。”

  苏菀怎会不信他,搀着他胳膊道:“皇上,你可还有气力。”

  赵君临点点头:“阿菀,你放心,朕好多了。这些时日,你跟着朕受苦了,倘若朕脱难了,朕,愿意满足你任何愿望。”

  苏菀苦笑一声:“等你脱了困再说吧。”

  两人披荆斩棘地往前行着,山下的人见恫吓无用,纷纷追上了山。

  说着装模作样的帮苏菀按起脚来。

  他借着按摩,又摸又揉,把玩着那只脚,怎么都不舍得放下手来。

  苏菀没看透他的坏心,被弄得直痒,娇笑着求饶:“皇上,真的好了,一点都不疼啦。”

  “快放我下来。”

  “我们赶紧看看有没有出路吧。”

  赵君临嗯了一声,依依不舍地松开手。

  苏菀扳正了他身子,摸了摸他的额头,终于嘘了口气:“皇上烧总算退了些。”

  “我去把包袱寻来,晚些时候,再熬点药给你,再巩固一两天,皇上的身子,应该就大好了。”

  两人寻到了散落的包袱,沿着山谷 ,四处转着。

  山谷很大,很是清幽,谷内的气候宜人,远不似外面那么冷。

  山外的杨柳才刚抽芽,这里已经遍地的野草花了。

  谷里更是奇景林立。有怪石、绝壁、峡瀑布、峭岩。看得两人啧啧称奇。

  最让他们惊讶的还是一块蛇形巨石,它伸着一只头,张着大嘴。活灵活现的样子,就像活的一般。天地造化,也不知道矗立在这里,几千,上万年啦。

  赵君临摸着石头:“你看它,有鼻子,有眼睛的,真是神奇。天地间,竟有如此造化。”

  苏菀站在蛇首下方,对着赵君临说道:“师傅曾说世间万物,草木虫兽,均可修行。鸟兽虫鱼超出了自己的生存界限,就会懵懵懂懂,不自觉生出灵智。”

  “石头存在的年份久了,也会吸收日月精华,慢慢地就会化出形来,有的像人,有的像龟,有的甚至像佛,各种形态。等突破了界限,就能生出灵智。上万年的历练后,就会成一番气候.......”

  赵君临不懂修仙之道,但还是很好奇:“那人智慧如此之高,岂不是很容易修行成仙。”

  苏菀轻笑道:“是。人是最容易升仙成功的。”

  “可也正因为人太聪明,不纯粹,有着贪慕痴嗔,各种欲望。所以比起这动物,顽石的弩钝。反而是最难升仙的......”

  两人闲聊着,将整个山谷反反复复地走了几遍,依然没能找到出口。

  走的累了,只能坐下来歇息。

  好消息是他们这下彻底安全了;坏消息是他们可能困在这里,再也走不出大山了。

  苏菀有些发愁地看看崖壁,只能看到朵朵白云,往上看都看不到顶。

  赵君临也往上看着,安慰道:“天无绝人之路,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秦臻他很擅长追踪,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会找到朕。”

  苏菀看着那峭壁,心里并不乐观。秦臻就算知道他们在这山底,又有什么办法,将他们弄上去呢?这话,估计赵君临自己都不相信。

  眼下多想无益,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在这山里活下去。

  转悠了一圈后,两人又回到了蛇形巨石这里。

  看着这活灵活现的大蛇,赵君临心中总有点发怵:“阿菀,它怎么越看越像真的。”

  “你看它的眼睛,灯笼一样。它的大嘴,嘴里还有个洞。朕都怕自己进了它嘴,它大嘴一吧嗒,把朕给吞了。”

  苏菀轻笑一声道:“皇上是真龙天子,它是蛇,皇上怕什么。就算它再有造化,也是块石头。皇上要是真是不放心,就用龙泉宝剑,钉在它的七寸上。这样,就破了它的道行。它就再成不了气候了。”

  赵君临不懂这奇奇怪怪的事情,想了想,率先跃到了洞口:“它没招我惹我,朕做这 败德的事干嘛。千百年来,它能化形不易。它并未做下错事坏事,朕并不能因为它是异类,就去封印它,审判它。”

  “再者,千百年来,无论是任何朝代都想要千秋万代。以前的明帝,还动用最厉害的风水师,到处去斩龙脉,就为了他们家能代代相传。结果他斩了国内所有的龙脉,最后,中原好多年都出不了什么特别厉害的人,最后被外族给灭了。这样的结果,他一定做梦没想到.......”

  “所以,天地造化,顺其自然。”

  苏菀赞许地笑笑:“皇上仁德,是万民的福气。”

  赵君临看看苏菀,轻叹口气:“朕要是困在这里,再仁德也没用啊。”

  大蛇张着的大嘴,如同一个天然的屏障。

  两人警惕地往里走着,就怕里面突然窜出只狗熊来。

  山洞越走越宽,最里面是一个不小的洞穴,足有十几米宽。洞穴侧边有块大圆石,平整光滑,倒是很适合做床。

  赵君临越看越满意:“这里倒是个遮风挡雨的好地方。”

  喜欢欲海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