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最终还是触动了老妇人。
老妇人没有那么坚决要走了。
年轻妇人拉着老妇人,又喊小女娃:“花儿,你快跟你奶说,让奶奶看病。”
花儿就扯着老妇人袖子喊:“奶奶,你别死——”
这句话杀伤力无疑是巨大的。
老妇人彻底坚持不起来了。
时锦也是舒了一口气。说真的,要是真这样把人赶走了,心里也是有点过意不去的。
孙大夫从车上下来,陈东给孙大夫搬了个石头,让他能坐下,然后就给老妇人看诊。
现在既没有桌子也没有脉诊,所以孙大夫就直接上了手。
当然,现在这个环境,估计也没人去讲究那么多。更何况,都是年迈之人了,更没什么可讲究的。
孙大夫诊了一会儿,又看了看老妇人的舌苔,才开口道:“这是受了寒气,得了风寒。原本也算不得什么大病,不过你们这一路也没怎么休息好过,她心里又焦躁,因此格外严重。”
至于身体底子虚这一点,孙大夫都没说:这情况,谁不虚呢?
当然,这些话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孙大夫给出了治病的法子:“多喝开水,若有葱须和去了皮的姜,熬上一大碗灌下去,喝得身上冒汗,一下就好了。”
这个法子……已经是孙大夫能想到的最不花钱的法子。
可众人听完,也唯有沉默。
葱还好说,被遗弃的地里可能有。再不济还有野葱。
但姜……
时锦想到了自己的感冒药。
她倒是有感冒药的。
可是不能给。
那药是冲剂。
她忽然变出一碗药来,只怕大家都要吓坏。也根本没办法解释。
孙大夫最后只能道:“多喝热水热粥,煮点葱白葱须汤喝吧。然后想办法烫烫脚。也有帮助。”
顿了顿,他又道:“这样的情况,就别着急赶路了。走热了出一身汗,再一吹风,病情只会加重。”
他没说的是,现在老人家就是强撑着的。
年轻妇人有些犹豫。但看了一眼婆母和女儿,最终她还是做出了决定:“咱们休息一天再走!”
顿了顿,她就起身:“我去打水来烧!”
时锦拦住了她:“我们帮你打吧。我这里有水桶和水罐,给你带一点。”
对方就三个人,面对他们这么多人,心里本身就慌。到时候出去打水因为慌张再出点什么事,那就不好了。
年轻妇人这次只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我用草垫子跟你们换。我婆母编了许多草垫子。”
这种草垫子就是采了路边上的枯草编的。
柔软是不够柔软的。结实也不够结实。
但可以用来垫在底下防潮,盖在树枝上当屋顶挡露水。
时锦确实也想多弄两个帐篷,于是点点头答应了。
老规矩,仍旧是时锦去附近探索找水,陈安周虎去找柴火,而陈东和方菊他们几个负责搭建灶,弄帐篷。
至于孙大夫——孙大夫将他的那些草药摊开来晒。
那边年轻妇人则是让自己婆母回去躺着,她也生火烧水。不过也没忘记告诉时锦一声,哪个方向有水。
附近也有农舍。
但……都是空无人烟。
时锦绕过去看了看,发现空置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了。门上的锁都被砸坏,门口的菜地里全是荒草。
她估摸着这户人家走了至少得有半年了。
或许是早就跟着那些世家大族一起南迁。
她在荒草里扒拉了一会儿,勉强找到了几根细瘦的葱。
还找到了一点韭菜。
不过因为没人管,这些韭菜也没有一点粗壮的样子,看上去比野草还不如。
但时锦也不嫌弃。
能有就不错了。
又扒拉了一会儿,她才彻底放弃,转头去了水源那边。
这是一条河。
河水……也不是那么干净。里面泥沙很多。而且水流很缓,水也不深。
但也没得挑。附近就这么一条河。
时锦最后还是没从里头打水,取了自来水带回去的。
然后,给那边三人倒了半桶水。
昨日那年轻妇人就是在河里取的水。今日一看时锦给的这个水,她就十分惊讶:“今日水好干净!”
时锦笑了笑:“我多沉了几遍。”
好在年轻妇人也没怀疑,只是道谢。
今日有外人在,大家也都看着,加上没有什么菜能遮盖肉味,时锦就没有搞小动作。
方菊带着周晴煮粥的时候,她把韭菜和葱分出一半来,让周晴送到年轻女人那边去。
年轻女人自然是惊喜不已,又亲自过来道谢。
时锦摆摆手:“快去给老人家弄了喝吧。”
至于自家的,时锦问过孙大夫后吩咐方菊:“把葱头掐下来一段,然后晾着,咱们留着以后用。”
方菊也觉得这样好,立刻照办。
最后,剩下的葱叶和韭菜,被方菊爱惜地切到了粥里去。
尽管只是多了一点葱叶和韭菜,但今日的粥就是比往日的要好喝一些。
尤其是方菊听了时锦之前说的话,开始往粥里抓一把白米后,粥就稍微有点稠感了。
吃过饭,孙大夫又一次自告奋勇先守,其他人则是倒头就睡。
那真的是倒头就睡。一点不带夸张。
其实孙大夫这会儿也困,但总不能没人守着,所以孙大夫就干脆揪了一个草药老根,慢慢在嘴里嚼着,借此来提神。
一个时辰后,时锦第一个醒来,替下了孙大夫。
却见孙大夫已经把草垫子编了一个头。
于是,她自然而然接过来接着编。
其实编法不难,难地是要耐心,要搓草。
可现在好似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编草也勉强算个有用的事。
时锦看年轻女人在外头坐着,自己就往那边挪了一些,轻声问她:“你们要去哪里?”
那女人往南边看,声音无力又苦涩:“不知道。我男人喊我们去南边。”
可拖着婆母和女儿,日子一日比一日艰难。她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还能走多远——但可以肯定,到不了南边。
时锦看着她那样,没有问她她男人呢,只是心里也跟着一起沉甸甸起来。
年轻女人过了一会儿,看时锦:“我还挺羡慕你的。我男人死了,儿子也死了。要不是还有花儿,我都不知道要咋活——”
老妇人没有那么坚决要走了。
年轻妇人拉着老妇人,又喊小女娃:“花儿,你快跟你奶说,让奶奶看病。”
花儿就扯着老妇人袖子喊:“奶奶,你别死——”
这句话杀伤力无疑是巨大的。
老妇人彻底坚持不起来了。
时锦也是舒了一口气。说真的,要是真这样把人赶走了,心里也是有点过意不去的。
孙大夫从车上下来,陈东给孙大夫搬了个石头,让他能坐下,然后就给老妇人看诊。
现在既没有桌子也没有脉诊,所以孙大夫就直接上了手。
当然,现在这个环境,估计也没人去讲究那么多。更何况,都是年迈之人了,更没什么可讲究的。
孙大夫诊了一会儿,又看了看老妇人的舌苔,才开口道:“这是受了寒气,得了风寒。原本也算不得什么大病,不过你们这一路也没怎么休息好过,她心里又焦躁,因此格外严重。”
至于身体底子虚这一点,孙大夫都没说:这情况,谁不虚呢?
当然,这些话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孙大夫给出了治病的法子:“多喝开水,若有葱须和去了皮的姜,熬上一大碗灌下去,喝得身上冒汗,一下就好了。”
这个法子……已经是孙大夫能想到的最不花钱的法子。
可众人听完,也唯有沉默。
葱还好说,被遗弃的地里可能有。再不济还有野葱。
但姜……
时锦想到了自己的感冒药。
她倒是有感冒药的。
可是不能给。
那药是冲剂。
她忽然变出一碗药来,只怕大家都要吓坏。也根本没办法解释。
孙大夫最后只能道:“多喝热水热粥,煮点葱白葱须汤喝吧。然后想办法烫烫脚。也有帮助。”
顿了顿,他又道:“这样的情况,就别着急赶路了。走热了出一身汗,再一吹风,病情只会加重。”
他没说的是,现在老人家就是强撑着的。
年轻妇人有些犹豫。但看了一眼婆母和女儿,最终她还是做出了决定:“咱们休息一天再走!”
顿了顿,她就起身:“我去打水来烧!”
时锦拦住了她:“我们帮你打吧。我这里有水桶和水罐,给你带一点。”
对方就三个人,面对他们这么多人,心里本身就慌。到时候出去打水因为慌张再出点什么事,那就不好了。
年轻妇人这次只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我用草垫子跟你们换。我婆母编了许多草垫子。”
这种草垫子就是采了路边上的枯草编的。
柔软是不够柔软的。结实也不够结实。
但可以用来垫在底下防潮,盖在树枝上当屋顶挡露水。
时锦确实也想多弄两个帐篷,于是点点头答应了。
老规矩,仍旧是时锦去附近探索找水,陈安周虎去找柴火,而陈东和方菊他们几个负责搭建灶,弄帐篷。
至于孙大夫——孙大夫将他的那些草药摊开来晒。
那边年轻妇人则是让自己婆母回去躺着,她也生火烧水。不过也没忘记告诉时锦一声,哪个方向有水。
附近也有农舍。
但……都是空无人烟。
时锦绕过去看了看,发现空置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了。门上的锁都被砸坏,门口的菜地里全是荒草。
她估摸着这户人家走了至少得有半年了。
或许是早就跟着那些世家大族一起南迁。
她在荒草里扒拉了一会儿,勉强找到了几根细瘦的葱。
还找到了一点韭菜。
不过因为没人管,这些韭菜也没有一点粗壮的样子,看上去比野草还不如。
但时锦也不嫌弃。
能有就不错了。
又扒拉了一会儿,她才彻底放弃,转头去了水源那边。
这是一条河。
河水……也不是那么干净。里面泥沙很多。而且水流很缓,水也不深。
但也没得挑。附近就这么一条河。
时锦最后还是没从里头打水,取了自来水带回去的。
然后,给那边三人倒了半桶水。
昨日那年轻妇人就是在河里取的水。今日一看时锦给的这个水,她就十分惊讶:“今日水好干净!”
时锦笑了笑:“我多沉了几遍。”
好在年轻妇人也没怀疑,只是道谢。
今日有外人在,大家也都看着,加上没有什么菜能遮盖肉味,时锦就没有搞小动作。
方菊带着周晴煮粥的时候,她把韭菜和葱分出一半来,让周晴送到年轻女人那边去。
年轻女人自然是惊喜不已,又亲自过来道谢。
时锦摆摆手:“快去给老人家弄了喝吧。”
至于自家的,时锦问过孙大夫后吩咐方菊:“把葱头掐下来一段,然后晾着,咱们留着以后用。”
方菊也觉得这样好,立刻照办。
最后,剩下的葱叶和韭菜,被方菊爱惜地切到了粥里去。
尽管只是多了一点葱叶和韭菜,但今日的粥就是比往日的要好喝一些。
尤其是方菊听了时锦之前说的话,开始往粥里抓一把白米后,粥就稍微有点稠感了。
吃过饭,孙大夫又一次自告奋勇先守,其他人则是倒头就睡。
那真的是倒头就睡。一点不带夸张。
其实孙大夫这会儿也困,但总不能没人守着,所以孙大夫就干脆揪了一个草药老根,慢慢在嘴里嚼着,借此来提神。
一个时辰后,时锦第一个醒来,替下了孙大夫。
却见孙大夫已经把草垫子编了一个头。
于是,她自然而然接过来接着编。
其实编法不难,难地是要耐心,要搓草。
可现在好似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编草也勉强算个有用的事。
时锦看年轻女人在外头坐着,自己就往那边挪了一些,轻声问她:“你们要去哪里?”
那女人往南边看,声音无力又苦涩:“不知道。我男人喊我们去南边。”
可拖着婆母和女儿,日子一日比一日艰难。她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还能走多远——但可以肯定,到不了南边。
时锦看着她那样,没有问她她男人呢,只是心里也跟着一起沉甸甸起来。
年轻女人过了一会儿,看时锦:“我还挺羡慕你的。我男人死了,儿子也死了。要不是还有花儿,我都不知道要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