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兰那天笑着离开公主府的事儿很快就传到了盛长柏耳朵里,他还以为事情成了,盛长柏心中得意,盛长松和盛如兰再厉害又如何?不还是一样要听他这个哥哥摆布!
盛长柏面带笑意的再次来到国公府,和他预想的一样,这次他确实是进去了,不过他没有得意多久。据国公府的侍卫说,盛家大公子进去的时候那叫一个满面春风,结果半盏茶的功夫就黑着脸从里面出来了,这盛家两兄弟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传出的流言说是盛家大公子想让定国公多提携他,但是定国公是个极为正直的人,断做不出徇私舞弊的事儿,这才和盛家大公子闹翻了。
这则流言传到最后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相信这则流言的人越来越多,而官家虽然没有明说,但在朝堂上也赞许了定国公大公无私,这种变相坐实流言的行为让盛长柏的名声可谓是一落千丈。盛长柏当然愤恨,可他又能做什么呢?他一个从八品的翰林院庶吉士面对国公级别的人物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甚至连口出恶言都要背着人才敢。
经此一事,盛家那边也安静下来了,如兰和长松又开始了在朝堂之上发光发热的日子。中秋过后,官家连发三道圣旨,一道给护国公主盛如兰和梁王赵远徵赐婚,一道给定国公盛长松和安国郡主张桂芳赐婚,最后一道圣旨是让定国公夫妇成婚后随秦国长公主前往边关。
前两道旨意在朝臣眼中都不算什么大事儿,赐婚的旨意嘛,他们又不是没见过,让他们激动的是官家的最后一道旨意。官家让定国公夫妇成婚后随秦国长公主前往边关,这意思还不明显吗?那可是开疆拓土名垂千古的事儿!
随着这道圣旨的发出,前朝那些大臣可是忙碌起来了,武将每天一睁眼就是练兵,文臣每天就是翻书,都打仗了,可不得找个借口……啊,可不得师出有名吗!
这些日子朝中的武将看如兰的眼神就像看过年要杀的年猪一样,那真是双眼放光!为什么?那可是户部尚书,那是钱袋子,这次出征将士们能不能吃好穿好可全在人家手里了。
要说这三道圣旨对谁的影响最大,那当属王若弗了。自打接到圣旨,王若弗就没清闲过,两个孩子的婚事可以说是前后脚,时间又赶得紧,她一个人恨不得掰成八瓣用。要不是宫里的太后娘娘心疼她特意派了两个经验老道的嬷嬷出宫帮她,只怕这婚事操持完她这条老命也搭进去一半了。
这天晚上,王若弗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如兰的婚事,躺着睡不着实在难受,她索性披上衣服出来透口气。王若弗在院子里溜达着想事情,不知不觉就转悠到了如兰的院子里,见里面还亮着灯,王若弗便走了进来。
烛火摇曳中,如兰手中拿着一本书边看边写着什么,见王若弗进来如兰有些意外,这时候王若弗早该睡了。
“这么晚了母亲怎么还没睡?”如兰放下手中的手扶着王若弗坐下。
“夜里睡不着出来转转,不知不觉就到这儿了。天儿都凉了,夜里公务怎么也不知道加件衣裳。”王若弗知道孩子在朝为官的不容易,比起长松,她更心疼如兰,因为她是女儿身,就算她这官做得再好,也少不了一些难听的话。
“女儿身体好,不觉得冷,倒是母亲,夜半三更的,披了这么一件薄衫就出来了,要是刘妈妈知道了又要念叨了。”这些年王若弗操心的事儿不多,倒是刘妈妈跟在王若弗身后愈发爱念叨了,就害怕她哪点没上心再坏了事儿。
提起刘妈妈王若弗也笑了起来,那可是从小跟在她身边的人,与其说是主仆,不如说是知心的姐妹,“她这辈子也改不了爱念叨的毛病了,倒是九儿那孩子,我看是个话少稳重的,不似她母亲那个碎嘴子。”
如兰听到这话笑出了声,“母亲是没见那丫头念叨的时候,跟刘妈妈如出一辙,一看就是亲母女。”
王若弗想到九儿板着脸念叨的样子不由笑出声,“九儿从小跟着你,你自是比我熟悉她。”说到这里,王若弗不由想到了不久之后就要出嫁的女儿,她拉着如兰的手拍了拍,“这日子真是不经过,转眼我的如儿也要嫁人了,想起那哭着跟我要糖吃的样子还跟在昨天似的,怎么一晃就长这么大了呢?”王若弗的声音带着些哽咽。如兰的亲事她很满意,可满意归满意,那心中的不舍岂是满意就能抵消的。
喜欢综影视之大佬宿主只想吃瓜
盛长柏面带笑意的再次来到国公府,和他预想的一样,这次他确实是进去了,不过他没有得意多久。据国公府的侍卫说,盛家大公子进去的时候那叫一个满面春风,结果半盏茶的功夫就黑着脸从里面出来了,这盛家两兄弟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传出的流言说是盛家大公子想让定国公多提携他,但是定国公是个极为正直的人,断做不出徇私舞弊的事儿,这才和盛家大公子闹翻了。
这则流言传到最后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相信这则流言的人越来越多,而官家虽然没有明说,但在朝堂上也赞许了定国公大公无私,这种变相坐实流言的行为让盛长柏的名声可谓是一落千丈。盛长柏当然愤恨,可他又能做什么呢?他一个从八品的翰林院庶吉士面对国公级别的人物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甚至连口出恶言都要背着人才敢。
经此一事,盛家那边也安静下来了,如兰和长松又开始了在朝堂之上发光发热的日子。中秋过后,官家连发三道圣旨,一道给护国公主盛如兰和梁王赵远徵赐婚,一道给定国公盛长松和安国郡主张桂芳赐婚,最后一道圣旨是让定国公夫妇成婚后随秦国长公主前往边关。
前两道旨意在朝臣眼中都不算什么大事儿,赐婚的旨意嘛,他们又不是没见过,让他们激动的是官家的最后一道旨意。官家让定国公夫妇成婚后随秦国长公主前往边关,这意思还不明显吗?那可是开疆拓土名垂千古的事儿!
随着这道圣旨的发出,前朝那些大臣可是忙碌起来了,武将每天一睁眼就是练兵,文臣每天就是翻书,都打仗了,可不得找个借口……啊,可不得师出有名吗!
这些日子朝中的武将看如兰的眼神就像看过年要杀的年猪一样,那真是双眼放光!为什么?那可是户部尚书,那是钱袋子,这次出征将士们能不能吃好穿好可全在人家手里了。
要说这三道圣旨对谁的影响最大,那当属王若弗了。自打接到圣旨,王若弗就没清闲过,两个孩子的婚事可以说是前后脚,时间又赶得紧,她一个人恨不得掰成八瓣用。要不是宫里的太后娘娘心疼她特意派了两个经验老道的嬷嬷出宫帮她,只怕这婚事操持完她这条老命也搭进去一半了。
这天晚上,王若弗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如兰的婚事,躺着睡不着实在难受,她索性披上衣服出来透口气。王若弗在院子里溜达着想事情,不知不觉就转悠到了如兰的院子里,见里面还亮着灯,王若弗便走了进来。
烛火摇曳中,如兰手中拿着一本书边看边写着什么,见王若弗进来如兰有些意外,这时候王若弗早该睡了。
“这么晚了母亲怎么还没睡?”如兰放下手中的手扶着王若弗坐下。
“夜里睡不着出来转转,不知不觉就到这儿了。天儿都凉了,夜里公务怎么也不知道加件衣裳。”王若弗知道孩子在朝为官的不容易,比起长松,她更心疼如兰,因为她是女儿身,就算她这官做得再好,也少不了一些难听的话。
“女儿身体好,不觉得冷,倒是母亲,夜半三更的,披了这么一件薄衫就出来了,要是刘妈妈知道了又要念叨了。”这些年王若弗操心的事儿不多,倒是刘妈妈跟在王若弗身后愈发爱念叨了,就害怕她哪点没上心再坏了事儿。
提起刘妈妈王若弗也笑了起来,那可是从小跟在她身边的人,与其说是主仆,不如说是知心的姐妹,“她这辈子也改不了爱念叨的毛病了,倒是九儿那孩子,我看是个话少稳重的,不似她母亲那个碎嘴子。”
如兰听到这话笑出了声,“母亲是没见那丫头念叨的时候,跟刘妈妈如出一辙,一看就是亲母女。”
王若弗想到九儿板着脸念叨的样子不由笑出声,“九儿从小跟着你,你自是比我熟悉她。”说到这里,王若弗不由想到了不久之后就要出嫁的女儿,她拉着如兰的手拍了拍,“这日子真是不经过,转眼我的如儿也要嫁人了,想起那哭着跟我要糖吃的样子还跟在昨天似的,怎么一晃就长这么大了呢?”王若弗的声音带着些哽咽。如兰的亲事她很满意,可满意归满意,那心中的不舍岂是满意就能抵消的。
喜欢综影视之大佬宿主只想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