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枣花糕-《末世求生:我的手里有块田》

  仔细回忆了一遍记忆后,江渔摇头对众人道:“关于场地具体的消息恐怕得等到年后才能知道了,不过嫂子你们放心,等后天上了班我就找我们领导问问看能不能带家属一起学习,实在不行能借用下场地也是不错的。”

  方霞拉着她的手轻拍了两下:“那你多上点心,不过空着手找人办事可不行,明天我亲自准备一份礼物,趁着过节正好让你哥带着你一块儿过去拜个年。”

  现在枫景苑社区工作点的各项事宜主要还是交由蒋旭峰负责。

  这个蒋旭峰便是原先的蒋副主任,如今副转为正摇身一变成为了这边的总负责人。

  出现这样的变动,主要还是因为社区原先的工作人员在第二次寒潮来临时,除了一小部分幸运的人刚好离避寒地点不远得以保住性命,大多数都因为没能平安度过那股寒潮此后再也没能回归岗位。

  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江年所在的社区,基地大大小小数百个社区工作点到如今差不多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折损大半。

  为了积极应对下一次天灾,基地督促各片区的负责人抓紧统计完数据,第一时间就安排了一批新人重新顶了上来。

  不过由于岗位空缺的突然,补上的新人自然也没办法按照原来那样慢慢考察招募。

  刚刚开始运行的各个社区点总人数不及之前不说,里面还掺杂了许多其他区域新的不能在新的新人。

  也是幸好目前基地各部门都保存的较为完好,社区工作人员目前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除了要时刻留意上头发下来的各项紧急通知和每天安排物资点这些外,其他工作和末世前基本没什么差别。

  像江渔这样的“老”员工一拖几的带领下,新人们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自己每天需要负责的各项工作。

  如今社区工作虽然忙了许多,但江渔也因此在单位里崭露头角得到重用。

  现在的她已经在一个月前被提拔成了社区小组的一名小组长。

  既然是老面孔,江家人对于这位蒋主任自然是没那么陌生了。

  大年初一携带了一些礼物去相熟的亲朋好友家中拜年时,江涛和江渔毫不起眼的就去了趟蒋家。

  这次他们二人在蒋家停留了许久,等到二人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江家人面前时已经是一个多小时以后的事情。

  一到家,江涛脸上的笑意便再也藏不住般露了出来。

  方霞见他这个表情,心一下子就落了大半到肚子里,见江渔都已经换好了鞋,江爸却还在玄关慢悠悠的把手里的东西往柜子上放,她忍不住上前催促道:“给我吧,你赶紧进来说说什么情况。”

  江渔见此暗笑着甩手躲去了客厅,去寻江年他们去了。

  门口,突然惹了老婆嫌弃的江涛见状十分顺从的把手里的袋子递给了方霞,他加快动作换好了软和的棉拖鞋,这才让方霞满意的点了点头。

  二人一起来到客厅,江年看了眼放在桌上的袋子,于是好奇的探头朝里面看了看。

  方霞顺着她的动作这才想起自己忘了问他们兄妹俩带回来了什么。

  不过现在问也不算迟,于是和女儿一样好奇的看了看袋子后,方霞便从桌上的水壶里倒了杯温水递给江涛:“不是去蒋家拜年去了吗?怎么反而提着东西回来了?”

  江涛现在一点儿也不觉得口渴,但还是伸手接过了杯子。

  感受着手掌中的那份暖意,他笑着说:“是去拜年了,我们出来的时候正巧遇到路边一对老夫妻在卖枣花糕,我想着好歹是过年,咱们家今年正好没空做就买了十斤回来。”

  过年蒸枣花糕是部分北方城市的传统。

  不过今年情况特殊,有材料有时间折腾这个的满眼望去整个基地也没有几户人家有这个资本。

  方霞有些奇怪这对夫妻哪儿来的这么多面粉和红枣做这个,谁知这个疑惑很快就被早就料到会有此疑问的江涛给解答了出来。

  放下杯子,江涛把面前的袋子口扯开示意众人看去,随后便道:“他们家在种植园那边应该是有些门路的,你们看这枣花糕的颜色。”

  “怎么是黄色的?不对,里面还掺了其他的东西。”江康有了些猜测,伸手拿了个小的掰开咬了口。

  淡淡的面香中夹杂着一点苦涩的味道,有红枣的香气但实话实说,这个枣花糕的口感虽然勉强和馒头一样,但味道着实说不上好。

  不过仅凭这一小口枣花糕,江康还是尝出了手里这东西的原材料大概取自哪里。

  咽下嘴里的食物又喝了口温水清了清嘴巴,江康轻咳一声猜道:“爸,里面掺了种植园的新型红薯和木薯吧。”

  “嗯?猜对了,没想到你小子嘴还挺灵!”江涛挑挑眉有些意外的看向儿子。

  却见江康勾起一侧嘴角得意一笑:“那可不,你儿子我好歹也是我们家首席味道调查员!”

  味道调查员,顾名思义形容一些对于新鲜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气的人。

  在江家要说爱吃江康敢说第二就没人能当上那第一名,因此这个名号就被江康毫不客气的取来安在了自己的头上。

  末世食物短缺以后,有着江年托底的江家几人自然是不会沦落到缺衣少食的地步。

  但让人有些无奈的是,要想顺利融入集体,江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要和其他人一样经常接触一些目前所流行的事物。

  这些事物中,和吃喝相关的食物自然占据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有无数专家坐镇的种植园自从积极开始研发适应各种天灾的作物以后,几乎隔上一阵子就能收获一些新的成果。

  每当这时,种植园的员工们基本就会成为第一批获利者,这样的待遇哪怕是在基地里都算的上是优越。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无论基地内如何调整,种植园里的任意一个岗位都能引得众人挤破头也要往里进的原因。

  江涛身为种植园的一员,每次都会在新品种培育出来以后给家里带回来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