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愿意跟我方默走的,就送他过江-《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喂?我是方默,给我接情报处,让金承宗马上来见我。”方默抓起电话,语气急促。

  很快,原金陵吉祥照相馆老板,如今在69军情报处负责冲洗照片的金承宗,小跑着进了指挥部。

  “军座,您找我?”金承宗恭敬地问。

  他是金陵城里的老坐地户,三教九流都熟,很多本地的事情问他准没错。

  方默没废话,直接问:

  “金中尉,你是金陵老人了。我问你,这几年冬天冷不冷?下雪多吗?长江有没有封冻过?”

  此时距离38年1月1日元旦只剩6天,天空中已经飘起了零星小雪。

  方默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全军的退路——长江能否通航。

  万一长江封冻,那就只能带着部队在陆地上硬闯鬼子的铜墙铁壁了,伤亡难以想象。

  金承宗皱着眉头仔细回想,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报告,最近一次长江封冻,是4年前的民国22年。

  那年1月冷得邪乎,听说到了零下13度多,我记得当时报纸上都说是‘破历来未有纪录’的奇冷。

  那种情况极少见,以今年眼下这个天气看,应该还达不到封冻的地步,江面行船问题不大。”

  方默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退路还在。

  “好,辛苦了,你去忙吧。”方默示意金承宗可以离开了。

  接着,他叫来了副军长钱明。

  这位当初闸北警局的副局长,如今是69军名副其实的大管家,掌管着数万大军除了作战之外的一切繁琐事务。

  参过军的都知道,光师级部队里,那每天产生的文书报表都是厚厚一沓。

  没有钱明和他率领的庞大文书、参谋团队处理海量的文书、报表、后勤,方默自己一个人根本玩不转69军这么大一支部队。

  “老钱,之前让你登记的那些工人和老师傅,名单都弄好了吗?

  钱明立刻点头,递上一份文件:

  “都登记好了,军座。符合条件的老师傅、老工人一共427人,算上他们的直系家属,总共1344人,全部造册完毕。”

  别看这427人不多,这可都是金陵城内军工产业里专业的老师傅老工人了,浓浓缩的都是精华。

  方默脸上露出了笑容,拍了拍那份名单:

  “好,这些人可是宝贝,是咱们未来军工的种子。安排他们和家属,作为第一波优先撤离,让补充1旅派一个团专门保护,护送他们到浦口车站附近扎营待命。”

  下关码头

  他已经下定决心,69军全军渡江后,就沿津浦线北上,直奔即将成为新战场的彭城。

  至于老上级张冶中将军那边急需的增援?

  方默心里叹了口气。

  精锐的骑兵第10旅里那些宝贵的卡车、坦克肯定要留在主要战场。

  但知遇之恩不能不报,自己这个军长的位置都是老长官力争来的。

  “这样……”方默对钱明吩咐,“从缴获后维修好的鬼子坦克和卡车里,挑一批状态还行的,多配些机枪,再搭上一些新兵,组个架子部队,先给文白公送过去应应急。

  算是……聊表心意吧。”

  这基本是挂羊头卖狗肉,但眼下也只能先这样了。

  当然,甘省作为大后方还是很不错的。

  玉门有石油、阿干镇、汝箕沟有煤矿、镜铁山有铁矿,金、铜、盐这些也有。

  不过眼下,重点还是彭城会战和兰封会战。

  “那城里包括金陵兵工厂在内那些军工企业留下的设备呢?”钱明又问。

  “让补充2旅进城,把所有能找到的设备,分门别类,就近存放在坚固的厂房或者仓库里,派兵严加看管。”方默是个成年人,自然是全都要,“等着我亲自去‘接收’。”

  到了大撤退的关键时刻,就是他系统空间大发神威的时候了。

  虽然把物资收进空间需要他本人亲手触碰,但为了这些宝贵的工业家底,熬通宵也值了。

  “让勤务兵给我泡壶茶,记得泡浓点,看来今晚要熬夜了。”方默自嘲地笑了笑,“感觉比前世当社畜还996。”

  也就是他现在这具身体年轻,偶尔熬个一两个通宵还没什么事。

  不然时间长了,鬼子还没打败,身体都先搞垮了。

  他继续布置:

  “另外,安排城里还在我们指挥下的警察和保安团,挨家挨户搜索,看看还有没有没撤走的百姓。

  顺便检查一下,有没有哪个仓库角落里还藏着有用的东西。

  任务完成后,安排这些警察和保安团第二批从燕子矶坐船走。”

  既然要撤出金陵,那方默肯定是一丁点有用的东西都不准备给鬼子留下,彻底坚壁清野。

  接着,方默又详细安排了后续各部队的撤离次序。

  紫金山上的军部、警卫团、重炮团和第21旅等部队最后撤离,然后进城依托巷战工事,节节抵抗,向下关方向转移。

  有系统空间在,下山倒是方便了,那些重炮可以直接‘打包’。

  方默心想,这能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在敌前撤退中,时间就是生命。

  “还有,找些会开船的人来。之前宋荫国帮我搜集的那些船,该派上用场了。”

  布置完69军的计划,方默再次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城内其他友军的军长、师长。

  愿意服从统一安排撤退的,那皆大欢喜,自己船多,带他们过江是举手之劳。

  要是不愿意,那也没办法,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只能是该咋办咋办了。

  -----

  12月27日,在连续两天试探性进攻后,畑俊六敏锐地察觉到金陵城内的守军出了问题。

  士气明显动摇,除了69军防守的区域,其他地段的抵抗强度和弹药投射密度都大不如前。

  “看来,困守孤城,缺乏援军让这些大夏人的心理出了问题。”畑俊六嘴角泛起冷笑,“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时候。”

  当天上午,凄厉的防空警报再次响彻金陵上空。

  鬼子陆海军航空兵倾巢而出,数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黑压压地扑来,企图用绝对的空中优势摧毁守军的抵抗意志。

  然而,就在鬼子机群即将开始肆意轰炸时,西边的天际线上,出现了另一群战机。

  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六十多架涂着陌生迷彩的战机,迎着朝阳,勇猛地冲入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