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西北困局,老上级张冶中殷切期盼-《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老唐很大方地将话语权交给了方默,在他看来,方默无非是补充一些兵力部署、弹药调配的具体事宜。

  方默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巨幅全国地图前。

  他没有立刻谈论金陵的城防工事应该如何加固,炮兵阵地应该如何调整。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

  有人向他点点头,露出了微笑,也有人不忿的看着他。

  片刻后,方默的声音开始在会议室里回荡:

  “唐司令,诸位同仁。

  感谢唐司令的信任。在讨论金陵一城一地之防务前,我想先请诸位将目光,从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拿起指挥棒,点在了地图之上。

  “如今,全国抗战的形势,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言一出,原本有些松懈的会场气氛,瞬间为之一肃。

  所有人都坐直了身体,目光聚焦在方默和他手中的指挥棒上。

  不管他们本身喜不喜欢方默这个后起之秀,以方默如今在金陵打出的赫赫战绩和无人能及的威望,当他谈起这种关乎国运的战略大局时,没有人会觉得他是在夸夸其谈,反而都凝神静听。

  大家都想听听看这位屡创奇迹的年轻将军,有何真知灼见。

  “倭寇入侵大夏,其战略野心绝非仅限于一城一地。诸位请看……”方默的指挥棒从东北划到华北。

  “在北方,鬼子华北方面军占据平津,沿平汉、津浦两路(图)南下,兵锋甚锐。

  民国唯一的两条南北交通大动脉

  而在我华中,我辈虽在沪上、金陵浴血奋战,重创其华中派遣军,暂时遏制了其沿长江仰攻的势头,但……”

  他的话音一顿,指挥棒重重地点在了地图上鲁省与苏省、徽省交界的位置。

  “但华北之敌,与华中之敌,如同两只钳子。他们最终的目標,是企图打通南北联系,连成一片,进而西进,攻占我如今实际上的军事政治中心——江城,以及中原腹地。”

  “而连接这两只钳子的关键节点,就是这里——彭城。”

  方默的声音提高了些许。

  “彭城,地处津浦与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是沟通华北与华中的咽喉要道,更是屏障江城、拱卫中原的战略枢纽,其地位,至关重要。”

  他环视众人,看到许多将领露出了深思和恍然的表情。

  “我可以断言。”方默斩钉截铁地说,“无论我们金陵战线接下来是攻是守,是战是和,已经攻占华北大部分地区的鬼子,其兵锋下一步必然直指彭城。

  他们绝不会坐视徐州这个战略要点掌握在我军手中,阻碍其南北对进、会师中原的战略企图。”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方默这番高屋建瓴的分析,将金陵的战局放在了全国抗战的大棋盘上,顿时让所有人感到豁然开朗,同时也意识到了更深的危机。

  原来,金陵的暂时稳固,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另一场规模可能更大的风暴,正在北方的彭城上空酝酿。

  唐司令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在如此宏大的战略分析面前,之前那些自吹自擂的话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好又尴尬地闭上了。

  方默放下指挥棒,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终回到了金陵的位置:

  “因此,诸位同仁,我们固守金陵,意义重大,它挫败了鬼子速战速决的野心,提振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抗战是长期的,是全局的。

  我们不能,也不应,将所有的力量和希望,仅仅局限于金陵这一座孤城之内。”

  台下众人一起鼓掌,方默这一番清醒的发言,可比老唐那自吹自擂的半个小时的讲话言之有物多了。

  -----

  然而,就在方默的思绪开始向徐州倾斜时,另一条线上的涟漪,也悄然荡开。

  西北,甘省,省会金城。

  方默的老上级,如今主政甘省的张冶中,正心烦意乱地在办公室里踱步。

  他作为最高领袖的亲信被派来,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国际援助通道——尤其是毛熊援大夏资通道的畅通和安全。

  此时的甘省、宁省地区,正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中。

  宁省是马鸿逵的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而甘肃这条连接毛熊的战略生命线,则必须由白党中央军牢牢掌控。

  著名的“西北公路”(霍尔果斯通道)是此时毛熊援华物资的主要陆路通道。

  金城,就是这条运输线的核心终点和最大枢纽。

  所有宝贵的武器、弹药、石油、药品等物资在此集结、登记,然后通过公路和刚刚修通的陕甘线路,转运至长安、天汉一带。

  最终送达晋省、中原等前线,以及陪都山城。

  可以说,金城就是此时抗战输血的大动脉。

  但此刻,这条大动脉出了问题。

  “岂有此理,简直是无法无天!”

  张冶中将一份报告狠狠摔在桌上。

  报告显示,一支运送重要援助物资的车队,在西北公路上被一伙凶悍的“马匪”给抢了。

  押运的一个保安团几乎全军覆没,大批宝贵的武器弹药被劫掠一空。

  至于这伙“马匪”是哪里来的?

  张冶中心里跟明镜似的。

  除了盘踞在宁、青,对甘省一直虎视眈眈的马家军,还能有谁?

  这分明是给他这个新来的“中央大员”上眼药。

  是在用这种血腥的方式警告他,西北,不是你们白党想进来就能进来的。

  “唉……”张冶中长长叹了口气,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他手中缺乏一支能真正镇得住场子的嫡系部队,面对马家军这种地头蛇的挑衅,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一刻,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曾经在沪上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将领。

  “要是方默在这里……要是他那支能征善战的69军在我手里……”张冶中喃喃自语,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怀念和一丝无奈,“我何至于受这份窝囊气。”

  他这边受气,国际援助通道受阻,影响的可是整个抗战大局。

  张治中思考着,是否也应该向江城最高统帅部方面发电,陈述西北局势的严峻,以及……能否将方默这支强军调来西北,帮他稳定局面,震慑宵小?

  北有彭城危局,李司令长官点名求援;西有西北困局,老上级殷切期盼。

  方默和他的69军,下一步究竟将剑指何方?

  金陵城暂时的平静之下,一场关乎未来战略走向的抉择,已经摆在了方默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