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绮绮这段对曹植命运的期盼,可不能告诉孙权。
孙权不但不会理解,只会以为她想要过的这种日子,是未来要和曹植一起去杭州、苏州、庐山或是海边隐居。
孙权要的是,袁绮绮即便隐居、游山玩水,所设想的世界里,也必须有他孙权共同参与。
于是,在这个孟冬时节,袁绮绮终究还是提起那支尘封多年的笔,再次启用 “镇江老辕” 这个名字,写下了新书《煮豆燃萁,同生不同心》。
她将曹子建未来这些年的人生写进了故事里:
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之后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曹彰、曹植等兄弟屡遭迫害,曹植先后创作了广为人知的《赠白马王彪》《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她想告诉曹植这样一个道理:若余生注定活在执政者的猜忌忌惮之中,为何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天地?
此生不能为政,不能站在权力顶端,那就站在人生、哲学及文学的顶端,做书法第一人、美学第一人、享受生活第一人!
但曹植毕竟是敏感身份,受这三方巨头特别关注,以什么理由将此书公之于众呢?
只有“不忘初心,写书挣钱”,这个理由最质朴无华,不会引人猜忌。
“徐老板,我这里新写了一个故事,麻烦你刊印售卖,所得分成与之前一样。”袁绮绮喊来那个聪明的书商伙伴徐兵。
这时候,徐兵已无需再审查这册故事的半个字眼,赶紧应下,还要像袁夫人顺带禀报如今的刊发刻印技术有多先进:“托夫人的福,咱们商行研究下活字排版来,最近技术越发精熟了,一日便能出五千册,连墨色都比从前匀净,保证让镇江老辕的文字瞧着更添风骨!”
但还是有人喜欢看那种手抄版。
徐老板还得坚守最初的模样,让抄书匠抄写精美版本出来候着。
在这个孟冬的清晨,秦淮河畔的书肆刚卸下门板,徐兵已带着伙计们支起长案。“镇江老辕重磅回归!” 的红绸横幅在寒风里猎猎作响,店铺伙计们捧着新刊的《煮豆燃萁,同生不同心》宣传,铜铃般的吆喝声惊起檐角积雪。
“客官瞧瞧!镇江老辕三年未动笔,一写就道尽人间冷暖!”
徐兵亲自给路过的熟客递上册子,指腹点着封面上的笔名,“您看这墨色,这章法,还是咱们那位老辣从容看尽世间百态,而又热爱生活的镇江老辕之风骨啊!”
徐老板若不是因为袁夫人,怕这辈子都不会这样抛头露面。
果然,路人纷纷驻足,识字的当即翻看起来,不识字的便围着听伙计讲书中故事。书肆前很快排起长队,油墨香气混着寒风飘进巷弄,连最近落户建业城的那些流亡人家都停了脚。
镇江老辕的赫赫威名,本就是长江南北最隽永深刻的墨香味。
孟冬的雪落得无声,曹植在院中收了剑,霜花沾在玄色剑穗上,轻抖时簌簌落进青砖缝里。
回屋推开门,便见案上躺着本新刊的册子,随从老马从徐氏商行排了好久的队才买来的《煮豆燃萁,同生不同心》,封面上 “镇江老辕” 四字在烛火里浮着,墨色温润得像浸过温水。
“公子,你看,镇江老辕重出江湖了!”
连老马都知道这号人物。
老马给曹三公子沏了壶暖茶,说再去加些炭火来,把屋子烤得更暖一些。曹植已经坐在窗前,翻开书册,猝不及防被镇江老辕的文笔狠狠击中,书中的夏侯公子“少年裘马,纵笔赋诗于长街”鲜活的意气从纸间漫出来,恍惚间竟与当年自己初着锦袍、纵马过邺城街道的模样重合。
暖茶喝了半盏,读到夏侯公子被兄长夺了世子之位心灰意冷,等到父亲逝去更是陡遭变故,兄长与其后兄长之子承袭爵位,在父子二人竞相猜忌和打压下,封地屡徙。
读到“临淄风雪夜,孤灯照残卷,旧友零落如飘蓬” 时,曹植手握杯沿的温度仿佛骤然褪了去。
他望着窗外雪片粘在窗纸上,晕开淡淡的白,案上只剩半支残烛,烛芯 “噼啪” 爆了个灯花,将影子投在墙上轻轻晃。
“老辕书中这个夏侯公子,竟与我有八分相似!”
他翻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的诗句,指腹不自觉地在纸面摩挲,墨迹似乎都带着微颤。
“七步成诗?呵呵,倒是二哥的风格了!”
再往下读,见夏侯公子困厄中仍 “临池学书,寄情山水,于草木间寻生机”,喉间忽然发紧。
“是了!纵观历史,哪里有在权势中竞争博弈落下风者还能安享晚年?父亲既然选择了二哥做世子,二哥在父亲之后便会继承父亲的权利、人脉,乃至发扬之。二哥若是要发扬,又岂会再给我留后路。二哥的儿子资历不如我,在老臣心中分量不够,等他继了位更会忌惮于我……”
曹植在夏侯公子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未来的命运。
“老辕啊老辕,你哪里是写夏侯,分明是在替我寻一条路。”
曹植读罢此书,认定镇江老辕与他简直乃心灵神交,“老辕与我虽不曾会面,不曾畅谈,不曾往来,但老辕关心我,在意我……”
曹植虽然为书中夏侯公子的命运扼腕叹息,更为镇江老辕的情怀和情义感动。
整整一个夜晚,曹植抱着这本故事,或灯下久坐,或躺在床上流泪。
“文墨千秋,心有丘壑者,无处非坦途。”书页最后的经典语句,在曹植的胸膛里碰触激烈的回响。
“老辕什么都知道,知道我少年时的意气,知道我如今的困顿,知道我心底那点不甘被岁月磨得只剩微光,却仍在为我细细拂去尘埃……”
窗外雪还在下,曹植无法入眠,重新翻开书,新点的烛火在纸页上跳动,将那句 “立于文墨之巅,亦是千秋” 照得明明晃晃。
这世间知己难寻,而镇江老辕以笔墨为镜,照见他曹植的挣扎,更予他一束穿雪而来的光,让他忽然明白:纵是前路风雪满途,心有笔墨,便有处可安身。
喜欢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孙权不但不会理解,只会以为她想要过的这种日子,是未来要和曹植一起去杭州、苏州、庐山或是海边隐居。
孙权要的是,袁绮绮即便隐居、游山玩水,所设想的世界里,也必须有他孙权共同参与。
于是,在这个孟冬时节,袁绮绮终究还是提起那支尘封多年的笔,再次启用 “镇江老辕” 这个名字,写下了新书《煮豆燃萁,同生不同心》。
她将曹子建未来这些年的人生写进了故事里:
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之后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曹彰、曹植等兄弟屡遭迫害,曹植先后创作了广为人知的《赠白马王彪》《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她想告诉曹植这样一个道理:若余生注定活在执政者的猜忌忌惮之中,为何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天地?
此生不能为政,不能站在权力顶端,那就站在人生、哲学及文学的顶端,做书法第一人、美学第一人、享受生活第一人!
但曹植毕竟是敏感身份,受这三方巨头特别关注,以什么理由将此书公之于众呢?
只有“不忘初心,写书挣钱”,这个理由最质朴无华,不会引人猜忌。
“徐老板,我这里新写了一个故事,麻烦你刊印售卖,所得分成与之前一样。”袁绮绮喊来那个聪明的书商伙伴徐兵。
这时候,徐兵已无需再审查这册故事的半个字眼,赶紧应下,还要像袁夫人顺带禀报如今的刊发刻印技术有多先进:“托夫人的福,咱们商行研究下活字排版来,最近技术越发精熟了,一日便能出五千册,连墨色都比从前匀净,保证让镇江老辕的文字瞧着更添风骨!”
但还是有人喜欢看那种手抄版。
徐老板还得坚守最初的模样,让抄书匠抄写精美版本出来候着。
在这个孟冬的清晨,秦淮河畔的书肆刚卸下门板,徐兵已带着伙计们支起长案。“镇江老辕重磅回归!” 的红绸横幅在寒风里猎猎作响,店铺伙计们捧着新刊的《煮豆燃萁,同生不同心》宣传,铜铃般的吆喝声惊起檐角积雪。
“客官瞧瞧!镇江老辕三年未动笔,一写就道尽人间冷暖!”
徐兵亲自给路过的熟客递上册子,指腹点着封面上的笔名,“您看这墨色,这章法,还是咱们那位老辣从容看尽世间百态,而又热爱生活的镇江老辕之风骨啊!”
徐老板若不是因为袁夫人,怕这辈子都不会这样抛头露面。
果然,路人纷纷驻足,识字的当即翻看起来,不识字的便围着听伙计讲书中故事。书肆前很快排起长队,油墨香气混着寒风飘进巷弄,连最近落户建业城的那些流亡人家都停了脚。
镇江老辕的赫赫威名,本就是长江南北最隽永深刻的墨香味。
孟冬的雪落得无声,曹植在院中收了剑,霜花沾在玄色剑穗上,轻抖时簌簌落进青砖缝里。
回屋推开门,便见案上躺着本新刊的册子,随从老马从徐氏商行排了好久的队才买来的《煮豆燃萁,同生不同心》,封面上 “镇江老辕” 四字在烛火里浮着,墨色温润得像浸过温水。
“公子,你看,镇江老辕重出江湖了!”
连老马都知道这号人物。
老马给曹三公子沏了壶暖茶,说再去加些炭火来,把屋子烤得更暖一些。曹植已经坐在窗前,翻开书册,猝不及防被镇江老辕的文笔狠狠击中,书中的夏侯公子“少年裘马,纵笔赋诗于长街”鲜活的意气从纸间漫出来,恍惚间竟与当年自己初着锦袍、纵马过邺城街道的模样重合。
暖茶喝了半盏,读到夏侯公子被兄长夺了世子之位心灰意冷,等到父亲逝去更是陡遭变故,兄长与其后兄长之子承袭爵位,在父子二人竞相猜忌和打压下,封地屡徙。
读到“临淄风雪夜,孤灯照残卷,旧友零落如飘蓬” 时,曹植手握杯沿的温度仿佛骤然褪了去。
他望着窗外雪片粘在窗纸上,晕开淡淡的白,案上只剩半支残烛,烛芯 “噼啪” 爆了个灯花,将影子投在墙上轻轻晃。
“老辕书中这个夏侯公子,竟与我有八分相似!”
他翻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的诗句,指腹不自觉地在纸面摩挲,墨迹似乎都带着微颤。
“七步成诗?呵呵,倒是二哥的风格了!”
再往下读,见夏侯公子困厄中仍 “临池学书,寄情山水,于草木间寻生机”,喉间忽然发紧。
“是了!纵观历史,哪里有在权势中竞争博弈落下风者还能安享晚年?父亲既然选择了二哥做世子,二哥在父亲之后便会继承父亲的权利、人脉,乃至发扬之。二哥若是要发扬,又岂会再给我留后路。二哥的儿子资历不如我,在老臣心中分量不够,等他继了位更会忌惮于我……”
曹植在夏侯公子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未来的命运。
“老辕啊老辕,你哪里是写夏侯,分明是在替我寻一条路。”
曹植读罢此书,认定镇江老辕与他简直乃心灵神交,“老辕与我虽不曾会面,不曾畅谈,不曾往来,但老辕关心我,在意我……”
曹植虽然为书中夏侯公子的命运扼腕叹息,更为镇江老辕的情怀和情义感动。
整整一个夜晚,曹植抱着这本故事,或灯下久坐,或躺在床上流泪。
“文墨千秋,心有丘壑者,无处非坦途。”书页最后的经典语句,在曹植的胸膛里碰触激烈的回响。
“老辕什么都知道,知道我少年时的意气,知道我如今的困顿,知道我心底那点不甘被岁月磨得只剩微光,却仍在为我细细拂去尘埃……”
窗外雪还在下,曹植无法入眠,重新翻开书,新点的烛火在纸页上跳动,将那句 “立于文墨之巅,亦是千秋” 照得明明晃晃。
这世间知己难寻,而镇江老辕以笔墨为镜,照见他曹植的挣扎,更予他一束穿雪而来的光,让他忽然明白:纵是前路风雪满途,心有笔墨,便有处可安身。
喜欢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