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沅王旧宅-《千门无影》

  沅州,位于大乾西南,自古为兵要之地。沅王一脉为皇室宗亲,祖制世袭封地,表面恪守朝命,实则权势盘根。

  “赤蝎”,祀门最后一支暗部,便藏于这尊贵王府的阴影之下。

  苏临风一行人绕行千里,于一夜未明时抵达沅州。

  为避耳目,众人未入城门,而是夜宿郊外山林中的一座古宅。

  “此处是我师父旧宅。”柳清霜推开苔痕满壁的石门,低声说道,“他当年是王府医官,后因知情太多,被逼离职。”

  “你师父也牵扯进了祀门?”苏临风问。

  柳清霜点头:“他死前留下一本手记,只言‘王府之下,藏着真正的地狱’。”

  屈北辰从怀中取出一幅地图:“这是我们在雷塘搜得的祀门残图,赤蝎部的标记,就在沅王府地宫深处。”

  秦至远皱眉:“王府防守森严,我们若贸然潜入,只怕血溅三尺。”

  苏临风却缓缓道:“我们不入王府。”

  众人一怔。

  “我们要做的,是逼他们出府。”

  “如何?”屈北辰问。

  苏临风看了他一眼:“你不是最擅长引火烧山?”

  屈北辰一笑:“那得看烧的是哪座山。”

  ——

  三日后。

  沅州城中,忽然谣言四起。

  “赤蝎蛊毒复现,有人夜中死于虫噬。”

  “昔日沅王之子莫名暴亡,实为中毒……”

  “祀门旧部藏身王府,朝廷将派兵查办。”

  谣言发源地正是城内最大茶馆与赌坊,火速蔓延至街巷、官署乃至王府耳中。

  沅王怒不可遏,当夜召集府中密卫,一边封锁流言,一边私下派遣刺客,欲缉拿造谣之人。

  而这一切,皆是苏临风一手布局。

  夜深,王府后山。

  古井之侧,一名黑衣人悄然爬出井口,欲往山林奔逃,刚踏出一步,喉咙便被一柄利刃紧紧抵住。

  “你是赤蝎的人。”苏临风冷声道。

  黑衣人面露惊恐:“你……你是谁……”

  “你主子藏在地底,我偏要将他挖出来。”苏临风眼中寒光如电。

  ——

  翌日清晨,沅州府衙外,骤然贴出一张榜文。

  【祀门余孽,藏身王府。苏家旧案,真凶未明。苏震天死非其罪,沅王之子实为凶首,愿天下共证。】

  署名:千门传人,苏临风。

  榜文张贴不过一刻钟,便有十数位衙差前来撕除,却被早已埋伏的屈北辰等人拦下,转身围住王府侍从。

  风波陡起。

  百姓愤怒议论,朝廷暗探频频现身,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沅王府内,书房中。

  一身蟒袍的沅王怒斥家将:“你们这帮饭桶!我命你等将那姓苏的斩于巷口,怎么变成全城皆知?”

  一名心腹跪地:“王爷息怒,那小子不知从哪搞来当年苏震天被害的信物,已交予城守府。”

  “什么?!”沅王面色大变。

  “更可怕的是……”那心腹咬牙,“他已经拿到了地宫入口图。”

  书案一震。

  沅王缓缓坐下,目中寒光闪烁:“那便不用再藏了。”

  “赤蝎……出动。”

  ——

  暮色时分。

  沅王府后苑忽有浓雾弥漫,草木瞬枯。数道黑影自地宫而出,身披血色斗篷,头缠毒蛇银环,眼神阴鸷如鬼。

  “赤蝎使现身。”

  柳清霜自远处望见此景,低声向苏临风传讯。

  苏临风抬眼:“全员戒备,今晚……要将赤蝎引入死局。”

  ——

  夜深,沅州百姓皆闭门不出,空街中只余风声。

  而在北城废庙,一场设伏已然开启。

  “你确定他们会来?”屈北辰站在屋顶,握着弩弓。

  苏临风静静望着夜空:“他们不是来抓我,而是来杀我。”

  “我放出的东西太多了,沅王必须封口。”

  “可他们不知道——今晚,是我设的局。”

  他回头望向四周黑影。

  “我不会再逃。”

  “这一次,是我主动出剑。”

  ——

  夜半时分,废庙周遭忽然出现奇异鸣响,似有细虫穿行砖缝。

  接着,一股幽绿毒雾弥漫开来。

  “毒雾来了!”秦至远高喝。

  “按计划撤退!让他们进来!”

  众人四散,赤蝎杀手如潮水般冲入庙堂。

  正当他们准备展开围剿时,忽然脚下机关骤启,整座庙宇塌陷三分,地下升起一道“铜骨锁阵”。

  苏临风一身青衫立于中央,持剑如林。

  “欢迎光临。”

  他脚步一踏,封魂剑诀展开,剑气如飞燕穿云,直破毒雾。

  赤蝎首领狞笑:“剑能破毒?你太天真。”

  却不料那剑气之中夹杂“百合冰砂”,正是克制其毒的死敌。

  “你怎么会有这东西?”首领大骇。

  “问你师父去。”苏临风冷然,“他当年从我父亲手中偷走千门毒谱残卷,我不过拿回而已。”

  首领大怒,飞身扑上。

  苏临风一声暴喝:“你,不配用千门毒术!”

  掌中剑一展,直刺其咽。

  鲜血四溅,赤蝎首领当场毙命。

  剩下的赤蝎杀手见首领死,顿作鸟散,却被秦至远等人早已布下的“伏雷石阵”封死去路。

  毒烟散尽,清风复临。

  屠尽赤蝎,地宫地势暴露。苏临风站在那黑漆漆的地道入口,神色凝重。

  “这里……才是真正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