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全票通过-《重生80年代当富翁》

  李向阳站了起来,先向大家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同志们,这两天我一直在杨家庄考察,对于村里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对于大家的问题,杨村长和负责大棚种植的负责人也给出来答案,下面我给大家简单说明,大家也可以看一看我整理出来的资料。”

  说着,他把准备好的资料一份份递给其他人,然后开始介绍:“杨家庄计划成立‘希望农业有限公司’,主要项目是大棚种植。”

  “他们计划种植数百亩,地块位置也比较合适。当然了,由于资金等原因,初期投资不会很大,用地也在数十亩左右,后续根据实际情况依次开发。”

  “所选那块地由于年前干旱等原因,部分庄稼长势不好,即使成熟收成也不会理想。所以动工可能会毁掉部分庄稼,但这也是权衡利弊后的决定。而大棚种植一旦成功,收益将远超传统种植。”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大家的反应,接着说:“关于用水问题,他们也有了解决方案。”

  “杨家庄选的那块地离杨家河只有三里路,虽然中间有段坡路,运输相对困难一些,但可以解决灌溉用水。而且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比如通过修建简易的灌溉渠道等方式来引水。”

  “资金方面,目前村民集资已经有七万元到位,这个上次开会说过。对于大家关心的资金监管问题,他们也给出了方案,银行、财务、经理三方监管,每笔开销都需要财务、项目负责人签字,及时向村民公布。”

  “另外他们也打算与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合作,并且也考虑到了后续的盈利分配和扩大规模的计划。”

  “贷款方面,村里目前不考虑。当然了,如果后续需要贷款的话,他们也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和预期收益来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确保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李向阳停顿一下,看了看大家,接着说:“技术方面还是上次说的,聘请江岛农业方面的教授。另外也会与省城高校合作,在他们村里建设实验基地,需要我们帮忙促成校企合作。”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请县里负责农业的同志安排农业专家去给村民们进行培训,讲解大棚种植技术,包括如何控制温度、湿度,如何防治病虫害等,提前给大家培训。”

  “杨家庄的村民们学习积极性很高,热情高,他们也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和理念。”

  “这就是我这两天考察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讨论。”

  说完,李向阳坐下喝了口水,听着大家的讨论。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低声的讨论声,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着李向阳提供的这些信息。

  王书记这时开口说道:“同志们,杨家庄的这个计划听起来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毕竟这关系到村民们的利益,也关系到我们乡里的发展布局。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一位干部说道:“我觉得如果能解决好资金和技术问题,这个计划还是很有潜力的。可以先小范围试点,然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另一位干部也点头说:“对,而且我们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他们积极探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会议室里的气氛热烈而紧张,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王书记站起身来,做了总结发言:“杨家庄这个方案目前来看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各位同志也给出了很好建议,现在大家投手表决。”

  说完,他自己率先举起了手。

  李向阳紧随其后,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其他同志左右看了看,也纷纷举起了手,最终全票通过。

  王书记放下手,神情严肃又带着一丝振奋地说:“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咱们就抓紧时间,今天大家辛苦一下,把方案做出来,明天我和李乡长去县里向上级汇报,尽快把事情确定下来。”

  所有人都郑重地点点头,随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王书记和李向阳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准备好的资料去了县里。

  而在另一边,赵磊去京城找了许多关于乡镇企业的资料,还向负责此事的领导请教学习。

  他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要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隔天,他就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白河县。

  这几天他一直在办公室里研究这些资料,还像白河县一把手说了村集体办企业的想法。

  如前几天一样,赵磊依旧在办公室全神贯注地研究资料。

  这时,秘书轻轻敲了敲门,走进来说:“赵科长,天水乡的书记和乡长有事来汇报。”

  赵磊抬头也没抬的说:“让秘书请他们进来。”

  秘书将王书记和李向阳请进办公室,给两人倒了水便关门出去了。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赵磊看着两人,微笑着问:“王书记、李乡长,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王书记连忙站起身来,带着一丝紧张又充满希望地说:“赵科长,是这样的,我们乡下面有个村子想办企业,乡里经过实际考察、综合各方面考虑,开会讨论最终全票通过申请。”

  一旁的李向阳也赶紧从包里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双手递给赵磊,说:“赵科长,这个是他们写的方案,您看一看。”

  赵磊对两人说:“到了我这里放松一点,坐着汇报就好了。”

  然后接过材料认真地翻阅起来。

  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点头表示认同。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对王书记说:“王书记,你说一说具体情况。”

  王书记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介绍起来:“赵科长,这个村子是杨家庄。他们打算成立‘希望农业有限公司’,主要搞大棚种植。”

  “计划总投资数百亩,先期建棚数十亩,后续依次类推。他们针对用水、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都有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村里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运营都有自己的想法。”

  赵磊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

  等王书记说完,他又仔细地看了看材料,这才放下,目光炯炯地看向王书记和李向阳,抛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个方案整体来看还是很有创意和可行性的。这个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个方案是谁写的?”

  王书记坐直了身子,认真地回答道:“赵科长,这个年代农村的日子都不好过。”

  “杨家庄所在的位置缺水,村民日常用水靠的是窖水,来源就是雨水或大坝放水。”

  “这几年雨水少,地里旱,粮食产量减产,交了农业税,村民的日子不好过,以前没办法。村里有个娃从外面回来挣了钱,见识也多,这些都是他向村里建议的。”

  李向阳在一旁补充到:“赵科长,我去村里实际考察了,实际情况比这可能更差,所以村民们对于这件事热情很高,都希望能改变现状。”

  赵磊点了点头,又问:“那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谁呢?”

  王书记说:“项目的负责人就是杨开。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在村里也很有威望。村民和村干部都很信任他,愿意跟着他干。”

  “而且他对整个项目的流程和运营都有自己的规划,从人员管理到市场销售,都考虑得比较周全。”

  李向阳说:“我打听过杨开的具体情况,他前年就以村里名义开了加工厂,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投机倒把办关了几天,出来后直接去了江岛。”

  “听说他在江岛有自己的企业,也是年前才回来。”

  赵磊听后心中有数了,这个杨开就是石局长给他介绍的那人,他问:“你们刚才说村民的日子不好过,我刚才看到里面不是写着已经募集到七万元了,平均到每户也得数百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