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相接的刹那,宋辞心头掠过一丝异样的情愫,但下一秒,她便将那抹情愫强行压制下去,拎着两坛酒来到石桌旁。
酒坛与石桌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宋辞拂衣而坐,将其中一坛酒推到苏若清面前。苏若清垂眸盯着面前的酒坛看了半晌,眼中闪过迟疑,似是仍有所顾忌。但下一秒,那些情绪便从他眸中散去。
他看着那坛酒,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指尖随意挑开泥封,他捧起酒坛想也不想,仰首便饮。
酒液倾泻、落入口中,喉结滚动间,已是半坛入腹。
一旁,宋辞将一切都看在眼中,但却什么也没说。
外伤好治,心病难医。她帮不了他,只能从旁劝慰一二。所以,他要自己走出来才行!
思及此处,宋辞没再开口,她默默将头偏了些许,继续端详院门左旁的那棵树去了。
倒不是那棵树有多好看,只是——此刻的她需要给自己的目光找一个落点。
仅此而已。
……
不知过了多久,苏若清终于放下酒坛,他抬眸看向宋辞,眼里氤氲了几分醉意。
“抱歉,今日……”
他顿了顿,似是在思索如何开口,但不过片刻便有了计较。
“今日我有些失态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在说这句话时,他的语速很慢,甚至有意将某些字在齿间多停留一瞬。像是在确认发音的准确性,以便宋辞能听清。
而宋辞并未在意这点,只是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忽然偏头望向他。
透过眼睛,她似是看穿了他内心所想,嘴角微勾起一抹弧度,但眼中却无一丝温度。
“我今日,什么也没听到。”
她淡淡说道,声音又恢复了往日的疏离,像是在刻意保持距离一般。
苏若清听后微怔,深深看了她一眼。
“小辞,你真的很聪明。”
良久,他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出来。其话中称赞之意,不似作伪。
宋辞不明白他为何突然说起这个,眸中闪过疑问。
苏若清没有说话,有意错开她的视线,仰起头喝了一大口酒。
见状,宋辞没再追问,但也没了饮酒的心思。她静静望着苏若清,眸中情愫难明。
……
苏若清放下酒坛时对上的就是这样一双眼睛。明明两人间隔的这样近,但她的眼神却像是隔着数层晨雾。
而他,如雾里看花般,看不清她。
察觉到这点,苏若清心绪陡然一变,无端生出几分懊恼。
在宋辞对他说起自己那段往事时,有一瞬间,他以为自己窥得了她几分内心。可现在,他却又因她忽变的态度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色对自己产生质疑——他真的懂她吗?
苏若清的思绪再次变得混乱,不知不觉间,第二坛酒也已见底。
宋辞见此,将自己未拆封的那坛往前推了些许,“我还有事,不能在这陪你了。这坛酒还未拆开,若你想喝,便送你了。”
说完这句话,宋辞便起身往屋里走去,但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回头说了一句:“酒不是什么好东西,你……”
她顿了顿,似是思量着如何开口。苏若清明白了她的意思,也感觉到她话语间暗藏的关心,于是不等她开口便温声回道:“你放心,两坛已是破例,我不会再贪杯。但……”
他话音一转,眸中闪过笑意。
“这酒我收下了。等来日回京,再与卿共饮。”
说完,他眼尾微弯,唇角扬起一抹清浅的笑。那笑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斯人若清风明月,可拂化三冬雪。
可这抹清风,虽能拂化三冬之雪,却注定拂不去宋辞心中的雪。因为那不是雪,而是血!是对皇室的恨!
她可以不恨他,因为他仁慈、无辜、真心爱护百姓,是难得一见的有大贤之人。最重要的是,他敬重宋氏,维护宋氏。
但是,她没法不恨皇家、不恨皇帝!
她听从父母之命强行放下仇恨,心中却郁结难消。因为她根本忘不了,更放不下!
在这抹复杂的情绪下,她不手刃帝王已是隐忍至极,实在生不出嫁给他儿子的心思,更没兴趣将自己送进笼子里……所以,她不能动心!
哪怕这个人再好,她也不能动心。他们注定无缘!
于是乎,当宋辞听见他的邀请时虽一时被他的笑容晃了眼,但忽然袭来的凉风却将她头脑吹得异常清醒。
她瞥了他一眼,转头走了。
也没说答不答应。
……
许是宋辞方才的眼神过于异样,看着她渐渐走远的背影,苏若清不知怎的、忽然起身叫住了她。
“小辞……”
他的声音很轻,快要被淹没在风里,但宋辞还是听到了。她本想装作没听见进屋,但脚却顿在了原地。
“你是不是很讨厌我?”
是不是觉得我太过仁慈根本不配做储君?
是不是觉得,我与你心中的储君……相差甚远?
宋辞没想到他会问出这句话,一时间竟忘了动作。她没有应声,垂眸似在思索。
苏若清并不着急,自问出问题后便一直盯着她的背影,等待着她的回应。
“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宋辞的声音终于传来:“我所见过的人中,只有你担得起君子一名。”
苏若清似是没想到她会这样回答,眼中闪过意外。可还不等他开口,宋辞的声音便再度传来:“可你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
她语气略微顿了顿,忽然问道。
苏若清听后一怔,在心里答道:我知道。
但嘴上却没说。
因为,他想听到她的回答,他想知道,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以,一直没有应声。
而宋辞也没给他回答的机会,不过深吸口气的工夫便自己接道:“我没有兴趣做君子,也不想做君子。我只看重结果。”
她的语气很认真,神色更是严肃。
“只要能达到目的,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我觉得值得。”
“所以,牺牲一个人也好、一百万个人也罢,在我眼里,没有任何分别。”
苏若清静静听着她对自己内心的剖析,眼中闪过太多情绪。但由于宋辞是背对着他的缘故,所以并不知道他是何反应,仍继续说着:
“在我心里,你我只是道不同而已。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讨厌一说。”
这与苏若清所料基本一致,所以,当他听到宋辞的回答后并不觉得意外,只是心中有些怅惘。
他笑了笑,回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
宋辞没再应声,抬脚进了屋。
*
宋辞走后,苏若清又在院内坐了半晌。
他的目光虚虚的落在远处,似在沉思,又似只是倦怠。直到门外响起打更声才猛然回过神来,提着酒坛离开。
……
回到屋里后,苏若清立刻召开暗卫,命其暗中追查黑衣男子一事。
他虽信了他的话,但为以防万一,还是要证实一下为好。
那暗卫听后应了一声,正欲退下,苏若清又叫住了他。
“还有。”
想起文玉,他眸中微沉,再度出声。
“殿下还有何吩咐?”
那暗卫连忙问道。
苏若清想了想,道:“宋姑娘身边有一个叫文玉的,你派人暗中查一查她的底细。”
“是!”
那暗卫低头应下,转身欲退,可苏若清眼底仍有疑虑,于是又道:“她虎口附近有薄茧,应是长期训练刀剑时所留,你找机会试试深浅。”
“……”
“是!”
那暗卫再次低头应下,可却站在原地未动,直到苏若清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才试探性的问了一句:“殿下还有何吩咐吗?”
“没有了,你退下吧。”
“是,属下告退。”
话音刚落,那暗卫便悄无声息离开,仿佛从未来过。
……
这时,有一阵风袭来。苏若清转头,这才注意到那半扇未被合上的窗,于是缓步走了过去。
月色如霜,清冷地铺洒在院内石阶上。苏若清负手立于窗前,久久凝视着那轮孤月,眼底泛起难以言喻的波动,直到夜露沾湿了衣袖才猛地回过神来,不禁暗自笑了笑自己。
修长的手指轻轻搭上雕花窗棂,凝滞之间,终是将那抹清辉缓缓关在了窗外。
酒坛与石桌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宋辞拂衣而坐,将其中一坛酒推到苏若清面前。苏若清垂眸盯着面前的酒坛看了半晌,眼中闪过迟疑,似是仍有所顾忌。但下一秒,那些情绪便从他眸中散去。
他看着那坛酒,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指尖随意挑开泥封,他捧起酒坛想也不想,仰首便饮。
酒液倾泻、落入口中,喉结滚动间,已是半坛入腹。
一旁,宋辞将一切都看在眼中,但却什么也没说。
外伤好治,心病难医。她帮不了他,只能从旁劝慰一二。所以,他要自己走出来才行!
思及此处,宋辞没再开口,她默默将头偏了些许,继续端详院门左旁的那棵树去了。
倒不是那棵树有多好看,只是——此刻的她需要给自己的目光找一个落点。
仅此而已。
……
不知过了多久,苏若清终于放下酒坛,他抬眸看向宋辞,眼里氤氲了几分醉意。
“抱歉,今日……”
他顿了顿,似是在思索如何开口,但不过片刻便有了计较。
“今日我有些失态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在说这句话时,他的语速很慢,甚至有意将某些字在齿间多停留一瞬。像是在确认发音的准确性,以便宋辞能听清。
而宋辞并未在意这点,只是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忽然偏头望向他。
透过眼睛,她似是看穿了他内心所想,嘴角微勾起一抹弧度,但眼中却无一丝温度。
“我今日,什么也没听到。”
她淡淡说道,声音又恢复了往日的疏离,像是在刻意保持距离一般。
苏若清听后微怔,深深看了她一眼。
“小辞,你真的很聪明。”
良久,他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出来。其话中称赞之意,不似作伪。
宋辞不明白他为何突然说起这个,眸中闪过疑问。
苏若清没有说话,有意错开她的视线,仰起头喝了一大口酒。
见状,宋辞没再追问,但也没了饮酒的心思。她静静望着苏若清,眸中情愫难明。
……
苏若清放下酒坛时对上的就是这样一双眼睛。明明两人间隔的这样近,但她的眼神却像是隔着数层晨雾。
而他,如雾里看花般,看不清她。
察觉到这点,苏若清心绪陡然一变,无端生出几分懊恼。
在宋辞对他说起自己那段往事时,有一瞬间,他以为自己窥得了她几分内心。可现在,他却又因她忽变的态度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色对自己产生质疑——他真的懂她吗?
苏若清的思绪再次变得混乱,不知不觉间,第二坛酒也已见底。
宋辞见此,将自己未拆封的那坛往前推了些许,“我还有事,不能在这陪你了。这坛酒还未拆开,若你想喝,便送你了。”
说完这句话,宋辞便起身往屋里走去,但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回头说了一句:“酒不是什么好东西,你……”
她顿了顿,似是思量着如何开口。苏若清明白了她的意思,也感觉到她话语间暗藏的关心,于是不等她开口便温声回道:“你放心,两坛已是破例,我不会再贪杯。但……”
他话音一转,眸中闪过笑意。
“这酒我收下了。等来日回京,再与卿共饮。”
说完,他眼尾微弯,唇角扬起一抹清浅的笑。那笑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斯人若清风明月,可拂化三冬雪。
可这抹清风,虽能拂化三冬之雪,却注定拂不去宋辞心中的雪。因为那不是雪,而是血!是对皇室的恨!
她可以不恨他,因为他仁慈、无辜、真心爱护百姓,是难得一见的有大贤之人。最重要的是,他敬重宋氏,维护宋氏。
但是,她没法不恨皇家、不恨皇帝!
她听从父母之命强行放下仇恨,心中却郁结难消。因为她根本忘不了,更放不下!
在这抹复杂的情绪下,她不手刃帝王已是隐忍至极,实在生不出嫁给他儿子的心思,更没兴趣将自己送进笼子里……所以,她不能动心!
哪怕这个人再好,她也不能动心。他们注定无缘!
于是乎,当宋辞听见他的邀请时虽一时被他的笑容晃了眼,但忽然袭来的凉风却将她头脑吹得异常清醒。
她瞥了他一眼,转头走了。
也没说答不答应。
……
许是宋辞方才的眼神过于异样,看着她渐渐走远的背影,苏若清不知怎的、忽然起身叫住了她。
“小辞……”
他的声音很轻,快要被淹没在风里,但宋辞还是听到了。她本想装作没听见进屋,但脚却顿在了原地。
“你是不是很讨厌我?”
是不是觉得我太过仁慈根本不配做储君?
是不是觉得,我与你心中的储君……相差甚远?
宋辞没想到他会问出这句话,一时间竟忘了动作。她没有应声,垂眸似在思索。
苏若清并不着急,自问出问题后便一直盯着她的背影,等待着她的回应。
“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宋辞的声音终于传来:“我所见过的人中,只有你担得起君子一名。”
苏若清似是没想到她会这样回答,眼中闪过意外。可还不等他开口,宋辞的声音便再度传来:“可你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
她语气略微顿了顿,忽然问道。
苏若清听后一怔,在心里答道:我知道。
但嘴上却没说。
因为,他想听到她的回答,他想知道,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以,一直没有应声。
而宋辞也没给他回答的机会,不过深吸口气的工夫便自己接道:“我没有兴趣做君子,也不想做君子。我只看重结果。”
她的语气很认真,神色更是严肃。
“只要能达到目的,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我觉得值得。”
“所以,牺牲一个人也好、一百万个人也罢,在我眼里,没有任何分别。”
苏若清静静听着她对自己内心的剖析,眼中闪过太多情绪。但由于宋辞是背对着他的缘故,所以并不知道他是何反应,仍继续说着:
“在我心里,你我只是道不同而已。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讨厌一说。”
这与苏若清所料基本一致,所以,当他听到宋辞的回答后并不觉得意外,只是心中有些怅惘。
他笑了笑,回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
宋辞没再应声,抬脚进了屋。
*
宋辞走后,苏若清又在院内坐了半晌。
他的目光虚虚的落在远处,似在沉思,又似只是倦怠。直到门外响起打更声才猛然回过神来,提着酒坛离开。
……
回到屋里后,苏若清立刻召开暗卫,命其暗中追查黑衣男子一事。
他虽信了他的话,但为以防万一,还是要证实一下为好。
那暗卫听后应了一声,正欲退下,苏若清又叫住了他。
“还有。”
想起文玉,他眸中微沉,再度出声。
“殿下还有何吩咐?”
那暗卫连忙问道。
苏若清想了想,道:“宋姑娘身边有一个叫文玉的,你派人暗中查一查她的底细。”
“是!”
那暗卫低头应下,转身欲退,可苏若清眼底仍有疑虑,于是又道:“她虎口附近有薄茧,应是长期训练刀剑时所留,你找机会试试深浅。”
“……”
“是!”
那暗卫再次低头应下,可却站在原地未动,直到苏若清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才试探性的问了一句:“殿下还有何吩咐吗?”
“没有了,你退下吧。”
“是,属下告退。”
话音刚落,那暗卫便悄无声息离开,仿佛从未来过。
……
这时,有一阵风袭来。苏若清转头,这才注意到那半扇未被合上的窗,于是缓步走了过去。
月色如霜,清冷地铺洒在院内石阶上。苏若清负手立于窗前,久久凝视着那轮孤月,眼底泛起难以言喻的波动,直到夜露沾湿了衣袖才猛地回过神来,不禁暗自笑了笑自己。
修长的手指轻轻搭上雕花窗棂,凝滞之间,终是将那抹清辉缓缓关在了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