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亲情泪-《我是乡镇公务员》

  不论马灿如何气急败坏地骂,如何声色俱厉地训斥,马佳良除了嗫嚅着承认喝多了说了些不该说的胡话,就是铁了心不承认他参与联名举报张华的事。

  这一幕,让马灿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马佳良,作为他的亲侄子,几乎是他看着一点点长大的。

  自打马佳良上高中起,就住进了他家,寒来暑往,从校园走向职场,直至现在,这么多年的时光,早已将他们叔侄的生活紧密交织在一起。

  几乎每一个节假日,马佳良都会像归巢的鸟儿一般,回到这个充满温暖记忆的家。

  马佳良的性格,就像一本他反复翻阅过的书,每一页的褶皱、每一处的笔迹,他都再熟悉不过。

  可如今,面对马佳良那坚决否认,马灿内心的天平悄然倾斜。

  他深知,若不是真的没做过,马佳良不会如此执拗。

  那么,一个大大的问号在他脑海中浮现:既然马佳良没有参与举报,究竟是谁将他的名字添加上去的呢?是苏广联?

  难道是他想拉着马佳良一起 “铤而走险” 的?

  苏广联,一个市委副书记,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为何要这般孤注一掷?

  在市委书记兼市长陈剑锋和常务副市长张华二人前后的夹击中,他究竟怀揣着怎样的算盘?

  难道他真的就那么惦记着北原市市长的位置?

  马灿越想越觉得迷雾重重,曾经他熟悉的苏广联,此刻仿佛变得陌生了许多。

  然而,不管苏广联和马佳良这边如何折腾,马灿此刻已无暇分心。

  他感觉自己就像坐在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屁股下边的火正熊熊燃烧,亟待扑灭。

  牧老今天的态度,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那一通大发雷霆,犹如一记重锤,着实把他吓住了。

  直到现在,他的心跳仍未完全平复。

  渐渐地,马灿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当下最重要的,是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巧妙地说服牧老,怎样才能帮自己摆脱眼前这棘手的难题,让自己从这场危机四伏的困境中全身而退。

  此时,北原市的夜色深沉,简永红房间里的灯光却依旧明亮。

  她坐在堆满文件的桌前,眉头紧锁,丝毫没有入睡的迹象。

  今天,她亲自带队前往北原市财政局,费尽周折调出了那些干部所谓 “捐款” 的账目。

  这一番兴师动众的操作,实则有着双重目的。

  其一,苏广联等人举报张华,省纪委派她前来调查,她得把这场戏的面子做足,好让苏广联他们看在眼里。

  其二,张华之所以让官员们搞 “捐款” 来保位置,根源在于北原市财政捉襟见肘

  北原市的财政资金被大小官员挤占殆尽。

  张华当下的 “绥靖” 策略,无非是让这些人把不该拿的资金退回来。

  而张华那句 “留着这些人干嘛?过年杀了吃吗?” 已然表明,日后必定会收拾这些人。

  所以,无论张华后续如何行动,她这个当大姐的,都必须全力配合省纪委和张华,将这场戏演得滴水不漏。

  然而,当简永红仔细翻看这些捐款账目时,内心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都到了这般危急时刻,那些有问题的官员竟还如此冥顽不灵,死死抱住钱财不放。

  这么多存在问题的官员,总共才捐了不到五百万,这简直是舍命不舍财,实在令人发指。

  她猛地将账目摔在桌上,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人如此贪婪,必须得想个办法好好整治一番,绝不能让他们轻易蒙混过关……”

  简永红踱步了许久,突然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窗外那浓稠如墨的夜色。

  她深知,仅靠现有的账目远远不足以让这些贪婪之徒受到应有的惩处,必须深挖下去。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周二,晨曦如纱,轻柔地透过窗户,洒在卧室里。

  往常,张华总是伴着这第一缕微光早早起身,开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可今日,他坐在床边,双眼直直地望向窗外那片正渐渐被点亮的天空,眉头却紧紧皱起,心中仿若被一块沉重的巨石压着,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在心底肆意蔓延。

  这种不安,从得知小舅妈春秀离世的那一刻起,便如影随形。

  犹豫在张华心间翻涌了好一阵,最终,他还是缓缓伸出手,拿起放在枕边的手机。

  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拨通了张兰的电话。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听筒里传来娘那熟悉却又带着无尽悲伤与沉重的声音,张华的心猛地一揪。

  他深知,对于娘而言,春秀不仅仅是弟媳,更是在这世间为数不多、能给予她温暖与慰藉的亲人。

  如今春秀的骤然离去,恰似一把利刃,狠狠刺痛了娘的心,也让张华满心都是心疼。

  “娘,您别太伤心了,身体要紧。” 张华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又坚定:“小舅妈下葬是哪天?我一定得赶回去,送她最后一程。”

  张兰在电话那头听闻,语气瞬间变得急切而坚决:“你可千万别回来。

  你工作那么忙,每天都有一大摊子事要处理,脚不沾地的,哪能为了这事耽误工作呢。平河市这边你就别操心了。”

  这时,电话被小舅刘会军接了过去,他说道:“张华啊,听小舅的,别往回赶了。

  倩倩妈可帮了大忙,葬礼的方方面面都是她在张罗。

  平河市好几个部门的人也都来家里慰问过了。

  你舅妈的遗体已经送回老家村子了,我们也都回来了。

  按倩倩妈的想法,就依照南陆省民间的规矩,在家停灵三天,三天后出殡下葬。

  现在全村人都在帮忙忙活,乱糟糟的,你如今身份不同以往,就别赶过来了。”

  张华听完,眉头拧得更紧,不假思索地反驳:“小舅,我再是什么身份,小舅妈的最后一程我必须到场。

  你们别劝了,跟王满仓说一声,让他提前一天回来,接我过去。”

  说完,他果断地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张华呆坐在原地,久久无法平静。

  他望着窗外那逐渐明亮起来的世界,却觉得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而残酷。

  生命竟如此脆弱,如风中残烛,说灭就灭,这让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无助与无奈。

  刹那间,那些自小经历的过往,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一幕接着一幕地闪现。

  他看到了母亲张梅那满头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白发,每一根白发都仿佛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沧桑;

  又看到了记忆中父亲代权,从火车站卸完车后回来时,那脏兮兮的手中,用一根绳子吊着一根焦黄的油条。

  那是父亲在疲惫劳作后,还想着给年幼的他带回来的珍贵美味。

  想着想着,张华的眼睛瞬间模糊了,泪水不受控制地悄然滑落。

  这么多年来,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他都始终刚勇无畏,可唯有对亲人的回忆与眷恋,如同深深扎根在心底的刺,是他永远割舍不下的痛。

  就在这时,高倩不知何时轻轻坐了起来,她无声地将身子贴到张华身边,温柔地伸出手臂,轻轻搂住张华的肩膀,随后把脸靠在他的肩头,另一只手抽出纸巾,小心翼翼地帮他擦拭着脸上的泪水。

  这已经是高倩第三次见到张华落泪了。

  第一次,是在双河的那个雪天春节,高倩做了几个菜,和张华一起吃。

  那时,张华第一次在高倩身边感受到家的温暖,想起父母,不禁落泪。

  第二次,是清明节去竹林县公墓园为公公婆婆扫墓,张华在墓前泣不成声。

  而如今,这是第三次。

  每一次张华落泪,都源于亲人。

  可以说,张华无论工作多累,受多少委屈,都能咬牙坚持,可在他心中,最珍视、最在乎的,始终是那浓浓的亲情和自己的家人。